运营商争降国际漫游费 海外拓展业务创新需跟进

通信信息报
本报记者 郑梅云
运营商国际漫游费大降。中国联通自5月1日起全面下调国际漫游数据资费,将80多个热门国家和地区的标准资费调整为5元;中国移动日前也已在其开通4G漫游服务的部分国家和地区对出境漫游费进行了调整,流量包资费覆盖区域升级扩围。这不仅与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4G的日益普及相关,更受我国居民出境游热潮的带动。
聚焦我国电信业,相对于华为等电信设备商,运营商此前的国际化步伐显得缓慢。在“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及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背景下,运营商海外拓市恰逢其时。而降价并非运营商走出国门的唯一法宝,业务模式更需量体裁衣,强化创新能力,以对抗层出不穷的互联网化替代业务的冲击波,进而提升国际竞争力。
联通移动双双调整国际漫游资费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4G的日益普及,国际及港澳台漫游上网需求日渐高涨,但“国际漫游上网价格高、4G可漫游地少”依然是悬在全球运营商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尤其是随着出境漫游“天价资费”案例的屡屡曝出,手机境外上网费贵着实已成为消费者的吐槽点。
日前,李克强总理在一季度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敦促提网速、降网费,工信部随后亦回应称将推动企业加大网络投资、降低手机流量资费。在这一档口,运营商在境外数据漫游费上率先破冰。
中国联通于五一小长假之际正式启动全新境外数据漫游套餐,在港澳台、新马泰、日韩澳、英法德、俄美加和巴西等亚、欧、美洲80多个热门国家和地区全面下调国际漫游数据资费。全新国际漫游资费包按地域划分为两档:以热门旅行地为主的一区,流量5MB/日收取5元资费;以欧美为主的二区,5元套餐包含流量3MB/日。值得一提的是,流量用完可自动叠加,当漫游费用达到80元后,将自动暂停网络流量(次日自动恢复),从而避免无封顶的高额漫游费出现。相较此前的漫游资费,调整后的新资费呈“跳水式下降”,普遍降幅达80%以上,其中哈萨克斯坦地区的降幅更高达97%。
中国移动早已在美国、韩国等73个国家和地区开通4G漫游服务,近期又对流量包资费覆盖区域进行了升级,不仅在其中65个国家和地区推出“3元/6元/9元流量包”资费,同时还在14个国家和地区推出“30元/60元/90元包天不限流量”。
近年来,运营商在国际漫游费方面的调整,从语音业务进一步扩大到数据业务,这不仅是由于微信等社交软件取代“打电话”成为沟通的“刚性需求”,更与当前我国居民出境游频次的增多和消费习惯的改变密切相关。受政策、汇率等因素影响,出境游已成为不少消费者假期出行的心头好,相应的,漫游资费也就成为关注点。然而,居高不下的境外数据漫游资费令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淘宝、易迅等电商平台上价格相对亲民的出境WiFi设备租赁等配套服务则蔚然成风。在此情形下,优化数据漫游套餐、调整相应资费,成为运营商的一大必修课。
电信运营商走出国门恰逢其时
今年以来,我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加速走出国门,向国际化运营商的战略转型。继今年初与桥联盟签署跨国客户移动业务合作的协议后,中国联通近日已确定将与西班牙电信合资成立大数据公司;中国电信今年早些也被传正在寻找墨西哥合作伙伴,准备组成银团参加该国超100亿美元的新无线宽带网络项目竞标;而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把握全球移动宽带发展关键时间窗,推动我国主导TD-LTE产业走出去”的两会提案亦显露了布局海外的野心。
然而,聚焦我国电信业,华为、中兴等设备商“走出去”步伐迈得最快最大,目前已进入全球140多个国家的电信市场,单就业务结构来看,华为、中兴的海外收入均已占到销售收入的50%以上。相较而言,运营商的国际化步伐则显得缓慢得多。
毋庸置疑,为提升我国电信运营商的整体竞争实力,以合适的方式加快国际化运营进程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历史课题。当下,我国电信运营商“出海”恰逢其时。
其一,随着行业日益饱和、国内竞争激烈,运营商“走出去”顺理成章。受营改增、基站搭建、网间结算调整、互联网公司竞争等因素影响,运营商近来频频遭遇盈利天花板。据三大运营商近日出炉的今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中国移动净利润为238亿元,同比下降5.6%;中国联通净利润为31.6亿元,同比下降4.2%;中国电信净利润为50.46亿元,同比下降9.0%。随着国内通信市场人口红利的终结,海外市场的开拓或为运营商带来增收希望。
其二,本轮国企改革的目标在于提高三个“力”:国际竞争力、创新力和国际影响力,作为“走出去”的排头兵和主力军,电信运营商的战略布局自然要遵循全球化逻辑,加速国际化步伐,从而在世界范围配置资源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和影响力。
其三,在“一带一路”、周边“互联互通”等政策框架下,电信业走出去也是内容之一。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吹响了“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号角。在此背景下,IT通信业迎来掘金海外市场的机遇,同时也肩负起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打造中国品牌、提升全球竞争力的使命。
创新业务模式征战海外
如今,即时通讯工具的免费通话、WiFi的流行、互联网公司的免费模式创新等,无一不对运营商的业务造成冲击。
譬如,谷歌和苹果都欲图进入运营商的核心业务:苹果想通过软件方式取代SIM卡;谷歌则正与英国运营商Three的控股公司“和记黄埔”洽谈合作,希望同后者达成使美国用户在海外使用手机服务时无需支付国际漫游费的合作框架。
再如,一款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免费打电话的手机应用——爱说电话APP风靡当下,其通过优化移动网络效率来换取运营商去除漫游结算,在安卓市场上线仅一个月,总用户即突破165万,且80%以上用户均为出国人员或从事跨国贸易者。
在拓展国际市场的征程中,面对互联网公司层出不穷的替代化业务带来的挑战,运营商不能仅囿于降低资费,更需要创新业务模式,打造具有电信级服务质量的互联网化通信服务,以重获用户黏性。
以中国电信为例,其深耕流量后向经营模式,尝试终端厂商、软件服务商和运营商三者合体的思路,可以延伸至运营商国际业务的创新上。中国电信于今年1月下旬联合腾讯、三星、华为、中兴和酷派等手机厂商发布“天翼腾讯视频手机”,用户可连续六个月获得每月15G的本省定向流量包观看腾讯视频的内容;4月23日,中国电信又联合阿里巴巴、酷派、TCL、海信等手机厂商推出“天翼淘宝手机”,主打千元以下手机,提供2G流量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