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制作过程探秘!华录编辑中心访记

中关村在线
作者:中关村在线 李洪涛
第1页:华录蓝光编辑中心首次向媒体开放
●前言:
[中关村在线电视频道原创] 蓝光目前已经成为国际性高清标准,索尼、东芝、松下等国际知名大厂都是蓝光阵营的成员,我国的蓝光产业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华录作为国际蓝光光盘协会唯一一家中国籍的贡献级成员,使中国企业在蓝光行业中拥有了一定的发言权。近日,中国华录蓝光编辑中心首次向媒体开放,下面就请看笔者带回的报道。
中国华录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总经理 刘观伟致辞
中国首家也是唯一一家从事蓝光光碟编辑制作的专业机构,华录蓝光编辑中心承担着将电影或节目素材编辑制作成蓝光预母盘的关键工作。目前华录集团出版发行的包括《建国大业》在内的所有蓝光碟片均是在这里完成母盘的编辑。该中心的成立对于实现蓝光影碟的本地化生产,缓解国内蓝光市场发展中的片源制约,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华录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吴建林发言
作为唯一一家专业从事数字音视频业务的中央企业,中国华录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音视频开发设计和生产基地,以“世界DVD工厂”之称闻名,全球每十台DVD整机就有一台是华录生产的。在蓝光成为下一代DVD主流格式的今天,作为国际蓝光光盘协会唯一一家中国籍的贡献级成员,华录充分利用自身强大的关键件生产能力和上下游资源,迅速铺就了一条从光头、机芯、整机生产到销售的完整硬件产业链。自2008年底开始,华录陆续推出蓝光高清播放机产品,包括全国最低价的1680元的BDP0801在内,以高性价比和独有的支持硬盘播放的“一机两用”功能,成为推动国内蓝光迅速普及的重要引擎。
华录蓝光编辑中心总监李洋发言
第2页:蓝光内容编辑大揭秘!
●蓝光内容编辑大揭秘!
蓝光机在市场中已经非常常见,大部分发烧友也已拥有了蓝光光盘,但是蓝光光盘内容的制作过程和编辑工作室恐怕绝大多数用户都没有见过。此次中国华录蓝光编辑中心首次向媒体开放,也安排了相关的参观。
蓝光节目编辑制作流程
视频编码工作室
音频编码工作室
兼容性测试工作室
华录编辑完成的蓝光光碟
由于涉及到很多版权和技术核心内容,记者只被允许拍摄远景照片。简单的说,一部蓝光电影从原始视频文件到最终制作成蓝光电影,先要进行采集和编码,就是将信息量巨大的原始视频文件压缩成我们熟知的H.264、VC-1等编码,大大缩小体积以便蓝光关盘能够有足够的空间存储,之后加上编辑好的音轨、字幕、菜单等,最后经过多品牌/型号蓝光机的测试,制作母盘进行拷贝,就成为了可以上市的蓝光电影光盘。
第3页:刘总:我们有责任推动蓝光普及!
●华录领导答记者问
见面会后,华录中国华录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总经理 刘观伟接受了多家记者的采访,针对目前蓝光产业和华录的产业布局等问题,回答了大家的提问。
在前面的介绍中刘总曾经提到,华录计划在2009年年底发行100张蓝光碟片,这么大的发行量是否会促使碟片价格下降?针对这个问题,刘总的回答是:“我们已经推出了1680元的蓝光碟机,在碟片价格方面也会有所调整。现在可以告诉大家的是,在元旦左右,凡购买华录蓝光机的消费者,可以以100元以下的价格购买到蓝光碟片。”
在蓝光阵营中,谁掌握了内容,无疑谁就拥有主动权,刘总回答记者提出的碟片内容来源的问题时指出,碟片的来源有三个方面:一是我们华录自制;二是和国内大的影视集团和内容提供商进行版权合作;三是与好莱坞的影视公司合作,估计明年开始,就能增加发行好莱坞电影的蓝光碟片。新片方面,华录大致每年发布6-7部国产新片的蓝光碟,占当年上映影片的80%左右,这说明我们华录发行碟片的速度很快,比如《建国大业》,从首映到发行蓝光碟片只用了45天;国外新片的发行速度主要看整体电影市场的推进情况。
蓝光的竞争也是记者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有记者提出“现在除了华录,还有上海新索拥有蓝光碟的生产线,那么这两条线是怎样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刘总对于这个问题则有着更加深远的见解,“碟片的压制只是蓝光碟生产上的小环节,并不会有很大的竞争。事实上,我们希望有更多的生产线加入进来。在DVD时代,一开始大陆没有迅速引进正版的生产线,DVD碟片主要在台湾、香港生产。进入蓝光时代,华录建立了国内第一条蓝光碟片生产线,比后来的新索还要早半年。目前这两家生产的蓝光碟片已经可以满足发行需要,但是从长远来看,其产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希望大陆有更多碟片生产线建立起来。”
在未来华录在蓝光市场有的规划问题上,刘总向与会记者介绍了大致的规划。未来一段时间内,华录产业链方面最大的投入在终端渠道上。从09年开始,我们开始进行渠道建设,目前已经有500家店面在销售华录的产品,预计明年能增加到2000家门店。另外,华录在品牌建设上也正在加大力度,加大投入。渠道和品牌将是我们最重视的两个方面。
●写在最后:
早在DVD时代,中国被称为“世界DVD工厂”,DVD机的生产量和出口量是世界最大的,但利润率却低的可怜,因为要支付大量的“专利使用费”,在内容方面也没有发言权,只能被一些“联盟”牵着鼻子走。在蓝光时代,以华录为首的一批国产品牌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全面布局,使得中国在上游、终端和内容方面都具备了一定的发言权和技术实力。同时华录推出的蓝光机产品性能主流,价格“亲民”,给合资品牌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对蓝光机整体价格更加贴近普通消费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值得肯定的。我们愿意看到像华录这样的国产企业越来越多,增强蓝光阵营中的“中国力量”,振兴蓝光产业,使更多的用户能够享受到蓝光的魅力和视听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