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李安新电影《比利林恩》 为啥一张票能卖288元?

手机中国

关注

你最喜欢中国哪个导演?冯小刚?张艺谋?姜文?还是郭敬明。。。中国有不少大导演,但是能在好莱坞如鱼得水的,目前只有李安而已,《卧虎藏龙》、《断背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他的一部部杰作给全世界的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安新作:《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将于11月11日全国上映。本次,李安走上了技术流,运用全新的科技展现了电影的未来。在这部电影中,艺术与科技将怎样结合,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是一部战争剧情片,由乔·阿尔文、克里斯汀·斯图尔特等参与演出。该片讲述了美国大兵比利·林恩一行人从伊拉克回归后成了国家英雄,被邀请在球赛的中场休息时亮相,反映了这群士兵们在战场上的真实经历的故事。

影片将以“3D效果+4K分辨率+120帧/秒”的放映标准在影院呈现,从放映规格上讲,这部电影可谓是“实验性”的级别,在各个方面都超越了目前大众影片的标准。

卡梅隆大神将本片首创的这种“3D/4K/120fps”格式称之为“新的白金标准,它无懈可击。超越了人类的视觉系统。你不可能看到比它更好的了,比它更高的水准已经没有意义了。”

‘非’一般的感觉

我们平常观看的电影是24帧/秒的,说白了就是一秒钟播放24幅静止的照片,让人产生影像在移动的错觉。24帧/秒作为一个标准,早在电影诞生之初就被采用,因为产生错觉的最低要求就是24帧每秒,于是为了节省成本,这一标准被沿用至今。但是24帧有一个缺陷:在高速运动场面,比如枪战,飙车等场景中,会出现“残影”的现象,使画面看上去不够流畅。

高帧率电影首次出现在《霍比特人》上,当时使用的是48帧/秒的拍摄制式,导演杰克逊表示自己的眼睛已经被“惯坏了”,再回去看24帧的电影会非常难受。李安则直接上了个台阶,飙到了120帧/秒的恐怖高度,6W君连48帧的电影都没看过,估计120帧的《比利的战事》得让我高潮了。。。

展现女神的瑕疵

4K这个概念不难理解,就是我们看视频时的分辨率,什么720P啦,1080P啦都是这个范畴,数字越高,画面就越清晰。如果你下过抢版的电影,看着难受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分辨率太低,很多细节都展现不出来。

TrueImage优化影像对比

而我们平常看的IMAX电影是2K的分辨率(2048×1080像素),《比利的战事》直接上4K(4096×2160像素),我的天啊!估计给特写的时候,女主角脸上的每一根毛孔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化妆师表示已经哭晕在厕所。。。

3D也有Plus版 

在3D方面,RealD公司将自己的多项技术运用到了影片的拍摄,《比利的战事》中使用了TrueMotion、TrueImage和终极银幕三种技术。TrueMotion能解决拍摄中的抖动,实现动作捕捉中更细腻、完整的细节控制。

运用TrueImage技术,能解决3D电影中的画面瑕疵,并使左右眼的画面保持一致,缓解眼疲劳。

RealD还提供了高品质屏幕,它要比传统的屏幕更平整、均匀,亮度提高了85%,不会出现看3D电影的那种昏暗的感觉。这些明亮、均匀的屏幕有很好的视角,无论坐在影院的哪个角落,都能看到清晰明亮的画面。

显微镜下的屏幕纹理

RealD提供了更好的3D效果,在画面的亮度、色彩、对比度上都有了质的飞跃。公司声称,《比利的战事》将给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3D观影体验。

一次注定失败的实验?

不可否认,《比利的战事》所用的技术是开创性的,但是它很难在短期内能成为主流。

首先自然是成本的问题。单单拿4K一个标准来讲,这就好比你买大彩电,一个1080P分辨率的彩电和4K彩电的价位自然是有天壤之别的。

而4K+3D+120帧这个配置对于拍摄方和电影院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压力,羊毛出在羊身上,成本的溢价最终会“落实”到用户的头上。

目前全球只有纽约、洛杉矶、北京、上海、台北5个城市中的5家影院能够满足《比利的故事》的最高播放要求。

拿北京的博纳国际影城(朝阳门店)来举例,它是中国北方唯一一家能支持120帧/4K/3D格式的影院,一张《比利的战事》的票价高达288元,算是天价了。

第二,效果。《比利的故事》在美国的首映式并不算成功,褒贬不一,很多资深影评人对于这个“豪华套餐”并不感冒。很多人表示,电影看上去太过真实,色彩太亮眼,画面太锐利,让它看上去更像是一张张单反照片,没有朦胧感。

此外3D还让一些人头晕,对戴眼镜的人也远远不够友好。也许,只是因为这种技术太超前,人们需要时间去适应;又或许,电影从来就没有完美效果这一说,人们在电影里追寻的本来就是一种假象和不真实,只是希望在电影院里,做2个小时朦胧的梦。

第三是有没有必要的问题,卡梅隆大神的《阿凡达》把电影票从30块拉到了70块,有人说他引领了第5次电影革命,让所有的影片都用上了3D效果。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影片都适合3D,一些文艺片、故事片、小成本的电影就完全没必要3D化,毕竟大家看的是故事,而不是特效。

6W君本人并不是一个电影原教旨主义者,但是每当我重温《后窗》、《公民凯恩》、《十二怒汉》等黑白电影,甚至默片时都会有新的感动,电影是一个复杂的结合体,技术只是一个方面,剪辑、表演、构图、音乐等因素都会影响一部电影的好坏。

如果说戏剧的核心是冲突,那么电影的核心是什么呢?斯皮尔伯格曾说过:“讲电影就是讲故事”,恩,6W君举双手赞成。好的技术效果和特效可以迅速抓住人的眼球,但是,只有好的故事,才能支撑起一部经典的电影杰作。一部以剧情为支持的电影,为什么要花很多钱用“李安标准”去实现一个并不够好的效果?

相对于绘画、诗歌、音乐等艺术形式来说,电影还非常年轻,它本身就是科技产物,又随着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从斯皮尔伯格、卡梅隆、彼得杰克逊、在到李安,他们都通过技术手段为电影做出了杰出贡献,李安可能不会进入技术流的“名人堂”,但依然是一次勇敢的尝试。

而未来,虚拟现实会对电影产生新的影响,一次真正的革命正在酝酿。我们可以缅怀,可以期待,可以接受,可以拒绝,但只要技术在发展,电影进步的脚步就不会为任何人停下,因为电影本身就是如此:它是科技与艺术的最好结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