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手机

不完美但足够出色 摩托罗拉Moto X评测

中关村在线

关注

站在改朝换代的的风口浪尖上,特别是对于几乎支撑了整个通讯行业半边天的巨头摩托罗拉来说,本来普通的Moto X必然会因为是首次跟新东家合 作,而变得不普通、被赋予很多产品本身之外的意义。无论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的意图如何,是专利也好,是它在移动搜索领域战略的重要的一步棋也罢,或者甚至谷 歌也想要拥有自己的制造业;但归根到底不应该把这样厚重的希望寄予到一部简简单单的Moto X上面。

因 此这里还是让我们从实际产品的角度来评价这款Moto X;Moto X于8月初被发布,时隔一年多之后的产品并未达到旗舰机的标准,起码在硬件上如此; 它采用4.7英寸Super AMOLED屏幕、720p分辨率,内含双核1.7GHz骁龙S4 Pro处理器的X8移动计算架构;采用搭载 ClearPixel技术的1050万像素后置摄像头,电池容量2200mAh。

本文编译自著名硬件网站AnandTech的《Moto X Review》,部分图片来自THE VERGE。

由于原文为包括站长Anand Shimpi在内的多为侧重硬件评测领域的编辑撰写,技术性较强,需要您具备一定的硬件基础。编译的同时酌情删掉了部分过于冗长的细节描述(特别是外观部分),尽量精简摘取适合国内网友阅读习惯的部分。

原文对Moto X的音频测试以及视频录制测试未加入到本文档中。

外观:4.7英寸不大不小 手感一流

在这个高端机型无一不追求大屏的时代,Moto X还真并没有在屏幕尺寸上面跟风,它仅配备了一块4.7英寸720p分辨率的AMOLED屏幕,ppi达到超越视网膜标准的316。屏幕表面采用了被称作Magic Glass的新款康宁大猩猩屏幕,并采用了弧面设计。

机身大小从给出的这几款机型的大小对比上来看,Moto X的身材显然是比不上5英寸左右的主流旗舰机,甚至都不如HTC One Mini大。

虽然Moto X近一年多都未推出过硬件亮眼的产品,但是从工艺上来说Moto的优良传统一直存在。由于背后采用了凯夫拉涂层,Moto X的上手感觉还是一如既往的舒服,背部设计的弧面非常贴合手掌,四周也没有什么影响手感的坚硬的棱棱角角。

关 于Moto X背部的弧面外形,AnandTech提到了很可能是谷歌在采集了庞大的手掌数据之后,进行3D模拟化和优化适配之后形成的最适合手掌握持的 样子。这直接带来了Moto X独一无二的背面曲线,顶部比底部更厚,在中心Moto Logo的地方鼓起,同样横向上也是两侧薄中间鼓的攒尖式,这样能 够尽量贴合手掌的内凹曲线。

值得注意的小细节在于Moto X正面玻璃面板的上下两侧都留了微弯的保护边框,虽然不太显眼,但是能够在屏幕朝下放置在桌面上的时候保护屏幕不被划伤。

Moto X的正面最值得称赞的是Moto X边缘设计,据了解其采用了一套最新设计,使得玻璃和塑料融合在了一起,让边缘造型流畅且轻薄。屏幕上方除了必要的光线距离感应器之外,周边还放置了三个麦克风用来消除噪声和为自动语言识别服务ASR来服务

除了美国本土制造,Moto X外形的最大特点还在于可定制;不光能够换各种颜色的壳,还支持木头、竹子这样的不常见的材料作为外壳。在Moto官方的Moto Makder网站上面,除了正面和背面的后壳颜色及材质外,还能够定制文字、ROM容量等。

亮点:动态显示与非接触操作

由 于从此成了“A Google Company”,也就意味着原来摩托罗拉手机的Blur界面的寿终正寝,AnandTech开玩笑说谷歌花了125亿美 元就是让Blur这么难看的东西从高贵的Android上面消失掉。。好吧这是个冷笑话。言归正传,Moto X搭载了Android 4.2.2操作系 统,虽然跟Android 4.3的发布日期如此临近,可是Moto X并没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好处,这一点儿都不像自家人的待遇。

不 过Moto X搭载的也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原生Android系统,在顶部通知栏还是有一些细节上面的区别,但丝毫不影响正常使用。总的来说Moto X还 是非常忠于原生的,因此这里没有过多的界面展示。当然很多外国用户会喜欢原生版本的Android,在国内就不同了。

软 件方面的重磅内容在于此次推出的两项功能——Active Display与Touchless Contral(理解为动态显示和非接触式操作,下面有 详细阐述)。这两项功能也直接与Moto X的硬件——X8移动计算系统当中的两颗DSP(数字信号处理器)有关。

Moto X的硬件方面最值得聊的地方在于“X8移动计算系统”,名虽如此,其实它是由MSM8960Pro的双核CPU、四核GPU以及两颗DSP组成。分别是自然语言处理器和关联计算处理器。

其中本地自然语言处理器(L-NLP)具有音频感应、噪声分析、噪声消除、语音识别等多项技术,并且可以做到在不牺牲待机时间的前提下,保持语音识别始终开启(即使在黑屏状态下)。它用于用语音随时唤醒Moto X等。

而关联计算处理器(CCP)可以从环境光、加速器、重力感应等传感器获取实时数据,来启动智能移动计算这些关联数据,最终用来动态显示通知消息等内容。

动态显示Active Display功能详解

X8中的两颗DSP起到的主要作用,体现在Moto X上的两个功能,一个称为动态显示;也就是在锁屏状态下,Moto X会持续显示相应的推送消息。由于用到的是DSP而不用启动CPU,因此功耗非常少。

锁 屏状态下,当检测到手机动作,比如从口袋当中拿出,或者从屏幕朝下的状态反过来,未读通知就会马上以“时间+消息图标”的方式显示在屏幕上,感觉起来非常 聪明。用手指点上去后可以看到内容的预览(比如短信摘要),用手指往上滑直接打开该应用,屏幕随之解锁。如果同时有多个提醒,预览时看到的是最近的一个。

该 功能所用到的DSP(数字信号处理器)是来自德州仪器的MSP430单片机,可以理解为一颗功耗超低的数字信号处理器,收集来自加速器、重力感应器和光线 传感器等的数据,当手机被拿起或者被放到桌子上翻开,侦测到动作就会启用动态显示功能。之所以用到DSP,是因为它的功耗极少,即使长时间计算动作等信息 也不会对电池造成太大影响;另一方面AMOLED屏幕的功耗优势也是该功能并不费电的原因之一。

非接触式操作详解

Moto X 的另一项功能在于非接触式操作,也就是语音操作。Moto X的语音系统不需要手动启动,而是随时待命的——即使在锁屏状态下对它说 “OK Google Now”(被人买了连经典的Hello Moto都没有了~),也能够启动Google的即时搜索。这一点很像骁龙800处理器当 中的语音唤醒功能,但Moto X搭配的并不是骁龙800,而是凭借另一颗DSP实现该功能。

使用之前,首先你需要训练一下Moto X,说三遍OK Googole Now让它来认识并且记住你的语音特征,然后你就可以使用这一功能了。据称噪声消除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不过你如果把Moto X放的离你很远,它就不太可能启动。

而 且该功能还支持锁屏状态不需任何操作、仅凭语音就能够打电话,比如说“OK。Google Now,呼叫我的助手。”Moto X就开始按照指示拨打电 话。比如再对Moto X说,“OK Google Now,导航到Enterprise Way1000号。”Moto X就会打开默认的导航应用谷歌 地图,导向前往摩托罗拉移动位于硅谷总部的方向。

支撑此功能的同样是来自德州仪器的16位定点双路MAC DSP C55x系列,具有音频感应、噪声分析、噪声消除、语音识别等多项技术,并且可以做到在不牺牲待机时间的前提下,保持语音识别始终开启(即使在黑屏状态下)。同样它也是功耗极低的一个元件。

屏幕:像Note2的排列 色彩略过饱和

屏 幕方面除了4.7英寸的尺寸之外,Moto X也采用了独特的Super AMOLED材质的显示面板,而且是跟三星Note II一样的S-Stripe次像素排列方式,两个次像素之间红绿色互借。采用该材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上面提到的两种功能下,Moto X能够最大程度的节电。

接下来用到了专业较色仪对Moto X的屏幕各项指标做了检测,结果显示Moto X的CCT色温在6800K左右,接近sRGB的标准6500k。

Moto X 的dE2000色彩偏差平均输出为3.78,蓝色略有偏移而绿色略有不足;但总体情况相当不错,几乎媲美iPhone 5;相比三星Note II的表 现,Moto X的调校看上去要好得多。但从CIE 1976 u'v'色域图上来看,Moto X的色彩显示存在一定程度的过饱和。

最大亮度方面,Moto X仅有318尼特左右。

续航:整体表现中规中矩

Moto X 拥有2200mAh/8.36Whr的电池容量,采用堆积式设计,也就是在主体的大电池表面还附有很小容量的一块电池。接下来AnandTech也使用网 页浏览等方式测试了Moto X的实际电池续航,测试条件维持在统一的200尼特屏幕亮度。项目分为4G条件下网页浏览、WIFI条件下网页浏览、通话时 间、充电时间等项目。

Moto X在“4G+网页浏览”这样较高的任务负荷下运行时,功耗较高,续航时间不尽如人意;而在WIFI网页浏览和通话测试当中还能够名列前茅。0-100%充电Moto X所需的时间还是较短的,仅需2.3小时左右就可以充满2200mAh。

性能:双核峰值性能抢眼

前面我们已经知道Moto X搭载了成为X8的移动计算架构,虽然名字这么叫,但它还是由骁龙S4 Pro(MSM8960Pro)SoC和两颗DSP所组成。

其 中前者包含双核1.7GHz的Krait 300内核的CPU以及Adreno 320四核心GPU,后者为来自德州仪器的MSP430以及C55x两颗 分别用于动态显示和语音侦测的信号处理的DSP。这个容纳了8个“核心”的X8移动计算系统当中我们最熟悉的、也是最跟系统性能有关的当然还是骁龙 S4 Pro的SoC了。

接 下来就是我们常见的性能测试了,应该说MSM8960还是非常普遍的一款双核SoC,它以及相关型号在Android甚至Windows Phone和黑 莓平台上面都有应用,比较有代表性的机型比如小米2A、黑莓Z10和诺基亚920。这里的Pro版本用到了更高主频、Krait300内核的1.7GHz 的CPU,更好的Adreno 320 GPU。除了基带差别之外,它与小米2A所采用的SoC基本相同。

三大浏览器性能测试

在 AnandTech首先机型的针对浏览器JavaScript运行性能的测试Su、Octane以及Kraken当中,Moto X的表现甚至接近一些今 年的旗舰四核三星S4、HTC One以及LG Optimus G Pro。(而且X8当中的两颗DSP是不参与该过程的)

测试过程CPU频率表现

从 LG Nexus 4开始我们知道骁龙双核以致四核SoC当中的CPU是存在降频现象的,因此这里的测试也记录了运行上述测试时Moto X的CPU频率 变化曲线——Kraken测试当中CPU的核心1几乎以致运行在1.7GHz的高水平,核心2被利用的程度并不是那么高,在950MHz和1.7GHz之 间徘徊。

为 了跟Moto X对比,这里也找来了三星GALAXY S4(骁龙600版本)进行对比,这里的四核CPU降频现象就比较明显了,核心1和2的最高 1.9GHz主频工作状态极少出现,随着时间的增长,整体CPU频率呈现阶梯式递减的走向。测试尾声仅运行在1GHz左右的水平。核心3和核心4的利用就 更加少了。

至于降频原因很可能是系统温度控制的策略,当四核心的功耗达到了TDP(可以理解为再持续高频率运行,产生的热量将无法散出,导致核心受损),温度控制机制就会强行降低CPU频率来控制功耗和发热。

Sunspider测试  CPU频率表现

对Sunspider测试过程Moto X与三星S4两部手机的CPU频率变化曲线记录显示,结果大体与上面相同;整个过程Moto X都在以全速运行,而三星S4则并不需要持续的那么高的主频。

AnandTech 认为多核心的降频工作是比少核心的高频工作更加省电的方式,举例来说,双核心同样运行在1.7GHz的高频所需要的功耗要比四核心运行在1.2GHz的低 频的功耗多,这也可能正是之前的续航测试当中、开启3G浏览网页这一高负载条件下,Moto X的功耗表现不如HTC One或者三星S4的原因。

性能:网页浏览性能一般

在接下来的针对浏览器的Browsermark 2.0和Vellamo测试,以及针对CPU的AndEBench测试当中,Moto X虽然有些跑分成绩仅仅居中,但是根据AnandTech评测人员的实际使用认为,这并不会对实际体验造成太大影响。



GPU:720p影响大实际表现出色

至 于GPU部分,Moto X内置的是久经考验的Adreno 320,它与APQ8064当中的Adreno 320的不同之处在于运行频率仅为 400MHz(后者为450MHz)。至于频率的降低是否会造成本质上的差异呢?下面用到了3DMark等图形测试软件来进行了具体对比。

可 以看到在没有骁龙800机型(Adreno 330)的情况下,Moto X在图形测试的1、2部分都居然蹦到了榜首,受720p分辨率推动作用很大。而 涉及到CPU性能的Physics测试不及四核产品。这也与MSM8960Pro本身CPU性能不及四核、而Adreno 320性能出色的原因有关。



这 里也同样记录了3DMark的整体测试过程(以Demo、图形测试1、图形测试2、Physics测试为顺序)当中CPU的频率变化曲线。Moto X的 CPU整个过程大部分满负荷运行,而对照物三星S4的四核CPU仅需要1GHz左右的频率就可以得到类似的表现了。

下面是更加看重GPU部分的Basemark X以及GLBenchmark 2.7;以Offscreen为基准,Moto X的GPU像素填充率与三角形输出效率与HTC One、骁龙600版三星S4类似,低于骁龙800版三星S4。

模拟游戏画面的测试当中,新场景T-Rex HD与旧场景Egypt HD的测试纷纷名列前茅。另一项Basemark测试Offscreen测试也类似HTC One以及三星S4,而且沾了720p分辨率的光,Onscreen测试居然是第一名。

最高画质的《史诗城堡》游戏的帧数测试当中,也是受了720p分辨率的影响和CPU满载运行的推动,Moto X的帧数表现仍然是第一名。

存储:F2FS文件系统读写性能良好

Moto X对于系统分区用到了Linux下常见的ext4文件系统,而对于用户数据分区用到了三星刚开发的F2FS,具体影响是让Moto X有了更高的4K随机写入性能,比我们所测试过的所有设备更快。

另 外存储测试用到了一款采用闪迪ROM和一款东芝ROM的Moto X,两者的连续读取速度和随机写入速度近乎相同,而连续写入和随机读取速度有所差别。在 往Moto X的16GB ROM空间当中填满了数据、仅剩余200MB空间的情况下,再次运行上述四种测试,五次测试得到的数据几乎跟之前相同。也就是 说无论你的Moto X的内置存储空间被占用的多满,读写性能一直都是很不错的。

可以看出采用了F2FS分区格式的Moto X在文件存取性能方面的表现还是值得称赞的,而且几乎在内存空间占满的情况下读写性能也依然良好。

拍照:ClearPixel  CMOS技术解析

拍 照功能方面Moto X还是比较简化,默认的环形拍照界面通过滑动来选择功能,对焦和测光方面并没有什么专业性,很易于使用。而且Moto X内置了摇一 摇启动相机这样的功能,灵敏度不错,当然也存在误操作的可能性(比如放在裤兜里的Moto X随你走路的摇动就开启相机之类的情况)

Moto X 集成了OmniVision公司的Clarity+传感器,上面覆盖创新性的RGBC滤光层。我们知道,大多数相机的CMOS感光元件上会有一层 RGBG(红、绿、蓝、绿)组成的滤光层,其只允许特定颜色和波长的光线通过,因此进入摄像头的光线通过它时会被“筛选”,这就导致当光线抵达感光元件时 部分光线信息已经遭到了“过滤”,因此细节表现相对较差。

而此次摩托罗拉新机搭载的RGBC(红绿蓝+无色)传感器增加了无色的滤镜区域,用一个无色的滤光点换掉了原本的两个绿色滤光点中的一个,提升了50%的进光量,因此理论上暗光条件下的成像质量将会得到显著的提升。

Moto X用到了OmniVision的1/2.6英寸大小的OV10820 CMOS作为后置摄像头的传感器,像素大小为1.4μm,比一般1300万像素机型的1.1μm的单个像素面积略大。前置寸为1/4.5英寸,单个像素1.75μm。

Moto X的后置摄像头像素为1050万,最大可拍摄4320x2432分辨率的照片。同时Moto的镜头具备f/2.4光圈和4.5mm焦距(等效焦距为30mm)。

在放样张之前,首先是Moto X摄像头的一些色彩表现和解析力、畸变等的测试。下面为24色标准色卡还原比较,AnandTech同时采用了iPhone 5、PuerView808等众多机型作为对照。

综合来看Moto X的色彩略偏品红,饱和度一般;镜头并无明显的畸变出现。

样张:有光的地方才能出好片

弱光拍摄无疑是2013年最为智能手机影像界的人所津津乐道的事情,几乎所有诞生的新技术和新感光元件无一不会吹嘘一番自己是“为弱光拍摄而生”。但是具体怎样还得看实际表现,到底是真功夫还是噱头,看样张就知道了。

Moto X 的样张表现说好也好,说不好也着实恐怖。那就是光线良好的条件下样张非常出色,锐度很高,色彩非常准确。但一旦到了夜晚,ISO往上一开,就涂抹的惨不忍 睹了。译者本人除了AnandTech的评测也翻了翻THE VERGE以及engadget的Moto X评测,结果近乎相同。

光超充足条件样张表现:

弱光及夜晚样张表现:(看大图那叫一个惨)

焦距:5mm  光圈:f/2.4  ISO感光度:2000                      

曝光时间:1/33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不伟大但足够出色 Moto X评测总结

等 了许久的Moto X虽然没有让人太多激动的感觉,但是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Moto X都是一款足够出色的产品。首先继承于良好的工艺理 念,Moto X也并没有采用多少金属作为机身材质,但是手感依然像之前采用了凯夫拉的众多机型一样出色。而且独特的背面隆起设计也很贴合手型,没有跟风 的4.7英寸屏幕完全适用于单手操作。

另外软件方面的两项革新——动态显示与非接触式操作揭示了两种趋势,一来是让智能手机变的更 加智能,这两项功能并不像花拳绣腿的某些“体感操作”那样费劲,而是非常接近人类交流习惯、不需要手动介入任何操作的那种。另一种趋势就是谷歌当然会借它 旗下的设备来让Google Now这样的移动搜索变的更智能更具杀伤力。

硬件方面虽然并无太多性能看点,但是双核心的持续高主频 在跑分测试当中还是很占优势的;虽然CPU部分不及一些四核产品,但是Adreno 320的性能还是摆在那里的。而且占了720p分辨率的优势,实际的 游戏帧数体验也会比1080p机型更好。Moto X的相机虽然有新技术的加入,但是弱光和夜景拍摄仍然不尽如人意,希望能够得到后续改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