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互联网

不当CEO也不管董事局了,马云这几年都在忙啥?

新浪科技综合

关注

来源:第一财经周刊

阿里巴巴从来不只属于马云,但马云会永远属于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从来不只属于马云。

9月10日,马云以庆祝教师节的名义,对外发布公开信表示,自己经董事会批准,已经决定于一年后阿里巴巴成立20周年之际,卸任集团董事局主席一职,届时由现任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接任。

此外马云的阿里巴巴董事职位,也将于2020年年度股东大会时卸任,但保留集团合伙人身份。按照阿里的合伙人制度,这意味着马云仍将有机会以高级管理层的身份提名董事会成员、出席公司各项活动、并参与业务工作。

“这是我深思熟虑、认真准备了10年的计划……这标志着阿里巴巴完成了从依靠个人特质变成依靠组织机制、依靠人才文化的企业制度升级。”马云在公开信中这样表示。

在阿里巴巴对外的声明中,马云这次的计划卸任被称作是集团“传承计划”的重要一步,而不是过去几天里,包括《纽约时报》、彭博社、《上海证券报》等中外媒体都在热议的“周一退休”。

《纽约时报》于北京时间9月8日刊发的一则报道中,援引了彭博电视台此前专访马云时,后者讨论的回归教育和公益,以及“会比比尔·盖茨更早退休”的论断。报道还暗示,在9月10日正好年满54岁的马云离开阿里巴巴,主要是源自国有企业掣肘、经济增长放缓、中美贸易战等宏观经济变化。

彭博通讯社在整理《纽约时报》的这则消息时,又将“马云准备周一离任”的消息作为标题放出,这在国内媒体的跟进中产生了进一步的影响——毕竟在绝大多数时候,马云仍被视作是那个指挥着阿里发展策略和核心业务的关键人物。

但从公司的实际高管变动可以看到,2013年阿里巴巴上市前,马云就已将CEO一职交付给陆兆禧,2016年再任命张勇接替陆兆禧;至于马云在关联公司蚂蚁金服的管理职责,则是在2010年的“支付宝时代”就转由彭蕾负责。

所以如今马云宣布逐步退出董事会工作,仍可被视作是这一“传承计划”的延续。但相比那些在关键高管离任期动荡不已、需要重塑信心的大公司,马云显然花了更长的时间来挑选、安排他在阿里巴巴的这些继任者。

相比陆兆禧、俞永福,以职业经理人身份入主阿里的张勇,是近些年获得信任更多的那一个。他所提出的“天猫双11”概念已经走到第10年,天猫也成功从淘宝体系内独立并迅猛发展;近些年张勇同时主导“新零售”概念在阿里内外的落地,并以投资方式入主苏宁、高鑫零售等多个线下零售行业的关键上市公司。稳健的核心电商业务,以及概念整合后的想象空间,使得阿里巴巴收获了连续13个季度的业绩健康持续增长。

而从2016年初开始,主要担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的马云,实际上已经将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了他经常提及的几个方向上:教育、公益,以及千头万绪的eWTP概念落地。

发现这些变化并不困难。《第一财经周刊》通过对阿里官方内部媒体之一《天下网商》针对马云的网站报道方向爬梳,得出了上述结论——

在过去3年里,能让马云亲自“上场”沟通的业务合作推广,仅有星巴克、茅台和盒马、菜鸟这样的少数几个关键品牌;至于几年前曾让阿里巴巴颇为头疼的“知识产权”问题,在马云的专项讨论中也只出现过1次。

但在教育及技术话题上,阿里巴巴不仅在马云的牵头下有了顶尖科学家聚集的“达摩院”、规划起了自己的“湖畔大学”、投资在杭州师范大学建起了“阿里巴巴商学院”,还关心起了乡村教育。公益则与“淘宝村”精准扶贫密切相关,也涉及马云、蔡崇信等高管回购股权所设立的公益基金。

至于2016年3月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所提出的“eWTP”概念,则在近年占据了马云远多于其他工作的时间和精力。相关的报道数量,也是教育、公益等话题的3倍有余。

eWTP的中文名称是“世界电子贸易平台”,可被视作是“世贸组织”模式在电商经济和小企业贸易方中的实践。虽然有全球经济活动日益活跃、以及近些年“一带一路”倡议等利好作为基础,但马云作为这一概念的提出者和发起者,还是少不了在东南亚、非洲、欧洲及北美等地频繁会见政府官员和企业主。在2017年的一次活动上,马云自曝在推广这个概念落地的过程中,“2016年在全球飞了800小时,2017年会飞1000小时。”

目前,马来西亚作为eWTP在东南亚的关键试验区,已经进入实际落地阶段。阿里方面也在业务上通过先投资、后收购区域内最大电商网站Lazard的方式,帮助推进这一计划。

从这一点来看,彭蕾2018年卸任蚂蚁金服职位、加入Lazard担任董事长兼CEO一职,实则是马云通过人事任免发出的一个强烈信号。不只是彭蕾,包括原阿里大文娱负责人俞永福、原天猫总裁王煜磊、原天猫国际负责人周岚等高管,都被先后调任到eWTP的大洲办公室,或负责相关的全球投资,足见马云对推动这一业务的信心。

当然,如果阿里的核心业务在未来几年出现动荡,马云一手建立起来的合伙人制度,也能够保证他能迅速撤回精力,重新扶持这家公司。

阿里的合伙人制度酝酿于2009年、公司成立十周年之际,当时阿里的“十八罗汉”在一次发布会上集体辞去“创始人”身份。到2010年,阿里合伙人制度正式出台,实现了合伙人可以控制董事会、再控制公司的管理方式。在赴美上市的招股书中,设立合伙人制度即被阿里称作是“确保公司的文化传承”。

在美股上市前后,阿里巴巴通过内部提拔的方式,为合伙人团队增加了不少70后甚至是80后,作为集团高管和董事会的人才储备。但也正是这一“同股不同权”的合伙人制度,使阿里巴巴失去了在更能理解公司运营模式的港股市场上市的机会。

2018年初,马云还在与来访杭州的香港特首林郑月娥交流时,再次提到了当年的这件事。林郑月娥则用已对上市规则做了大幅修改的港交所资源,“欢迎”阿里回港上市。

在“退休计划”中,马云也表示自己会继续“为合伙人组织机制做努力和贡献”。除此之外,他还保留了一连串的头衔和工作——阿里巴巴000001号员工、乡村教师代言人、阿里巴巴脱贫基金主席,马云公益基金创始人,联合国青年创业和小企业特别顾问……

但可能就像史蒂夫·乔布斯、比尔·盖茨和霍华德·舒尔茨这些成功的企业家那样,马云能被最多全球消费者、官员和企业主所记住的,依然只有“阿里巴巴创始人”这一个头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