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手机

同一块金属不同的诠释 HTC 0ne M9+评测

IT168.com

关注

HTC One M9在去年年底开始谍照曝光,今年3月初MWC上正式发布,所以到如今4月中下旬M9+送测,手机虽然是新的,但是“新品光环”这种优势自然也就没了。同时这可能也是M9今年在产品发售上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拖得略久发布时间+外观整体改进不大”让产品关注度和用户购买欲望都有所下降。而把这个问题抛给“互联网品牌厮杀激烈”、“全球最大的手机集散”的内地,矛盾就更为凸显。所以评测之初,如果你说HTC One M9+(参数 论坛 软件)的生存环境不严苛,那就有些不客观了。

同一块金属不同的诠释 HTC 0ne M9+评测

好在从去年开始,HTC对于营销投入更多、对国内市场理解也变得透彻。所以今年在你不光看到了M9,还看到了更贴近国内用户的“HTC 0ne M9+”,其中M9+上增加“指纹识别和后置高像素双镜头”都显得更懂内地用户。不过懂的用户需求是一回事,能真的在需求上做一款好产品,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比M9更适合日常使用 HTC 0ne M9+评测

左侧为M9+右侧为M9

其实今年M9系列对于HTC的意义相比较往年来的更大一些,挑战也多些。毕竟从财报上看,HTC终于赢得了多年的利好,M8的强势回归和在中端设备上的不错反应都让这个传统硬件制造商的江湖地位稳固了一些;而反观竞争对手方面,苹果在这代产品把屏幕尺寸提升到了4.7寸以上,三星则是双面玻璃加双侧曲面的造型大升级。所以仅从外界来看,压力上确实更大。

比M9更适合日常使用 HTC 0ne M9+评测

整体参数一览

当然说这些其实有点远,无论对于圈内人还是购买用户来说,M9+要想切实找到市场就必须要解决两个问题:1、M9系列相对M8系列的提升是否能值回票价,用户有没有升级必要;2、M9+相对于M9的硬件调整又是否更为实用。而绕开这两点空谈外观和跑分,其实意义不大。

HTC One M9及HTC One M9+参数对比
手机型号 HTC One M9 HTC One M9+
屏幕尺寸 5.0英寸, 全高清1080P 5.2英寸, WQHD(1440x2560)
处理器 高通骁龙810(8994) 联发科MTK (MT6795T)64位
频率 双四核 2.0GHz 八核 2.2GHz
机身内存 32 GB(可扩展) 32 GB(可扩展)
运行内存 3 GB LPDDR4 2 GB LPDDR3
主摄像头 2000万,F/2.2,26.8mm超大广角 2000/200万像素双镜头 3D立体相机
前置相机 HTC UltraPixel超像素镜头,F/2.0,美颜
操作系统 HTC China Sense
机身尺寸 144.6x69.7x9.61mm 150.9x71.9x9.6mm
机身重量 157g 168g
电池 2840 mAh(不可拆) 2840 mAh(不可拆)
机身颜色 金色+金色,铁灰色,金色+银色,粉色
网络制式 移动/联通/电信 移动/联通/电信
价格 4399元 约4350元

外观关键词一:类似玄学的触感

如果不是因为正面那颗明显的指纹识别键,我们似乎很容易把M9+看做是一款M8变形定制机型,相信这种错觉除了笔者不少读者也会有。但是触感,作为M9系列改进颇大但很难宣传的部分,却依旧给笔者留下了一个比较神的印象。

比M9更适合日常使用 HTC 0ne M9+评测

同样的金属 不一样的质感

回顾一下HTC对于金属的追求,早于HTC One M7,始于次旗舰产品One S。作为One系列第一代手机,采用微弧氧化的这款手机在金属基础上提供了一种类似陶瓷的触感;自此以后、喷砂、阳极氧化,再到如今的蚕丝纹理。你会发现,抛开全金属的视觉效果,对于工艺和触感的考究一直存于One这个金属系列精神之中。

所以到了M9系列,“相似,但却不同”这种基调和情怀依旧值得玩味。拉丝在横向上提供了金属丝滑效果;但是在纵向上相对阻塞的感觉却给这款手机带来了金属以外的安全感,仅从触感上,M9之于M8其实是颠覆性的。当然,这是篇评测,所以玄学和手感,我们到此为止。

外观关键词二:相似的正面造型+全新的指纹识别

如您所见,M9+作为一款屏幕达到5.2寸的产品,尺寸上明显比M9大一圈。此外机身正面由于采用“一整块板材嵌入”这种设计,相比较M8来说金属效果更为浓烈,配合“双色阶收腰”除了有在视觉上提高屏占比的嫌疑,也让整机更显硬朗。

工艺考究+人性化设计 HTC M9+外形解析

息屏下M9+与M9大小对比大小对比

虽然M9系列外观调整不大,但作为此次M9+重点升级对象,指纹识别肯定是重中之重。回顾目前市面上3K以上的新老旗舰,苹果自从iPhone 5S开始就有着很好的指纹识别体验、三星在S6上也积极地调整了指纹识别的体验、去年推出的华为Mate也将指纹的功用发扬光大。而在这样的大前提下,M9+把指纹识别作为本土划得一个象征,确实称得上聪明。

工艺考究+人性化设计 HTC M9+外形解析

指纹识别是此次M9+辨识度最高的部分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此次M9+指纹识别器并没有像S6或者iPhone那样拥有按键功能。按键仅仅可以触控,不能按压,实际体验更接近华为Mate 7。但是不得不说,虽然指纹识别的效率和准确并不弱于以上三款,但这样的设计却依旧成了一大槽点。原因么,我们慢慢说。

工艺考究+人性化设计 HTC M9+外形解析

背置指纹手指会自然放置 操作难度几乎为零

先来类比下华为Mate7,在这款产品上指纹识别出现在了背部。手指自动放置在识别处,弱化了“识别”这个动作;而反观三星和苹果,虽然解锁需要完成正面按压动作,但是这颗按键却能够完成更多的操作任务。结合两者看,HTC在正面加强了“解锁”这个动作概念,功能上却并没有进行扩展,说之为遗憾并不为过。好在实际测试中M9+的这颗按键识别速度和准确都均不弱于iPhone 6,同时手机在未来通过指纹还会集成支付宝付款等功能,在体验上倒也说不上差。

工艺考究+人性化设计 HTC M9+外形解析

几代产品 双下巴的特征不变

作为HTC One系列最大的槽点,双下巴依旧被保留了下来。根据目前已知的说法,HTC多出的这几条,基本上都用于给BoomSound做排线,所以在这一区域安排触控层就比较难;但是跳出这个逻辑思考,HTC大可以把机身下方的比例进行整体缩减,只是这样一来HTC多年的内部设计似乎要再做调整了,而仅从目前拆解看,HTC旗舰机内部构造的精密度,微调的空间几乎为零。

史上第三难拆手机 HTC One M9拆解图赏

所以跳开双下巴这个“表象”,HTC对于BoomSound的取舍,对于多年来沿用的这套机身内部构造的“留恋”其实才是问题的本质。这一点相信能针对内地市场做出M9+这种调整的厂商,自身想来也是心知肚明。

外观关键点三:双色阶边框+双纹理按键

抛开整体造型这个问题,其实我们还是能看到HTC对于产品体验这几个字的重视。M8曝出握持上过于滑手的说法,在此次M9系列上我们就看到了M9+上采用镜面边角,直角配合细致的打磨,增加握持的稳定感。另一方面此次机身顶部的解锁键也终于挪到了右侧,而为了盲操的准确性,从Desier 826开始HTC沿用的金属纹解锁键也得到了保留。

工艺考究+人性化设计 HTC M9+外形解析

解锁键被挪到了机身右侧,同时纹理也做了区分

工艺考究+人性化设计 HTC M9+外形解析

阶梯型的边框 握持的稳定感更好

如果从M9到M9+这样一个对比角度看,抛开指纹解锁和双后置镜头这两个部分,M9+完全可以看做M9的纯放大版。而增加的指纹识别、分辨率更高的大屏幕则为这款手机提供了更好的用户体验。

工艺考究+人性化设计 HTC M9+外形解析

两代产品 造型的相似度极高

但从纵向看M9系列的外界论调却比较统一——虽然造型创新不大,但是依旧难掩其顶级旗舰机的造型工艺和上手体验。这一块,体现在70余道工序的拉丝背板、体现在不同纹理的按键设计;而对于经典造型的保留也遗留下“多下巴+功能逻辑较混乱的指纹识别”这种问题。所以如果让笔者来总结的话,M9+依旧不愧于M7那种“工艺品”级别的设计,但是“工艺品”和“古董”有些时候界限并不很明朗。

一直以来,HTC都和高通保持着极为良好的合作关系,所以近年来在旗舰产品上也都沿用了高通骁龙最为高规格Soc。而到M9+内地发布,我们却发现芯片部分被悄然换成了MTK,也基于这一原因,整场发布会关于性能的讲解异常低调。那么究竟HTC为何会在一款顶配机上选择联发科、最终产品性能体验如何,笔者和各位同样好奇。

MTK首款高端芯片 HTC M9+性能解析

开拓高端市场中的MTK 在各方面都与此前有所差异

作为联发科在今年MWC上推出的全新芯片,也作为MTK在今年冲击高端市场的一个系列,Helio X系列目前留给外界的印象良好。此次M9+采用MT6795T,正是这一系列中最为顶尖的一款。相比较未来市场上流通更广的MT6795(MT6795T主频2.2GHz;MT6795主频2.0GHz)而言主频也更高些。在整体参数上,这款64位真八核芯片配备四个A57核心和四个A53核心架构的主流旗舰配比;采用28nm HPM工艺制程以及PowerVR G6200 GPU。抛开制程方面不提,MT6795T比此前MT6752在CPU和GPU方面升级显著。

MTK首款高端芯片 HTC M9+性能解析

研发之初 MT6795T就定位高端

其他方面,MT6795T支持2000万摄像头、120Hz高动态显示技术(目前主流屏幕刷新率为60Hz)、每秒480帧1080P超慢速视频录制、LTE Cat.4网络(最高下载速度150Mbps,最高上传速度50Mbps),支持FDD-LTE/TDD-LTE/WCDMA/TD-SCDMA/EDGE/GSM网络;相较高通部分通信基带方案来说4G频段下的上下行速率略低,并且不支持电信。

仅从以上简短的分析不难得出这一芯片整体定位偏向娱乐体验,并且弱化通信领域的特点。而影音娱乐,恰巧也是HTC近几年一个主要发展方向。同时考虑到联发科从去年到今年一直在寻求高端移动芯片进军的契机,两者合作似乎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MTK首款高端芯片 HTC M9+性能解析

MTK相关展示PPT

作为背景介绍,至此告一段落。关于性能,除了理论我们自然要拿数据说话。虽然作为一款高端芯片,MT6795T在参数上基本合格,但考虑到M9+达到2K级别的屏幕分辨率,实际的测试效果依旧有待检验。

MTK首款高端芯片 HTC M9+性能解析

CPU的运算和多核携作是MT6795T的长项

在安兔兔跑分测试环节,我们主要考察这款手机CPU表现。同样A53+A57公版架构,由于联发科技CorePilot技术,Helio X10从单核到八核都可以做到真实效能5.4倍效果。所以浮点运算和整数运算上MT6795T在2K屏幕下多核跑分远高于1080P下高通801,而单核数据则整体水平相当,这一点和我们理论上的估值基本相似。

MTK首款高端芯片 HTC M9+性能解析

整体跑分上 GPU部分偏弱

不过对于一款定位综合娱乐的机型,GPU图形处理其实来的更为重要一些。这一点上虽然PowerVR G6200相比较MTK常用的Mali T760 MP2要强,但是很显然iPhone 5S上的PowerVR G6430就已经在版本上略强于G6200。所以如果对比骁龙801所搭配的Adreno 330,结果并不乐观,这一点安兔兔GPU测试其实已经有所铺垫。

MTK首款高端芯片 HTC M9+性能解析

GPU偏弱在屏幕分辨提升的情况下更为明显

在GFXBench专项测试中,强制1080P情况下M9+的曼哈顿离屏分数为475.4分,由于2K屏幕的原因帧数降到了7.7Fps水平;霸王龙离屏测试1140的分数也要比Adreno 330低了几乎五分之一。由此我们也不难得出,M9所采用的这颗GPU在图形处理上略弱于高通801这么一个实测结论。

MTK首款高端芯片 HTC M9+性能解析

3D Mark上也能看出相似的结果

因此作为衡量一款新片性能的主要部分我们看到M9+所采用的MT6795T有着不略优于高通801的运算性能,GPU部分则略有欠缺。不过除了这一部分,作为联发科冲击高端市场的敲门砖,围绕影音和图形处理MT6795T的优化自然也不算少。譬如PowerVR G6200支持对称异构多处理,对于任务分配更为合理,基本的视频流畅度更好等等。所以相比较M8,M9+在功能上提升自然不低,但是整体性能上两者持平;而对于M9来说,联发科MT6795T就要弱上一线了。不过在如今这个性能过剩的年代,功能和体验,在大部分情况下是要优于性能的。所以M9和M9+在这一环节其实倒也不能说是差距明显。

Android历经前前后后N年发展,如果说初期的功能性和美观性都需要诸如HTC Sense、三星Touch Wiz这样的UI来弥补;到如今,仅从功能性和美观性上第三方厂商其实不用太费心。所以到了此次China Sense,HTC终于意识到“颜值”和“本土化”的意义有多大。

China Sense  HTC M9+系统一览

先来说视觉层面,虽然说仅从图标风格和第三放应用图标的匹配度上HTC仍不能达到部分国产厂商的水平。但是新增的图标自定义主题,以及系统基调颜色配备相信仍旧让不少用户开心了一阵子。而通过实际调试,笔者这台M9+也确实找到了自己得视觉风格。

China Sense  HTC M9+系统一览

同时HTC依旧通过UI部分对外传达着自己得“生活态度”,内地版本的缤纷聚合页面作为新闻源和信息瀑布流固定化的开创者,除了一如既往的将微博、微信这些社交圈整合,同时还继续增加着订阅源。

China Sense  HTC M9+系统一览

同样是为了提升生活中的应用体验,HTC还在主页上安排了一个别具个性的小插件。该插件可以通过地理位置的不同来更换主界面的应用,在逻辑上把主屏分为了“工作、家庭、外出”三个模式。通过简单的设置和跟踪记录,手机就可以为您根据不同情景吧最常用的APPs“置顶”,同时还能和高德地图等软件合作,推送一些有用的信息。当然目前来看这种交互依旧停留在“伪人工智能”的层面。只是作为一个概念,HTC对外依旧传达着积极的科技公司的信号。

China Sense  HTC M9+系统一览

当然了,能够针对自身硬件做优化,才是一个良好的软硬件结合模式。反映到M9+上,虽然双下巴已经成了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但是HTC还借机开发了虚拟按键的自定义功能,算是对于外形上这一问题的弥补。

China Sense  HTC M9+系统一览

也是基于软硬件结合这个层面,HTC的指纹识别录入体验也还算不错。机身预留了5个指纹解锁位置,方便用户录入多个指纹,以不同姿势解锁。当然了这样的解决方案,也被目前大量拥有指纹识别的手机所用。

此次HTC直接把新的UI叫做China Sense,所以除了使用习惯更贴近国内用户,在系统内部的生态建设亦然。可以预测,HTC和国内不少应用目前已经展开了合作。未来围绕指纹识别的登录、支付;更广泛的新闻源订阅,都在计划之中。

所以对于全新的China Sense,可以看到其在本土化、人性化、视觉调整这一块做得努力;也看到了透过UI这家公司想传递给用户的声音。但如果仅以图标的风格统一这种最基本的要求来判定,如今的Sense,功能上齐备但是视觉效果依旧有提升空间。

一样的金属机身,不一样的两种诠释,可能最为主要的体现点就是镜头部分了。此次M9+配备了2000万像素/200万像素双镜头3D立体相机+蓝宝石玻璃镜头的组合,同时还采用f/2.2大光圈。相比较单后置镜头手机,拍照并加工过程中的乐趣,才是HTC拍照精髓所在。

双镜头+2000W像素 HTC M9+拍照浅析

拍照的趣味性 才是HTC一直最为关注的

另外仅从硬件层面分析,如果说M9的两千万像素是单纯对比M8 EYE的直接像素升级版;那么双后置镜头并且同时像素升级,才应该是去年双后置镜头M8的完全升级。具体的升级逻辑么,请看下图。

双镜头+2000W像素 HTC M9+拍照浅析

仅从镜头上看 M9+更像是M8的升级版

当然了对于用户来讲,升级了什么其实并不重要,排出的样张效果如何才是核心所在。所以在这里我们同样先放样张,再说表现。

首先登场的是前置镜头。虽然说HTC在发布会上对于这颗前置镜头并没有太多介绍,但是作为第一个采用UltraPixel超像素镜头的厂商,对于这颗高感光镜头的调教能力远非其他厂商可比。至于成像质量如何?要知道去年的这颗镜头可是作为后置主镜头使用的。

HTC HTC M9w 32GB公开版4G手机(乌金灰) 样张图HTC HTC M9w 32GB公开版4G手机(乌金灰) 样张图

一方面,得益于良好的感光效果,无论是在光源复杂的室内,还是灯光昏暗的条件下,M9+画面的纯净度和细节的保留都相当出色;同时,尽管没有大肆宣传美艳效果,但是不错的照片质量配合经验丰富的后期调教,M9+美颜的效果非常自然。

关于HTC手机的拍照,趣味性一直是不变的主旨。这一点从UltraPixel“以社交分享为核心”再到“后置双镜头的3D滤镜”都有所体验。到了如今2000W像素的M9+,像素提升了,趣味性同样也没减少,这也是HTC在M9和M9+上区分表达的两种态度。

需要说明,M9于M9+采用相同后置主镜头,M9+多出来的副镜头理论上对于直出样张的显示效果是没有影响的。至于原因,我们可以参照M8的情景来理解。HTC其实通过副镜头将画面中所涉物体相对手机的距离位置记录在案。而当后期用户编辑照片时,则会将最终选中的焦点完整显示,将其他不在焦平面的物体,根据记录的距离信息人为的“虚化掉”,或者进行其他视觉上的处理。

HTC HTC M9w 32GB公开版4G手机(乌金灰) 样张图

汽车及周边的渲染 均通过物理位置信息进行计算

譬如这张样张。可以看到汽车以外的焦平面都做了素描画处理,而事实上这些信息都是副镜头来收集的。这一点,和目前另外一种“两个镜头同时拍照并合成一张照片提升画质”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HTC HTC M9w 32GB公开版4G手机(乌金灰) 样张图

很明显这样的滤镜照片 有着浓郁的HTC及个人标签

同时,通过自带趣味滤镜,我们可以拍出这样效果的样张。相比较目前手机厂商还在追着“PK单反”这种“听起来好听,但却肯定不可能实现”的愿景宣传,HTC做的无疑更具有人文关怀和独立思考意味。

HTC HTC M9w 32GB公开版4G手机(乌金灰) 样张图

室外样张

HTC HTC M9w 32GB公开版4G手机(乌金灰) 样张图

室外样张

HTC HTC M9w 32GB公开版4G手机(乌金灰) 样张图

室外局部样张

HTC HTC M9w 32GB公开版4G手机(乌金灰) 样张图

室内弱光样张

HTC HTC M9w 32GB公开版4G手机(乌金灰) 样张图

室内细节样张

HTC HTC M9w 32GB公开版4G手机(乌金灰) 样张图

室内细节样张

不过遗憾的是,由于目前评测的手机并非量产版本,镜头依然存在着对焦速度奇慢、部分情况下无法对焦、白平衡跑偏的问题。所以此次我们仅放一部分样张,并不做更为详细的对比。

HTC HTC M9w 32GB公开版4G手机(乌金灰) 样张图

夜景样张一

HTC HTC M9w 32GB公开版4G手机(乌金灰) 样张图

夜景样张二

在总体评价方面,一年前笔者曾表示“HTC后期产出的照片会有很浓郁的个人风格和烙印,让人一眼辨识出这张照片是出自M系列,其中拍照的趣味性也很容易让人停不下来”。而到了今天,HTC提供的滤镜更为优秀,照片的质量也有所提升。这一点M9+无论是PK自家产品,还是拿来和三星苹果作对比,表现都不会差。

问题一:M9+究竟何时开卖

答:售约4350元 M9+发售时间未知。

答网友关心的几个问题 HTC M9+评测总结

虽然发布会上对于M9只字未提,但是有意思的是我们却率先看到了M9的预售信息。同时根据消息显示,台湾地区已经爆出了M9+的参考价格21999新台币的价格约合人民币4350元。

问题二:M9+的网络制式

答:MT6795T并不支持电信网络,首批送测机型仅为单SIM卡插槽

根据联发科方面的数据,MT6795T支持LTE Cat.4网络(最高下载速度150Mbps,最高上传速度50Mbps),支持FDD-LTE/TDD-LTE/WCDMA/TD-SCDMA/EDGE/GSM网络,所以说并不支持电信网络。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无论是M9还是M9+均为单SIM卡插槽。

问题三:M9+温度控制如何

答:最高温43度 体感温度尚可

China Sense  HTC M9+系统解析

我们依旧选择了在手机充电状态下连续进行跑分(性能满负荷)这样的极限环境下来测量手机的温度。实测M9+的温度峰值在43度上下,由于金属的导热情况良好,所以会有不太严重的温热感。

问题四:M9+、M9、M8究竟哪个更适合购买

答:三款产品定位不同,大家需要根据需求理性选择

文章题目是“一块金属的两种诠释”,主要原因就是M9和M9+在理念上还是有着比较大的差异的。如果是普通用户,追求主流影音体验,那么2K大屏幕、指纹识别的M9+无疑是走亲访友送爹妈女友的好礼品;但如果你对高通每款芯片了若指掌,对三星从蜂鸟再到猎户座崛起的故事如数家珍,我想联发科依旧不是你目前的首选;而真的对于预算只有两千出头的用户来说,M8相比较M9+虽然有所差距,但是大部分体验相似,现在入手还是可以的。

评测总结:一款不容易被关注,但用起来不容易丢掉的手机

很显然,无论手感和设计多么出众,单单是“和上代产品造型雷同”这一个问题,就足以让一款产品淡出用户视野。这一点对于半年一次配置升级的手机来说,无疑是金科玉律。所以M9+连同M9一起在发布之初就面临着一些质疑。但也只能是HTC,上手之后优秀的手感、稳定流长的性能、个性化有人文气息的拍照都让这款新机在上手后就很难割舍。这,大概就是HTC的底气所在。另一方面,作为新机上市的旗舰系列,M9抢购价3999元,也让我们对M9+的价格有着一定的期待。所以综合来说,作为一款精品手机,更作为旗舰中的性价比潜力股,M9+的整体表现还是值得推荐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