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你看那个京东,好像两年前的腾讯啊

虎嗅APP

关注

文/格根坦娜

作为京东每年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行业会议,JDD京东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可能是外界观察京东的一个最佳窗口,电商巨头的战略变化能在一场会议中被明确感知:2018年的JDD,京东金融宣布更名京东数科;2019年,JDD从京东数科的会议升级为全集团的大会,“三驾马车”(零售、物流、数科)并驾齐驱的战略意图变得更清晰。

2020年的JDD大会有一些不同。

和很多人预想中不同,京东集团的三位CEO(京东零售CEO徐雷、京东物流CEO王振辉、京东数科CEO陈生强)均未在主论坛上现身,只在下午的主题分论坛上分别演讲。

主论坛上,代表京东集团发表主题演讲的只有首席战略官廖建文,他的分享聚焦在战略层面的转变:京东将致力于打造面向未来十年的基础设施——京东数智化社会供应链,“用数字智能化技术连接和优化社会生产、流通、服务的各个环节,降低社会成本、提高社会效率”。

翻译一下,就是京东不想再当一个中心化的电商平台、零售公司,而是想变得更开放,将自己的供应链能力开放给更多B端的垂直行业、细分品牌。

京东也终于讲起To B的故事——这让人想起两年前一猛子扎进“产业互联网”的腾讯。

在接受虎嗅等媒体采访时,廖建文表示,之所以这么强调供应链,是因为对零售行业来说,前端的交易场景在不停变换,从中心化的电商平台,变成碎片化的消费场景(线上、线下都在不停涌现新的消费场景),在这样剧烈变化的行业中,后端的供应链是以不变应万变的东西。

这位曾任长江商学院副院长的首席战略官认为,支撑京东过去十余年发展的,正是对物流、对供应链的投入:“我们在互联网的上半场(消费互联网),做了一件(属于)互联网下半场(产业互联网)的事情。”

抛开略显绕口的战略表述,值得外界探寻的问题可能是,京东为什么要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开始讲一个新故事?以及,在务虚的、高大上的语言所描述的“战略宏图”背后,支撑京东未来十年发展的究竟是什么?

向腾讯学习?

在今年的主论坛上,京东的核心发布内容包括以下三项:

1、京东面向未来十年的基础设施“数智化社会供应链”,即用数字智能化技术连接和优化社会生产、流通、服务的各个环节;

2、宣布成立京东探索研究院,研究范围包括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六大数智技术领域,预计未来3年每个领域将至少有3位以上世界顶级的科学家加盟;

3、发布四个企业级产品,包括泛零售技术服务平台“零售云”、数字化供应链平台“京慧”、智能客服与营销平台“言犀”和市域治理现代化平台“仑灵”。

其中,探索研究院被网友戏谑为阿里达摩院的“兄弟院校”,四个企业级产品则是围绕着京东的战略主线“数智化社会供应链”而展开的工具产品——这是一种更像腾讯的做法。

腾讯在2018年9月30日开启一轮大型组织架构变革,新成立面向产业互联网的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是其重注To B市场的重要一步。马化腾亦在多个场合表达,互联网的下半场属于产业互联网,通过全面渗透产业价值链,对其生产、交易、融资、流通等环节进行改造升级,可以大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廖建文则是这么看待效率的:消费互联网解决的是交易效率的问题——即供需匹配,互联网能够把信息不对称的供需两端连接起来,具体而言,淘宝解决的是商品的供需匹配,携程解决的是服务的供需匹配。但消费互联网时代没有解决产业效率的问题——产业效率,指的是从产品预测、设计、定价、生产,到交易、仓储、配送、售后等长长的价值链条里的效率。

廖建文指出,中国在2007年时整个社会的物流成本为18.4%,而现在的最新数据为14.7%,降低了4%,这降低的四个百分点就是供应链效率提升所省出来的、创造出来的价值。他认为,目前欧美、日本的社会物流成本在7~9%左右,中国仍有巨大的效率提升空间,这也是京东认为“数智化社会供应链”将成为基础设施的重要原因。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京东不再执念于把所有C端消费者锁在京东自有平台上。

和腾讯一样,“开放”成为了京东的关键词。

与快手的合作便是这种“开放”的一个体现。廖建文提到,以往京东在和流量入口做类似合作的时候,总是希望让顾客跳转到京东平台上完成交易、让流量能够回到京东的平台上,但在与快手的合作中,消费者无需跳转、可以在快手完成整个交易,这让快手自身成为了一个相对闭环的交易平台,京东则只需交付供应链和履约服务。

在廖建文的观念中,“中心化”这个词不属于未来的京东。他认为,未来的数智化供应链绝对不是中心化逻辑、而是分布式逻辑,即京东将自己的技术能力开放给每个垂直行业的品牌商,根据每个品牌商的特性进行定制,在双方的合作中,彼此共享数据、共创价值,而非谁依赖着谁的关系。

事实上,他认为,整个社会都在往“去中心化”的方向发展着,“区块链不是一样吗?还有IoT、边缘计算,这些都是去中心化的。”

为什么是现在?

从消费者一端来看,京东口中的“数智化社会供应链”是模糊的、难以感知的,不过,京东已经给出了几个样本。

拿京东起家的零售业来说,此次推出的“零售云”中最主要的内容是京东北极星商业操作系统,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垂直行业的SaaS解决方案,包含了京东从自身实操中提炼出的业务中台、用户中台、数据中台能力,可以输出给所有泛零售行业的公司。

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零售技术委员会主席、商业提升事业部总裁颜伟鹏在接受虎嗅等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京东合作的客户分布在零售、汽车、金融等行业中,均为体量较大的公司。

他表示,前述的业务中台、用户中台、数据中台是京东内部积累、沉淀下来的能力,能帮助京东比较敏捷地支持新业务的开展,比如京东旗下的多个App(包括京东极速版、京喜、新通路、7Fresh等),都是在这种过硬的中台能力支持下快速开发、迭代、上线的。而当这种能力输出到外部,可能会体现在帮助汽车客户从无到有地快速上线一个商城、帮客户低成本地建立一个DSP广告平台等方面。

从京东目前的规划来看,卖货早已不是战略中的重点。这样的战略转变,从行业方向来看,与互联网流量红利见顶有关,从企业自身来看,与京东寻求更高天花板有关。

京东已告别高速增长时代许久了。从2018年Q1至今,京东的季度营业总收入增速一直维持在一个稳定的区间,除了今年二季度的增速超过30%外,京东在剩余10个季度中的增速均在20%~30%之间。

在日益增长的体量下,这样的增速或许可以被称为“稳定”,但在互联网巨头彼此搏杀的战场上,京东需要更具想象力的故事支撑下一场战斗。

廖建文把过去电商平台解决交易效率的阶段称为“赚通路费”的阶段,大家需要解决的都只是浅连接、供需匹配的问题,交易完成后,通路费就赚到了。而当战场走到产业互联网时代,“你必须把整个链条全部串起来,才能实现产业效率的提升。”

“我有一个观点,”廖建文表示,“那些专注于交易效率的、收通路费的平台在走到互联网下半场的时候,会感觉越来越有挑战,因为交易效率本身的提升已经走到极致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