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SSD没戏:你苹果也要跪拜混合硬盘
作者:小熊在线-宁道奇
纯SSD没戏:你苹果Macbook Pro最后还得玩混合
近日根据BGR的消息,传闻最近苹果将要更新Macbook Pro系列笔记本,除了Intel Sandy Bridge芯片以外,还会有一些设计变化,包括触控板,SSD+HDD混合硬盘,以及可选择的光驱位硬盘配置。新款Macbook Pro可能会有更大的玻璃触控板,比现在版本的要更大一些,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适应性,也许还为新的、更复杂的触控手势操作支持。
另外,报道中还到新笔记本会提供一块8至16GB的SSD固态硬盘,用来装载Mac OS X系统,这样可以让系统启动以及系统性能表现更加优越。其他的存储空间还是有传统硬盘来提供,不过也可以选择升级为固态硬盘。为系统单独配置一块SSD固态硬盘的传言早就有了,甚至还要追溯到2006年,当时有消息称苹果可能采用Intel的"Turbo Memory"提供类似的功能。在当时利用SSD和硬盘结合是一件非常时髦的事儿,且大家都认为可以提供出色的性能。
最后一点,BGR还称新款Macbook Pro的重量会减轻,每款比现在版本重量轻大约半磅(0.5磅=227克,不到半斤)。看来混合式的存储方式,并未对笔记本的重量造成较大影响,反而进一步减轻了重量。不过这也印证了一个趋势:纯用SSD根本没戏,容量不灵。到头来你苹果Macbook Pro最后还得玩混合存储!
ReadyBoost:在Windows Vista发布三年前
在Windows Vista发布三年前,微软当时的旗舰桌面操作系统就有一套雄心勃勃的性能革新计划。例如SuperFetch技术,它可以释放出部分内存空间,用来作为存储数据时的专属缓存。这样可以进一步提升硬盘的读写性能。ReadyBoost也是一个比较知名的技术,但是它并不是打的内存的注意。它利用USB闪盘中那些尚未被占用的空间来作为硬盘的缓存。此后业界又传出了一股新的技术风潮:ReadyDrive。它被誉为是混合型硬盘,将传统的硬盘技术与闪存技术相结合。兼具大容量的前提下,利用闪存的高速读写优势激发出存储系统的最大潜能。
我们会看到很多闪盘上都支持Vista的ReadyBoost技术标识
从理论上来讲,混合型驱动器是存储设备发展中非常合理的一个构想。快闪记忆体提供了即时寻道的能力,基本上可以达到小于0.1ms的等级。这样的寻道速度要比传统的HDD硬盘快许多。但是考虑到成本问题,基于纯闪存芯片的存储方案最终产品的零售价又会高的可怕。这就是为什么至今SSD固态硬盘产品叫好不叫座,经销商和消费者都大喊降低成本的原因了——因为它的价格太没有吸引力了。每一个GB需要消费者额外支付许多小朋友。传统硬盘解决方案中,提供了非常低廉的容价比。由此很多人都想将两种不同类型的存储方案优点集中起来,制造出两全其美的混合型硬盘。
当vista推出后,我们对混合型硬盘给予了厚望。当时业界曾经轰轰烈烈的热炒了一段时间混合型硬盘技术。各大传统硬盘厂商也都纷纷宣称,已经设计出混合型硬盘的原型机,年底、年后就能量产云云。但是,消费者总是最悲情的,最终我们仅仅等来的是ReadyDrive。三星和希捷曾经宣称推出混合型硬盘,两家公司的产品也得到了业界极大的关注。此刻回想起来,小编并不觉得惊讶。因为微软给我们开了一个大玩笑,ReadyDrive并没有给我们的操作系统启动和运行带来明显的改善。而大多数用户和企业级领域,大家都更乐于继续使用Windows XP。而混合型硬盘也在vista的一阵阵叫骂声中没有了下文。
ReadyDrive的本意是绿色节能 并不是加速
正如你所知道的,ReadyDrive存在的意义就是利用快闪记忆体的快速响应能力,给那些经常需要存储的数据提供一个稳定可靠同时又可以实现高速存取的空间。例如系统在启动和睡眠时,一些重要的信息会加载到闪存里。微软相信,这些数据如果加载到硬盘中,其读写速度会慢很多。
虽然微软的ReadyDrive在产品宣传方面,各大商家都是以系统加速为蓝本。但事实上,这并非微软的本意。微软更希望ReadyDrive能起到绿色节能的功效。这才是微软提出ReadyDrive的初衷。如果你也是一个曾经骂过ReadyDrive的消费者,现在道歉还来得及。微软设想的是,通过ReadyDrive来减慢硬盘的主轴转速,对于小容量的文件读写通过ReadyDrive就可以完成。如果系统所需的数据可以在ReadyDrive中找到,那么系统就不必唤醒硬盘去寻道。相比之下,在闪盘中寻找数据,要比在硬盘中寻找数据绿色快捷的多。
三星Hybrid硬盘MH80
内部设计一览
三星的小型纯闪存固态盘
混合硬盘:想说爱你并不容易
当年微软在2006年的WinHEC中提出了ReadyDrive技术,它仅仅要求闪存有50MB的容量就够了。而被推荐的容量也仅仅是128~256MB。我们并未听见微软推举使用更大容量的闪盘作为ReadyDrive。当然,这也并非是微软的本意,vista当时尚在研发中,而当时的闪盘价格今非昔比,价格高高在上。今天与昨天,价格相同的条件下,已经是从MB到GB的变革了。
支持ReadyDrive会让大多数人满意。现在的硬盘驱动器制造商已经不会拘泥于某一个系统了。vista也没理由成为唯一一个能使用混合型硬盘的操作系统。因为还有Mac这样一大批的macbook用户在等着呢。此后希捷和日立一直在热衷开发混合型硬盘。早在2006年就相继有爆料出他们的工程样品。但是近几年存储业界的重点仍然一直逗留在HDD上,SSD也仅仅是2009年才渐渐由Intel炒作起来的。
希捷的ReadyDrive硬盘样板
日立的ReadyDrive硬盘样板
内部PCB基板
希捷:Momentus XT混合硬盘横空出世
虽然混合型硬盘在ReadyDrive的骂声下默默无闻,但是它并没有绝迹。由于固态硬盘的成本很难有大幅回落,电脑爱好者们都购买容量相对较低的SSD,当做系统盘使用。另外还会储备几块TB级别的大容量HDD硬盘。这些廉价的小容量SSD,配合着自己的HDD硬盘俨然就是他们自己DIY的混合型硬盘。而大家也慢慢意识到,这种混合型的存储方案确实提供了两全其美的优势。
SSD的部分可以用于操作系统和大型应用程序的存储,他们都需要迅速的读写性能。而机械硬盘则用来存储那些不会经常被调用到的数据。
台式机想要达成这种存储架构的配置固然方便,只要买一块SSD,再来一块HDD就能搞定了。但是对于一般只有一个2.5英寸硬盘舱的笔记本型电脑来说,狭小的空间很难容纳下2个2.5英寸硬盘。幸运的是,希捷并没有完全放弃混合型硬盘的研发工作,也没有苟同于微软的ReadyDrive。相反,希捷着手自己制定了一套可以独立于操作系统运行的混合型硬盘数据存储技术。在希捷最新推出的Momentus XT混合硬盘中,它结合了7200RPM的主轴速度,4GB闪存存储空间,500GB磁盘存储空间。这就是最强的2.5英寸硬盘存储解决方案。
Momentus XT混合硬盘
现在,用于移动计算的高性能固态硬盘比同等容量的传统硬盘在价格上要高出10倍以上。例如,一个250GB的固态硬盘的价格甚至超过了许多笔记本电脑的价格。因此,大多数消费者和系统构建商不愿意或者无法为了寻求固态硬盘的更高速度和低噪音操作来支付更多的费用。此外,相对于传统硬盘,固态硬盘提供更少的容量选项。
Momentus XT硬盘整合了7200RPM转速、4GB固态内存以及希捷的Adaptive Memory技术,提供无与伦比的硬盘性能。独特的Adaptive Memory技术可以监测数字文件的使用频率,并将最常用的信息存入固态内存部分,以实现更快速的读取——为每个用户及其应用有效地定制硬盘性能。
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说,Momentus XT有着革命性的飞跃。它联合了机械硬盘的大容量存储的特点。同时又结合了SSD固态硬盘超快的寻址速度。凭借希捷的技术研发实力,Momentus XT成为了业界第一款混合型硬盘。
另外希捷的混合型硬盘内部算法非常有趣,Adaptive Memory技术可以监测数字文件的使用频率,并将最常用的信息存入固态内存部分,以实现更快速的读取——为每个用户及其应用有效地定制硬盘性能。
最为关键的是,Adaptive Memory技术独立于操作系统,这让它可以在任何操作系统中使用。macbook air中也有使用SSD固态硬盘,但是MAC操作系统并未支持碎片整理功能,拖累了磁盘性能。
口香糖造型:Macbook air固态硬盘
苹果在2010年10月20日发布了全新的Macbook air笔记本电脑,轻薄至极的地方仅有0.03厘米。极致的小巧机身内并没有安装传统的2.5英寸笔记本硬盘,而是全部采用了板载的SSD固态硬盘设计。说是“板载”,但事实上那SSD也是一片细小的可以插拔更换的PCB电路板,只是借口比较罕见。
虽说SSD固态硬盘性能强悍,但是其容量并不如传统的HDD硬盘。11寸的新air仅有64GB和128GB固态硬盘可选。而13寸的新air也仅有128GB和256GB容量可选。另一个软肋来自固态硬盘的控制方案。苹果这次在air中选用的是最新的东芝固态硬盘控制器方案。其性能虽然可以达到目前的主流SSD级别,但并非是最为顶尖的。
新款11寸Macbook air
拧下板载SSD固定螺丝
东芝SSD固态硬盘控制器方案,Flash闪存芯片也是东芝出品的
随着这样迷你尺寸的SSD固态硬盘,进一步小尺寸化,这让固态硬盘与传统硬盘有了在笔记本中共融的机会。相比传统的2.5英寸硬盘,加装一条口香糖型的SSD,并不会占用整机过大的重量和体积。而苹果在这方面作的更加彻底,新版的Macbook Air为了追求极致超薄的体积,完全摒弃了HDD。不过64GB和128GB版本的固态硬盘,其容量还是过于稀罕了。对于有大容量存储寻求的用户来说,存储容量的门槛成为了他们选购新版air最为纠结的一个问题。
板载的SSD与传统的HDD硬盘对比
第三方固态:为Macbook air升级SSD
台湾的PhotoFast公司率先推出了新版Macbook air的SSD升级方案——PhotoFast GM2 SFV1 Air。它是一款完全兼容新版Macbook air的SSD固态硬盘。最大容量可以达到256GB,由此可以轻松让你的11寸新air升级到256GB容量。它使用的是SandForce SF-1200的SSD固态硬盘控制方案,根据厂商声称性能要比新air原配的东芝方案快上30%以上。这款固态硬盘仅有15g,支持传统的SATA界面。
除此之外,PhotoFast GM2 SFV1 Air另有支持USB 3.0接口的版本可供选择。由此很多果粉都会自己买个小air,然后动手升级256GB固态硬盘。
不过好景不长,2010年11月,苹果要求PhotoFast公司停止生产这种为新Macbook Air配置升级的SSD产品。目前PhotoFast公司已经顺应苹果的要求停止了生产。据推测苹果如此要求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PhotoFast公司是苹果MFi计划中的一个公司,不想得罪苹果而答应停止生产。苹果给予PhotoFast授权生产某些苹果配件。如果将来PhotoFast再次赢得苹果的同意,SSD生产可能会恢复。这已经不是苹果第一次要求第三方厂商停止生产产品了,之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酷似iPhone的魅族手机,还有HyperMac苹果充电器。
mSATA:专为小型设备定制的固态硬盘接口
2010年12月末,Intel悄悄发布了全新的310系列固态硬盘。它具备了以前X25系列硬盘的存取性能,但是其尺寸仅有X25的八分之一。这款硬盘仅有51X31mm,厚度为5mm。它是一种超级小巧的固态硬盘,具备很高的耐用性和可扩展性。专门针对小巧的外设存储提供支持。它可以应用在对于厚度非常敏感的轻薄笔记本。可以让笔记本应用双硬盘。系统盘装在310固态硬盘里,而其他的大容量数据可以存储在传统的2.5英寸笔记本硬盘中。Intel的310 SSD固态硬盘可以为整机提升60%以上的性能。
这款固态硬盘使用了Intel的34nm制程的NAND闪存芯片,同时采用了mSATA接口。SSD的容量可以达到40GB、80GB。mSATA接口是标准SATA的迷你版本,通过mini PCI-E界面传输信号,传输速度支持1.5Gbps、3Gbps两种模式。310 SSD的读取170MB/s、持续写入35MB/s、4KB随机读取25000 IOPS、4KB随机写入2500 IOPS、空闲功耗75mW、读写功耗150mW。价格方面,40GB、80GB 310固态硬盘的千块批发价分别为99美元、179美元。联想ThinkPad系列将会首先应用Intel这款小巧的SSD。
m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会作的比以前的ReadyBoost盘还要小,但容量可以做到80个GB以上。回到文章首页的Macbook Pro流言,我们可以看到
310 Series | X25-V 40GB | X25-M 80GB | ||
40GB | 80GB | |||
Sustained reads | 170MB/s | 200MB/s | 170MB/s | 250MB/s |
Sustained writes | 35MB/s | 80MB/s | 35MB/s | 70MB/s |
4KB random reads | 25k IOps | 35k IOps | 25k IOps | 35k IOps |
4KB random writes | 2.5k IOps | 6.6k IOps | 2.5k IOps | 6.6k IOps |
Idle power | 75 mW | 75 mW | 75 mW | 75 mW |
Active power | 150 mW | 150 mW | 150 mW | 150 mW |
对比表格
Intel 310系列
仅有硬币大小
3mm厚
与2.5英寸笔记本硬盘对比
1.8英寸的大趋势:三星470系列固态硬盘
现在的SSD固态硬盘业界,开始掀起一股1.8英寸的风潮。在市面上贩售的SSD大多都是采用2.5英寸规格的。而现在很多新型的SSD固态硬盘,用了2.5英寸的外壳,内部的PCB却是一颗1.8英寸的设计。以小见大,1.8英寸的应用可以适应,2.5英寸的应用更无问题。
三星还掌握着世界上最先进的硅片制造技术。三星的内存产品出货量和工艺制造水平是世界第一。三星有着世界上最大的NAND闪存生产线。同时三星基于ARM架构的微处理器也是举世闻名。三星有着强悍的半导体芯片制造技术。同时NAND闪存出货量也是最大的一家。为了能更好的结合这两种得天独厚的优势,三星自行设计了一款全新的固态硬盘解决方案:470系列固态硬盘。
三星470系列使用的SATA 3Gbps接口。连续读取可以达到250MB/s而连续写入可以达到220MB/s。这也是SATA 3Gbps接口的极限速率了。而64GB容量版本的连续读取速度保持不变,但是连续写入能力降低到了170MB/s。随着容量的降低,随机的读写性能不会受到影响。
一般的固态硬盘通常会采用标准的2.5英寸硬盘的规格和外形。在固态硬盘内部会使用一个较大的电路板。而三星的470系列固态硬盘则不同,它的体积要比市面上普通的标准2.5英寸硬盘小很多,它是一个1.8英寸笔记本硬盘的规格。它不仅仅可以适用于2.5英寸硬盘舱位,更可以适合1.8英寸硬盘舱位。你可以轻松将自己的超薄超轻笔记本,升级到理想的固态硬盘存储方案。
1.8英寸的大趋势:海盗船P3系列固态硬盘
在CES2011大展上,有许多SSD固态硬盘新品辈出。海盗船发布了最新的P3系列SSD。新款的P3系列固态硬盘,具备64GB、128GB、256GB容量可供选择。这款P3系列固态硬盘采用了:Supercharged Synchronous NAND增压同步型闪存芯片,产自东芝。支持SATA III 6Gbps接口,其128GB容量标准版,读取性能可以达到410MB/s,而写入性能可以达到210MB/s。
为何叫P3呢?这与Intel的老奔三并没有任何关系。P3的意思是performance-3-series。性能3系列!拆开外壳,我们看到了Marvell的全新固态硬盘控制芯片,一颗硕大的BGA封装芯片,上面标记为:88SS9174-BKK2 P2U1200,最下面的TW字样貌似是产自台湾。而整体的PCB设计,也一改2.5英寸的标准固态硬盘设计,而是采用了1.8英寸规格。这种新的设计风格与前不久我们评测的三星470系列固态硬盘不谋而合。
1.8英寸的大趋势:浦科特M2S系列固态硬盘
浦科特发布的其第二代固态硬盘产品M2S系列,传输接口升级为SATA 6Gbps。M2S系列固态硬盘将采用2.5寸标准规格,容量有128GB、256GB,搭配128MB DDR3缓存。它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Marvell 88SS9174固态硬盘控制芯片,同时使用了东芝的MLC闪存颗粒。
其256GB型号的持续读取速度最高,可以达到惊人的400MB/s,持续写入速度也高达300MB/s。另外128GB型号降至350MB/s、200MB/s,仍然相当了得。浦科特M2S系列支持Windows 7 TRIM自动整理随便功能、动态耗损均衡技术,特别是有独家的即时恢复技术(Instant Restore Technology),让SSD使用十年也不会出现性能缩水的问题,并提供最长三年质保。
一般的固态硬盘通常会采用标准的2.5英寸硬盘的规格和外形。在固态硬盘内部会使用一个较大的电路板。而浦科特M2S系列固态硬盘则不同,它的体积要比市面上普通的标准2.5英寸硬盘小很多,其内部的PCB板是一个标准的1.8英寸笔记本硬盘的规格。它不仅仅可以适用于2.5英寸硬盘舱位,更可以适合1.8英寸硬盘舱位。你可以轻松将自己的超薄超轻笔记本,升级到理想的固态硬盘存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