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动物也喜欢“唱歌”:是即兴发挥还是社交行为?

新浪科技

关注
桃花园里鸟儿在唱歌🎤……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0月1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两只小动物在一起甜美地歌唱,彼此交互地发出颤音、吱吱声和啾啾声,如果你闭上眼睛仔细听,可能会相信这是两只小鸟,但事实上你错了,这是中美洲奥斯顿褐鼷鼠(Scotinomys teguina),一种会唱歌的啮齿类生物,它们生活在云雾森林中,通过激情唱歌与进行同伴交流。

褐鼷鼠的声音大部分都不在人类听力范围内,所以研究人员以人类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记录它们的发声,从而揭示它们甜美动听的交响乐,但它们难以捉摸的叫声也揭穿了一个人们普遍认为的假设,即鸣禽是除人类之外唯一会唱歌的动物。 事实上,许多动物都会与同伴彼此唱歌,该现象比人们想象得更多。哪些物种会唱歌?它们唱歌仅仅是为了寻找配偶和标记领地?还是像人类一样,仅是因为喜欢唱歌?

动物歌声是一种“即兴发挥”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是什么因素使歌曲与其他声音区分开来,很少有研究人员能提供一个明确的答案。美国哈佛大学生物学教授布莱恩·法雷尔解释称,在最简单的层面上,我们可以定义歌曲是特殊音调序列构成的,这可能是在一段时间内重复音调,从而变成像我们所说的旋律。这意味着所有歌曲都是声音,但并不是所有的声音都是歌曲,依据这个定义,狗的吠叫声、青蛙的呱呱声或者蝉的高音鸣声,都不是我们所认为的歌声。据悉,多年以来法雷尔致力于研究自然界动物的声音。

法雷尔说:“更进一步地讲,可以说歌曲涉及到一定旋律的乐曲,这是由即兴创作能力完成的,有趣的是,会唱歌的动物通常是从父母那里学习发声的,而不是生来就具备这种能力,这种灵活的学习能力被认为是增强即兴发挥能力的基础。”

这种关于动物唱歌的定义是高度主观、人性化的,但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灵长类动物学家、心理学名誉教授查尔斯·斯诺登称,唱歌是我们收集某些动物歌声音调的一种速记方式,这些动物歌声对人类而言非常美妙动听。据悉,斯诺登致力于研究动物如何交流,以及动物和音乐之间的微妙关系,当我们应用斯诺登关于唱歌的定义,就会发现歌声源于自然界隐藏的“动物歌唱家”。

例如:墨西哥一种无尾蝙蝠——犬吻蝠,它们在交配季节会试图以高音吸引雌性的注意,事实上它的声音频率很高,研究人员必须使用特殊的音频设备才能接收记录下来。当一只雄性犬吻蝠成功获得潜在配偶的芳心时,事情就变得非常有趣了,依据2013年发表在《动物行为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报告,当犬吻蝠伴侣开始发情,雄性很快就会升级原有的简单歌声,加入各种音律,似乎是为了让雌性对它产生足够的兴趣,从而便于完成交配。雄性犬吻蝠能迅速重组音律,找到雌性喜欢听的音律,这是在特定环境压力下即兴发挥的真实情景。

长臂猿的歌声能挑战人类

与此同时,长臂猿能“挑战人类”,成为灵长类种群中最出色的“歌唱家”之一,虽然并不是所有长臂猿都会唱歌,但那些发出复杂唱腔的长臂猿通常会用较短爆裂声点缀长而响亮的叫喊声,研究人员强调称,这是歌剧演唱家常采用的一种发声机制。长臂猿的歌声内容也与环境密切相关,例如:研究人员发现某些长臂猿的捕食警报具有一种独特的声音排列,在常规的叫声中是听不到的。更重要的是,长臂猿同伴之间是以二重唱的方式进行交互,专家认为该方式有助于增强社会联系,并与其他同伴划分领地范围。

然而,这些灵长类动物并不是唯一喜欢与同伴唱歌的动物,中美洲奥斯顿地区的褐鼷鼠也会“二重唱”,而且它们的唱歌行为非常优雅,让同伴感到亲切礼貌,它们通常会发出快节奏的啾啾声(它们的歌声可能包含大约100个音符),但研究表明,一个动物的歌声永远不会打断其他动物的歌声。事实上,每只褐鼷鼠都会在同伴唱完歌之后停顿片刻,然后才开始自己唱歌。神经科学家一直在研究这种停顿能力的神经基础,从而分析出有关人类对话交流的进化根源,该方式可能也是基于双方轮流说话。

与此同时,如果没有座头鲸萦绕心头的美妙歌声旋律,关于动物界唱歌行为的探讨似乎是不完整的。1970年,英国生物学家罗杰·佩恩使用黑胶唱片首次录制了鲸鱼歌曲,并进行广泛传播,这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兴趣。法雷尔称,这些深情的动物歌声对它们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事实上佩恩记录的座头鲸美妙歌声让人们意识到保护鲸鱼的重要意义,并在上世纪70年代掀起了一系列反对捕鲸的活动,最终导致全球暂停捕杀鲸鱼。

同时,佩恩的鲸鱼歌声录音还首次表明,鲸鱼低吟是由独特的重复音调组成。法雷尔说:“佩恩是首位揭晓鲸鱼20分钟歌声内容的研究人员,他当之无愧是鲸鱼专家,从那时起,研究人员发现鲸群有独特的歌声,可以用于识别它们,其他鲸鱼物种,例如:虎鲸和白鲸,它们也会唱歌。”

动物唱歌的内容是什么?

事实上,这些动物仅是地球上为数不多会唱歌的物种,动物是否是“歌手”,主要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动物的声音旋律,如果深入探索分析,可能会发现更多的动物歌唱家。但为什么这些动物要唱歌,而不是简单地吠叫、咩咩叫或嗡嗡叫呢?法雷尔指出,除了争夺领地、配偶和食物之外,生活在同一声音空间的动物还必须“争夺带宽”,才能被其他同伴听到。

事实证明,唱歌具有远距离传输声音的优势,并且能以长序列携带大量信息,动物通过声音来划分领地,提醒其他掠食者,或者像犬吻蝠那样使用独特的声音求偶,这是非常有用的。

但除了这些功能性作用之外,还有动物仅是为了快乐而唱歌吗?关于这个问题,研究人员无法提供明确的答案。但我们知道动物会玩耍,它们也有自己的“情感生活”,它们可能在玩耍和情感交互过程中会情不自禁地唱歌,法雷尔说:“有相关大量文献可以证实该现象,同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动物对音乐有情感反应。”

例如:研究人员分析了音乐家莫扎特对老鼠的影响,老鼠可以听到音乐中频率最高的音调,他们发现音乐能降低老鼠的血压,而血压通常与平静的感觉相关。在这些发现的基础上,心理学专家斯诺登决定更进一步:13年前,他开始与一位名叫大卫·泰伊的大提琴手合作,他们准备专门为动物创作音乐,观察音乐是否能让动物的血压降低下来,他们假设如果音乐频率处于动物可听范围内,同时音乐旋律基于它们的心跳或者发声模式的熟悉节奏,这样动物更有可能对音乐产生反应。

在两项独立研究中,斯诺登和泰伊决定分别研究猫和绒顶柽柳猴(Saguinus oedipus),测量这两种动物对他们创作的一系列实验性动物乐曲的反应,首先,他们为绒顶柽柳猴创作了两种独特的曲调:一种是声音尖锐、断奏节拍,这让人们联想到猴子处于焦虑状态下发出的啾啾声;另一种是声音刺耳、哨声曲调。对于猫,他们在与猫发出咕噜声节奏相匹配的背景下创作完毕,组成了一系列高音调流畅音调,最终研究结果显示,动物对这两种独特的曲调都产生了反应。

2009年,斯诺登和泰伊在《生物学快报》杂志上发表了一项关于绢毛猴的研究报告,证实播放的音乐曲调能成功地让猴子平静或者兴奋。此外,2015年,发表在《应用动物行为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与播放常规乐曲的扬声器相比,它们更有可能靠近并摩擦播放猫叫声音的扬声器,这种行为是它们满足和快乐的标志。

斯诺登说:“这项研究表明音乐中有情感因子,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操纵和改变动物的行为,事实上,当另一组研究人员在一家兽医诊所的真实环境中测试我和泰伊创作的猫音乐时,发现当兽医对猫进行检查时,播放猫音乐比人类音乐更能使猫平静下来。”

斯诺登称,创作歌曲可以对动物产生这种影响,这一事实让人们认为,音乐对情感的影响可能具有更深的进化根源,这可能有助于揭示音乐对人类的深远影响,这是一个正在进行的研究领域。同时,我们能否由此得出相关结论——动物唱歌纯粹是为了享受?法雷尔倾向于认为动物歌声中有情感成分,但这超出了我们当前的研究能力,他强调称,最有趣的问题也是最难测试的问题。

想一想长臂猿嬉戏的叫声,啮齿类动物唱歌时的喋喋不休,以及鲸鱼美妙的歌声,真的很难相信动物歌声中没有情感和快乐,但完整地破解动物歌声,当前仍是一个未解谜团。(叶倾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