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王朝的没落 那些跟胶片有关的老旧回忆

天极网
9月4日,乐凯宣布停产色彩胶卷业务,市面上现存的超金、彩神、彩韵等胶卷成为了仅存的余货。作为国产胶片巨擘的乐凯,没能逃脱衰落的命运,这些价格实惠的彩色负片记录了我们彩色的童年时光,也和大多数从胶片时代就拿起相机的摄影爱好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你或许抱怨过其偏色的片基,或许你不满其不稳定的色温表现,但如今这一切都要成为记忆了。
跟胶片有关的老旧回忆
今年1月,柯达申请破产保护,宣告了全球胶片时代的结束。上月下旬,柯达又意向出售摄影胶卷和相纸业务,以期尽快完成重组。目前,柯达、富士、乐凯三大胶片巨头中,唯一还对胶卷业务恋恋不舍的只剩富士一家。胶片和胶卷曾经是80后和之前几代人童年珍贵的记忆,但也许不久之后,这种记忆就会变成曾经的回忆。
9月5日,乐凯胶卷的杭州代理商清点库存的乐凯彩色胶卷
有关胶片将死的论调从2011年开始就不绝于耳。但这一次,胶片时代的2012来得似乎更加真切。实际上,胶片和胶卷的没落是大势所趋:市场规模发展放大了成本效应。显而易见,无论是摄影爱好者、普通用户,胶片相比数码冲印,无论是经济成本还是时间成本,已经不再一个量级上。很多人也许有爱胶片的理由,但爱的成本太高了。
如果你跟我一样是一个忠实的胶卷爱好者,你一定不希望看到最后一家胶卷厂关闭的情形。我坚信还会有人去传承对胶片影像带来的真实和存在感,也许未来它会成为成本昂贵但意义珍贵的符号。
关于胶片的回忆
这张拍摄于美国堪萨斯州Parsons小镇公墓的照片,宣告了一个彩色时代的终结。
最后一卷彩克罗姆胶卷的最后一张成像——McCurry
你或许以为这只不过是彩色摄影大师McCurry的随手一拍罢了,但作为全世界最后一卷柯达克罗姆胶卷的最后一张成像,我总自作多情地觉得这张照片蕴含了大师一声无奈的叹息。片中铜人迷茫的目光,难道不是胶片巨人柯达在数码时代发展方向不明,以至最终破产的真实写照么?一束红黄的小花,恰好是柯达彩色胶卷最擅长表现的颜色;一个起源于美国的反转片,最后一格胶卷还是定格在了这个国度的一隅;墓园的取景无不暗合了终结的意味,这种种暗示,都无法不让笔者相信这是大师McCurry精心构思之后才郑重按下的快门。
发明银板照相法的达盖尔
1839年,法国化学家达盖尔发明了银版照相法,标志着摄影术的正式诞生。作为一个技术极客,他同时也是一位造诣非常的美术家。此后的170多年间,无数后人继续扛起达盖尔的旗帜,在不断改进摄影术的路上越走越远。
柯达克罗姆彩色反转片
1935年柯达克罗姆彩色反转片根据美国人曼内斯和高杜斯基发明的原理而制造成功。直到2009年停产的74年来,凭借着耐人寻味的色彩还原,它记录下了无数诸如《阿富汗少女》这样的杰作,直到2009年柯达把最后一卷柯达克罗姆胶片托付给Steve McCurry拍摄,最终在Parsons小镇的Dwayne's Photo完成冲洗,于是才有了本文开头的照片。Steve McCurry凭借柯达克罗姆拍摄的《阿富汗少女》成名,最终又亲手给这个反转片一个宗教般的送别,不知大师心里是否也是百感交集。
《阿富汗的少女》摄影师:Steve McCurry 胶卷:柯达克罗姆
从柯达克罗姆到E100VS,再到乐凯彩负,硕果仅存的胶片拥簇们最终将被挤到黑白的世界里苟延残喘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里,慕儿只能悲观的说,或许不久之后,SHD那高光溢出后留下的晕影,HP5绵绵不绝的灰调,TriX那丝丝入扣的刻画能力,都将成为我们记忆中不能忘却的经典了。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滚滚的数码大潮扫落一地经典,这里面不光有胶卷。随着胶片市场行情的不断走低,以前简直是摄影器材当中硬通货的徕卡也身价看跌,你甚至可以用不到四千块的价格买到一部M2,二手器材行到处都是M6的身影,以前难得一见的尼康VED、9000ED等神器级底扫都浮出了水面,135领域关于数码胶片孰优孰劣的讨论也消失不见了。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其实胶片并不是第一个被驱赶下历史舞台的角色。
关于卡带机的回忆
对模拟声和数码声的讨论,简直和胶片与数码的对比如出一辙。胶片死忠放不下的,是胶片那种自然浓郁充满着厚度的色彩表现,而坚守黑胶与卡带作为前端的,也正是放不下模拟声那宽松自然而不失温暖的声音。归结起来讲,这些守旧派或者说经典派,坚守的都是一种连续的而非断续采样的实物介质,这种自然的记录方式才能给出自然的听觉或者视觉享受,而数码哪怕采样频率再高,jitter抖动再少,像素再高,镜头MTF顶破天花板,依然还是以无限接近的方式靠近模拟声或者银盐成像。何苦舍近求远呢,坚守的人们这么说。
SONY在新兴数码影像市场是个搅局者,但在随身听的时代可是无可指摘的行业巨头,从1979年创立WALKMAN系列,到1997年的绝响EX7,在接近20年的时间里推出了无数经典之作。
WM-D6
WM-D6是索尼在1982年推出的首台专业随身挺,发售价格60000日元。D6身上首次应用了杜比降噪功能,也是首台走带精度达到0.04% WRMS(抖晃率)的随身听。随身领域总是有玩的疯狂的,在日本曾有拥簇将D6作为前端接安桥功放推大音箱。其实这有啥呢,35mm拍的片子不也一样有放大到50寸展览的么。
索尼WM-D6
WM-DD9
搁在十几年前,DD9就是卡带发烧友们的女神。哪怕直到现在,依然能在二手交易论坛看到她的身影,而且依然价格不菲。索尼在1989年推出WM-DD9,当时的发售价为43000日元。
索尼WM-DD9
了解随身听的人对这个名字一定是如雷贯耳,在DD系列家族中,论音质,DD9不如D6C,但论综合素质,无疑DD9还是最好的。以现在的眼光来看,DD9犹如厚厚的面包一样,但是与DD系列其他砖头比,DD9的外形已经很圆润了,要知道它可是1989年的机器了。为此SONY把DD9被宣传为随身磁带walkman的终极兵器,从而套上了神机的光环。
她媲美一般卡带机的抖晃度,强悍的杜比BC降噪,耐磨的EX磁头(非晶体波浪磁头),以及结实耐用的机械结构。DD9代表了SONY WALKMAN制造的颠峰水平。配机耳塞使用了MDR-E5系列耳塞的顶级型号MDR-E575。其声音浓重华丽,多汁多水,无论听什么音乐都会把浓厚的音乐味道加入其中,这种带有调味性质的音染也一直延续到了索尼的MP3时代。
DD9取得了巨大成功,其简化版本的WM-DX100也受到了众多玩家的青睐。上半年Mini Audio推出的专业随身也叫DX100,这是纯粹的巧合和还是向上古神器致敬呢,谁也说不清楚。
回忆到这一步,恐怕我们不得不无奈的收尾了,因为若是再这样如此这般的追忆下去,只会引得怀旧迷们频频悲伤,激动之处忍不住掉下泪来。“在想象和影像之间,我最喜欢的那一步是由一条细长的可以发生光学反应的带子所承载的。现在,它的年岁见长,但我将忠于这一艺术模式,直到最后一个生产厂商停产。”斯皮尔伯格如是说。献给那些停滞在时光里的老旧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