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康D810/DF后海拍摄之旅:什刹色影

新浪数码
时将至9月,北京早已告别炎夏,进入“一场秋雨一场寒”的秋高气爽之天气。在这样一个微风轻拂、夕阳斜照的周末,摄友们携带着全新的尼康D810、尼康DF、尼康D5300等多款机器来到了著名的什刹海,从著名的银锭桥开始,绕场一圈,用手中的尼康相机捕捉各种醉人美景。

万众瞩目的尼康D810和天生文艺范的尼康DF是众摄友的焦点所在,其中D810更是成为了大伙轮番“争夺”的对象。原因除了D810是最新款的全画幅旗舰机型之外,还有很多摄友原本是使用D800的,他们很想知道D810的升级在实际体验中会有哪些改善。

测光的改进 让黄昏拍摄更加得心应手
D810延续了D800的优秀测光表现,和D800最大的不同就是新增了“亮部重点测光”模式。在什刹海的黄昏,大家总是情不自禁把镜头指向天空,捕捉水天一色,亭台楼阁交相辉映的景象。亮部重点测光在这时候能够优先满足高光部分的曝光,避免了高光溢出、丢失天空细节的现象。

此外,D810 的3635万像素感光配合EXPEED 4图像处理芯片,可以实现ISO 64基础感光度,在拍摄夕阳或者是在银锭桥上长时间曝光拍摄夜景时,较低的ISO可以获得更佳的细节和动态范围。

改进的光学结构 让D810更适合风光拍摄
D810的反光镜结构较D800进行了重新设计,为了降低震动而架构的序列器与平衡器,能大幅缩减快门释放、反光镜移动时对机身的冲击,从而让机身和镜头更加稳定,成像质量更优越。为了最大程度避免震动,尼康还引入了电子前帘快门,在Mup模式下可以避免前帘快门引起的机震。

尼康如此双管齐下,是因为D810完全移除了低通滤镜,再加上3635万像素,极高的分辨率下稍有震动便会带来影像细节的模糊。这种降低机身震动的双重改进,显然让D810更加适合风光摄影,无论是三脚架还是手持,都有着更高的拍摄成功率。在后海实际体验中,即使是配合广角镜头的手持拍摄,D810的出片成功率很高,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降低震动上的改进。

尼康相机的高ISO表现也非常出色,这点在手持夜拍时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夜晚的后海光影炫目,但是大部分场景的照度都十分暗,因此把ISO提升到1600、3200甚至是更高才能保持安全的快门速度。其中尼康D810和DF在高ISO下的表现十分出众,即使在ISO6400的情况下,噪点的控制依然极佳,并且细节的还原依然出色。
连拍速度提升 抓拍更加得心应手
虽然在什刹海的拍摄大部分都是风光和人文摄影,但是如果摄友想抓拍飞速驶过的人力观光车、举着风车戏耍的孩童时,D810的高速连拍功能便可派上用场。

得益于EXPEED 4图像处理芯片,D810的连拍速度提升到5张每秒,比D800提升了25%。在使用JPEG模式的情况下,D810可以一直连拍直至存储卡满为止。
什刹海摄友花絮
美眉摄友拿着红色版的尼康D5300,艳丽的机身有时甚至比大块头尼康D810和尼康DF更引人注目。

哥们,D810是不是很给力?引用这位老哥的原话:“基本上是指哪打哪,熟悉的操作,强大的机身,拍摄基本上是轻松畅快,毫无压力”。

就算抢不到D810也没关系,面对如画风景,手握尼康DF和D5300一样可以忘我地投入到拍摄中去。

这位哥们挂着DF不用,和旁边的摄友探讨如何使用D810进行风光拍摄。

它一直是现场的焦点和争夺的对象。

银锭桥上,大一群摄友在等待日落的一刻。90%以上都是使用尼康的机型,以D800为主。他们看到了D810,都情不自禁纷纷把玩,体验升级带来的性能改进。
2个多小时的体验很快就结束了,最后是例牌的摄友湖畔大合影。

摄友心得
摄友ID:等灯邓登
我一直是尼康的粉丝,从最早的D70一直到现在。这次体验的D810我觉得是十分赞的。它握持起来很舒服,无论是对焦还是测光你都找不出它的毛病,而且D810的白平衡做得很好,偶然出现的漂移现象在它身上没有出现。在去处低通之后,它的分辨率和画质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于像我这样的铁杆粉丝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银子:P
摄友ID:芸在回想
对比拍摄风光,我其实更喜欢人文摄影,别只看到什刹海风景秀丽,其实它的一些细节也十分的美。这次拍摄我主要抱着黑色的尼康DF和50mm定焦头了,虽然完全手动的操作不太适应,让出片的成功率不高,但是这款相机确实十分好玩,并且回头率也很高。
摄友ID:Seamant1986
这次活动主要体验了尼康D810和尼康DF银色版,其中D810的表现确实让我折服,不愧是尼康的旗舰机型。它的51点对焦快速准确,对于我这种十分喜欢抓拍而且对焦点位置极度敏感的人来说,它的表现几乎满分。而且D810在手感和操控上的改进,也让它在拍摄时候可以更加迅速地调节各种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