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手机

走进“声音”的世界 视障用户是怎么使用智能手机的

新浪数码

关注
苹果“无障碍”理念宣传视频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全世界有超过十亿人生活在残障引起的不便中。为让更多的人关注到这一人群,每年五月的第三个星期四被设立为全球无障碍宣传周。

作为改进人类生活的最前沿。科技公司、消费电子产品公司,就经常扮演了推动者与宣传者的身份。今年苹果照例进行了这一纪念日的宣传活动,Apple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葛越则成了当天活动的主持。

这次媒体沟通被安排在位于浦东的Apple Store,活动同期店内还与日常一般进行着Today at apple的活动。参与听课者大多年过半百,虽然这种场景在不少苹果店能看到,但仔细辨别又不太一样。现场的听课者大都习惯把手机拿到与脸很近的地方。

再上前确认。这堂课分享的主题是用Voice over来生成一条清单——一款通过声音朗读进行触控屏幕交互,而不用观看屏幕的iOS系统级内置功能。

这个相对“插曲”的偶遇,带来了个问题:无障碍究竟泛指哪些内容;而无障碍理念,又是否只是一个特定节日和特定语境下的概念。

当天的体验,一定程度上解答了这个疑问。

一、手机把世界用声音描绘出来

视觉障碍用户是如何使用智能手机?

对于这个问题,患有视觉障碍,并且现在是Apple环球港专家的的祝培华做了些现场展示,对于iPhone用户来说也可以在自己的手机上进行这种尝试。在设置——通用——辅助功能里,对应有视觉、听觉、助听器兼容几大类功能。

譬如当打开旁白后,手机会按照触摸区块来朗读手指碰触区域范围内的内容;同时操作也从现在的轻点和滑动换成了:轻点朗读触摸区域,双击,长按来负责交互。并且你还可以调整朗读的语速。

当你点开相机,手机也能语音说出现在取景框中是否有人,帮助你完成一张人像的拍照。

对于听觉辅助,苹果支持与无线助听器的兼容连接。以方便另外一类人群得到更好的体验。

这之后我尝试着利用新的功能不看屏幕操作手机,虽然会有些慢(对于快节奏生活的当代人来说),但是它确实能够让你在目不视物的情况下去完成操控。如果配合语音转文字,以及语音快捷指令,能做到更多,更快。

应该说,智能设备是一个入口,他虽然是一个“物品”,但是能发出声音,构建一个声音能描绘的世界。并且还能链接互联网以及更广阔的世界,把它用语音描绘出类。

二、属于“声音世界”的那些细节

活动当天苹果请来了残联电脑培训师顾伶磊、上海盲童学校英语老师任铮浩、Apple 环球港专家祝培华,三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视觉障碍,并致力于这一群体的无障碍化工作。

这些人在不长的沟通里面,说的最多一句话就是:

科技真的改变了特殊人群的生活(大意)。

这种说法和前文有关:在科技发展前,桌子是桌子、报纸是报纸,对于视觉障碍者来说,这些东西能触碰到,但不会有细节与描述。手机能把这些无声的东西转化成有声的世界,并且许多细节值得玩味。

顾伶磊是残联电脑培训师,也是微博‘无障碍的那些事’账号的数码博主,从事无障碍的呼吁和倡导工作。对他来说,因为有Voice over手机内应用其实和大家差不多:微博、微信、QQ,消息类与社交软件都不少,利用捷径还能让多步骤操作变得简化。

不止于此,手机还能帮他解决线下生活遇到的问题。

“TapTapSee的作用是通过拍照的形式,描述照片里的画面:比如对着遥控器拍摄,它能提示当前显示的温度,按键有什么功能。另外我经常会去外地出差住宾馆,很多宾馆里洗发水和沐浴液包装是一样的,盲人完全看不见的。通过这种拍照和读图,它会告诉你左边是沐浴露右边洗发水。”

祝培华分享的则是地图与指南针应用,他说“有的三方APP的地图,它会告诉你向西出发,但是在城市里我真的有时候分不清东南西北,有的指南就可以告诉我”。

这些其实都是细节,倚靠声音来接触世界,复杂程度远比视觉大。

三、无障碍 是提升每个人生活体验的一个方面

对于开发者来说,“无障碍”同样也是对细节的观察。

葛越现场举例说“在刚才那个视频(苹果此前无障碍宣传视频)提到的功能里,碰巧有两个是我在美国所带的团队负责的。一个是给轮椅使用者计算卡路里消耗,当时团队合作里面有一个是美国退伍军人,同时也了解到有许多受伤军人,他们其实也有需求想知道自己的运动能消耗多少卡路里”。

而在之后和医生的沟通里还了解到“这类人如果做太久,屁股下面其实会生疮的,所以他们必须要时不时地要提醒他,要动一下,要用手把他身体支起来。我们也做了一个这样的提醒功能”。

所以这与任何产品设计一样,先是知道已经有的技术,更重要的则是挖掘应用的需求场景,最后去完成实现。类似的情况还包括许多第三方App,他们对于某些按钮朗读的适配体验也并不好。

整个问题的技术难度并不是门槛,而是是否对这类需求有所关注。

那么问题可能又绕回来了,“无障碍是什么,离我们有多远”。

大部分情况,商品的出发点是“易生产、普适性的产品”,因为设计和生产目的明确,适于批量生产,也减少不必要的各方面成本。以麦当劳这种餐饮行业为例,会准备几种汉堡套餐,并做好批量生产的流程。一旦涉及限定款,或者是定制款,成本自然会增加。

“无障碍”则和这个思路相反,在惯有的一般用户产品下,去适配另外一部分用户的需求。并且这还是一套以往探索并不多的领域。

至于“无障碍”需求离我们有多远,店内进行的那堂Today at Apple其实是一种生活化的解读。对于年过半百的一群人来说,视障可能不是必然,但视力减退就是一个大概率事件。针对这点“大字体功能”早就有,但其实能做的还有更多。

根据对现场工作人员的了解,这群老年学员并非苹果组织,而是在日常听课中彼此认识,最终因为共同需求和爱好才最终有了这么一个“班”。在Today at Apple之外,他们还会组织合唱团。

因此站在这个角度,科技一直是助力延长人类生命和生活体验的手段;伴随着衰老,无障碍则是一个必然话题。所以以此观之,无障碍的理念,关乎于彼此每个人。(王迪)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