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机身大屏幕噱头正盛 是逆天还是自欺欺人?

天极网
第1页追求差异化 小机身大屏幕成亮点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奠定了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基础,开辟了一个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新纪元。但那重达30吨、占地170平方米的庞大身躯,在现在看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
随着科技的发展,1985年,历史上第一台笔记本诞生。与第一台计算机相比,短短四十年,已经是天差地别。虽然在今天看来,第一台笔记本仍然显得很笨重。

第一台笔记本 东芝T1100
二十多年过去,今天的笔记本已经可以像本书一样放入随身的包中,携带到任何场合,随时都能展开工作,享受娱乐。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轻薄便携,是未来PC的必然趋势。在硬件性能飙升的今天,各个厂家都在尽全力将笔记本的各部件放入更小的空间,创造出更轻薄更便携的笔记本机型。而Intel推出的Ultrabook,更是坚定这一发展方向。
各大厂家推出的轻薄便携机型层出不穷,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异常尖锐,那就是同质化现象严重。要想追求差异化,除了Intel新平台,固态硬盘,长续航,超轻薄等特点之外,很难找到突破点。
于是,“小机身大屏幕”这一所谓的“技术”开始被一些厂家重视,并实际运用到自家的新品上。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备受关注的“技术”,是真能实现,还是只是一个噱头?
第2页14 in 13的逆天技术分析
一直以来,笔记本在尺寸上的划分,都是以屏幕尺寸来作为衡量标准。像我们常见的11.6吋,12.1吋,12.5吋,13.3吋,14吋,14.1吋,15.4吋,15.6吋,16吋,16.4吋等,而我们也一直习惯用屏幕尺寸来定位笔记本尺寸。确切的说,这些数据只是代表笔记本屏幕尺寸,而装在笔记本上,机身的实际尺寸要比这个数大。
就像目前市场上最常见也是最经典的14吋笔记本,345mm的机身长度,239mm的机身宽度,可得出对角线长度为419.69mm,换算之后,其实际机身尺寸要达到16吋多。
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说,你买了个16.5吋的笔记本,屏幕是14吋的。
大约16.3英寸的机身
14英寸屏幕
乍看上去,觉得有点坑爹。但这是事实。只是没有厂家会傻到告诉你买了个大尺寸机身的笔记本,屏幕却小很多。
为适应市场形势以及满足消费需求,厂商可以通过新技术将笔记本屏幕边框宽度缩小,来达到保证屏幕尺寸不变的前提下,将机身缩小的目的。
如此一来,如果屏幕边框宽度无限缩小,最终也只能达到机身尺寸和屏幕尺寸相同而已。何况就目前市场而言,屏幕边框还是存在于每一款笔记本上的,很明显,有边框就有宽度。
屏幕边框
当有一款笔记本打出“14吋机身,14吋屏幕”这样的口号时,就已经很不可思议了。但现在有很多厂商打出的口号更夸张:“14 in 13”,即14吋屏幕装入13吋机身。不管你们信不信,我反正不信。

真有这逆天的技术?小编火星了吗?
刚才我们说过,屏幕的尺寸,还要加上边框的宽度,才是机身的尺寸。而这些机型给出的理由,是因为采用了窄边框技术,所以能将14吋屏幕装入13吋机身。
从数学角度来说,这不可能实现。A大于B,C大于零,A+C怎么可能小于B?
既然知道了这一点,那我想知道,这些厂商是运用了什么逆天的技术,让这种违背数学原理的理论,体现到实际的物体上呢?既然官方以此作为卖点来进行宣传,那官方给出的数据能否与与推广口号吻合呢?
这款官方口号“13寸机身承载14寸显示屏,颠覆传统格局”的笔记本,官方给出的尺寸为长:335.8mm,宽:233mm。由此数据可得出对角线长度为408.7mm,换算之后为16.09英寸。

官方宣传
试问,说好的13英寸呢?
第3页赤裸裸的欺骗
据小编所知,现在市场上以“小机身,大屏幕”“14 in 13”为口号宣传的笔记本厂商,包括美国的某世界知名厂商,中国的某大品牌,日本的某知名厂商,台湾的某品牌,以及韩国的某知名厂商,甚至被商务人士例为首选的商务品牌,最新推出的新品也以此标榜。

几个厂商的宣传口号
除了“14 in 13”的口号外,还有更夸张的“13 in 11”,在这家厂商的官网上,我们看到他的宣传是“类11吋机身驾驭13吋‘无边框’显示屏”,而同样根据官网的参数,我们可以得出机身对角线长度为14.81吋。
是不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类11英寸”等于“14.81英寸”?
那“类人猿”是“人”吗?所以,小编个人觉得,这种理论或多或少有点扯淡!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从数据上来讲,这样的理论并不能成立,那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厂商跟风呢?
更可悲的是,小编打开几个厂商的美国官网,都看不到类似的宣传口号,甚至台湾地区的官网,都是在老老实实的说轻薄,说便携。
被国人一直引以为傲的商务旗舰品牌,在国内也打着“最薄14英寸超极本,轻至1.36kg,薄至8mm,最厚处仅18mm。 14英寸显示屏置于劲薄13英寸机身之内,成就超越陈规的极限突破。”这样的口号,而在美国官网以及台湾官网却只字不提。
小编不禁要问,为什么?难道中国人看惯了虚假广告,就活该被欺骗吗?
以往的宣传各种虚标就算了,现在欺骗都这么赤裸裸了吗?

是非曲直,相信网友都明白,所谓的屏幕大机身反而小的理论,只是一种过度的夸大行为,但时至今日,网络上并没有针对这逆天技术的质疑。
到底是小编孤陋寡闻,还是所有人都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自欺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