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远摄变焦 富士50-140mm F2.8镜头体验
富士在去年公布的XF镜头路线图中明确会推出多支高端XF镜头,尤其是在去年年底,号称大三元的第一支镜头XF50-140mm F2.8 R LM OIS WR正式上市,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款富士的定焦远摄变焦镜头的表现。富士XF50-140mm F2.8 R LM OIS WR镜头具有等效于约75-210mm的焦距,并且具备恒定的F2.8光圈。该镜头具有16组23片的结构,其中有5片ED镜片,以及超级ED镜片,大幅减少了色差。另外,全新Nano-GI涂层技术的使用,确保了这枚镜头能更有效的抑制不良光线的影响,提供更好的画质表现。
富士XF50-140mm F2.8 R LM OIS WR
之前的富士XF高端镜头中,大部分都是一些定焦的镜头诸如23mm F1.4,35mm F1.4,56mm F1.2等等,而XF50-140mm F2.8 R LM OIS WR镜头的 出现绝对是填补了富士XF镜头中中长焦段镜头的空白。并且,作为旗下首支恒定f2.8光圈的变焦镜头,XF50-140mm F2.8 R LM OIS WR拥有顶级镜头该有的配置和设计。
EBC镀膜和全新的NANO-GI镀膜
作为技术含量最高,硬件配置和画质表现最好的镜头。为了能够拥有更好的画质表现,富士自然不惜为XF50-140mm F2.8 R LM OIS WR镜头堆料。镜头采用了16组23片的光学结构,其中有五片ED镜片以及一片超级ED镜片,EBC镀膜和全新的NANO-GI镀膜。为了拥有更好的对焦表现,富士50-140采用了首个三重线性马达组成的对焦模组,在镜片重量加大之后,依旧能保证高速、宁静的对焦。与具有相位检同时测AF功能的X-T1搭配,可实现更高速的AF。再加上静音快门,即可拥有高速、宁静的拍摄体验。
镜头正面
镜头侧面
镜头背面
自然少不了的是富士XF50-140mm F2.8 R LM OIS WR配备了强效的镜头防抖模块,利用高性能陀螺仪传感器和富士专为50-140设计的独特防抖算法,能够快速补偿抖动带来的视觉差,从而有效的保证画面的清晰度。不过呢,在体积方面,配备了这些之后,镜头体积也难免有所妥协,镜头口径达到72mm,整体体积约?82.9 x 175.9mm,重量达995g,(不包括镜头盖、遮光罩和三脚架接环支脚)是目前体积最大和最重的富士XF镜头。
根据官方介绍,XF50-140mm F2.8 R LM OIS WR镜头的每一枚镜片都采用了富士独有的HT-EBC(高透光率电子束镀膜),确保了鬼影和眩光能够受控制,从而呈现出明亮、清晰的图像。另外,使用全新开发的Nano-GI(梯度折射率)涂层技术后,玻璃和空气之间的折射率也被改变,可以有效地减少斜向入射光的鬼影和眩光。
金属卡口
另外,镜头自然也使用了全密封结构,可防尘并可在-10°C下低温运行,这也是富士XF镜头中第二支具备全天候防护能力的镜头,在镜头卡口上配备了一圈防潮橡胶圈,同时为了镜头卡口的坚固性,卡口采用了黄铜制作。搭配同样具备全天候防护能力的X-T1是最合适不过了。
金属光圈环
对焦环和光圈环均为金属材质,镜头外壳也使用金属制成,这两种环的质地和扭矩让您即使进行细微的手动对焦时也能够进行舒适的拍摄。另外,红色的XF铭牌是代表高端XF镜头的标识。
分离式脚架接环
富士龙XF50-140mm F2.8 R LM OIS WR镜头附带有脚架接环,和别家不同的设计是,只有支脚部分可以与镜头分离。脚架接环和支脚通过两个螺丝连接,另一个旋钮则负责脚架环的松紧方便在横竖构图间切换。
莲花式遮光罩
富士龙XF50-140mm F2.8 R LM OIS WR镜头的遮光罩具备可拆卸式的滤镜调整窗,为镜头使用偏振镜提供了方便的调节设计。
搭配富士X-T1
下面我们在实际场景中来对富士龙XF50-140mm F2.8 R LM OIS WR的分辨率进行一个评测。整个场景细节层次丰富,采用正面的构图也是尽量的保证画面边缘也可以在焦内,这样才能更好的反映出边缘的分辨率,做到相对客观。
广角端:
画面中心:
画面边缘:
从上图的对比来看,这款镜头的各档光圈表现非常平均,收到f5.6-f8时画质表现最佳,但是当光圈提升到f11后,受衍射影响非常小,非常让人吃惊。的确具有极高的素质表现。
长焦端
中心表现:
边缘表现:
远望端的表现和之前广角端的表现一样,可能由于X-T1像素的影响,各光圈的表现也趋于一致,而和广角端的比较来看也不能分出个高下。
焦外表现:
f2.8
f4
f11
从上面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富士XF50-140mm F2.8 R LM OIS WR不仅虚化能力突出,而且色块间的过度柔和、自然。
总结:
可以说,在体验过XF50-140mm F2.8 R LM OIS WR镜头后,对于这支镜头的表现,用2个字就可以表达,那就是满意。无论是画质还是对焦速度、整体反应都是非常的出色。尤其是柔和的焦外以及变形控制,而周边通光量损失也非常的轻微,如果机身的像素可以更高一些的话, 相信这支镜头可以为我们带来更好的细节表现。其他方面,防抖性能确实突出,加上大光圈,就算是弱光环境一样可以使用较低的感光度来拍摄,保证画面的纯净。
如果实在要挑缺点的话,那么就是体积和重量实在和无反相机的诉求有些偏差。这接近单反相机同规格镜头的体量实在和无反那轻便的机身有些不搭。但是为了画质,在体积上的牺牲也是可以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