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的爱与哀愁

通信产业报
CN2,中国电信下一代承载网络,它是中国电信响应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所进行的一项创新性的、运营商主导的网络研究和建设工程。
谈及CN2的诞生,归结为互联网业务的迅猛发展,2003年开始,中国电信宽带飞速发展,每年用户增长100%,流量增长200%,中国电信对互联网业务的承载网CHINANET进行了五期扩容,但网络容量、网络性能、质量保证等方面仍然不能满足新业务的需求,尤其是大客户和商业客户,以及软交换和视频等业务对承载网的要求。
是继续扩容CHINANET,还是建设一张高质量的承载网成为摆在中国电信面前的两大命题。为了实现互联网的可盈利模式,建设企业品牌,以及进行网络技术的转型与融合,中国电信义不容辞地选择了后者。
为了保证大客户业务的需求以及对未来3G业务承载的考虑,中国电信,将CN2定义为采用IP/MPLS技术作为基础组网技术,同时具备IP快速路由收敛、MPLS快速重路由、服务质量保证、MPLSVPN、组播、IPv6和网络管理的下一代IP承载网。正是这些技术保证了CN2的多业务承载能力、可靠性、可控性和可扩展能力,使得IP网完美地呈现出传统电信网的所有特性。
2004年到2009年,中国电信用前三年的时间建设CN2,后三年的时间运营CN2,并不断对其进行扩容和升级,使其逐步走向成熟。CN2已成为中国电信互联星空、商务领航、号码百事通等重要业务营销品牌的承载平台,也成为1000余家大客户VPN业务的承载平台。
不过10%的网络负载率说明了CN2后续业务创新和吸引用户层面仍存在动力不足。如何把CN2变为中国电信全业务转型后赢利的真正利器是中国电信仍然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逄丹)
CN2六年:中国电信的自我救赎
■通信产业报记者 常九明
从2003年震惊业内的CN2计划提出,到2006年8月建成验收;从2005年在CN2上首次开通VoIP业务,到2006年将原169网络上承载的大客户VPN业务集体向CN2迁移;一直到今年“5·17”中国电信3G正式商用,CN2开始承载中国电信3G全业务,全面实现当初的设想。中国电信主动转型包括业务转型、网络转型、组织机制转型,CN2以网络转型支撑业务转型,同时推动中国电信内部机制整合。
如今,6年过去了,当初惊世骇俗的CN2已经成功蜕变为中国电信实现利润增长的“现金牛”。
大客户的最爱
“1000M的端口”、“4000个VPN节点”、“1亿元的收入”,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中国电信CN2建成以来建设规模最大、范围分布最广的大客户项目——中国平安全国网点组网项目。
2007年,随着中国平安的快速发展,对未来网络的需求凸显出来。此时,中国平安做出一个重大决定——全面使用CN2作为其承载未来业务的统一网络。
其实,CN2并非中国电信与中国平安的首次合作。早在2005年,两家公司就在北京签署了全面合作框架协议,确立了双方合作伙伴关系。签字仪式上,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王晓初总经理、孙康敏副总经理和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马明哲董事长、王利平副总经理的出席也表明双方的重视程度。但是,能够成为CN2上的第一个具有示范意义的大客户,也从侧面显示了中国平安的魄力。
由于中国平安的分支机构和业务众多,特别是还有对业务质量和安全性要求非常高的平安银行业务。基于IP技术的CN2能否顺利完成承载任务,成为中国平安最担心的问题。“银行业务是考验网络质量的试金石。在IP大行其道的今天,很多银行仍然采用了传统的ATM或SDH专线接入方式。而目前CN2上也还没有银行客户。所以说中国平安的业务让中国电信有了试水银行业VPN业务的机会,具有很大的示范意义。”中国电信大客户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
CN2用实力证明了自己。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双方组成了CN2合作团队。平安方面给出了全国网络现状、未来需求、实现目标。电信方面根据平安目标,为平安量身定做了一整套价格、工程实施方案,并由电信设计院、设备厂商对方案进行反复推敲论证,最后形成确定方案。
平安科技基础架构部副总经理王立峰向记者介绍,在整个CN2合作过程中,双方的商务谈判最为激烈,总共进行了3个回合。从深圳到北京,再从北京到深圳,可谓一波三折。2008年上半年签署了CN2合作协议。
记者了解到,此项目会给中国电信带来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年收入。其中网络租用费用近8000万元,与使用SDH专网时比较,同比增长超过150%。增值服务方面,网络管理和维护外包也分别超过600万元和1000万元。
合作的结果是双赢。中国平安通过将业务移植到CN2,从而使每个网络节点在资费不变的情况下,带宽得到了很大提升。同时,中国平安还得到了更加完善的网络与服务质量,可谓一石二鸟。
价格上的优势是CN2相比于传统专网的一大卖点:布点越多,平均费用越低。加之在服务模式上改变,既从原来单纯的网络租用扩展到现在的网络管理和设备代维等外包服务,“全方位的一体式服务”不仅为中国平安卸下包袱,也为中国电信争取新客户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使用CN2网络后,到2012年,中国平安预计会节约通信费用20%左右”,王立峰介绍到。
主动的转型者
随着中国平安的“入住”,CN2已经真正成为中国电信盈利的“现金牛”。
据了解,目前大约有1000多中国电信的大客户使用CN2网络,开通端口数达到2万个左右,主要涵盖了保险业、跨国企业、连锁业等,其中包括友邦保险、摩托罗拉、汉庭酒店、中国平安。
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中国电信非语音收入占比已从2004年的22%提升到45%,宽带用户数量达4718万户,增值业务收入达182亿元,综合信息服务收入达到102亿元,CN2功不可没。
但是,现在回想CN2的诞生和成长,可谓充满艰辛。
2003年,语音业务还是中国电信的大当家,几乎占到全部收入的八成。然而与此同时,固定电话的利润正在逐年下降,运营商固网运营面临着异质分流日趋严峻、同业竞争不断加剧、以及新技术和新业务迅速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冲击与挑战,复杂的网络结构和运营流程也使运维成本高居不下。
面对客户需求的越来越趋于多样化、个性化、综合化,加之通信新技术如MPLS-VPN业务承载、软交换、3G等的层出不穷,几乎所有运营商都在寻找新的出路,向全业务提供商的转型时不我待。转型不再是什么“高瞻远瞩”,而是“必经之路”,关键在于谁敢于身先士卒。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电信于2003年7月成立了CN2项目,做敢吃螃蟹的第一人。
中国电信的主动转型,首先需要找到互联网的赢利模式。
提供差异化的业务,按需收费,中国电信的ChinaNet明显力不从心,建设一张新的IP承载网势在必行,用CN2建设的关键人物徐建锋的话来说,“原来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网络,要将它变成一个可赢利的网络,首先就要建立一个围墙,形成有围墙的网络。”CN2就是这样一张有围墙的网。
其实,为了支撑业务的转型,国际电信运营商也纷纷实施了长期的网络转型计划。英国电信早在2004年就公布了其“21stCenturyNetwork(21CN)”转型战略,宣布了一项总额达100亿英镑的NGN投资计划。其用户从PSTN网络向IP网络的大量转网于2006年开始,在2008年基本完成。英国电信通过NGN的建设,每年节约10亿英镑的运营支出。
内有迫切需要,外有同道中人。作为主动的转型者,中国电信提出了双网运行的解决方案,既“普通互联网+优质互联网”的“双网差异化运行”,建设一个新的基于IP的融合业务平台来支持重要的和赢利的业务。这些业务主要包括大客户VPN、IDC、组播和组播VPN、视频会议、3G业务等等。
除了“双网差异化运行”的特点之外,中国电信在建设CN2时还重点强调了企业品牌的作用。这使得CN2不再只是默默无闻的承载者,而是成为面向潜在客户的宣传利器,形成了品牌的无形价值。
2005年在CN2上首次开通VoIP业务;2006年将原169网络上承载的大客户VPN业务将集体向CN2迁移;今年“5.17”3G正式商用,CN2承载中国电信3G全业务。CN2离为中国电信贡献80%的利润目标越来越近,中国电信主动转型优势凸显。
少年不知愁滋味
由于设计理念超前、资金投入到位等原因,CN2成长的非常迅速,就像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身上有使不完的劲儿。即便有1000多大客户2万个开通端口,即便有3G业务的承载,CN2负载率目前也只有10%,潜力巨大。
作为精品网,轻载是可以理解的,但10%的负载率未免让这位“小伙子”感到有力使不出来。中国电信内部人员告诉记者,CN2的负载率希望控制在30%以下,以保证业务的高质量运营,发展更多的客户是当务之急。
据了解,在CN2目前的大客户中,主要以保险业和跨国公司为主,加上一些制造业和连锁企业。而像银行业这样的巨大客户,网点更多,分布更广,对网络要求更高,自然会带来更高的增长。还好,有了平安银行的范例,已验证CN2能够满足银行业对于网络的苛刻要求,将大大吸引其他银行客户。此外,零售业也是中国电信下一步发展的主要行业,目前仍没有涉及,也是CN2的一个巨大的增长点。相信以CN2的网络能力,加之中国电信的全方位的一体式服务,CN2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从另一方面考虑,目前3G业务还没有正真开展起来,而5年后或者就在不久的将来,当3G业务如洪水猛兽般地涌向CN2网络时,负载率的大幅上升是否会对其承载的其它业务造成影响?中国电信今后要如何使CN2适应3G业务管理的复杂性?这些都是CN2应该考虑的问题。
链接
CN2主要业务介绍
IDC应用:通过使用中国电信的IDC服务器托管业务,企业或政府单位无需再建立自己的专门机房、铺设昂贵的通信线路,也无需高薪聘请网络工程师,即可解决自己使用互联网的许多专业需求。
高质量Vnet应用:Vnet(互联星空)是中国电信的网上增值应用平台,用户在Vnet进行的信息消费将通过账号所绑定的固定电话进行费用收取。
大客户MPL SVPN:为解决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问题而设计的运营商解决方案。适用对象是在全国乃至全球设有办事机构,对网络安全性及稳定性关注,在网络上应用上有例如VOIP、视频会议、ERP等业务的用户。
个人VIP业务:该业务适合中国电信将来提供个人之间的宽带电话、视频电话、家庭远程监控等需求,比如个人之间的视频电话业务通过CN2,而MSN和QQ通过ChinaNet网络。
CN2关键人物
CN2之父:韦乐平
韦乐平:1946年出生,毕业于清华大学,主修无线电工程。曾任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副院长、邮电部电信科学规划研究院副院长、邮电部电信传输研究所副所长等职,在中国电信行业拥有30余年技术研发经验。
韦乐平被人们称为“CN2之父”,正是在他的强力支持下,CN2才得以从图纸变为现实。出于对电信业转型的思索、对于未来网络的长远考虑,加之对于中国电信整体的了解,韦乐平提出并推动CN2网络的规划、建设和发展。作为CN2的“一家之长”,韦乐平不但在大方向上把握明确,而且在技术细节上也亲力亲为。思想形成、方案讨论、关键技术探讨、网络可行性研究、业务预测和能力预测,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把以CN2工程为承载的固网转型工程当做自己的孩子,并充满父母对孩子般的钟爱与自豪。
CN2大管家:董晓庄
董晓庄:1956年出生,毕业于南京邮电大学。1982年到邮电部设计院工作,负责或参加了“本地中继传输网(SDH)设计规范”和“数字数据网、多媒体网、宽体网等工程设计。曾任邮电部设计院副总工程师、中国电信计划部经理、网络发展部总监。
CN2的建设经历可行性研究与总体方案设计、设备选型和招标采购、安装调试、验收测试、业务加载试验5个阶段。而董晓庄的主要工作就是组织部门力量,推进工程建设的系统化进程,根据业务需求、传输网络、组织结构和运营体制等方面的特点,研究和设计网络组织结构、网络质量保证、网络安全与管理等关键技术和方案。作为中国电信CN2项目的总负责人,把董晓庄比作CN2的“大管家”,一点也不为过,他把CN2这一“开拓性系统工程”管得很好。
中国平安:CN2将是长期合作伙伴
■平安科技基础架构管理部副总经理 王立峰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安”)成立于1988年,总部位于深圳,是一家以保险为核心的,金融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企业年金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紧密、高效、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公司。
在引进中国电信集团的CN2技术组建中国平安的广域网系统之前,中国平安支撑业务的全国广域网系统是一个三层的树状分级结构架构,各省二级机构通过SDH数字电路连接到数据中心,带宽为2M-8M不等,各省三级机构通过SDH数字电路连接到各省的二级机构,带宽2M。所有的技术支持和管理均集中在集团。
但随着中国平安各系列业务在全国范围迅速扩展,需在全国范围部署更大规模的广域网系统,以满足中国平安在全国更大范围内建立分支机构的需求;同时为了满足快速部署网点服务机构时效、迅速拓展业务、提升网络服务水平、提高同业竞争力、降低网络运营成本需求,中国平安选择了中国电信的CN2网络。
按照计划,中国平安所有的网点(包括深圳、上海两大数据中心)就近接入到中国电信的CN2网络,依托中国电信自愈环的CN2网络,平安广域网系统建成为一个可扩展、高可用、可管控、高安全、端到端质量保证的广域网系统,将具备快速扩展、自动冗余灾备、方便运营管理、低运营成本的特点。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机构采用CN2联网优点
·联网网点扩展快速:基于中国电信CN2的广域网系统采用星形架构,网点就近接入平安集团CN2网络即可使网点接入到平安公司网络,不再涉及跨地区的长途线路物理建设,调试也仅发生在网点与当地电信CN2的节点之间,大大提高的扩建网点的时效,满足平安网点快速扩展需求。
·带宽可平滑提速:机构网点带宽提速仅需在电信CN2的接入设备中做系统参数调整即可,提速带宽可以根据业务实际需求平滑实现,在100M以下的带宽范围内,平安机构网点提速不再新增物理设备,节省网点提速投入。
·降低联网费用成本:平安公司机构网点就近接入中国电信CN2,不用支付高昂的长途电路费用。通过DiffServ的QoS技术,最大限度利用广域网资源,节省通信费用。
·享受电信运营级别的线路运维服务:中国电信的CN2网络可以提供统一线路运营监控服务,并依托自身的运行维护管理体系和队伍,将广域网线路技术支持服务延伸到全国各县域内的网点机构,大大减少平安网点IT运营人力成本。
CN2多业务承载力的自我更新
■通信产业报记者 逄丹
六年前,CN2装载着中国电信关于未来的一切美好憧憬与希望正式起航;六年后,CN2成功实现了中国电信将NGN、3G、大客户、IPTV等业务统一在一张精品承载网上承载的梦想和目标。
CN2是中国电信下一代承载网络,业内普遍认为它是中国电信响应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所进行的一项创新性的、运营商主导的网络研究和建设工程,目前正在被国内外多家运营商所效仿。CN2历经三年打造,三年运营,不断地扩容,逐渐成熟,目前已发展1000余个大客户,并将软交换、大客户互联网接入、企业互联、IPTV、3G、号码百事通等精品业务承载其上,CN2俨然成为全业务背景下中国电信转型的一张王牌。
昔日之想今日现
CN2从诞生之日起,就担负着两大使命,即提供有服务质量保证和控制的业务,以适用市场细分和个性化业务竞争的需要,提升中国电信互联网业务的品牌;以及成为同时承载语音、数据、视频全球互联等业务的、统一的中国电信下一代承载网络。
2006年,CN2正式运营后,这两大使命在CN2身上不断被诠释。中国电信原话音网的大部分长途话务量率先被转移到CN2上,同时中国电信利用CN2网络为用户开展IPTV、全球眼等业务。而随着大客户服务的深入和海外节点的丰富,中国电信期盼已久的大客户也初步开始将其VPN业务搬移到CN2上。特别是中国电信3G正式的商用,让CN2的使命得到再一次的体现和升华。
2009年4月16日,在拿到3G牌照之后的仅仅100天,中国电信宣布CDMA2000网络全国范围内120个城市正式商用。或许会有很多人对于中国电信3G网络商用的神速表示怀疑,而且对其网络质量和业务质量充满了不信任,但是用户真真切切享受到的2.8M/3.1M带宽让人打消了这个疑虑。
如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做到如此高的业务保证?秘密源于CN2这张精品承载网。“能够做到如此高效,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电信从中国联通接手的CDMA网络比较成熟,而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电信早在三年前就建好了3G网络的承载网,即CN2。”一位来自中国电信内部的网络专家向记者表示。
中国电信只是沿用了中国联通部分移动基站,而想通过3G向用户提供业务,还需要承载网络的鼎力支持,而规模如此巨大的承载网络不可能一蹴而就。
“中国电信当年在建设CN2之际,就充分考虑了承载3G业务的需求,如3G核心网体系架构要求对于CN2加载更多控制网元和业务网元,以及更加精细的网络管理和业务管理,针对这些需求进行了详细的网络设计。CN2当时先进的设计理念在今天3G正式商用后得到最充分和最直接的体现。”一直负责CN2项目的中国电信广州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徐建锋表示。
让CN2永远领先
为了建设这张精品承载网,CN2确定了总体设计思路,即骨干网络简洁化、业务控制边缘化、网络管理集中化、网络结构高效化、流量调整灵活化以及确保网络安全性。在上述环节方面,中国电信CN2都走在了其他承载网络的前列。中国联通的169网络采用IP+ATM搭配MPLS的组网模式,Sprint的IP承载网则是IP+光纤的组网模式,而CN2则创造性地提出采用IP/MPLS+光纤的组网模式。
“相对于IP网络的QoS无法保证以及ATM技术的过于陈旧和繁琐,中国电信选择了融合两种技术优点的MPLS技术作为CN2的基础组网技术,同时通过引入IP路由快速收敛、QoS、快速重路由等技术,满足大客户、3G、NGN和Vnet业务等在语音、数据和视频等应用方面的需求。”徐建锋表示。
同时为了保证CN2网络一直走在市场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前列,中国电信每年都用花大笔投资用于CN2的扩容。徐建锋向记者表示:“中国电信每年需要花费1.5亿元到2亿元的人民币进行CN2的扩容,而按照CN2当时的设计思路之一即业务控制边缘化,扩容一般集中在边缘层的PE设备,增加业务接入端口,满足业务升级或者新业务增加的需求,同时保证骨干网络的稳定。”
当前,路由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专用NP芯片已经成为路由器的“灵魂”,而且单芯片40G高性能转发已经成为当今核心路由器的最重要标志之一。随着路由器的更新换代,CN2当年采用的核心路由器以及PE路由器设备是否过于陈旧,跟不上时代的潮流?深谙电信数据网络设备发展的徐建锋却并不担心。他说,“当年CN2采用的路由器都是非常先进的,完全有能力支持现网运营需求,而且路由器都是采用板卡热插拔技术,如果有新的业务增加,在路由器上增加新的业务板卡即可,而不需淘汰整套的路由器设备。”
而来自CN2路由器供货商之一上海贝尔的一位专家也向记者表明:“CN2当前采用的路由器都经过严格再严格的测试,性能非常稳定。如果有大容量传输的需求,也只需要更换相应的板卡即可。”
创新、创新、再创新成为CN2诞生之日的关键词,而如今每年2亿元人民币的扩容规模使其仍保持很新的姿态。截至目前,据不完全数据统计,CN2已建设节点数224个,总带宽5.1Tbps,设备数860台,在网运营1000余个大客户,中国电信致力于打造的业务平台号码百事通业务,以及中国电信面向行业用户开展的部分商务领航业务也承载其上。
城域网纳入考虑范围
不同于英国电信的21CN是一张集接入网、城域网以及核心骨干网于一体的整张网络,中国电信的CN2只是一张骨干承载网,并未考虑城域网的建设,而是和中国电信的CHINANET网络共用一张城域网。
近年来,关于CN2是否要建设一张新的城域网的讨论不断增多,但据记者了解,目前大部分城市还是和CHINANET共用一张城域网。例如,在平安保险的VPN项目实施中,全国新建一个扁平化的VPN网,平安各三四级机构将不再进行省内汇聚,直接访问深圳、上海平安集团总数据中心,各级机构预计4000个网点的CE路由器设备通过一定速率带宽的电路直联接入CN2的PE,组建全国互连的VPN广域网。
据平安保险内部参与该项目实施的专家向记者表示,CE路由器通过中国电信的SDH、MSTP以及以太网光纤等方式连入PE设备。
这位来自上海贝尔的专家向记者表示:“城域网的建设相当复杂,中国电信会根据网络演进的快慢、投入产出比以及网络冗余备份等环节来考虑是否建设一张新的城域网。目前,每年的CN2扩容已经在进行尝试性的向下延伸,PE设备下放,使其更靠近城域网。”
徐建锋也向记者表示:“关于CN2是否要建设城域网的讨论比较多,目前达成的一个共识是在上海、广州以及深圳等数据量比较多的城市,可考虑单独建设一张城域网,其他城市还是采用城域网共用的形式,不过方案还在讨论中。”
链接 路由器发展变奏
第一代路由器:采用集中转发、固定接口方式,由一个处理器CPU和固定数量的接口组成,接口模块和CPU之间通过总线连接;
第二代路由器:采用CPU集中转发,接口采用模块化设计;
第三代路由器:是基于CPU的分布式软件转发;
第四代路由器:是基于ASIC的分布式硬件转发;
第五代路由器:在硬件体系结构上继承了第四代路由器的成果,采用ASIC硬件加可编程网络处理器模式以及分布式结构,在复杂业务流程处理上采用了可编程的、专为IP网络设计的网络处理器技术,替代了部分ASIC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