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互联网

滴滴CTO张博:从未用大数据杀熟 预估价受多因素影响

新浪科技

关注

新浪科技讯 3月23日下午消息,针对滴滴大数据杀熟的质疑,滴滴CTO张博在滴滴内网回应称,从未有过大数据杀熟,预估价与实付价不同,会受乘客定位、网络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

近日有网友质疑称滴滴大数据杀熟,即在使用滴滴打车时,同样的出发地和目的地,价格却不一样。

新浪科技使用两台手机进行测试,选择新浪总部大厦作为出发地,北京首都机场T3作为目的地,就快车而言,拼车价格较为接近,不过一个有10元优惠券,另一个则有5元优惠券;快车价格相差5元左右,优享也相差5元左右。相同的时间和地点,价格确实会有一定的差别。

滴滴CTO在滴滴内网回应称,滴滴平台上不允许价格歧视,打车价格更不会因人、因设备、手机系统而异。“滴滴从未有过任何大数据杀熟的行为,以前没有,以后也永远不会有。”

对于网友晒出的同样出发地和目的地价格却不一样的截图,张博进一步解释称,“预估价”和“实付车费”是两个概念。“预估价”是为用户提供行前车费参考,会实时波动。“实付车费”是真实状况标准计费得出支付价格。

而影响预估价的因素有很多,首先会根据乘客定位、实时路况、预估行驶里程、时长计算预估;其次预估价金额还会有优惠券抵扣金额;最后网络环境也会影响定位信息,进而影响预估价。(张俊)

附《滴滴从未有过“大数据杀熟”,以前没有,以后也永远不会有》全文:

最近几天,外界关于“大数据杀熟”讨论一直很热。我也陆续收到一些询问,问滴滴是不是利用大数据“杀熟”。

首先,必须要强调的是,滴滴平台上不允许价格歧视,打车价格更不会因人、因设备、手机系统而异。创造用户价值是公司的价值观,也是我们做事的基本底线。滴滴从未有过任何“大数据杀熟”的行为,以前没有,以后也永远不会有。

其次,“预估价”和“实付车费”是两个概念。“预估价”是为用户提供行前车费参考,会实时波动。“实付车费”是根据每个行程的真实状况标准计费得出支付价格。

造成“预估价”波动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每个行程的预估价是根据乘客定位、实时路况、预估行驶里程、时长计算预估的。这些变量都会影响预估价。其中,路况是最复杂的变量,变化非常快。滴滴预估价是按毫秒实时刷新的,所以进入预估价界面的时机不同,看到的结果也不同,哪怕一分钟内也会看到不同的预估价。

第二,滴滴显示的预估价金额=预估价-优惠券抵扣金额。有一些网上的case对比忽略了优惠券抵扣金额,因此造成误解。不过值得关注的是,用户需要分别点击“业务线icon”才能看到优惠券的详细抵扣金额,优惠券金额显示不明显,这一点已请产品团队评估优化。

第三,乘客发单时所处的网络环境是复杂的,可能是移动网络、可能是Wi-Fi环境。乘客也可能是在诸如机场、火车站、地下停车库等建筑结构较为复杂的场景,这都会影响用户的定位信息。此外,即使同名的起点和终点,也会受GPS精度影响,最终经纬度度坐标产生细小误差,从而影响预估价的估算。

其实这个问题比较容易验证,只要两个手机同时打开滴滴,反复进入发单界面多测试几次,就能发现滴滴“大数据杀熟”的说法是错误的。如果大家身边有朋友有类似疑问,也请大家能帮忙耐心解释,消除误解。谢谢大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