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手机

高通的 QC5 能一统百瓦快充江湖吗?

新浪科技综合

关注

本文来自爱范儿

就挺突然的,高通在前些天直接宣布了推出新一代快充标准——QC5。

显然,最近两年我们听到最多的快充标准是 PD,甚至是 VOOC 等一些私有协议,而 QC 这个曾经统一快充江湖的协议,已经有点退隐江湖的意思。

本来好好的通用标准,是怎么一步步分化走到今天的?这还得从最深入大众心中的快充技术 VOOC 开始说起。

OPPO VOOC 的深入人心,埋下了私有协议爆发的种子

大众对于快充的认知,其实最早基本都是来自 OPPO。现在掰指头数数,VOOC 1.0 版本其实早在 2014 年就问世了,而那时还是 QC2.0 时代,9V2A 的高压充电不仅发热大,在亮屏时还会降低功率。

加上当年‘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这一句广告语过于深入人心,对于私有协议大功率快充的需求,就已经埋下了爆发的种子。

2016 到 2017 年推出的 QC 4/4+ 是高通 QC 快充协议最后一次辉煌,当时有几家手机品牌浓墨重彩的宣传充电头首发支持高通 QC4 的情形犹在眼前,和 VOOC 相比,27W 的速度在当时也是顶尖。只是高压快充的方式发热较大,同时亮屏功率会急剧下降,当时 VOOC 抓住了这一点,将边玩边充的优势作为了卖点。

但低压大电流和高压两者快充的纷争已经是老生常谈的历史,今天要说的并不是这个。

PD 3.0 依靠灵活的 PPS 成为通用主流

其实有时候我有点怀念过去被 QC 标准统治的快充,也是高通最如日中天的时候。那个时候你随便拿起一个新一点充电头,插在别人的手机上,十有八九就能触发 QC 快充。

如今私有协议的快充方案不是统治半壁江山,而是已经把高功率市场瓜分殆尽。

即便是 PD3.0 标准把其它通用协议都挤下去的今天,快充市场的兼容性依旧是一篇混乱。最常见的就是各家都宣称支持大电流的 PPS 协议,但实际上谁和谁的 PPS 协议能兼容,大众依旧是一团雾水。

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现在 SuperVOOC 2.0 已经商用了 65W 的双电芯充电方案。比如 OPPO Ace2 和 OPPO Find X2 Pro。而另一家和 OPPO 毫无关系的游戏手机黑鲨,在黑鲨 3 Pro 这台手机上,也实现了 65W 双电芯充电方案。

只看功率的话,大众会很疑惑,OPPO 的 65W 能给黑鲨用吗,黑鲨的充电头来充 OPPO,又是什么效果?

答案自然是并不兼容,OPPO 的 SuperVOOC 是私有协议,而黑鲨用的则是 PPS 协议,注定了彼此的悲欢无法相通,无论是怎么混搭,只要不是全部原装,都只有一个兼容的 15W PD 协议。

刨根问底,这还要从 PD 标准本身来讲,以如今最常见的 PD3.0 标准来说,这其实是一个大集合,这个篮子里放着许多不同的快充协议,比如高通的 QC4.0、QC3.0、三星的 FCP、华为的 SCP、魅族用的 MTK PE3.0 和 PE2.0,甚至还包括 VOOC。

实现这些快充协议的通吃兼容,其实是 PD3.0 和 PD2.0 最大的区别,而实现这一步依靠的就是 PPS 规范。

PPS 规范也就是 Programmable Power Supply 规范,是 PD3.0 标准新增的一个规范。它的特点在于可编程性,让 USB 接口的输入电压从固定的 5V 扩展到了 3V-21V,极大的拓展了对于高压快充的兼容性,这也是为什么能够将 QC4+ 等协议统一收编的原因。

同时它还吸收了 QC3.0 的标准,将可调整电压幅度 20mV 一档,同时让低压大电流直充的方式成为了可能。

如此宽幅的电压调整范围和可编程特性,让 PPS 得以灵活实现高功率的快充,但同时也可能被厂商进行改造,变成自己的半私有协议。比如小米 10 Pro 上的 50W 就只能被自己的 65W 快充头激发,而黑鲨 3 Pro 却可以被不同的高功率 PPS 充电头激发 50W 以上的快充功率。

高通 QC5 还能一统江湖吗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看 QC5 发布的技术标准。

从高通官方的充电头示意图上看,QC5 能够支持 3.3V-20V 的电压档位,以及 3A、5A 甚至还有大于 5A 的电流档位,最高能够支持 100W+ 的快充功率。

同时还推出了两颗新的电源管理芯片,SMB1396 和 SMB1398,用来实现 QC5 的电压电流控制。

从技术上看,这貌似就是一个高功率的 PPS 方案,不同的是高通打包了自己的电源管理芯片,配合自己的芯片平台,能够直接打包卖给手机厂商,而不用他们自己再搞些让人一头雾水的快充方案。

愿景是这样,在如今华为、OPPO、vivo、小米这些国内份额前四的企业都在搞私有协议的情况,不说 QC5 能不能一统江湖,留给它的空间还有多少?

开弓难有回头箭

问题就在这里,在各大品牌已经投入精力去研发高功率私有协议的情况下,回头再用 QC5 ,从策略上说就会有很大阻力。

开弓难有回头箭,比如最早做私有协议的 OPPO,虽然最新的充电头已经加入了 PPS 协议,但 VOOC 已经成了 OPPO 的品牌符号之一,也是 OPPO 宝贵的技术财产,OPPO 绝不会短期内放弃 VOOC。

vivo 虽然一直主打拍照和影音,但也不声不响的投入了不少快充方案研发,前些天也发布了 120W 的快充方案,如今也已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至于华为,使用自己的充电协议已经很久,从 22.5W 到 40W 的有线快充都是私有协议,尽管现在兼容 PD,但也是像 OPPO、一加那样意思一下,功率都很低,不是 5V3A 就是 9V2A,再说使用国产麒麟芯片的华为又怎么会去用你高通的快充方案。

对 QC5 支持最积极的反而是小米,尽管小米一直以来都走‘魔改’PD 的方式,将 USB-A 口增加触点识别 PD 协议,而非常规的走 USB-C 口。

但从私有协议规模上说小米系最没有包袱,也就小米 10 Pro 上了 50W 的私有协议。常见的 27W 方案对于第三方 PPS 充电头已经有不错的支持。

加上小米的快充方案并没有形成一个品牌效应,再考虑到一直和高通关系密切,小米已经公开表示将会支持 QC5,也是以后最有可能会大规模应用 QC5 协议的品牌。

私有协议的另一个好处是不会为别人做嫁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小米的 GaN 头,由于体积控制出色,加上 65W PD 和 PPS 的支持通用性很强,口碑和销量都很不错。但这也是基于小米产品多数采用了通用协议之上。

如果像 OPPO 这样快充已经成为品牌符号的,自有的充电配件就已经是一个非常完整的生态了,要想你的手机发挥出 65W 的能力必须购买原装头,价格自然也是不便宜。光充电头就卖 199 元,还不包含线材

所以 OPPO 最不希望出现的就是从别人那里买了一个充电头能够给自家手机满血充电,但反向操作,让自己的充电头支持更多通用协议,变得更好卖还是可以的。

去年 OPPO 发布 VOOC 闪充家族的时候还没有这个意识,但是最近发布的快充头很积极的加入了 PPS 协议,还没发售的那个 mini 超闪快充头就支持高达 110W 的 PPS 协议。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已经使用上私有协议的几家,都只有很低的可能性去支持高通 QC5,哪怕 QC5 已经拿出了百瓦级的方案,但现在正是各家推出自有百瓦方案的时候,用供应商的方案岂不是打自己脸,要知道这年头科技企业最忌讳被人说的就是‘没有技术’。

而 QC5 仅仅有小米的支持显然显然不够,甚至国产份额前三的品牌都不在意 QC5,而后面的魅族、坚果等品牌则已经掉队,即便支持作用也不会很大。这百瓦快充的江湖,依旧是刀光剑影漫天风沙。

就算把目光放眼到海外,可能三星、LG 和摩托罗拉会加入,苹果则是已经想干掉有线充电,现在能够支持 PD 已经是最好的情况了。

从用户的角度来说,最理想的还是一个高功率多口充电头走天下,出差时一次搞定笔记本、手机、平板、手表。也不会因为各个品牌不兼容而造成浪费与乱扔。

在手机消费节奏越来越快,备机越来越常见的情况下,家里同时存在四五个充电头的情况并不罕见。但‘各回各家,各找各妈’才能开启快充的日子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