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探索

不在荒漠的荒漠猫

新浪科技综合

关注

来源:地球杂志

在 2.8 亿年前,当今的青藏高原还是横贯欧亚大陆南部的汪洋。

在随后两亿多年的地质活动中,印度板块不断向北移动、碰撞、挤压直至插入古洋壳下,促使亚洲板块不断抬升,最终在中纬度里创造了一个本应只属于星球两极的新世界——“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但是,相比于南北两极,“第三极”的土地则要热闹喧嚣的多——

雪豹和岩羊在高山裸岩之上跳跃,白唇鹿和金钱豹在圆柏林中穿梭,藏羚羊和藏野驴则在高原草甸里奔走,除此之外,藏棕熊、猞猁、兔狲、狼…在各个生境之中穿梭往来,寻找猎物。

然而,在高原的边缘,还隐匿着一种不为人知的中国特有食肉动物,占据着高原草甸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顶端,它就是荒漠猫。

故事的开始

1892 年,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看着两张从中国四川西部收购的毛皮,Milne-Edwards 写到:

“……体型大约与家猫相同,同时身体上并没有点状或条状的斑纹……尾部在末端有 3 ~ 4 个黑色的环,其间由白色的条纹所分隔……”

但是,麻褐色的毛皮使他认为这是一种生活在荒漠生境中的小型猫科动物,于是,Felis bieti,The Pale Dessert Cat,荒漠猫这一猫科中最神秘的成员,同时也是中国特有的食肉动物,就这样名起于谬误。

随后,除去上世纪 80 年代末一篇对其野外废弃洞穴的描述,就几乎再也没有见到有关其野外生态的研究发表。

时间来到 2007 年,在这个物种科学发现的 115年后,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尹玉峰来到了四川西部,在这个物种被科学发现的地方,对荒漠猫的现状进行调查。

在查看布设在山间的红外相机时,一个瘦小的身影在干枯的岩石前穿行而过——这是荒漠猫的第一张野外照片,而它的获取似乎是一个时间节点,自此之后,在整个青藏高原东缘,从祁连山脉到横断山脉,荒漠猫被不断地目击与记录。

但是,除了出现在科学家和自然爱好者眼中的惊鸿一瞥外,它真实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仍然没人能给出答案。

2018 年 9 月的一个傍晚,出现在三江源嘉塘草原一个寻常草坡上如火焰般的身影,为我们第一次打开了一扇窥探这个神秘物种真实生活的窗口。在三江源嘉塘草原的野外调查中,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发现了一个包含有一只大猫和两只小猫的繁殖家庭,而这,也是荒漠猫这个物种在全世界的第一笔野外繁殖记录。

草甸之中的火焰

嘉塘草原地处三江源东南缘,具有横断山脉北部宽阔谷地的典型特征。四周平缓的草山之间,是一块宽阔平整的草地,而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南麓的扎曲,自西向东将嘉塘一分为二,用“雅砻江”这个名字头也不回地流进四川。

在随后的四个多月里,我们对这一区域内荒漠猫的生存状况进行了调查与监测,最终收获了这一家庭7555 张照片和 2996 段视频;

同时,通过在巢周边适栖生境布设的红外相机,我们还获得了另外 29 张照片和 16 段录像。基于它们,我们对几个月以来这一繁殖家庭的变迁进行了梳理。

第一个洞穴发现于 2018 年 9 月 16 日,一只大猫和两只小猫在这个洞穴中停留到 10 月 17 日,期间因为未知的原因离开过两次——离开这个洞穴的那天,也是我们最后一次记录到猫妈妈给两只小猫喂奶。

随后,这一家庭搬离了第一个洞穴,而经过一周的野外调查,我们在 670 米外的一个坐落在宽阔山谷中的秋季牧场里发现了他们。但是,在这个洞穴发现 4 天后,荒漠猫便随即因为大群牦牛的进驻而又消失不见了。

之后,经过将近两个月的寻找,我们的社区监测员在山的另外一边发现了他们。在这之后的第 11 天,2018 年的平安夜,两只小猫离开洞穴外出独立,开始在这片土地上去书写他们自己的故事。

“衣”——个体与种群

正如前面描述的,荒漠猫的皮毛并无如雪豹般显著的花纹,麻褐色的皮毛似乎真的是为了藏身在沙漠里单调的环境中。但是,荒漠猫这样的皮毛在未经啃食的高原草甸中将是绝佳的伪装。正因如此,荒漠猫的英文名称也在后来变更为 Chinese Mountain Cat,字面意为“中国山猫”。

通过红外相机的持续监测,我们得以分辨幼崽的性别,并了解到它们在野外状态下完整的成长过程。

2018 年 9 月 19 日,当小猫约四个月大小时,它们的体色相对较浅,而身体上的花纹也更加清晰,尾巴上黑环的数量也较成体更多,有 5 ~ 6 个;

2018 年10 月,这时的小猫相比之前颜色明显变深,且耳尖的簇毛也变得更加清晰;

2018 年 12 月,当我们再次发现这个家庭时,小猫的体型和体色几乎已经同大猫并无差别,身体上的花纹也变得如成年般若隐若现,尾部也同大猫一样,只留有 3 ~ 4 个清晰的黑环。

基于荒漠猫尾部独特的黑色环纹与尾端,我们在嘉塘草原确定了至少 5 只荒漠猫个体的存在:繁殖家庭中的成年雌性、雌性幼崽、雄性幼崽、一只其他的成年雌性和从未露面但一定存在的成年雄性。

“食”——哺乳与捕猎

在整个对于繁殖期的监测中,我们并不意外地记录到许多次猫妈妈给小猫喂奶、带鼠兔回来等有趣的影像。

首先,在给小猫喂奶时,荒漠猫并没有像同域分布的猫科动物一样,比如雪豹或兔狲,采取躺下喂奶的方式。反而,荒漠猫妈妈采取了一种谨慎的蹲坐的姿势来给小猫哺乳。

当然,随着小猫的成长,奶水已经不足以满足小猫的需求。因此,在小猫还没有断奶时,便可以经常观察到大猫带着捕捉到的高原鼠兔来喂养小猫。当带着食物回来时,倘若小猫藏在洞中,猫妈妈便会发出类似于家猫踩奶的“咕咕”声来呼唤小猫。在听到妈妈呼唤的声音后,两只小猫便会瞬间从洞中出来,开始玩食物。

等玩儿腻了,小猫便将猎物叼进洞中。所有的猎物结局都是如此,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荒漠猫在外面进食,食物的处理全部都是在洞中完成。

“住”——洞穴和生境

除去上面提到的在 2018 年发现的三个洞穴以外,通过对一户社区居民的访谈,我们还记录到了另外两个 2017年的荒漠猫洞穴。随后,我们对全部 5个洞穴进行了观察和测量,发现相同的是,每个洞穴只有一个入口,直径从 29厘米至 41 厘米不等,平均直径为 34.6厘米。

Sanderson et al。 (2010) 曾 写 道,荒漠猫喜欢使用在“草原或灌木覆盖的山脉”的南坡上由“旱獭或狗獾挖掘但废弃的洞穴”,而这一点,也在我们的研究中得到了证实。

“行”——探索与生存

在万余段影像资料中,我们观察到了无数从未有人了解的荒漠猫行为。

总体而言,在小猫已经足够大可以自己活动时,家庭都会选择在晴朗的午后从洞中出来,慵懒地趴在洞口晒太阳。

当然,这样好的天气里,让小猫安安静静地趴在地上晒太阳可是绝对办不到——幼崽好奇的天性让他们抓紧了每一时刻,来探索周围的环境。

玩耍对于小猫而言其实并不仅仅只是纯粹的娱乐,更重要的是,这是他们学习和了解世界,建立起同其赖以生存的家园间的联系的最为重要的方式。但是,当两只小猫醉心于探索这陌生的世界的时候,妈妈则要担负起警戒的重任。

在两只自由自在和无忧无虑的幼崽面前,猫妈妈没有一刻放松下来的神经几乎是唯一能够提醒我们他们来自于野外的标志,而也正是猫妈妈的警戒,保证了小猫的自在探索和种群的持续繁衍。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当中,荒漠猫被列为易危物种(VU),原因是其“可能”较小的种群数量,“极可能”的栖息地破碎化,以及“潜在”的下降趋势。这些描述中所有的“可能”都来自于信息的缺失,而这也正是这一物种面临的现状。

野外调查、科学研究以及保护行动的不足像是横亘在保护学家面前的三座大山,直接影响着这一青藏高原东部特有猫科动物生存状况的维系和改善。

因此,当我们感叹裸岩之上雪豹的神秘莫测,或笑谑乱石之中兔狲的呆萌可爱的时候,请不要忘记,在中国西部的旷野之中,还有荒漠猫,闪烁着如天空般湛蓝的瞳孔,以及如火焰般摇曳的身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