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数码

值得期待的入门镜 适马18-50mm详尽评测

中关村在线

关注

    作者:毛毛虫

    适马的18-50

    其实18-50这个焦段在胶片时代绝对是个很突兀的焦段,但是在数码APS-C的时代,这个焦段却非常之实用。在佳能单反的1.6倍转换后它相当于28.8-80mm,在尼康单反的1.5倍转换系数转换后它相当于27-75mm(和适马单反的1.7倍转换后则相当于30.6-85mm)。不论哪种情况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个焦距范围都是我们最常使用的标准焦段。因此,针对APS-C画幅的单反推出这一焦段的镜头就显得非常必要。



早期版本的18-50F3.5-5.6DC HSM

    在这方面,适马一直做着极大的努力,从2003年开始发布18-50F3.5-5.6DC以来,先后经过多次改良。不过那时候的适马18-50结构还是8组8片设计,各种配置都比较低端,主打的是低端路线。直到适马18-50F2.8EX的出现,上一代18-50宣告停产。



适马18-50mm F2.8 EX DC MACRO/HSM

    适马18-50mm F2.8 EX DC MACRO/HSM是适马为APS-C画幅打造的第一枚EX高端镜头。这支头有着恒定大光圈,使用了多枚ELD和SLD高端镜片,有着0.2m的最近对焦距离,不过该头的售价也相对高了许多。而18-50F3.5-5.6这支镜头的停产让低端用户又觉得有所缺失,因此适马曾经在尼康D40X出来之后尝试推出过18-55mm F3.5-5.6 DC镜头,不过现在似乎不了了之。



适马18-50镜头

    近日,适马再次推出一款廉价平民镜头——适马18-50mm F2.8-4.5DC OS HSM。一看这个镜头名称就足以引起用户的众多好奇,这支镜头采用了非恒定光圈,最大光圈为F2.8-4.5,除了具备HSM超声波马达,它还具备了OS防抖功能。也是,毕竟原厂的尼康、佳能在这个焦段上都推出了带防抖的套头,而适马这支头的优势则十分明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款平价标准变焦镜头表现如何。

    外观

    和适马18-50mm F2.8 EX DC MACRO/HSM相比,新的适马18-50F2.8-4.5在外形上并没有大的变化,镜身依然是适马特有的涂层。但是在第一眼引起我们注意的往往是它镜头所反映出来的漂亮反光。



适马18-50/2.8-4.5的镜片反光为绿色和红色

    这支镜头在体积上虽然说比18-50/2.8略高,但是总体来说并不大,和EOS 50D搭配依然非常和谐,也没有不平衡的问题。



适马18-50mm F2.8-4.5DC OS HSM

    镜头上除了镜头名称、焦距和对焦距离标识,镜身上还可以看到在镜身一侧有对焦切换键和防抖开关。镜头卡口还是采用了金属卡口。



适马18-50mm F2.8-4.5DC OS HSM的卡口

    从镜头正面来看,这支镜头的滤镜口径为67mm,虽然比18-50F2.8的口径略小,但是比起原厂的两只18-55头来说,还是稍大一些。



适马18-50mm F2.8-4.5DC OS HSM镜头前端和卡口正视图

    变焦和对焦设计

    变焦设计

    适马18-50/2.8-4.5的变焦环位于镜头后部,比较宽大,环上依然有着防滑齿纹。值得称道的是,这支头采用的是内变焦设计,从广角端到50mm端,镜头的长度都不会发生任何改变。要知道,内变焦设计是高档镜头的设计。不过在变焦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镜头后组镜片还是有所变化。



适马18-50mm F2.8-4.5DC OS HSM变焦对比



适马18-50mm F2.8-4.5DC OS HSM变焦前后后组镜片的变化

    该头的变焦环形成大约是60度,变焦手感特别舒适,不管是向哪个方向转,都有着恰如其分的阻尼。而且由于是内变焦,因此我们完全不用担心内镜筒是否会滑动。

    对焦设计

    适马18-50mm F2.8-4.5DC OS HSM的对焦环位于镜头前部,对焦环比变焦环窄了很多,但是也有较密集的防滑橡胶纹。在对焦手感上,此对焦环的阻尼较轻,不过全程阻尼均匀,对焦行程大约也为60度。而和变焦设计一样,该头的对焦也为内对焦设计,对焦时前组镜片不会转动,十分方便佩戴滤镜和遮光罩。



适马18-50mm F2.8-4.5DC OS HSM的对焦切换键

    不过,有着内对焦和内变焦设计的这支镜头并没有将其设计为全时手动对焦,该头的左侧有对焦切换键。该键健体突出,阻尼适中,而且位置正好位于持机时左手拇指所在位置,因此操作起来方便快捷。

    在对焦速度上,这支镜头由于有HSM超声波马达,其对焦速度自然不会太慢,粗略测试,该头的对焦速度仅为半秒左右。不过和上次提到的24-70F2.8EX这类高端镜头比起来,此头的对焦速度还是略逊。而在对焦精度上,我们没有 发现这只镜头有跑焦现象,因此,该头的对焦还是十分可以信赖的。

    镜组设计

    镜组结构

    这支新18-50的镜组设计和18-50/2.8的结构比较接近,但是还是有着巨大差别。从下面的结构图中可以看到,18-50/2.8作为EX镜头,除了使用2片非球面镜片,还使用了SLD和ELD镜片各一。而相比之下,18-50/2.8-4.5就少使用了一枚ELD镜片。不仅如此,18-50/2.8的前组镜片口径也大了不少。



适马18-50/2.8和适马18-50/2.8-4.5的镜组结构区别

    MTF曲线

    每个MTF图中分别是10线对/mm和30线对/mm的曲线。红色的曲线代表镜头的反差对比,绿色的曲线可以简单看成是镜头的锐度、解析力。我们将这支新镜头和18-50/2.8进行对比。



适马18-50/2.8和适马18-50/2.8-4.5的MTF曲线对比

    从MTF曲线来看,新18-50/2.8-4.5的表现竟然和18-50/2.8的表现相差不多,在18mm端中心部分,新18-50比18-50/2.8略低,但是这种水平保持到更远的边缘,直到边角上才陡然下降。而18-5./2.8很早就开始下降,下降势头没有那么严重。而在50mm端,新18-50从中心到边缘似乎都更有优势。

    各镜头参数对比

名称

    

适马18-50mm F2.8-4.5DC OS HSM

    

适马18-50mm F2.8 EX DC MACRO/HSM

    

尼康AF-S DX 18-55mm F3.5-5.6G VR

    

佳能EF-S 18-55mm F3.5-5.6 IS

    

镜组结构

    

12组16片

    

13组15片

    

8组11片

    

9组11片

    

视角

    

69.3°-27.9°

    

69.3°-27.9°

    

76°-28°50'

    

74.3°-27.8°

    

光圈叶片

    

7片

    

7片

    

    

6片

    

最小光圈

    

F22

    

F22

    

F22-36

    

F22-38

    

最近对焦距离

    

0.3m

    

0.2m

    

0.28m

    

0.28m

    

放大倍率

    

0.244倍

    

0.333倍

    

0.31倍

    

0.34倍

    

滤镜口径

    

67mm

    

72mm

    

52mm

    

58mm

    

尺寸

    

74mm×88.6mm

    

79mm×85.8mm

    

73×79.5mm

    

69×66.2mm

    

重量

    

395g

    

450g

    

265g

    

200g

    

价格

    

待定

    

约3040元

    

约1350元

    

约1330元

    

    锐度测试

    我们用这支适马18-50/2.8-4.5在和佳能EOS 50D搭配拍摄了ISO 12233分辨率标版。拍摄使用相机的默认设置,自动对焦,中央重点测光。图片经过软件处理,得到了这支镜头在MTF50下的锐度值。



18mm端锐度值



50mm端锐度值

    从这个处理结果来看,无论是18mm端还是50mm端,镜头中心部分的锐度都还不错(50mm端只有轻微下降)。中心的最佳光圈在F5.6和F8之间。和以往一样,这只镜头的边缘锐度和中心锐度的差距还是较大,尤其是F11之前的较大光圈。和前面的MTF曲线所示的那样,这支镜头在F16之前的各级光圈表现都还不错,边缘部分随着光圈收小还有所提高,不过在F16时会陡然下降。

    18mm端中心和边缘对比

    我们将标版进行了中心和边缘的100%截图。



截图示意



各级光圈下的中心边缘截图

    从截图来看,18mm端中心部分的锐度非常高,到F5.6时达到最佳表现,事实上各级光圈下中心表现都非常好,只有F16时,中心锐度下降明显。而边缘部分虽然和中心部分确实有着较大差距,但是这种差距比以往小了很多。除了F2.8能看到较明显的暗角,各级光圈下略有色散,但总的来说,各级光圈的边缘锐度都还可以接受。

    50mm端中心和边缘对比



各级光圈下的中心边缘截图

    在50mm端,适马18-50的中心锐度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总体趋势和18mm端一致,从F4.5-F11的各级光圈表现非常接近,只有在F16时中心锐度有明显下降。而边缘表现由于色散基本消失,因此视觉上会认为锐度较之18mm端还有所上升。

    暗角和畸变

    暗角

    事实上,在数码时代镜头的暗角已经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很多后期软件都可以纠正这一现象。不过我们在考核一支镜头的素质时,依然把这一项作为参考。我们在一面光线分布比较均匀的平面上使用这支镜头的各级光圈拍摄。

    18mm



左:F2.8;右:F4.0



左:F5.6;右:F8.0



左:F11;右:F16

    18mm端的F2.8暗角非常明显,四角很大区域的入射光量很早就开始下降。但是光圈收小一挡,在F4.0时镜头的暗角就已经基本被控制。

    50mm

    50mm端的照片虽然在F4.5时看上去画面很暗,但是四角失光现象其实没有18mm端全开光圈时严重。而从F5.6开始,我们几乎见不到暗角的影子。



左:F4.5;右:F5.6



左:F8.0;右:F11



F16

    畸变

    适马18-50/2.8-4.5的畸变控制还不错,在广角端桶形畸变非常轻微,而50mm我们几乎看不出有什么畸变。



左:18mm端畸变;右:50mm端畸变

    18mm端中心表现

    我们在室外拍摄了各级光圈的样张,并截取了中心部分的成像来看看在实际拍摄时的锐度和解像力。拍摄使用相机的默认设置。



截图示意



左:F2.8;右:F4.0



左:F5.6;右:F8.0



左:F11;右:F16

    由此看来,18mm端的中心解像力在F2.8时确实锐度稍差,不过收小一挡光圈后,F4.0时的中心锐度已经很不错,F5.6为最佳。从F8开始,锐度开始有所下降。这个规律和前面的实验室测试结果完全一致。

    下面是各光圈的原图:



样张

    18mm端边缘色散

    这是18mm端的边缘截图,这里我们可以看看这支镜头在高反差部位的色散情况。



截图示意



左:F2.8;右:F4.0



左:F5.6;右:F8.0



左:F11;右:F16

    我们截取的部位是画面中反差最大的地方,而且位于画面左上角,这里的色散非常明显,尤其是在较小的光圈上。不过对于这样一支低端镜头来说,这样的表现也算差强人意。

    50mm端中心表现

    在50mm端的中心,锐度明显比18mm端下降了很多,而F4.5的锐度明显最差,F8的锐度明显最佳。这也和实验室测试结果完全吻合。



截图示意



F4.5



F5.6



F8



F11



F16

    以下是各级光圈原图:

样张


样张

    50mm端边缘色散

    我们截取了顶部高反差部位,看看50mm端的色散情况。从这里可以看出,50mm端各级光圈下,边缘都没有明显色散。F8时的优势非常明显,因此建议使用50mm拍摄时,尽量使用F8左右的光圈。



截图示意



F4.5



F5.6



F8



F11



F16

    18mm端逆光表现

    我们在严酷的逆光环境下拍摄了这支镜头在18mm端的抗眩光表现。拍摄时没有使用遮光罩。



F2.8



F4



F5.6



F8



F11



F16

    18mm端的逆光下,较大光圈下几乎没有眩光和鬼影,但是从F8开始,在画面的右下角和左边缘都出现了比较明显的鬼影,尤其是F11和F16时最甚。不过这是在没有使用遮光罩的情况下,相信如果使用遮光罩,并稍微调整角度,这种明显的鬼影就可以避开。而且,尽管出现了鬼影,但是画面的总体色度和对比度等并没有受到影响。因此对于这支镜头来说,其表现还算可以。

    50mm端逆光表现

    50mm端的逆光测试依然是很严酷的正逆光条件。太阳在左上方斜射进入镜头时是最容易产生眩光和鬼影的情况。此时,适马18-50确实也出现了轻微的鬼影和眩光。这种现象比较明显的时候出现在F8之后。个人认为F8以前的画面整体效果还是不错。



F4.5



F5.6



F8



F11



F16

    事实上,对于眩光和鬼影来说,只要没有造成画面整体画质如色彩饱和度和对比度等的下降,在整体画质不错的条件下,逆光摄影中的这种眩光和鬼影也并不一定都是弊端,甚至很多影友还在后期追求这种效果。

    防抖功能

    防抖功能测试

    适马18-50/2.8-4.5具备OS防抖功能,对于持机还不太稳的入门级用户来说,防抖功能还是十分必要的。而这支镜头50mm端在EOS 50D上相当于35mm相机的85mm焦距,我们分别在1/10s和1/5s两级快门速度下拍摄了10张照片并进行100%截图,看看在10张照片里的成功率百分比。这两级快门速度低于安全快门速度3-4档。







1/10s拍摄,拍摄成功率约为70%







1/5s拍摄,成功率约为30-40%

    从上门的截图可以看到,在低于安全快门3档左右时,18-50的防抖功能能让拍摄成功率超过50%,而在低于安全快门4档左右的1/5s时,该头的拍摄成功率仅为30%左右。因此这支头的防抖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1/10s的快门速度下的拍摄成功率高达70%左右。

    样张展示

    我们使用佳能EOS 50D与这支镜头搭配,拍摄了部分样张。拍摄使用标准图片风格,自动白平衡。所有图片可点击查看原图



左:39mm,F5.6,1/13s,ISO 200;右:18mm,F5.6,1/1000s,ISO 200



左:18mm,F5.6,1/6s,ISO 100;右:18mm,F5.6,1/200s,ISO 100



50mm,F4.5,1/320s,ISO 100



50mm,F5.6,1/320s,ISO 100



左:50mm,F5.6,1/160s,ISO 200;右:50mm,F4.5,1/320s,ISO 100



50mm,F4.5,1/50s,ISO 200



50mm,F6.3,1/200s,ISO 800

    从样张来看,这支适马18-50在最大光圈时的解像力平平,尤其是50mm的最大光圈。但是收小一挡光圈后能够得到较好的锐度。和50D搭配下,色彩表现也很不错。

    总结

    适马的这支18-50,要说成像表现,可以算是中规中矩,较大光圈的成像不尽理想,但是在F5.6-F8左右的光圈可以得到较好的锐度。这支头的做工不赖,尤其是内变焦和内对焦设计让这支镜头有着非常不错的使用手感。



适马18-50mm F2.8-4.5DC OS HSM

    虽然说粗看这支头的配置有些怪怪的,而从镜头的参数和设计来看,这支适马头与原厂的两支18-55有点相似,但具体参数似乎又更高一筹。它有着更大的最大光圈,更高档的内变焦和内对焦设计。而且和原厂镜头一样,适马18-50/2.8-4.5也具备防抖功能。只是在最近对焦距离和放大倍率上略低,但这个参数对拍摄的影响微乎其微。因此相比之下,这支头比原厂的套头性能更高。



适马18-50mm F2.8-4.5DC OS HSM+EOS 50D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