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现实主义摄影 艺术家眼中的另一个世界

天极网
哈喽,各位摄影迷们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数码百科,在之前的文章里笔者一直在讲解各种各样的摄影技巧,今天也不例外。但相比较之前的所讲过的内容,本期就有些不太一样了。往常的摄影技巧中大多以镜头实际景色为主,而今天则是重视“梦境”拍摄法,也就是所谓的超现实主义摄影,超现实主义摄影是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种形式主义的摄影流派。这一流派的摄影家认为,现实的表现方式并非需要遵循古典主义的来源,而是要超脱现实、去探索人类内心世界未曾接触的新鲜事物。包括人们的下意识想法、或者是突如其来的灵光乍现,甚至是心理的畸形臆想和或是梦境,突出人物、景色、颜色的技术手段,在作品上将影像加以罗列、失真、倒置,等夸张、变形的表现,创造一种与现实完全不同的一种世界。
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太注重现实感的摄影时间久了会使人疲劳,或许看完今天的文章你会开拓新思路,重新找到摄影热情,开一组脑洞,拍几张超现实主义的作品,备不住就走向艺术家的道路上了呢,闲话少叙,让我们直接进入正文吧。
一。超现实主义摄影:起源
任何艺术形式的开端都需要制定一套理论,超现实主义艺术的制定者是来自法国的作家勃勒东(Andre Breton)在1924年发表的《超现实主义宣言》。他在这篇宣言中写道:“超现实主义是人类的一种纯粹的精神无意识活动。人们可以用无论是口头、书面还是其他方式来表达思想的这一真实过程——在不受理性的任何控制、又没有任何美学和道德的成见时的思想之自由活动。”我们可以通过勃勒东的想法得知,在创作的过程中首先要突破理性,寻找最自由的世界,而摄影虽然会被现实所局限,不过,你可以通过后期的处理无限放大你的艺术追求,从而达到超脱现实的意境中。
二。超现实主义摄影技巧
1.人物比例
人物比例在超现实主义摄影作品当中屡见不鲜,主要的意义是将人物无限夸张的放大或是缩小。即现实不存在的梦境为主,所谓超现实主义用直观镜头的拍摄下很难表达清楚,由此可见后期处理是多么的重要。例如,生活中常见的树林、炉火堆、草坪等等场景,将场景中的一个点聚焦,其它配景尽量虚化,让后再聚焦出放置一个人物,缩小到蝼蚁般尺寸,这是你会发觉周遭的景色以变成大山大水、剩下的工作就是体现人物与场景的关系。比如炉火旁求生的人,抓着树叶飞翔的人。不过要注意的是,调整背景的虚化很重要,如果虚化背景没有处理好,会将整个作品的完整度大大降低。另外,相机的角度最好不要平视着拍摄,这样会影响拍摄的效果。
2.引力失重
还是像之前所说的一样,超现实就是超脱现实,“引力失重”的方法在适合不过了。例如杯子摔在地上激起的碎片,如果延时拍摄为多张照片,然后将整张照片倒过来向后调帧就会出现物体向上漂浮的动作,这就是引力失重的表现,人物也可以反过来拍摄也会起到如此的效果,当然,如果你足够有创意,就可以站在楼顶拍摄城市照片,再反过来看就会出现《盗梦空间》般的场景,但这是一个相当浩瀚的工作量,你需要有耐心。
3.镜头长曝光
长曝光拍摄其实是并不属于超现实主义的拍摄方法,但是二者巧妙结合就不同了,以往超曝光是讲镜头放置在星空、彩虹的场景下拍摄几个小时,而拍摄之后如果叠加一张相对短焦的照片你会发现场景变的更加奇妙,例如抛弃一把沙子拍摄长曝光,然后另外拍摄一张静止的人体图,二者放在一起会出现沙子变成了人物的衣服奇特景象。不仅如此,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水滴也是不错的摄影素材,例如:你站在雨中拍摄,使用长曝光镜头拍摄后,用ps将人物倒置过来,长镜头下的人物会浮现出在天空飞翔的状态,且雨点是从相反方向落下,这就形成了错觉式的观感。
4.陷入思考
陷入思考往往是拍摄超现实主义作品比较高端的拍摄手法,许多摄影方面的艺术家有时会拍摄一张静物,比如一块石头或是一张椅子,然后就啥都没有了。周遭的环境或明或暗,有时就多了个窗户、多了些杂草。其实这并没什么,但这张照片实质内涵无穷,这主要体现在大师的作品名字上,例如石头的景象起名为《自由》,这样看过的人多会引发一系列的思考:为什么石头代表着自由?自由与石头间的联系、作者的含义是什么?石头存在意味着什么事件?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会涌入脑海,但这思考不一定有结果,但是重点是在思考的过程,高就高在一幅画让人思考、思考的结果是进步。听到这如果你兴趣油然而生,那就拿起相机拍摄一张吧,或许能从这种拍摄方法中得到新的灵感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