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灭绝动物的25个有趣事实:霸王龙寿命仅29年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2月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据不完全统计,地球上99%物种已灭绝消失,无畏龙是生活在0.77亿年前的一种恐龙,是迄今地球体型最大的陆地生物;旅鸽在过度捕杀之前曾是北美洲数量最多的鸟类;虽然当前动物灭绝危机并不明显,但是多种迹象表明地球正处于另一场动物大灭绝。
由于森林砍伐和采矿等人类活动,动物数量正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减少,联合国一份调查报告现实,现今地球濒临灭绝的物种数量可能接近100万种,但与地球历史上已消失的物种数量相比,这根本算不上什么,以下是关于灭绝动物的25个有趣事实:
1、1494年,人类首次发现加勒比僧海豹,之后大肆捕杀获取其脂肪。
加勒比僧海豹曾是加勒比海域唯一的本土海豹物种,18-20世纪,在欧洲殖民者统治期间,猎人大肆捕杀它们,获取其身体脂肪。1967年,该物种被列为濒危物种,并于2008年宣布灭绝,从1967年到现今的50多年,人类再未发现过加勒比僧海豹。由于人类的过度捕杀导致其数量变得不可持续。
2、尽管迅猛龙出现在科幻电影《侏罗纪公园》中,但科学家仍然认为该原型是全身长满羽毛。
在科幻电影《侏罗纪公园》中,迅猛龙被描绘成一种体型较大、令人胆怯的恐龙物种,它们会非常残忍地杀死猎物,然而电影中的描绘可能与现实存在一定的差距。除了迅猛龙体型与火鸡差不多之外,科学家还认为迅猛龙身体覆盖着羽毛,古生物学家在其肢体上发现长有羽毛的迹象。
3、象鸟体型庞大,不会飞,体重超过450公斤。
大约1万多年前,象鸟曾在地球上行走,这种3米高的鸟类可能长着对于飞行毫无用处的小翅膀,它们的体重超过了450公斤,考虑到这种鸟类体型庞大,它的蛋被认为是所有动物中最大的。科学家称,人类猎杀食用象鸟,森林砍伐导致象鸟栖息地丧失,使得象鸟数量迅速减少,最终大约16世纪该物种灭绝消失。
4、最后一只灰色海滩雀死在发现岛自然保护区。
美国佛罗里达州东海岸曾生活着成千上万只灰色海滩雀,当这种鸟受杀虫剂和建筑工程影响逐渐走向灭绝时,沃尔特·迪斯尼发现岛自然保护区的自然资源保护主义者试图通过杂交培育拯救该物种。1987年,被命名为“橙带”的最后一只灰色海滩雀在鸟笼中死亡,标志着该物种的结束。
5、无畏龙曾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动物。
无畏龙是生活在0.77亿年前的一种长颈恐龙,它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动物,体重达到65吨,高26米,脖颈长11米,相比之下,现代长颈鹿身高大约5.5米。
6、爱尔兰麋鹿长着最大的鹿角。
爱尔兰麋鹿是一种现已灭绝的鹿种,曾生活在欧洲和亚洲地区,它长着4米长的大鹿角,是所有已知鹿种中最长的鹿角,科学家认为,该物种在冰河时期遭受饥饿之后就灭绝消失了。
7、特科帕鳉能够生活在42摄氏度的水环境中。
特科帕鳉因生活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特科帕温泉而得名,由于水温存在波动,它们能够适应10-42摄氏度的水温变化。1981年,当地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搜寻了40多处水域,均未发现特科帕鳉的踪迹,便正式宣称该物种灭绝消失。
8、甲龙是一种“身披重甲”的恐龙,它的尾部可当作棍棒。
虽然甲龙并不是最大或者最凶猛的恐龙,但它全身覆盖着骨板,是抵御霸王龙等食肉动物攻击有有效防御盔甲,甲龙尾部末端有一个骨质球体,如果它被激怒,则会使用摆动尾部发起攻击,科学家指出,甲龙尾部还有吸引配偶的作用。
9、一些猛犸被冻在冰层中,完整保存其身体。
猛犸在4000多年前灭绝消失,但这并未阻止科学家将猛犸尸体样本带到实验室,由于猛犸生活在现今西伯利亚地区,一些猛犸死后被冰冻起来,完整地保存了尸体。据称,现代雪橇狗有时会吃到3万年前的猛犸肉。
10、比利牛斯山羊从灭绝边缘被“成功拯救”。
经过多年的人类大肆捕杀,2000年比利牛斯山羊的数量濒危灭绝,值得庆幸的是,在该物种灭绝之前科学家提取了该细胞,并打算进行克隆,2003年,比利牛斯山羊成为第一种从灭绝中复活的动物,但是克隆羊出生几分钟后就死亡了。
11、霸王龙的寿命仅29年。
虽然霸王龙是人们最熟悉的恐龙物种,它们生活在白垩纪晚期0.85-0.65亿年前,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现今北美洲地区,迄今科学家发现最大的霸王龙仅存活29年左右,这是科学家通过研究分析骨骼化石得出的结论,霸王龙生长20年就达到成年体大小,这意味着它们成年生活的时间并不长。
12、野猫是导致斯蒂芬斯岛鹪鹩灭绝的原因之一。
体型较小、不会飞的斯蒂芬斯岛鹪鹩生活在新西兰海岸附近的一个小岛,1895年由于土地开发和猫的引入而灭绝,据民间传说称,1884年一只名叫“蒂布尔斯”的雌猫随着主人来到斯蒂芬斯岛,它是第一只来到该岛屿的猫,随后猫大量繁殖,导致斯蒂芬斯岛鹪鹩的灭绝。
13、剑龙背部骨板可能是用于调节体温的。
剑龙生活在侏罗纪时期,大约1.59-1.44亿年前,它最大的特征是带刺的尾部和扁平背部,但是最新研究发现剑龙背部骨板可以调节它的体温,它不仅能收集太阳热量保持体温,还可以释放热量降温。
14、杜欧高武趾壁虎灭绝100多年“才被发现”。
杜欧高武趾壁虎(Kawekaweau)是一种生活在新西兰的棕色壁虎,其存活时期未曾科学家发现过,据称它体长0.6米,但科学家并未发现活着的杜欧高武壁虎。最近一次“接触”杜欧高武趾壁虎是1870年一位生物学家听说毛利族首领描述如何杀死一只杜欧高武趾壁虎,1986年,研究人员在法国马赛自然历史博物馆地下室发现一个无标记样本,经过认真分析认定其为杜欧高武趾壁虎。
15、卡罗莱纳长尾小鹦鹉是美国东部唯一本土物种。
这种鹦鹉曾生活在纽约南部、威斯康星州至墨西哥湾一带,1918年2月,最后一只卡罗莱纳长尾小鹦鹉死于辛辛那提动物园,但直到1939年才正式宣布灭绝,专家分析由于该物种栖息地丧失、害虫控制,以及人类捕杀它们用其羽毛装饰帽子,最终导致它们走向灭绝之路。
16、旅鸽曾是北美洲“空中统治者”。
19世纪,旅鸽是北美洲数量最多的鸟类,占美国鸟类总数的25-40%,在早期探险家的旅行日志中经常提及旅鸽,据称,旅鸽群飞行时数量非常庞大,整个鸽群经过某一点需要几个小时。但是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旅鸽数量逐渐减少,20世纪初,由于过度捕猎导致旅鸽灭绝消失,“玛莎”是最后一只已知旅鸽,它于1914年死于辛辛那提动物园。
17、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准确预言福克兰岛狼会灭绝。
福克兰岛狼也被称为福克兰岛狐狸,这种灭绝哺乳动物可能是在冰河时代末期来到福克兰岛生活的,在被人类发现的200年里,该物种遭到人类大肆捕杀,最终达到灭绝消失的境地。19世纪30年代,查尔斯·达尔文到访该岛时发现了这一物种,最后一只福克兰岛狼被认为是40年后被猎杀,达尔文在他撰写的《博物学家的环球航行:小猎犬号的航行》中预言了福克兰岛狼会灭绝消失。他在书中写道:“当人类在福克兰岛定居生活几年之后,类似福克兰岛狼和渡渡鸟都会逐渐灭绝消失。”
18、科学家考虑复活灭绝的渡渡鸟。
渡渡鸟是生活在印度洋毛里求斯岛上的一种体重50磅的鸟类,荷兰水手和殖民者,以及殖民者带来的外来生物(老鼠、猪和猫),都是导致该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尽管科学家在1681年宣布渡渡鸟灭绝,但现代科学家对渡渡鸟的基因组进行排序,增大了其复活的可能性,然而复活灭绝生物并非简单的事,并且许多专家并不支持这一做法。
19、肿头龙长有一个圆顶状头骨,是由一大块骨头生长形成。
0.65亿年前的侏罗纪末期,肿头龙生活在现今北美洲地区,它的外形非常独特,头顶上长着一块大骨头,覆盖保护着大脑组织,最初古生物学家猜测这种圆顶状头骨的作用是发生争斗时的“撞击利器”,但现在他们认为该结构的作用是“身份识别”。
20、努力保护大海雀的做法导致了它的灭绝。
大海雀原栖息地是北大西洋地区,是一种颜色黑白相间的不会飞鸟类,类似于企鹅,由于人类过度捕猎导致该物种灭绝,它们的脂肪、蛋和羽毛被当作商品出售。19世纪初,当该物种数量开始骤减时,人们试图通过在博物馆展示其皮肤样本来增强人类对该物种的保护意识,但是这种做法却导致了大海雀的最终灭绝,1844年最后一对大海雀被一位渔夫杀死,渔夫的捕杀初衷是将这对大海雀尸体卖给博物馆的收藏家。
21、斯特勒海牛的灭绝使科学家们相信灭绝是可能的。
斯特勒海牛体重接近10吨,体长9米,是现代海牛和儒艮的近亲物种,18世纪时期,许多博物学家认为该物种不可能会灭绝,猎人们仍继续捕杀海牛,以海牛肉为食,他们相信斯特勒海牛会持续不断地繁殖。最后一只斯特勒海牛是1768年发现的,此后科学家再未发现过该物种,从而使欧洲科学家相信它们已灭绝消失。
22、有证据表明玛君龙是同类相食。
玛君龙(Majungasaurus)是生活在0.7亿年前一种大型恐龙,它们的栖息地位于现今马达加斯加地区,它长着短而锋利的牙齿,从而使得撕咬和杀死猎物变得很容易。发表在《自然》杂志一篇题为《马达加斯加恐龙吞食同类行为》的论文称,玛君龙骨骼上残留着同类牙齿痕迹,这是它们存在同类相食的可靠证据,并证明同类相食是恐龙物种的一种进食策略,此前科学家很少发现恐龙吞食同类的证据。
23、剑齿虎下颌张开时可形成90度。
剑齿虎生活在5000万年前,遍布现今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其体型与现代非洲狮十分接近。剑齿虎身体上有许多特征,有助于它们捕杀猎物,其中它的下颌张开时可形成90度,结合其强大的撕咬力,足以对猎物构成致命一击。
24、科学家试图复活黑琴鸡。
黑琴鸡曾广泛生活在新英格兰地区,19世纪70年代被猎杀到几近灭绝,只有少量生活在Martha‘s Vineyard地区,1932年,科学家宣称,黑琴鸡灭绝消失。自2013年以来,一支研究团队试图复活黑琴鸡,他们发表一篇论文,详细说明了为什么该物种具有独特的基因研究价值。
25、镰刀龙是一种长相奇异的恐龙,长着可怕的爪子。
1.2亿年前,镰刀龙生活在现今亚洲和北美洲地区,古生物学家推测其体重达到6吨,体型与霸王龙相近,然而由于头骨较小,且长着像叶片的牙齿,它们更倾向于吃植物,而不是肉。镰刀龙属于兽脚亚目恐龙群,该群体恐龙前肢都较长,但镰刀龙的前肢格外长,挥动起来就像一把镰刀,它们非常擅长打架。(叶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