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探索

中国国家地理:穿越56000里发现“新”新疆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

关注
9月的阳光照射着桦树林和山谷间的盆地,木楞房上炊烟升起。来到禾木的人,一定会来到这片低缓的山坡,安静地欣赏雾霭中的图瓦人村落。与夏季的景致不同,秋天的杨、桦树叶即将飘落枯萎,这时的禾木村灿烂而凄美,意境如古老的西方油画。摄影/康剑  9月的阳光照射着桦树林和山谷间的盆地,木楞房上炊烟升起。来到禾木的人,一定会来到这片低缓的山坡,安静地欣赏雾霭中的图瓦人村落。与夏季的景致不同,秋天的杨、桦树叶即将飘落枯萎,这时的禾木村灿烂而凄美,意境如古老的西方油画。摄影/康剑
飞机飞过喀纳斯湖,在这个美丽湖泊的北部,但见入湖的喀纳斯河水流散乱,河道分为多缕,迷离徜徉于茂密的森林间。这片森林由桦树、杨树和落叶松构成,从空中俯视,色泽黑绿,气氛肃穆而神秘。与林木相比,河水很难再用“碧绿”形容,那如同女孩儿分散发辫般的细流乳浊如玉,河水的重要补给来自于阿尔泰山的冰川,冰川融水经过喀纳斯湖、布尔津河、额尔齐斯河、鄂毕河,辗转流向北冰洋。摄影/郝沛  飞机飞过喀纳斯湖,在这个美丽湖泊的北部,但见入湖的喀纳斯河水流散乱,河道分为多缕,迷离徜徉于茂密的森林间。这片森林由桦树、杨树和落叶松构成,从空中俯视,色泽黑绿,气氛肃穆而神秘。与林木相比,河水很难再用“碧绿”形容,那如同女孩儿分散发辫般的细流乳浊如玉,河水的重要补给来自于阿尔泰山的冰川,冰川融水经过喀纳斯湖、布尔津河、额尔齐斯河、鄂毕河,辗转流向北冰洋。摄影/郝沛

2013年10月,国内最具知名度的科学传媒杂志——《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推出精心打造的超厚珍藏版《新疆专辑》,作为传统的10月号巨制呈现给海内外千万读者。本次的《新疆专辑》提出了“新•新疆”的概念,在全面了解新疆的基础上,以新的视角,提出新观点、新概念、新发现,塑造新景观。每篇文章都以一个独特的切入点,重塑“新”的新疆。

这个“新”的新疆,既有从单个区域的某个“新角度”切入,也有从全新疆的整体层面考虑的“新视角”。《新疆专缉》以全景扫描、细致梳理、重磅观点、精美图片对于新疆——中国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的地貌类型,民族文化、动植物资源等进行了立体式的解读和展示,力图为读者建构一个新疆新形象。

早在2002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就把目光投在了新疆,出版了风行一时的《新疆专辑》,该专辑也成为许多读者书柜里的珍藏版,11年后的2013年夏天,《中国国家地理》的编辑、记者以及随行专家又先后两次,总用近40天的时间,走访了新疆的各地:从最北端的喀纳斯湖,到南面帕米尔高原的河谷秘境;从最东端的哈密市星星峡镇,到最西端(也是中国最西端)的乌恰县吉根乡;从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印控克什米尔接壤的漫长边境,到沙漠和戈壁腹地的荒无人烟处……

《新疆专辑》根据地理区域划分,重新发现天山、阿尔泰山地和准噶尔西部山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昆仑山区,这5大区域的新风景。并在5大区域之间,穿插了“历史文化”和“我们在行动”等栏目板块,涉猎范围之广,跨越了各大区域,贯穿整个新疆,以综合的视角展现了新疆的整体风貌,并带回来第一现场的亲历感受。

作为创刊63周年的国家级大刊,《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迅速成长为月平均发行量90余万册的权威科学传媒,并且以鲜明的观点吸引了国内外读者的关注,出版了中文简体版、中文繁体版、英文版、日文版等多种版本,拥有近千万的忠实读者,影响了一代人对于自然、探索和科学的认识。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已经陆续刊出了内蒙古、浙江、海南、四川、陕西、宁夏、河南、青海、福建、东北地区等地域专辑,对于构建省份形象、推广旅游信息发挥了积极作用。此次历时数月准备、精雕细琢的“新疆专辑”,更是承载了广大读者厚望,将吸引公众的热切关注。

重新发现新疆,将新景观、新观点、新概念推荐给中国,推荐给世界,《中国国家地理》新疆专辑将为您打开一扇面对这片美丽而辽阔土地的窗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