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众测:十年诚品OPPO R7体验报告

新浪数码
本文为新浪众测网友投稿 作者:qtazure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十年诚品,OPPO R7。
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我们还是一样,陪在几个西门子左右,走过渐渐熟悉的街头。
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只是那种激动,再也找不到雀跃的理由,好机最后难免沦为挚友。
十年,弹指一挥间。
十年前,日夜泡在西门子手机论坛里,为了一个新补丁的出现,为了一次成功的补丁移植,而欢呼雀跃。
(注:补丁,一种用来修改旧式手机系统以增加增强手机功能的编程文件。)
十年间,Windows Mobile,WinCE,Android,iOS,一路陪伴。
十年后,智能手机高速发展到今天,物理外形似已进入了一个瓶颈。缺少了初用手机时的兴奋,手机早已变成是随身的不可或缺的生活伴侣之一。
2005年,OPPO进军数码影音市场,推出第一款MP3产品X3。“我的音乐梦想”从此开始。
2008年,OPPO进军手机市场,笑脸手机,让冰冷的数码产品有了温度。
2009年,OPPO Real,响彻大江南北。
2011年,OPPO正式进军智能手机市场,在盗梦空间中Find真我。
2013年,VOOC闪充,只为给你创造更美妙的生活体验。
2015年5月20日,OPPO R7正式发布。十年诚品,开启新的征程。
新浪虽然是第一次搞众测活动,但是效率还是蛮高的,很快便收到了测试品。OPPO R7移动版市售正式机。
其实包装箱里可以用东西再填充一下,运输过程中逛荡逛荡的。

那一抹OPPO绿。
电商中,天猫猫,京东狗,苏宁易购小狮子头,是动物世界。芒果番茄大荔枝,电视台爱蔬果。
小米的红,魅族的蓝,OPPO的绿,各领风骚。


“头”!这新浪贴的还是OPPO贴的哇?太惊悚了!R7首发有两个颜色,银色和金色,我收到的是银色款。移动版型号是R7t。

盒子外面套着一层塑料保护套。

盒子底部印着产品参数等信息。
盒子盖实在是太紧了,又怕发生iPhone6发售时候有人开盒子直接把iPhone吸出来掉到地上的惨剧,抠了半天才好不容易打开了盒子。果然直接就是R7本尊静静地躺在最上边。

到这里,倒是有个小尾巴,可以方便地从盒子里取出手机。
手机整体都被一层塑料保护套套着保护起来。

机身背后贴有对多合一卡托的使用说明。支持MicroSIM+MicroSD和MicroSIM+NanoSIM两种组合方式。
取出手机以后的盒中托盘。最明显的莫过于那凹陷的摄像头位了吧。超薄机身的代价。抠中间的圆洞取出托盘。
拿掉手机托盘以后的隔断。应该是说明书仓了。
并没有官网包装清单中的“保护壳x1”。甚至都没有说明书。里边只有一个“产品重要信息与保修卡”的小册子。
还有开启SIM卡仓的钥匙。
OPPO“O”造型的钥匙针很有质感,手感很好。
接下来便是最后的配件仓了。

硬件全家福。
包装盒虽然少了Find7的那份雍容神秘,却也清新素雅一目了然。

纸质的盒体也比塑料的Find7盒子更环保一些。(好了,场面话完毕。实际上我更喜欢Find7的盒子。)
“没有闪充的大电池就是耍流氓”。虽然R7的电池容量只有2320mAh,这在安卓阵营里边并不算是大。Find7轻装版是2800mAh。但是单说这个闪充,自从家里领导用过Find7的闪充之后就放话了,以后换手机,必须要有快速充电的。
100~240V全球电压。5V/4A输出。光宝科技制造。

VOOC闪充。表面微磨砂,触感和耐指纹性都很好。
OPPO从N3手机开始配备瘦身了的VOOC闪充,差不多也就是Find7闪充的一半大小。随身携带的压力小了不少。
原来的老闪充是5V/4.5A输出。

一体充电线也变成USB可拆分的了。随身携带的压力进一步减小。数据线共用,少带一条线。
又是OPPO绿,数据线中这是独一份了吧。
老闪充的MicroUSB一端颜色是USB3.0的蓝色。现在也变成OPPO绿了。
OPPO是当今国内手机厂商中少数的还坚持附送耳机的了。虽然手感和音质都不怎么样。尤其是R7的,塑料感太强,5元地摊儿既视感。但是聊胜于无。

和Find7送的耳机一样不能调节音量。
瓦力也被吸引了过来。R系列主打纤薄,这R7只有6.3毫米的身材可真是薄哇。纯白的面板,会不会让他想起他的Eve?

背后方形的1300万像素堆栈式主摄像头微微凸起于机身。单闪光灯稍有遗憾。这不当不正的降噪麦克风是几个意思?太随意了。oppo Logo阴刻于一体成型的镁铝合金机身上。

机背下部的信息同样比较简单。只有厂商和型号等寥寥数语。R7将喇叭口放在了机背,这有一点点麻烦。当非手持状态时,一般人都是将手机正面朝上放置在物体表面的。一来便于查看信息并操作,二来也减少对屏幕的摩擦保护屏幕。这样,势必会大面积遮挡住喇叭口,影响外放效果。即便是OPPO放置了一个小小凸起在机背底部,可以支撑起来机身一些,并和上部凸起的摄像头头尾呼应,使机身和被放置表面间有一定的间隙,但是这间隙实在是太小了。况且平时放手机时,很多是床上等软性表面,就连这间隙也都没有了。只是在手持状态时,背部的外放声音在手掌窝的作用下声音会好一些。

极致纤薄的R5上消失的3.5mm耳机接口终于回归。位于机身顶部。我还是更习惯耳机接口在上边,并不太喜欢新iPhone等把接口放在下边的方式。

从底部看圆润的机身边缘。越来越流行的2.5D弧面玻璃屏幕和设计灵感来源于小提琴琴颈的“提琴雅弧”边角。
虽然2.5D弧面玻璃由于工艺问题不能使用大猩猩玻璃,在耐磨耐划伤性上偏弱,但是这真是不用不知道一用忘不掉哇。手指划过屏幕边缘的时候,整个身心都愉悦了。我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全面不贴膜,R7日常使用了几天目前一切良好没有任何划痕。
正面顶部分布了800万像素的前置摄像头、听筒和光线感应窗。左上角还隐藏了一个LED灯,在有未接信息等状态下会亮。R7正面底部的三个虚拟按键并没有配备背景灯,所以存在一个能亮的灯也是好的。隐藏起来平时完全看不到。

左侧只有一个Power键。同样是金属材质的有倒角。按键偏软,较易误触。
右侧是弹出式卡槽和音量键。Power和音量分布在左右差不多纬度的位置+按键软+锁屏界面和防误触界面允许截图,它真是截图专业户哇。每天都得多几张截屏。

开仓。
这种多合一卡托对于我这种单卡族来说是好的。但是对于双卡一族就糟糕了。R7只有16G一种版本可选,用了双卡没了扩展,空间堪忧。不过转念一想?也许,双卡族的成功人士们基本上也没时间需要那么大的空间来拍照听歌看视频吧。
贴心的“此面朝屏”。
OPPO Find7轻装版、OPPO R7t和Meizu MX4。

Find7和MX4都是弧形后背,实际上都要比R7厚得多。

瓦力见证R7的第一次开机。1920x1080分辨率5英寸445ppi的AMOLED屏幕果然艳丽。因为自发光的特性不需要背光板,这也为机身的纤薄贡献了一份力量。

流光侧边,贴地飞行。

天狼你也想来分一杯羹吗?
六面兽的凝视。
新入的32G创见TF卡到了。R7最大支持128G扩展。Transcend PREMIUM 300x这个级别的128G卡只要500元,这显然比1600元差价的iPhone6 16G和128G要厚道得多。而且R7还是128G+16G。

装载,准备换机使用。
截图时间不定,状态栏中显示元素偶有前后出入。

开机以后经过一些简单的设置。
开始使用手机以后,默认的四屏。

第一屏叫做“心情”界面。可以通过手机下部三个虚拟按键中最左边的那个菜单键进行删除。
重新添加也是在菜单里面。八卦图标下,可以添加“心情相册”和“心情音乐”。
随机的ColorOS版本号是R7t_11_150514,提示有新的版本那是一定要升级的。新版本R7t_11_150605。
OTA升级一下,安装包大小84M。

很快就升级好了。接下来,从MX4切换到R7。
装了一堆软件,整理一下桌面吧。R7支持批量整理,很好。但是只支持在页面间拖动,不支持批量拖动到文件夹内。
拖动任意图标到另一图标上会自动新建文件夹,并且,有个“推荐名称”的小功能很贴心。

ColorOS别的地方还都算挺好,就是对权限的管理很烦。用Find7的时候就是,无休止地弹出各种权限要求。绝大多数都被我关掉了。
但是比如这相机和相册里边的数据要求,有谁知道怎么能关掉吗?每次开启这个程序的时候都会弹出来,太烦了。难道就非得允许吗?
ColorOS也有自己的语音助手,虽然我不用。
语音在ColorOS里边最好用的地方是相机中的“语音拍照”。给熊孩子拍照,尤其是和熊孩子一起自拍的时候,他乱动抢手机,一只手根本就无法找准人对焦按快门好嘛。语音拍照真乃神器。默认关闭,可以在相机的设置中打开。
R7支持全局闪拍功能。所谓的全局闪拍,就是在任意一个界面下,短按手机右侧音量键的中间部位,手机就会利用后置摄像头进行盲拍。拍摄以后手机会振动提醒一下。当然了,这时候能不能拍得到是主要的,至于拍摄的质量嘛就不要强求了。屏幕在长时间休眠状态下是不能使用闪拍的。刚刚关闭屏幕五秒钟左右还没有进入休眠状态时闪拍仍旧可以使用。
再往大点儿说这个“全局闪拍”,叫二快一稳。用相机APP拍照的时候,0.7秒极速启动相机,0.1秒对焦,再加上独家的优选防抖算法。够闪!
另外还有个小技巧,在锁屏界面,长按Home键可以临时开启手电筒,松手即关闭。这对于临时要照明一下的同学应该很方便。这时如果持续按长一点时间,屏幕自动关闭以后松手,这时闪光灯会一直亮着当手电筒,在点亮屏幕以后闪光灯自动关闭。
跑分没什么意思。高分低能这个词对于中国人来说应该太熟悉了吧。高分的不一定就好,低分的也并不意味着就不好用。R7给我的感觉是非常流畅,几乎没有遇到卡顿,更没死过机,这就够了。只用AIDA64来看一下硬件配置。AIDA64在电脑上很有名,现在也有了Android版,我用的版本是V1.20。
R7移动版的CPU是联发科MT6752,64位八核,使用的厂商众多。常见的手机就有魅蓝note,vivo X5 Pro,OPPO U3等型号。
3G内存,再也不哆嗦了。CPU整合的图形处理器为Mali-T760。
系统还是基于Android4.4.4开发的。眼看Android M都发布了。5.0还没看着什么样子呢。
2320mAh的电池,充得快,用得也快。移动4G,发展迅猛,用过以后再用3G都抓心挠肝的。
之前用魅族MX4,其它都挺好,就是前置摄像头只有200万像素,常常被鄙视。R7有800万像素前置摄像头,这回满足了。虽然不应该唯像素论,但是效果确实不一样哇。
R7搭载的主摄像头是三星的ISOCELL镜头,搭载PDAF相位对焦,比传统的反差式对焦那快的不是一星半点儿。真正闪拍。
R7不支持陀螺仪,作为一个几乎不玩儿游戏的人来说,这对平时使用倒是没什么大的影响。但是不支持NFC倒是有些遗憾。虽然用的次数也不多,但就是觉得好玩哈。

R7是支持OTG的。但是默认关闭,需要在“设置-常规-更多”里边开启先。接U盘,接键盘,接鼠标,各种接。
前文提到过,家里领导对OPPO的快速充电那是相当地赞赏有加。对于她这种平时不关注电量,临出门了才发现手机快没电的人来说,插上充电器就眼看着手机电量蹭蹭长,那是相当爽的。用官方的说法就是,“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
问题是,有的时候VOOC充电器不在身边可怎么办呢?下面对比几个常见的充电器的情况。

MX4充电器,5V/2A。搭配MX4和R7的线,输出电流都是1.8A左右。

iPad2国行充电器,5V/2.1A。搭配MX4的线居然只有1.5A左右的电流输出。R7的线还是1.8A左右。难道R7这又粗又硬的线,真的要更适应一点?

iPhone5的充电器是借的,拍完照就还回去了。用小米移动电源替补,5.1V/2.1A。MX4的线还是要低一点,只有1.6A左右。R7的线比较稳定,在1.8A左右。

再换成R7的充电器,5V/4A。MX4的线依旧低,1.5A左右。R7自己的线还是1.8A左右。这?不应该是4A么?

那是因为OPPO的VOOC系统内的线材针脚是经过特殊设计的。虽然兼容通常的USB设备,但是需要紧密配合才能完全发挥它自己的实力。
在上述测试中,USB电压电流表阻断了这种联系,因此只能是进行常规充电。

邻近截稿的时候系统又有了升级,R7t_11_150618。升之。ColorOS的升级还是那么地勤奋。

第二个十年开始,极致薄的R5又适度回归到了现在的R7。电池的性能,工艺上的限制,使手机硬件上在短时期内不会有太大的突破。软件才是根本。苹果的iOS,小米的MIUI,魅族的Flyme,锤子的Smartisan OS,OPPO的ColorOS,百家争鸣。手持一部好的手机,已经可以不太需要打开电脑了,甚至出门都可以不用携带钱包了。手机早已成为人们日常接触最多的物件。
R7的纤薄身形绝对不会成为你出行的累赘。VOOC闪充可以利用各种碎片时间补充弹药。OPPO的服务甚至可以在你出门忘带充电器的时候直接去众多的VOOC闪充加油站进行免费充电。足够优秀的拍摄能力可以真正放弃携带沉重的单反和DC去进行简单放松的出游,不错过精彩,4G网络随手发发朋友圈和微博就好。路途中,可扩展的大容量存储空间轻松存储喜欢的音乐和剧集,填补时光。
当然,手机再好,亲友在旁时,还望能放下手机。人,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吗?真实的交流一定比虚拟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