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电池爆炸频现“烤”问标准真空

新浪新闻
烟花爆竹的燃放如今在很多国家都有着明确的时间限制,笔记本电脑上的起火和爆炸却似乎永无禁期。近日,三星、LG等韩国品牌的笔记本电池再次发生爆炸和起火事件,引起了各方高度关注。如果我们每天都要频繁使用的笔记本电脑如同一颗定时炸弹般隐藏在自己身旁,那么还有什么安全感可言?
从几年前零星的安全隐患事件,到如今国内外各大品牌间此起彼伏传出“爆炸”声,笔记本电池的安全问题似乎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但在我国,既没有电池方面的国家标准,又缺乏相应的召回机制,这也使得电池危机屡次上演仍然得不到根本解决。
回放 笔记本电池频陷爆炸门
安全隐患引发用户担忧
“笔记本爆炸以前还觉得离我们很远,但现在看媒体报道越来越多,很多有名的笔记本牌子也被传出电池有安全问题,弄得现在我们这种天天趴电脑前的人很担心……”使用笔记本电脑多年的用户小赵这样说。在他看来,每天恨不得吃饭睡觉时都要捧着的笔记本电脑一旦出现可能伤及人身的安全隐患,无疑会让人心惊肉跳寝食不安。
近日,三星、LG两大韩系笔记本相继发生起火事件。2008年1月,韩国一名记者在使用LG笔记本电脑采访时,放置于背包中却无故发生冒烟,接着发生了爆炸并起火,该记者随后用灭火器对笔记本进行处理,但在这个过程中居然再度爆炸。2月中旬,LG电子和生产电池的LG化学公司联合对外公布调查结果,称该笔记本为LG化学公司生产,是因为“受到意外高温”所致。此后LG另一款笔记本又被发现电池无故熔化,因此决定停止销售并召回该款笔记本电脑,发生问题的笔记本型号中有的是在中国市场销售。几乎就在同一时期,韩国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厂商三星也被爆出P10笔记本电脑的电池发生熔化而引发起火,该款笔记本已经进入中国市场销售5年多时间,用户群十分巨大。
而三年前索尼公司出品的笔记本电池被指存在过热起火隐患,整个业界当时都没有想到,这竟然成为后来持续一年多时间内多起笔记本电脑起火和爆炸的伏笔。在IT行业内,戴尔、东芝、联想、苹果等主流厂商均采用了这些型号的电池,索尼不得已宣布大规模召回960万块电池,成为了消费电子行业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召回,在当年轰动了全行业。随着发生安全隐患的笔记本品牌越来越多,理论上可能受到“伤害”的人群也就越来越多,戴尔、惠普、联想、索尼、苹果、三星、LG……几乎在主流市场所有热卖的品牌中,都存在安全隐患的型号。
事实上,不仅仅是在笔记本电池领域,就连手机电池这一用户群更为强大的领域,同样出现过多起严重的起火和爆炸事件,诺基亚、摩托罗拉、京瓷、TCL、大显等品牌先后成为众矢之的,摩托罗拉的某款手机电池爆炸甚至造成了甘肃一位矿工丧命,事态严重程度超出了人们想象。
问责 电池生产商“隐身”幕后
产业链责权不明
在发生爆炸事件后,笔记本电脑厂商们一般在经过调查后都会立即召回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但对于电池频频发生爆炸的原因及造成这些原因的罪魁祸首,大多数厂商却闪烁其词或闭口不谈。
索尼笔记本爆炸事件出来后,索尼公司对此的解释是“对消费者负责”,但此后却一直拒绝公布电池究竟哪一环节出现了问题。此前索尼在发布官方声明时承认电池为自己日本公司生产,但昨日在接受采访时,索尼中国发言人又默认了电池存在第三方生产商的说法,但表示不能透露对方的情况。
实际上,这似乎是圈内的一种潜规则,电池生产厂商大多隐藏在幕后,他们不需要面对终端,一旦出现问题则由品牌电脑厂商负责解决。“这实际上是一种约定俗成的默契”。国内某笔记本厂商人士透露,目前笔记本电脑市场有八成以上的电池会交给台湾专业电池厂商代工生产。行业的惯例是,电池生产商与笔记本厂商签订合作协议时一般都采取保密形式,即不对第三方透露合作情况,一是怕竞争对手抢单,二是出现问题后影响声誉。“即使出现问题后也是由品牌电脑厂商与他们单独协商”。与其言论印证的是,记者昨日试图从索尼、方正、同方等公司了解电池生产方的情况,均遭到拒绝。
与此同时,明基公司一位不肯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由于电池都不是自己生产,所以明基内部对于电池的标准和具体情况都没法评论,一般发生问题,都是厂商直接找到供货商去解决,消费者只要找到销售商即可。
那么像索尼这样自行生产笔记本电池的厂商,是如何控制流程管理的,一旦出现质量问题,谁来监管?索尼方面至今没有正面回答,只是反复表示,“这批电池在极其罕见的情况下才会发生故障”,并称大批量召回“是为了对消费者负责任”。而对于起火爆炸引发的用户人身伤害等事件,提供电池的索尼和采用该电池的各品牌电脑厂商至今都未能给出“如何负责”的说法。方正科技公关总监刘仁刚告诉记者,笔记本电脑厂商都是各自对产品进行监控,没有专门的一个部门对电池等产品进行监管。
本文导航: | ||
·笔记本电池爆炸频现“烤”问标准真空 ·电池标准“真空”多年 | ·笔记本电池使用4大误区 ·电池起火爆炸事件一览 |
监测 电池标准“真空”多年
国标出台一拖再拖
“实际上在电池这个环节,世界范围内都是没有强制标准的,我国也是正在制订中。一般来说,国外品牌想要进入一个国家销售,必须‘入乡随俗’符合该国的某项认证,比如在中国就是电子行业普遍实施的3C认证,但3C认证是个比较宽泛的通用标准,对于笔记本电池来说基本没有很多严格的检测。”国内某笔记本厂商中层向记者透露。
据悉,国外笔记本厂商一般都是自愿加入某项国际标准组织的认证比如IEEE、IPC等,以此来证明自己的标准化程度,“但这些标准组织没有一个是强制性的,充其量对企业来说是个参考……”该厂商人士透露。记者从方正、同方、神舟等国内笔记本电脑厂商处了解到,在进入市场销售前,他们的笔记本电池产品经过CE、UL、TUV等多个认证,不仅体系混乱,而且标准不一,有的连厂商技术人员自己也不清楚是哪些内容。
事实上,不仅中国市场,就连全球其他国家市场的锂电池标准也比较混乱。在全球范围内锂电池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各行其道。主要分为国家类标准(如日本国家标准JIS)和行业类标准(如美国电气及电子工程师学会标准IEEE、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等)。
在我国,有鉴于国家标准多年空白的现状,我国信息产业部等机构早在几年前就已经着手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2007年初,信产部科技司副司长韩俊表示已经完成了《便携式计算机移动电源系统能用规范》的报批,对笔记本电脑电池的安全性、可靠性、环境适应性、质量检验标准等提出了基本要求,“不久即可正式对外发布,在全国范围内强制实施”。
但据记者了解,截至目前,该《规范》仍然没有问世,刘仁刚告诉记者,方正是电池国家标准制定小组的主要成员之一,但目前最近的进展“仍然是等待相关部门的批复之中”,两周前,30多家业内生产电池的相关厂商会聚深圳,共同召开了一次针对电池标准的讨论会,最终仍然没有达成建设性的意见。电池国家标准的一拖再拖,也让行业内继续存在着安全隐患。
市场 电池质量参差不齐
消费者对参数一知半解
在记者从市场上随机调查的结果来看,多数消费者对于笔记本电池中具有哪些参数标准并不清楚,相比较那些过于专业的数据,他们更关心的显然是电池的“安全”和“待机时间”两点。
在中关村几大品牌售后服务处转了一圈,记者发现几乎所有厂商对于笔记本电池的保修都只有一年时间,缺乏国家统一标准的电池是最让厂商“底气不足”的配件。而一旦电池损坏,消费者则至少需要花费千元以上才能买到同样型号的正品电池。一位经销商还向记者透露,如今主流品牌的电池一般都是找台湾Simplo、Dynapack、加百裕、志合等正规大厂代工的,而一些中小品牌的往往在深圳等地采购一些低端产品,价格只有二三百元,质量参差不齐但保修时间一般都是一年。据悉,经销商一般都会积极建议用户买低价电池,其中有不少是伪劣仿冒产品,这更加大了发生事故的几率。
业内知名律师于国富表示,在我国没有国家标准的情况下,可以参照行业标准来判定电池是否合格。尽管我国没有召回制度,但发生质量问题的产品消费者可以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自己所受伤害情况向厂商索赔,一般都是本着“谁销售谁负责”的原则来解决争端。笔记本厂商也大多持有同样说法,“发生问题我们给你先行赔付,后面的问题我们去找电池厂商解决。”
专题采写/本报记者 焦集瑩
国内 电池安全项目将做限制性规定
据参与制定我国电池国家标准的内部人士透露,在我国即将推出的国家电池标准中,将会对电池的放电性能、工作环境、安全保护性能等多种安全项目做出限制性的规定。
该人士向记者介绍了国家标准将涵盖的考核参数,“此份标准对电池本体的标称容量、最小容量、标称电压、充电限制电压、终止充电电压及循环使用寿命做出详细的定义,也对电池放电性能、工作环境、安全保护性能等安全项目做出限制性的规定。此外,这份标准还对电池外观、标识、包装、存储及运输等都有指导性说明。”
而对于能否找到新的工业材料,让电池做到既安全又能有较长待机时间,完全取代锂离子这个近年来的科研方向。清华同方研发技术人员表示,目前寻找其他工业材料取代锂离子电池的时机尚未成熟。在他们看来,仅靠现有材料,在国标出台之后,长期困扰业界的安全隐患也能得到解决。
国外 制订新标以质量保证为重点
与中国着手制订笔记本电池国家标准一样的是,国外机构也在忙于修改标准。索尼电池召回事件发生后,为避免再次重演这一幕,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2006年底开始修订笔记本电池标准,初步计划18个月左右完成。此前IEEE 1625标准于2004年颁布,对笔记本电池的设计、制造、质量及可靠性等技术规范进行了界定。联想、苹果、戴尔、惠普、IBM、英特尔、松下等公司都积极参与了新标准的制定工作。
在IEEE之外,一些笔记本电脑和电池厂商也在IPC(美国电子电路与电子互连行业协会)的带领下,准备开发新的电池标准,新标准将包括各种形式的可充电锂离子电池的生产工艺要求、质量控制和保证。IPC发言人Kimberly Sterling认为,由于锂离子电池技术已经很成功,因此新的标准的重点将是工艺控制和质量保证。
本文导航: | ||
·笔记本电池爆炸频现“烤”问标准真空 ·电池标准“真空”多年 | ·笔记本电池使用4大误区 ·电池起火爆炸事件一览 |
笔记本电池使用4大误区
笔记本电池除了自身质量问题会引起爆炸外,用户本身不当的使用也同样易让电池产生安全事故。有关专家建议,消费者在操作笔记本电脑时,应尽量避免以下这4种情况。
1 不断电放床上
很多用户在离开笔记本电脑时喜欢不关闭电源,甚至将电脑放在床铺等毛纺用品之上保持充电状态,如果遇到阳光直射时间过久,容易引发电池过热的起火事件,因此应该尽量避免该类情况。
2 充满电仍再接电源
专家介绍,针对锂离子电池的特性,在笔记本电脑电池已经充满电的情况下,不应再外接电源使用笔记本电脑。很多用户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在装载电池情况下充电使用笔记本电脑,会直接使用交流电,但实际上电池这时也处于反复充电的使用状态。除了造成电池寿命减少外,将交流电和电池同时使用,还会造成机器的过热,很容易损伤其他元器件。
3 长时间不使用电池
另外,长时间不使用电池的做法也是不对的,电池容量需要定期激活,适当的使用显得更为准确。每次在使用电池时应该注意电池用完再充电,而且尽量不要在未充满电时拔下,在已经充满电量后,应该单独使用电池或者电源适配器,而不应该两者共同使用。
4 经常将电池卸下
最后,不要经常将电池卸下,裸露电池仓位,这样做容易进入大量灰尘而导致电池使用时接触不良,电池拆卸时应该注意防尘防水防潮防震,定期用小毛刷对仓位处进行清洁。
监管缺失凸显“恐怖地带”
十多年前好莱坞大片《恐怖地带》展示了一幅因瘟疫传染而人力无法拯救的恐怖画面。对于今天处于监管空白的笔记本锂电池行业来说,此起彼伏的“爆炸”声何尝不是弱势群体消费者心中的“恐怖地带”。
如今,笔记本电脑在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开始与台式机平起平坐。然而就是这么一种让人爱不释手无所不能的产品,却因为其存在安全隐患而让消费者心存忌惮,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让我们心爱的笔记本成为“恐怖地带”的罪魁祸首是谁?国家标准的缺失也许会是我们心中难以承受之痛。多年前的“东芝笔记本事件”,内容与如今接二连三的事件有几分相似,东芝拒绝对中国消费者实现全球统一的赔偿措施,在当年引发了轩然大波。对方也振振有词,你们没有国家标准,没有召回制度,没有行业协会的监管,凭什么让我做出同样举措?
一项国家标准的制定不是朝夕能够完成的,但拖到两三年的时间也有些过于缓慢。行业内传出的声音表明,业内各企业因为各自的利益关系,未必谁都希望标准尽快出台。长此以往,标准究竟何日才能出台?我们的消费者究竟何日才能不再处于监管的真空地带呢?
在国家标准出台之前,笔记本电脑的相关行业协会似乎应该及时站出来,带领大家共同走出迷途,起到一些“娘家”的作用,多为一些不公平的现象“撑腰”,只有这样,我们的消费者才会在同样受到伤害之后,不再喊出“受伤的总是我”的话语。□焦集瑩
本文导航: | ||
·笔记本电池爆炸频现“烤”问标准真空 ·电池标准“真空”多年 | ·笔记本电池使用4大误区 ·电池起火爆炸事件一览 |
电池起火爆炸事件一览
●2006年4月,惠普宣布对15700块可能存在起火隐患的电池进行了召回,并未公布电池隐患的具体原因和生产方。
●2006年8月,戴尔公司宣布在全球召回410万块由索尼制造的电池,涉及戴尔的20多款电脑型号。
●2006年9月,一台由联想公司生产的、型号为T43的ThinkPad笔记本电脑在美国洛杉矶国际机场起火,日本索尼公司确认了该笔记本使用了自己生产的电池。
●2006年10月,使用索尼电池的联想笔记本在国内引发了北京师范大学宿舍的火灾。校方给出的失火原因是用户离开时没有拔下笔记本充电器插头,充电时间过长引起发热所致。
●2007年5月,东芝表示其公司笔记本配备的电池近期发生了起火事故,引发事故的是索尼的电池模块,并且建议用户尽快更换问题电池。
●2007年9月,上海一位用户一款戴尔笔记本电池突然爆炸燃烧,后戴尔电脑中国区发言人证实,发生爆炸的笔记本电池属于此前因存在起火隐患被召回的型号之列。
●2008年1月,韩国一名记者在使用LG笔记本电脑采访时发生爆炸并起火。此后LG经过调查称爆炸是由于受到意外高温所致。LG还接到用户反馈另一款笔记本电池无故熔化,并决定停止销售该款笔记本电脑,但未公布产品型号。
●2008年2月,三星P10笔记本因电池熔化而引发火灾。三星至今仍未公布原因,称仍在调查中。
本文导航: | ||
·笔记本电池爆炸频现“烤”问标准真空 ·电池标准“真空”多年 | ·笔记本电池使用4大误区 ·电池起火爆炸事件一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