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互联网

猫眼上市前收购 淘票票十亿扩增

时代周报

关注

票务平台“一哥”争夺战:猫眼上市前夜收购 淘票票十亿扩增

时代周报记者 吴怡 发自北京

在国内在线票务平台“一哥”这个位置上,猫眼娱乐(以下简称“猫眼”)坐得并不是很稳。

本以为2017年并购行业老二微影之后,新猫眼能把淘票票甩开一大截,但结果却是背靠阿里的淘票票粮草充足,并没有放弃这场持久战。阿里影业以15个月净亏损16亿元的“代价”抢占市场份额,让淘票票直逼猫眼。一年之间,猫眼的市占率从62.8%下滑到55.7%。

2018年的票补新政给了猫眼喘气的机会。然而,在后票补时代,淘票票依然紧追不舍,双方的战场延伸到宣发营销、内容投资,从抢用户市场到抢合作方,用户市占率依然是硬指标。

“我们是要争第一的。”淘票票放出豪言。阿里用资金亮出了决心,2018年底,淘票票宣布启动“用户和市场扩增计划”,将投入不少于10亿元。紧接着,阿里宣布增持阿里影业,投入高达12.5亿港元。

在淘票票步步紧逼之下,即使在距离港股上市只差最后一公里,猫眼也一刻不敢懈怠,加紧修建稳固护城河。前六年,引入光线传媒扩影视版图,拥抱腾讯拿流量入口和资本,对于猫眼来说只是完善基础设施,而它还需要更广阔的延伸。

1月2日,港交所官网挂出了猫眼聆讯后的新版招股书,其中透露,猫眼正在洽谈3家公司的资产和股权收购,投资意向包括在线视频、娱乐制作,以及电影制作发行。

可以看到的是,抓紧上市屯粮过冬的同时,猫眼也在谋求打破在线票务平台的局限,往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以给资本市场讲一个更实在的故事。

洽购三家公司

作为当前市场份额第一的在线票务平台,猫眼主要业务为在线娱乐票务服务、互联网电影宣发服务、在线电影社区等,前四大股东分别是光线传媒、微影时代、腾讯和美团点评。

尽管还没正式登陆港交所,但猫眼已经迫不及待展开了诸多部署。

猫眼新版招股书透露,现正与一家从事在线视频业务的目标公司磋商若干业务及资产的潜在收购事项,并与两间目标公司(其中一间从事娱乐制作,而另外一间从事电影制作及发行业务)就其股份的潜在收购进行磋商。

而就在5个月前,2018年7月,猫眼还与港股影视公司欢喜传媒订立了合作协议,以认购其约15%的股权。欢喜传媒是《我不是药神》的主出品方,导演徐峥是公司三大合伙人之一。

猫眼当初为了提高市场份额,对抗淘票票,吞下微影。至今,猫眼收购微影背负的商誉达到44.5亿元。而猫眼上市后,30%的融资将用于投资及收购。

此次招股书并没有透露具体的募资金额。据媒体披露,其预计募资3亿美元至4亿美元,较2018年9月曝光的预备募资10亿美元缩水近六成。

尽管数据没有得到猫眼官方的正面回应,实际上受到环球股市持续波动的影响,2018年以来不少互联网公司登陆港交所和美股市场的募资金额都有所收缩,不少新股募资规模也多次根据市场调整。

近期登陆港交所的某上市公司内部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很多互联网公司担心接下来两年资本市场有寒潮,都在抓紧抢先上市。

“猫眼上市后,业务方面估计就开始部署更大的商业变现。目前旗下有些业务也是新开发的,接下来会逐步完善。”一位猫眼娱乐中层管理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遭遇成长的烦恼

猫眼频繁部署投资业务的背后,其实遇到了成长的烦恼。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底,猫眼拿到腾讯10亿元融资之时,估值超过200亿元。而2018年底,多家证券机构对猫眼给出的估值预期为190亿–210亿元,几乎没有增长。

“互联网企业估值和市值的固化或者下降,除了跟资本行情有关,也因为企业自身的成长遇到瓶颈,增长空间有限。”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尤其对于还没有实现盈利的互联网企业,最大的价值在于成长性。

去年,猫眼启动上市,也被外界视为猫眼业绩的拐点。不过相比之前,猫眼更新版的招股书并没有太多亮眼的数据。

2018年前三季度,猫眼实现营收30.62亿元,同比增长99.6%。相比于2015–2017年的营收年均106.6%的复合增长率,算是基本保证了营收的高增长水平,但亏损却比2017年进一步扩大,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净额为14.34亿元。

猫眼预估,2018年录得的年度综合亏损将不高于1.45亿元。再度扩大亏损打破了市场对猫眼短期内实现盈利的幻想。

与此同时,在线票务平台增长的红利在减退。中国电影行业增速放缓已是不争的事实。多位互联网企业人士也曾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国内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速放缓,移动化的红利期逐渐消退。

东方证券研究报告指出,2017Q1–2018Q1,电影票务平台的线上购票渗透率仅从82%提高至83%,预计未来渗透率提升的速度将进一步放缓。

另外,拟出台的在线票务“新政”,也是悬在平台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票务服务费是目前在线电影票务平台最重要的收入来源,猫眼销售电影票收取的服务费率介乎4%–8%。

不过,此前行业预计电影局将对在线购票实行新的政策,规定发行方、制片方、院线方不允许进行网络售票平台补贴投放,第三方线上售票手续费不高于2元。

目前新规暂未落地。东方证券预测,若实施票补新政策,线上售票手续费不高于2元,则猫眼的票务服务费预计每年将减少24%(全年约7亿元)。而这将大大影响猫眼的营收和利润。

目前,在线电影票务市场已由猫眼和淘票票平分天下。尽管从2018年以来,两大平台烧钱票补大战逐渐停歇,但双方的竞争依然胶着。

从2017年至2018年3月,阿里影业大力扶持淘票票抢占市场份额,销售费用高企,这15个月的净亏损达到16亿元。对手“高举高打”的大投入,给猫眼带来极大压力。

猫眼专业版的出票数据显示,2017年10月猫眼市占率达到62.8%的高点水平,而2018年1–11月猫眼市占率月均值在55.4%–60.4%之间波动,2018年11月市占率则下滑至55.7%。

2018年限制票补的新政,让猫眼有了喘气的机会。停战后,作为阿里影业“亏损大户”的淘票票,也开始扭亏为盈。去年11月,阿里影业发布2019财年中期财报(2018.4.1-2018.9.30),亏损同比收窄64.1%,其中淘票票所属的互联网宣传发行业务实现扭亏为盈,不过该业务营收同比仅增长19.2%。

稍作休憩,淘票票又重燃战火。2018年11月,阿里影业旗下淘票票宣布将投入不少于10亿元,用作扩增用户和市场。紧接着12月,阿里宣布拟以12.5亿港元增持阿里影业股权。

彼时,阿里影业高级副总裁、淘票票总裁李捷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淘票票希望尽快实现市场份额第一的目标,“我们是要争第一的”。

猫眼自然不敢懈怠。不过,在票务服务的厮杀之外,生态布局、数据服务和内容投资的差异化竞争成为了双方接下来的主战场。

猫眼招股书透露,2018年前三季度娱乐内容服务营收同比增长121.5%,增速高于在线娱乐票务业务的85.9%。参考综合票房,猫眼已成为中国排名第一的国产电影主控发行方。 可以看到的是,猫眼频繁参与投资,试图强化内容端的投资制作以及输出渠道。

一位猫眼娱乐中层管理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平台正在加大品牌影响力的投入,希望更贴近用户需求同时服务影院的个体需求,目前平台也在注重APP广告、影片广告和版权售卖等多种变现方式的拓展。

不过,2018年《后来的我们》预售退票事件也将猫眼推上风口浪尖,在线票务平台既是票务平台又是出品发行方的双重身份引发争议,同时制作发行业务也会与大股东光线传媒存在一定的同业竞争性质。

上市在即,猫眼依然前路漫漫。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