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数码

至臻完美 卡尔蔡司Otus 55/1.4详细评测

《色影无忌》

关注

卡尔 蔡司早在Photokina 2012上就透露了他们正在研发Distagon T* 55/1.4。该产品的工程样头在Photokina 2012和CP+2013上都进行了展示。直到2013年10月这支顶级手动镜头才正式发布,最终型号为Otus 55/1.4,提供佳能EF、尼康F两种卡口,定价高达3999美元。

蔡司Otus 55/1.4与尼康D800E

该镜头中的“Otus”是拉丁文猫头鹰之意,蔡司借此寓意镜头拥有出色的夜视、夜拍能力。今后“Otus”产品线还会推出更多专业级镜头 (2014年可能会推出85mm)。以鸟类来命名镜头系列对于蔡司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此前针对无反相机推出的自动对焦镜头便以Touit命名(一种鹦 鹉)。

Otus 55/1.4号称采用了目前最先进的光学技术,具备了前所未有的极致分辨率表现,适用于3000万像素级别的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要知道2013年是个 “50”新品扎堆的年份,尼康的AF-S 58mm f/1.4G、索尼的Planar T* 50mm F1.4 ZA SSM和Sonnar T* FE 55mm F1.8 ZA均是同年推出的,今年适马还将推出50mm F1.4 DG HSM Art。那么Otus 55/1.4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我们先将它与各家新老“50”的规格进行对比:

规格对比

从规格对比表格上我们可以看到,Otus 55/1.4与以往的双高斯(Double Gauss)结构“50”头不同(Planar为Double Gauβ),它是首次采用Distagon光学结构的常规视角镜头。这种具有更长结构的光学设计,即便在非常大的光圈下,仍能获得覆盖整个像角的出色图像 校正,以及实现极低的像场曲率。除了Otus 55/1.4,“50”中仅有索尼FE和适马Art比较特别,前者为无反镜头采用Sonnar结构(中长焦的设计),后者则是效仿蔡司。当然蔡司光学结构 的变革,也让这支“50”体积巨大……

镜头结构及MTF曲线

镜头结构简析

蔡司Otus 55/1.4采用“Distagon”光学结构(10组12片,内含1片非球面镜片和6片低色散镜片)

前文我们提到蔡司Otus 55/1.4镜头采用“Distagon”光学结构,而非主流的双高斯结构。那么为什么要采用Distagon光学结构?

蔡司Otus 55/1.4与其他“50”镜头结构对比

我们知道Distagon取名于Distance(距离),和Gonio(角度),在光学原理上被称为反望远或者逆焦镜头,这种结构是专为单反 相机设计的,将光学结构中心前移,以适应反光板位置。为了达到接近Biogon的成像素质,Distagon的结构比较复杂,售价较高。主用于18mm至 35mm,能极大地控制边缘变形,而且中央成像区的解像力极高。也就是说蔡司反常规的应用了一种常见于广角的结构来做标头。之所以会这样还是源于以往标头 的双高斯结构束缚了光学性能进一步提升!据这款镜头的研发访谈(点击http://blogs.zeiss.com/photo/en /?p=4260),双高斯结构很多光学因素是互相牵制的,比如纠正了中心边缘又不行了,球面像差(影响反差和锐度)和像场弯曲(畸变)不能同时搞定。有 些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感觉,要想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只能放弃这种结构,采用结构复杂的Distagon。Distagon结构在120中画幅上常被拿来做 55mm广角镜头(等效135画幅34mm视角),所以编辑觉得蔡司很可能是用中画幅的广角头进行改进,由于135全画幅传感器尺寸更小,这样等于充分使 用像场中心“最佳”区域,自然素质出色。

APO系统

蔡司Otus 55/1.4的Distagon反望远光学结构为10组12片,内含1片非球面镜片和6片低色散镜片。使用非球面镜片可以减少或消除球面像差和其他光学像 差,这样设计确保了影像可在整个调焦范围从中心到边缘均有锐利的图像。至于复消色差系统(APO),这款镜头的色差通过不规则局部散光的特殊玻璃来纠正, 因此色差可以减小到最低限度。

外观及细节

 

Otus与Touit外观设计类似

外观设计方面Otus 55/1.4一改以往ZF/ZE镜头的样子,与Touit系列镜头倒是一脉相承,镜身以黑色为主色调,沉甸甸的采用金属制成,金属表面采用黑色哑光处理。

 

弧形金属遮光罩可与镜身完美衔接;镜头长度堪比两支标头叠加

独特的外观设计基于一体化理念,且只针对主要功能部件。仅保留遮光罩,其余部件均被作为配件。金属镜身可确保高稳定性。很好的流线型设计,即便 装上遮光罩,也不会显得突兀。不过我们也看到Distagon结构让这支“50”的体积变得甚大,其长度(141mm)比两支原厂50mm f/1.4叠加都长,与AF-S 24-70mm f/2.8G ED相仿。

对焦距离窗

与Touit系列镜头一样,这款镜头采用橡胶调焦圈可实现精准手动对焦,对焦环比较顺滑,稍有些松,不过这种设计纯靠橡胶本身的阻尼,没有任何 纹路。橡胶本身比较容易吸附灰尘,使用时间长了可能会出现松垮的问题。编辑对此设计持保留意见。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款手动对焦镜头,其对焦行程比较长,约 为270°。镜身上有个凹形口可以看到对焦距离尺,不过该设计其实是开放式的,比较容易进灰。有趣的是,这款镜头无穷远并非将对焦环拧到头,而是无穷远对 应的竖线,实际使用当中要注意这点防止拍成糊片。

光圈环

另外这支镜头为尼康口版本,镜头尾部有光圈环,用过尼康的朋友都知道,这种镜头和AF-D头一样,在D系列单反上需要将镜头的光圈转到最小值,这样才能使用机身指令拨盘调节光圈值,不然会显示“F EE”错误。

 

镀膜及光圈 叶片

当然这支镜头也拥有卡尔·蔡司独有 T* 抗反射涂层镀膜。蔡司独创的真空镀膜技术,将一层极度稀薄而透明的物料,采用真空淀积的方法及精确控制厚度技术涂镀在镜头表面,可有效消除镜片的反射光。

 

镜身各种LOGO

 

镜头卡口与遮光罩植绒特写

日本生产(有驻日本德国技师协助生产)

镜头测试

下面我们看一下蔡司Otus 55/1.4的实拍效果:编辑测试使用尼康D800E作为机身。拍摄使用RAW(14bit无损压缩)、AWB、ISO 100。为减少机内优化对镜头光学素质的影响,我们将机身镜头补偿(暗角、失真)全部关闭。

一。镜头锐度

蔡司、适马、尼康三支“50” 

为了测试蔡司Otus 55/1.4的解析力,我们选择了尼康AF-S 50mm f/1.4G和适马50mm F1.4 EX DG HSM(非Art)作为参考对象,由于无论是体积还是售价都差距很大,结果是可以预见的,但关键是差价有多大?毕竟“50”这个级别蔡司是独树一帜的,并 不存在同价位的直接竞争对手。

1.中心锐度

【近摄】蔡司Otus 55/1.4 VS 尼康AF-S 50mm f/1.4G

中心锐度测试截取位置
左:蔡司 右:尼康



F1.4

F1.8

F2.8

F4.0

F5.6

F8.0

F11

F16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两支镜头在F1.4全开情况下存在明显差距,AF-S 50mm f/1.4G明显“朦胧”很多,而且纹理上存在色散。Otus 55/1.4则表现的锐度出色,非常清晰,没有出现明显像差和色散,可以说Otus 55/1.4全开光圈与AF-S 50mm f/1.4G F4下相当。光圈收到F1.8-F2.8两款镜头锐度均有一定提升,但Otus 55/1.4依然优势明显,F4-F11时AF-S 50mm f/1.4G虽然锐度不错,但和蔡司相比存在肉眼可见的差距。当然光圈在F16时受到衍射影响两者锐度都有所下降,即使是Otus 55/1.4我们也能看到F16相比F11、F8要差一些,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就实际表现来说蔡司仍然明显好于AF-S 50mm f/1.4G。

【远摄】蔡司Otus 55/1.4 VS 尼康AF-S 50mm f/1.4G

中心锐度测试截取位置
左:蔡司 右:尼康

F1.4

F1.8

F2.8

F4.0

F5.6

F8.0

F11

F16

远摄对比这两支镜头在F1.4全开情况下与近摄测试情况类似,两者清晰度高下立判,且尼康存在明显的色散。光圈收到F1.8-F2.8两支镜头 锐度有一定提升,尼康的色散问题明显缓解,但清晰度依然存在明显差距,F4-F11时则是AF-S 50mm f/1.4G的最佳范围,锐度上已经比较接近蔡司(细看还是能看出区别)。当然光圈在F16时,衍射造成锐度开始下降,总体上还是蔡司略好。下面我们再看 看适马的表现。

【近摄】蔡司Otus 55/1.4 VS 适马50mm F1.4 EX DG HSM

中心锐度测试截取位置
左:蔡司 右:适马

F1.4

F1.8

F2.8

F4.0

F5.6

F8.0

F11

F16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两支镜头在F1.4全开情况下存在明显差距,适马50mm F1.4 EX DG HSM的表现比尼康略好,虽然锐度一般,但没有出现明显色散。光圈收到F1.8-F2.8两款镜头锐度均有一定提升,但Otus 55/1.4依然优势明显,适马显得有些“肉”。F4-F5.6时适马虽然锐度有所提升,但仍不如蔡司显得锐利,F8-F11下适马的锐度趋近蔡司。当光 圈缩小到F16时受衍射影响两者锐度都有所下降,即使如此Otus 55/1.4仍表现更好一些。

【远摄】蔡司Otus 55/1.4 VS 适马50mm F1.4 EX DG HSM

中心锐度测试截取位置
左:蔡司 右:适马

F1.4

F1.8

F2.8

F4.0

F5.6

F8.0

F11

F16

远摄对比这两支镜头在F1.4全开情况下与上述近摄测试情况类似,适马要显得“朦胧”一些,但并没有像尼康那样出现明显色散。光圈收到 F1.8-F2.8两支镜头锐度有一定提升,F2.8下适马已经接近蔡司的表现,F4-F11时适马延续了F2.8的表现,与蔡司之间差别逐渐缩小,比较 难看出差别。缩小至F16时,衍射造成锐度下降,我们可以看到适马已经有轻微模糊,而蔡司依然清晰锐利。下面我们来测试镜头的边缘成像。

2.边缘锐度

蔡司Otus 55/1.4 VS 尼康AF-S 50mm f/1.4G

边缘锐度测试截取位置
左:蔡司  右:尼康

F1.4

F1.8

F2.8

F4.0

F5.6

F8.0

F11

F16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F1.4全开情况下尼康要显得偏软,而蔡司更为清晰,光圈收到F1.8-F2.8两款镜头锐度均有一定提升,F1.8下蔡司明 显优于尼康,而在F2.8时尼康已经比较接近蔡司的表现,F4-F11尼康已经与蔡司非常相近,不非常仔细对比很难看出差异。即便缩小至F16时两者表现 也是非常接近的。

蔡司Otus 55/1.4 VS 适马50mm F1.4 EX DG HSM

边缘锐度测试截取位置
左:蔡司 右:适马

F1.4

F1.8

F2.8

F4.0

F5.6

F8.0

F11

F16

将对比对象换成适马,对比结果与尼康那组差不多,F1.4全开光圈下,蔡司优势明显,F1.8-F2.8时仍是蔡司占据上风。F4-F11适马已经和蔡司非常相近,不非常仔细对比很难看出差异。光圈缩小到F16时两者表现也是非常接近的,蔡司只是略好。

通过上述中心和边缘的锐度对比,不难看出蔡司Otus 55/1.4主要优势在F2.8以上的大光圈上,全开光圈可以得到优异的锐度,这是“全开党”梦寐以求的效果,这也是大光圈镜头实用意义。F4到F11之 间属于大多镜头最佳范围,所以蔡司的虽有优势,但并不像大光圈时那么明显(肉眼可见的差距),这使得这款镜头在较小光圈棚拍时只能做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值 得注意的是蔡司Otus 55/1.4证明虽然F16小光圈时我们可以看到它也受到衍射影响,但由于光学结构的不同,其影响并不严重,让高像素机型在小光圈下也有更高的实用价值。

二。畸变及暗角

F1.4 暗角及畸变情况

F1.8

F2.2

F2.8

从实拍来看,蔡司Otus 55/1.4存在轻微的桶形畸变,F1.4全开光圈下存在明显暗角,当光圈收到F2.2后有明显改善,到F2.8后暗角基本消失。

三。紫边表现

紫边测试截取位置

F1.4/F1.8/F2.0/F2.8紫边情况

大光比逆光下,我们观察一下树枝与天空明暗交接部分。从图中可以看到这款镜头F1.4全开光圈并没有明显的紫边,随着光圈收缩,紫边已经不可 见。可见前文编辑介绍过,这支镜头采用了复消色差系统(APO),色差通过不规则局部散光的特殊玻璃(Lens made of special glass with anomalous partial dispersion)来纠正,从实测来看蔡司这支镜头高光区控制色差非常出色。

四。焦外效果

F1.4全开虚化效果

F1.4全开虚化效果

全开F1.4光圈下拍摄,虚化使得竹林杂乱缝隙形成圆形光斑,从图上可以看到这款镜头的虚化能力非常不错,光斑边缘非常柔和且呈圆形,该镜头采用9叶片圆形光圈在散焦效果上还是起到一定的帮助。

左:蔡司  右:尼康

左:蔡司  右:适马

这样看并不直观我们将其与尼康AF-S 50mm f/1.4G、适马50mm F1.4 EX DG HSM进行对比,同样在树干上合焦,树后灌木丛被完全虚化。从对比不难看出,AF-S 50mm f/1.4G的焦外要更为生硬,光斑边缘比较清晰,显得散乱。而适马比尼康略好,不那么生硬,但也不如蔡司虚化的那么柔和,仍能看出景物轮廓。

失焦光斑 截取位置

蔡司/适马/尼康

如果采用失焦做法拍摄远处灯光,我们可以看到三者都能呈现比较好的圆形(椭圆)光斑,但适马(中间)光斑出现明显的牛顿环现象(光斑内有明暗相 间的同心圆环),而蔡司则要轻微很多,仔细看才会发现。可能是非球面镜的原因,没有特殊镜片的尼康AF-S 50mm f/1.4G的光斑最为干净。

五。彗差与星芒

1.彗差

光轴外的某一物点向镜头发出一束平行光线,经光学系统后,在象平面上会形成不对称的弥散光斑,这种弥散光斑的形状呈彗星形,即由中心到边缘拖着一个由粗到细的尾巴,其首端明亮、清晰,尾端宽大、暗淡、模糊。这种轴外光束引起的像差称为彗差。

简单来说就是在拍摄点光源时(大光圈),产生的光斑,校正彗差出色的镜头(比如尼康Noct镜头)可实现对点光源的高品质重现,使整个画面中的 点光源拥有锐利边缘,不会出现彗尾、小燕子、箭头等扭曲光斑。下面我们用蔡司Otus 55/1.4、适马50mm F1.4 EX DG HSM、尼康AF-S 50mm f/1.4G三支镜头全开光圈(F1.4)、ISO100、AWB拍摄远处的路灯。

彗差测试截取位置

蔡司/适马/尼康

从实拍来看,我们可以看到三支镜头中表现最好的是蔡司Otus 55/1.4,路灯的光点得到真实的还原。适马的点光源变成了“小燕子”,尼康则是小三角,尼康和适马的白色光源周围还出现明显的色散(尼康更为严重)。

2.星芒

星芒测试截取位置

蔡司/适马/尼康

星芒效果,属于光线绕射的特殊现象,一般导因于镜头光圈缩的太小,一般而言,就摄影的观念来看,我们通常会尽量避免光线绕射的情况发生。下面用F11的小光圈,分别用蔡司、适马、尼康拍摄远处路灯,可以看到他们都拍出不错的光芒效果。

六。抗眩光表现

F1.4下抗眩光效果

F8抗眩光效果

蔡司Otus 55/1.4采用T*抗反射涂层镀膜,官方称可有效消除镜片的反射光。为了验证实际效果,我们逆光下,近乎直接拍摄阳光,从实拍来看几乎没有产生眩光和鬼影,可见该镀膜还是起到明显作用。

实拍样片:

那么这支蔡司Otus 55/1.4实拍效果又如何呢?点击下面组图可以进入“样张赏析”浏览实拍样张。机身为尼康D800E。拍摄使用RAW、AWB设置、AUTO ISO,图片仅缩小至1200宽,保留EXIF信息。

我们邀请色影无忌资深泡菜正版云飞扬试用蔡司Otus 55/1.4这款镜头,以下是云飞扬老师的人像作品(大多采用F1.4全开光圈拍摄)

评测总结

通过前文各项测试不难看出,Otus 55/1.4体现了卡尔蔡司力求完美的设计理念。展现了极佳的光学校正性能,从畸变到色差都控制的非常不错(暗角比较明显)。最令编辑印象深刻的是这支镜 头即便是在F1.4最大光圈下也能拍出锐利的图像。这是这款镜头最大的优势,可以说是“全开党”、“数毛党”眼中的神器!

当然作为一款光学品质至臻完美的镜头也并非毫无瑕疵,作为一款镜头手动对焦终究是影响它的实用价值,比如瞬间的抓拍或拍摄动的物体,这支镜头就 显得非常无力,手动对焦的行程较长(270°)、大光圈景深精确对焦判断慢等让用户体验并不好。也许蔡司认为设计成自动对焦,驱动AF的单元可能会影响光 学品质、增大镜身体积,也可以避免跑焦带来的困扰,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自动对焦终究更为方便更为快速,即使牺牲一点光学品质也没所谓。事实上蔡司的 Touit系列镜头就是自动对焦镜头,从消费者角度是非常希望这支镜头可以实现自动对焦,它的实用价值将大大提高了。当然如果是尼康、佳能等厂商对AF技 术的限制,那我们只能深表遗憾了。

粗大的镜身

除了手动对焦,另外就是镜头体积和高昂的售价。Otus 55/1.4通过镜头结构变革,确实可以提供非常出色的光学性能,但凡事有利有弊,这款镜头的体积颇为庞大,完全打破大家对“50”标头小巧紧凑的印象, 又大又重还是手动对焦,在实际拍摄时其实并不好操作的。至于高达3999美元的定价,固然大家都知道一分钱一分货,前文对比也可以看到它可以完爆其他同类 产品,但考虑到手动镜头的实用性,这样的售价确实过高了。要知道一旦有一家厂商抛弃旧有光学结构,品质得到市场认可,其他厂商也会跟风效仿。这可能会导致 一些同样大体积高素质的AF“50”出现(比如适马Art),最终会让蔡司Otus变得颇为尴尬。不过不管怎么说卡尔蔡司作为老牌光学大厂,在镜头结构有 这样的突破,引领镜头品质再度提升总是件好事,尤其那些担心镜头限制高像素机身发挥的用户有了盼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