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数码

区块链数据协作体系如何解锁信用难题

新浪科技综合

关注

本文来自火星财经

7月19日21:00,受‘火星财经创始学习群’轮值群主丁若宇、副群主张婷邀请,PTS创始人张佳辰做客‘火星财经创始学习群’,带来主题为“PTS下一代数据协作协议与金融科技”的分享。

张佳辰是北京区块链社区dCamp发起者,毕业于哈佛商学院,MBA和肯尼迪政府学院公共政策硕士,致力于创造高安全性的区块链数据协作协议,首批应用于KYC和信用评分领域,已接入十亿级数据量。2014年在硅谷为Tim Draper工作期间开始参与区块链行业,并曾任小米生态链企业Ninebot机器人业务COO,带领团队创造世界顶级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开发者社区。

“作为全球首家应用于信用评分和普惠金融的可扩展区块链数据协作协议体系,Points(PTS)近期已经完成8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风险投资基金丹华资本、心元资本、策源创投、巢生资本及战略投资方中诚信征信和本体网络(Ontology)等。”

在当晚的分享中,张佳辰首先提到我们生活在一个数据大爆炸的时代,每个人会产生17M/S 的数据,但是这些数据中只有0.5%被进行过分析,在大数据时代会存在数据泄露等问题,所以区块链技术对数据协作而言存在天然的优势。

她还介绍到,开发一套基于泛区块链技术栈的数据协作协议和框架,能帮助区块链扬长避短,推进数据经济和价值互联网成为现实是有必要的。

张佳辰指出,PTS protocol包括六大功能模块:高性能的共识机制、基于零知识证明的验证机制、基于机制合约的交易执行、包含加密通信的分布式文件交换系统、数据验真引擎、c端应用支持、高质量的基石数据集以及基于mutual entropy(互熵理论)的数据贡献奖励机制。

以下内容根据群分享整理:

数据爆炸的时代

张佳辰:感谢我们的投资人和首席科学顾问丹华资本张首晟教授和Kevin Ding的邀请,很高兴见到群里的各位新老朋友。

今天,我们都认识到我们生活在一个数据大爆炸的时代,根据IDC分析报告,每个人每一秒就会产生17兆的数据。然而这些数据中只有0.5%被进行过任何种类的分析。数据爆炸的时代,数据泄露、数据孤岛、数据缺失和数据准确性问题仍然存在,数据协作能够产生大量的价值,然而隐私安全、激励机制和有效地数据组织方式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一旦有了这样的框架,AI作为生产力的潜能将能够进一步激发,并为我们所用。

区块链技术从一些方面对数据协作而言存在天然的优势,尤其是通过时间戳对数据产生历史进行记录和确权,通证机制使更透明、实时的大型数据协作奖励机制成为可能。然而同时,除了计算性能上的局限性,区块链的难以篡改性,导致在隐私保护方面形成难题,如果没有好的规范和正确的部署,很容易产生危机和问题。因此,开发一套基于泛区块链技术栈的数据协作协议和框架,能帮助区块链扬长避短,推进数据经济(data economy)和价值互联网成为现实。

今年6月,我们和NEO基金会在欧盟议会一起参加了与欧盟官员的关于区块链发展的闭门研讨会。其间欧盟议会官员邀请PTS团队在欧洲议会论证区块链与GDPR是否可兼容。我们相信区块链与GDPR不仅在政策理念上一致,从实际工程实现的角度,是能够实现GDPR合规的区块链数据协作架构的,我们将推出GDPR合规的版本供有GDPR合规需求的用户选择使用。

PTS protocol是一个企业级的安全、可扩展的数据协作协议,以安全多方计算为框架,实现基于分布式数据源的安全、高速计算。我们的设计目标包括可靠性、公平透明的价值分配、一秒以内的低延时、隐私保护、合规、可扩展和数据保真。

注重设计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张佳辰:在整个泛区块链的技术栈中,PTS protocol是公有链架构上的协议和服务层,具体包括如下的组件。

PTS协议充分发挥了区块链作为分布式账本和交易执行引擎的优势,在数据安全上结合了包括零知识证明、不对称加密、数据混淆、差分隐私等密码学和数据脱敏手段,打造了一个严密的安全多方计算框架。

在此框架下,多方数据源可以在互不信任的情况下,不暴露原始数据而进行协同数据合作,共同输出一个计算结果,如统计分析、个人信用评分、高精密度用户画像、背景调查结果等。

在可扩展性上,PTS协议通过1)在Secure Dropbox Service中支持基于预存通证(deposit)形式的加速记账和2)分片技术可支持一万TPS起的吞吐量以及一秒内的延迟。。

为了能让这个数据协作协议充分地在整个区块链生态中发挥作用,我们从cloud agnostic的架构思想出发,设计了chain agnostic的架构,使它长期可以支持各种的公链基础设施。在认真测试和筛选之后,我们从性能、稳定性和社区热度的角度选择了Ontology本体网络作为我们的战略合作伙伴。我们的测试网已于7月初上线运行,部署在本体网络的测试网上。

PTS protocol包括六大功能模块:高性能的共识机制、基于零知识证明的验证机制、基于机制合约的交易执行、包含加密通信的分布式文件交换系统、数据验真引擎、c端应用支持、高质量的基石数据集以及基于mutual entropy(互熵理论)的数据贡献奖励机制。

在整个架构设计和实现中,我们十分注重设计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将数据混淆、数据匿名和差分隐私等提高数据安全保护的技术,都整合在设计中。在sharding的实现上,PTS注重cross shard communication并且将sharding封装在SDK中,让协议参与方无需自行设置和优化的工作。

以实际应用场景作为牵引

张佳辰:在我们设计PTS protocol的时候,我们是以实际应用场景作为牵引的,PTS信用网络是我们的第一系列应用。目前我们已经上线了基于区块链的KYC(Know Your Customer)验证应用,可由个人启动身份验证流程,我们有幸与工信部信通院达成合作,由他们作为中国大陆地区的验证机构,可对国内10多亿用户身份进行验证,在存储于用户设备端的相关文件被认证之后,用户可凭借该记载于区块链上的认证成功信息,一站式通过不同金融服务机构的KYC认证,为机构节约大量的时间和人员成本,并使整个过程更加安全。KYC也是高盛银行报告和前央行数字研究所所长姚前所指出的区块链关键应用之一。

同时,我们也获得征信行业的领军企业、百行征信八家股东之一中诚信征信的战略投资,将覆盖5亿多人的个人信用相关变量接入PTS信用网络。目前,发展中国家的信用记录仍然十分缺失,以中国为例,只有百分之三十的人拥有可用于传统信用评分模型的信贷记录,因此基于机器学习和大数据信用评分应用空间广阔,能帮助大量没有信贷历史的用户通过移动互联网等等新型数据获得合理的风险评估,以健康的利率水平逐步建立信贷历史。

而这一切的基础正是需要建立完整、准确的数据池,打通数据孤岛,形成覆盖个人和机构的高效数据协作模式。让更多普通人获得健康有效的信贷途径,是发展经济学领域实证研究中效果最明确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路径之一。在PTS信用网络中,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和个人都可以参与到信用评分数据协作中来,并获得实质的方便和回报。

数字资产是一类新型资产

张佳辰:除了帮助区块链提升金融科技,我们认为数字资产是一类新型资产,在这个新的资产类别中,急需引入风控和精准营销的技术。例如,目前的crypto lending中尚且没有抵押以外的风控方式,而事实上,在KYC之后,许多资产持有人的信用评分相关信息都可以引入到他的数字资产服务中,形成更有效的利率和额度水平。而个性化的资产组合推荐也可很大程度借力与相关维度数据在精准营销领域的聚合。

如果我们走出金融科技领域,PTS protocol的理念与架构也可以支持包括基于个人病例信息的医药研究、行业数据统计等等多元领域。我们期待着与生态伙伴合作,将它们一一实现,成为支撑数据经济的关键设施。

PTS创始团队来自于哈佛商学院、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卡内基美隆大学计算机系、清华、北大、Kellogg等国内外知名院校,曾在谷歌、亚马逊、小米、今日头条、中信、微软等企业负责技术和商业工作,核心工程师曾经作为首席架构师设计和实现过多个大型可扩展软件系统,并曾定义美国内容行业Digital Right Management (DRM)的行业标准并开发过业界领先的搜索引擎,生态运营团队曾经从零到一创造过顶级的AI开发者社区和数个上亿流水的消费级业务。PTS的顾问包括首席科学顾问斯坦福大学张首晟教授、前蚂蚁金服副总裁和首席风控官Jason LU先生以及中诚信征信CEO张斌先生。非常欢迎大家与我们交流,欢迎大家提问。

PTS受惠于高性能的共识机制

丁若宇:我先问一个问题,现在区块链底层技术包括公链有很多项目,但大家都很期待看到application层的落地。在区块链的killer app上面sarah看好哪些?

张佳辰:我觉得data collaboration enabled应用是一个大类,这个其中金融和医疗数据最为高价值且需要很好的安全保护。目前区块链上比较成熟的大型应用是payment protocol,但data collaboration protocol的想象空间和影响力会更大。此外,区块链上的经济体形成了一个新的asset class,与之相对应的各种服务也会是大的机会。另外,监管科技regtech也是很好的应用。

蔡栋:PTS protocol包括六大功能模块:高性能的共识机制。。。�0�2在本体上再做一个共识机制?本体自己的共识机制好像是NEO DNA,还是后来参考Algorand叫做ontorand的?

张佳辰:本体本身的共识机制是vbft。部署在本体上的版本,使用vbft共识机制。我们也可支持dpos共识机制。

丁若宇:pts在解决credit modeling问题对scalability有很多探索。谈谈这方面的想法?

张佳辰:我们受惠于高性能的共识机制,同时,我们采取链下计算进行layer 2 scheduling,以及deposit based early confirmation的处理方式,我们把sharding做在SDK层,让protocol使用者无需自行设置就可以享受到sharding带来的性能提升。

张婷:目前的KYC验证应用已经跟政府合作了吗?

张佳辰:�0�2是的,我们的KYC应用在中国与政府合作,让政府作为分布式KYC系统中的validator。

丁若宇:Blockchain和GDPR是一个大家都关注的问题。听说pts是第一个表示可以兼容的。你们是如何做到的?

张佳辰:�0�2GDPR是在欧盟法律中对所有欧盟个人关于数据保护和隐私的规范,主要目标为取回公民对于个人资料的控制,核心要求如下:

Informed consent for processing

Data protection by design and by default

Pseudonymisation

Right of access

Right to erasure

Records of processing activities

操作方面上表现为:

在存储层面,个人数据必须使用假名或完全匿名进行存储,并且默认使用尽可能最高的隐私设置。

在使用层面,任何个人数据除非在法规规定的合法基础上完成,否则数据控制者或处理者已经从数据所有者那里获得明确的选择同意,数据所有者有权随时撤销此权限。

在记录层面,个人数据处理者必须清楚地披露任何数据收集,声明数据处理的合法基础和目的,保留数据的时间以及是否与任何第三方或欧盟以外的国家共享数据。

在删除层面,用户有权以通用格式请求处理器收集的数据的便携式副本,并有权在特定情况下删除其数据。

PTS作为数据合作协议,通过以下几点实现支持部署方进GDPR兼容:

通过分布式存储每个数据方各自存储并维护数据库,PTS网络本身不存储任何数据。

所有数据处理和调用历史完整记录于链上,PTS可提供API接口供个人用户查阅数据使用信息、更改使用偏好和权限或将自己从该数据网络移除。用户选项自动在网络上生效并执行。

最后,PTS协议自动识别欧盟个人用户,并向对应数据方进行GDPR相关的通知和记录/调用/处理权限等相关限制处理。因此,我们计划提供符合GDPR的pts protocol版本,供有需求的生态伙伴使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