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啥?相机又被手机吊打了?且听我来说原因

新浪众测

关注

 不会吧?相机又被手机吊打了?还是经典M43,被一台只有主流传感器级别的IMX766,并不以成像素质出名的手机吊打?我不信!


不信?先来看几组图,到底是不是又被吊打了?

这次还真不是标题党,我们有图有真相!

第一组图:

 这俩图,你更喜欢哪一张?

如果你觉得可能也就是风格不同的话,

来看第二组图:

 这两张室外照片你觉得哪张更好?

如果还是没有啥感觉的话,不妨看一看天空的细节部分:上图已经有明显的过曝,导致失去了部分天空本来的颜色;而下图的细节显然更好。

如果你还觉得这依然是风格不同的话,

来看第三组吧:

 在这一组走廊内的大光比环境下,上图在观感到细节各方面可以说是被下图完爆了……

那么这三组图,哪一个是手机拍的,哪一个是相机拍的?

 对,想必各位一定很清楚了:既然是这个标题,一定是三组图片的上图都是来自于相机,下图是来自于手机。

 相机是我平时用的最多的,全世界最小的微单——松下GM1这台经典M43相机。

 手机则是笔者刚入手了不久,有16GB内存“性价比卷王”——一加Ace Pro。

然而一加Ace Pro也只是装配了今年最主流的IMX766传感器,影像水平算是主流水准,但相机和它比……差距真的是无处不在:

 白天是这样……至于晚上:

 晚上这种光照复杂的环境,那就更加明显了(这还是没开夜景模式,不存在长时间的多张合成),都可以看到相机的出图,确实还不如手机的观感好。


原因解密

那为啥这几组笔者随手拍的图,相机表现都不如手机呢?

当然,首先非主要原因,是笔者现在用的这台一加Ace Pro拍照确实也还是不错的,IMX766虽然是绿厂老演员了,但优势也在于老演员的演技确实已经练出来了,绿厂给的算法确实调的比较到位:

 现在在多镜头之间切换也没有明显的卡顿,色温也算是比较一致。

具体到成像效果,也算是可圈可点,完全是主流水准:

 不管室内还是室外,都非常的清晰锐利,发色讨喜,确实是相当不错的。

 

不管是白天晚上,都可以拍出不错的效果。当然毕竟是手机,夜景拍复杂光照效果的鬼影该有还是得有。

…………………………………………………………………………………………………………………………

但手机再强也不应该是能越级打相机的理由啊,毕竟受制于光学技术和半导体技术,“底大一寸压死人”依然是今天不变的真理:

 就IMX766的尺寸来说,明明和M43还差的远啊,为啥一加Ace Pro成像效果看起来却真的比松下GM1要好呢?

下面我就来给大家解密一下:

(1)相机与镜头

相机一定要搭配镜头用,这是一个常识,但很多不玩摄影的小伙伴可能并不知道,镜头往往要比相机贵的多,而越大的传感器,往往就需要素质越高的镜头。

对于相机来说,镜头、传感器和处理器是三个最核心的部件,不管影像传感器和处理器多么强大完美,如果镜头不行,那也是没有用的,三者的最短板决定了这个机器的最终性能和品质。所以一款好的机身,必须要配置一款不错的镜头。

 打个比方,目前民用最强全画幅微单之一的索尼A1,给它搭配一个沧野出品的“大清光学”镜头,出来的片子也只有“复古风”三个字可以形容了。

而笔者这次在GM1上用的镜头,应该是目前市场上最最最便宜的标准变焦——小蚁12-40mm F3.5-5.6镜头:

 这么算一下的话,这个镜头可能就值100多块的样子,素质么就不多说了……反正就挺一言难尽的,非要说的话,就是囧王那句名言“又不是不能用”了。

所以用一颗素质比较一般的镜头,自然还是满足不了相机的需求,尤其是在这各种大光比场景,自然是相当之惨。

(2)计算摄影与直出观感

其实现在相机和手机在影像上,已经完全是走两条路了——相机依靠本身的光学性能,拍摄绝对画质最好的图片;手机则依靠强大的处理器,通过计算摄影,做到更好的直出观感。

 这里引用一张某乎大佬的图片和一段文字:正如上图所示,计算摄影是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光学和传感器等领域的交叉学科,我们可以用强大的图像算法,对传感器所获取的信息做任意的处理,得到丰富多彩的效果。

 最典型的就是现在手机摄影几乎都具备的一个功能——自动HDR(High Dynamic Range Imaging 高动态范围成像),尤其在遇到大光比场景的时候,这种通过手机强大的计算性能,得到的自动HDR图片,在观感上是远胜过未经处理的相机原图的。

 相机要想要达到手机直出的观感,要经过一些或简单或复杂的后期处理。所以,其实手机在面对相机,尤其是只用“套机狗头”(辣鸡镜头的昵称)的相机时,往往能通过计算摄影,在直出上获得观感的优势。

(3)半导体传感器技术确实在进步

最后一点不可忽略的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作为相机最核心部件的传感器,也是在进步的。

 虽然说“底大一寸压死人”仍然是真理,但背照式传感器,堆栈式传感器这些新的技术,也为CMOS传感器本身带来了提升。

 索尼的IMX766虽然个子不大,但相比于松下GM1的那颗老古董前照式传感器,它毕竟也是个“背照式堆叠式CMOS图像传感器”。

相比背照式结构,前照式CMOS的金属电路挡在受光面前面,这样会损失很多光线,真正能够被感光二极管接收和利用的光线只剩70%甚至更少。而背照式CMOS极大提高了光线利用率,可以提高传感器灵敏度,最明显的改善就是低照度环境下成像质量更高。至于堆栈式结构,更是有效提升了信号处理能力。

 索尼家IMX系列影像传感器和它所具备的强大的相位对焦技术,则更是让只有可怜的“抽风DFD对焦”的松下馋的口水都要留下来了,如果松下的相机能得到相位对焦技术,那才叫一个真正没有短板了,可是松下就是没有这个技术,对焦能力就是比佳能、尼康、索尼御三家要差一筹,真的就一点办法没有。

所以,在看老相机和新手机的成像质量时,哪怕依然要遵循“底大一寸压死人”的铁则,但这些年传感器技术的进步也是不可忽略的。


两条赛道,一些总结

说来说去,手机和相机终究是不同的,而在影像功能上,二者正更加分明的向着两条不同的赛道狂奔——相机依旧追求绝对画质,手机更擅长计算摄影。

至于孰好孰坏,其实也没个定论。比如小米12S Ultra依然把更大的一英寸传感器塞进了手机,又比如索尼最新的ZVE系列也自带了一堆奇奇怪怪的滤镜和美颜功能,这些都算是现代手机和相机朝对方功能高地的摸索。

 当然,不得不说的一点是现在正式因为手机的普及,才把摄影这个原来挺有门槛的东西普及到了所有人的手中,毕竟摄影本质就是记录,记录你想记录的东西才是最纯粹的摄影,而像笔者这样常年使用相机的玩家,其实很多时候才是忘了摄影的真意。此外,现在的手机摄影确实已经是非常成熟了,想想智能手机的全面普及不过才10年左右,我手里这台主流影像水准的一加Ace Pro就能拍出来不少优质的照片,而像小米12S Ultra这类主打摄影的旗舰,甚至还要更强一筹,我们就不得不感叹,科技的发展真的是快。

再者,必须要强调一点的是,目前的光学水平和半导体水平仍然还是有限的,“底大一寸压死人”依然不变的真理,如果你要追求照片绝对的画质和质感,以及更大的后期空间,手机仍然和相机有着巨大的差距:

 甚至可以说,目前是犹如鸿沟天堑的差距。

最后,我们总是愿意相信,这个世界是发展的,技术也总会进步,也许在不远的将来,器材将再也不是限制人们创作的条件,只要你想拍,随时随地都可以拍出靓丽的色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