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探索

海獭又萌又重要,你呢?

新浪科技综合

关注

来源:物种日历

18~19 世纪,尚未成为表情包萌主的海獭处境危急。由于暴利的海獭毛皮贸易,它们被人类疯狂猎杀,全球的海獭数量曾一度锐减至 1000~2000  只。

直至海獭毛皮贸易被完全禁止,它们的数量才呈现出恢复的趋势。渐渐地,一些海獭回到了祖辈生活过的地方,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栖息地的生态恢复。

无论是从生态环境还是物种保护的角度,海獭的归来看起来都是一件普天同庆的事情。但事实上,并不是每个人都为此感到开心。对于那些以捕捞、加工和贩卖海胆、蟹类和贝类等海产品为生的人来说,海獭数量的增长,意味着收获减少和经济损失。

是食藻狂魔的终结者,

还是丰饶海域的不速之客?

在北太平洋的巨藻林生态系统里,海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巨藻林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为成千上万的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在巨藻林里,海獭以海胆、蟹类、贝类等无脊椎动物为食,而这些无脊椎动物则以巨藻为食,特别是“贪得无厌”的海胆(比如紫球海胆 Strongylocentrotus purpuratus)。

海胆尤其青睐巨藻基部那似根非根的固着器,锋利的牙齿能啃食、咀嚼海藻的固着器,将巨藻一株接一株地咬断。倘若没有了捕食海胆的海獭,海胆将大规模增殖,巨藻林也将很快毁于一旦,许多依附于巨藻生活的海洋生物也将无家可归。

海獭在一两百年前所遭受的重创,至今仍影响着北太平洋巨藻的命运。在北加利福尼亚,已有90%的巨藻林被“食藻狂魔”吞噬殆尽。海洋生态学家们希望,更多海獭能够尽快回归,逐步占领原本失去的栖息地,控制当地的无脊椎动物。如此一来,巨藻才有机会喘口气,继续生长壮大,巨藻林生态系统才能恢复勃勃生机。

可惜,海獭的归来虽然有海洋生态学家们撑腰,却依然没法得到所有人的支持。既然海胆等无脊椎海产品会减少,那些以此类海产品为生的人,自然没那么欢迎海獭的到来——海獭越多,他们的收获就很可能越少

如今海獭在祖辈生活过的栖息地所进行的日常捕食,反而成为了对当地居民代代相承的丰饶海域的肆意践踏。换个角度来看,当地的捕捞业从业者也是受害者。若海獭与人类的冲突太过剧烈,当地居民可能会限制海獭活动、驱逐海獭,甚至把它们当作“害兽”猎杀。如何化解海獭与人类的矛盾,是当前非常需要关注的问题。

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 

野生海獭的回归,对人类社会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

近期,加拿大研究人员爱德华·格雷格等人,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报告。他们构建了北太平洋东部的“海獭经济学”模型,通过运算得出了具有参考性的结果:从总体来说,野生海獭的回归对人类社会是利大于弊的。

研究者考虑了海獭回归对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海胆、珍宝蟹、象拔蚌等经济物种的数量变化,巨藻的密度和生长状态,以及在海洋食物链中各个层级主要物种的数量和重量变化等等。这些因素是相互牵绊的,并且会影响当地相关产业的经济收入。

研究发现,海獭回归之后,虽然常见的无脊椎经济物种数量减少了,但是某些鱼类,例如俗称为“蛇鳕”的长蛇齿单线鱼(Ophiodon elongatus),其总产量却增加了两倍。据保守估计,以鱼类为主的高营养级物种,其产量的增加每年能给人类社会带来940万加元的收入,这也可以直接抵消海胆等物种减产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另外,海獭的回归还可以吸引生态观光。该研究保守估计,未来的海獭-巨藻林生态旅游业,每年可以创造 4150 万加元的收入,是预估收益最大的部分。海獭不仅外观可人、行为有趣,又能维持“海底森林”的健康稳定,对于观光客应该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一切向钱看齐”  

在复杂的生态系统中,一处细小的变动,就有可能引发类似蝴蝶效应的结果,想要量化具体的经济影响也并不容易。

模型模拟出的结果并非绝对,在真实情况中,海獭的回归可能还会造成一些研究里尚未预料到的影响。不过,从目前来看,海獭的回归对当地社会带来的影响是积极的,人类总体是获益的。只是,当地政府还需要考虑,如何弥补总体之中每个个体所蒙受的经济损失;况且,保障捕捞业从业者的利益,也是在间接地保护海獭。

这个研究之意义,并非只局限于探讨海獭回归的利弊。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确切的量化方法,用人类社会的货币来衡量生态系统的各种价值。

大部分情况下,动物保护很难产生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当地居民驱赶或猎杀受保护的动物、不支持保护工作之类的事件也时有发生。依靠这样的模型,我们可以计算出生态系统中各个物种的经济影响,并由此制定合理的保护管理计划。如果拥有可靠的数据支撑、能够向大众展示可量化的经济效益,动物保护的工作也更容易得到大众的理解和支持。毕竟,如果一切都“向钱看齐”,就没有什么账算不清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