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海洋中长相最古怪鱼“翻车鱼”
“把它放在锅里煮,锅都丢脸!”这是小说《海底两万里》里叉鲸手说的话,指的是翻车鱼。
这是海洋中长相最古怪的鱼之一,它还有很多别名,英美地区称它为“太阳鱼”,西班牙人称它为“石墨鱼”,法国人浪漫地将其称为“月光鱼”,德国人称它是“游泳的头”,日本人称它作“曼波”,因为它们在海面游泳的样子好像在跳曼波舞,在太平洋很多岛国,它是“头鱼”,因为看起来只有头没有身子。中国人觉得这样的体格难以平衡,于是叫它“翻车鱼”,它们是海洋中最大的水母捕食者,有着诸多有趣习性。
海洋中长相古怪的生物,很多看上去都很可怕,但是“翻车鱼”却笨拙而滑稽。这种学名是“Mola mola”生物,在各地有不同的称呼,多半是因为它们古怪的外形和有趣的习性。在拉丁语里Mola是“石墨”的意思,于是西班牙人把它称为“石墨鱼”,因为它们的身体表面总有太多寄生虫,变得好像岩石一样粗糙,再加上滚圆形状,好像石墨一样。翻车鱼古怪的习性之一是喜欢侧身躺在海面上,因为它们的身体表面会附着很多发光微生物,在夜间,微微散发光芒,于是法国人叫它“月光鱼”,在白天,月亮变成了太阳,于是英语里它就是“太阳鱼”。严谨的德国人缺乏想象,因为翻车鱼尾巴短小却有着圆圆扁扁的庞大身躯,加上小小的眼睛和嘟起来的嘴,可爱的模样好像一个卡通人头,于是称它为“游泳的头”,也因此,千里之外很多太平洋海岛上的居民简称之为“头鱼”。日本人称之为“曼波鱼”,是因为它们在海面上游泳的姿势好像在跳曼波舞。中国人把它称为翻车鱼或者翻车豚,似乎觉得这样滑稽的体格在海洋里难以保持平衡,而且它们总是侧翻在海面,不过有些地区觉得“翻车”和“翻船”一样不太吉利,又开始给它起名叫“车轮鱼”。如果捕捉到车轮鱼需立即放生,亚洲部分地区的渔民们相信钓到车轮鱼已经是行衰运,如果不信邪不放生,用来食用的话,便会随时撞邪,很可能会赔上性命!
当然,有的地方不信邪。日本和中国台湾的人们都很喜欢食用翻车鱼,尽管它们骨多肉少,也谈不上格外鲜美。翻车鱼别名众多,体现出它的分布广泛,除了北极圈之外几乎在全球所有海域都能找到它们。这是海洋里多骨鱼中最重的鱼,能长到3到4米长,重达2000到2500公斤。它们的身体异常扁平,高甚于宽,身体好像被削掉了一半似的,全身只有前半部,鱼尾就看不到了。一般鱼游动时靠尾鳍摆动,翻车鱼只能依靠强劲的背鳍和臀鳍。
在美国加州的蒙特雷湾水族馆,翻车鱼绝对是明星,这里是在北美唯一能近距离观察到翻车鱼的地方。这里展出的翻车鱼还不是最大的,虽然只有1.5米长,但当它们瞪着眼睛缓缓游动的时候,足以震撼所有游客,尤其是孩子们。人们难以想象怎么会有形状如此奇怪的鱼类,一个体重接近2吨的庞然大物怎么会没有真正的尾巴,它们在水中如何保持平衡?也因此,在古巴、澳大利亚等潜水胜地,游客最希望看到的就是翻车鱼。
目前而言,人类对翻车鱼知之甚少,它们的很多习性现在看来还是谜团,很多生物学家希望解开这些谜团,蒙特雷湾水族馆的海洋生物学家蒂尔尼·泰斯就是其中之一,她认为翻车鱼这样奇怪的体型一定蕴藏着奇怪的生理秘密。随着目前海洋中水母的数量有上升趋势,科学家更急切希望解开翻车鱼身上的秘密,因为翻车鱼是现有海洋生态系统里最大的水母嗜食者。
泰斯说:“我总相信大自然在翻车鱼这样奇特的体格里隐藏了巨大的秘密。”如果说提到翻车鱼时她眼睛里闪过的亮光还不足以说明她对这种海洋生物的热情,那么她在过去十几年中收集的有关翻车鱼的各种小玩意应该说明问题了。从扑克牌、明信片到各种科普书籍,还有印着翻车鱼的筷子——这真是罕见的收集,更不要说好几个翻车鱼造型的绒毛玩具。全世界关于翻车鱼的有限的旅游产品恐怕都被她收纳了。
20世纪90年代初期,泰斯还是杜克大学的研究生,所学专业是海洋生物的生理机械力学,当时她第一次看到翻车鱼的图片,从此着迷。她说,很多鱼类的体型都解释了相应的生理力学,例如吞拿鱼是光滑的流线型,好像鱼雷一样,背后的功能性是能以很快的速度游动很远距离。可是看看翻车鱼,它别扭的魁梧身材能给你什么提示呢?
翻车鱼出现的时间大约是4500万年前到3500万年前,在那个时候,恐龙已经灭绝,而鲸鱼还长着腿,一群河豚类鱼,大小好像坦克,离开珊瑚礁来到开放的海域。随着时间流逝,在进化的作用下,它们笨拙的身体开始变小,虽然如此,却从未像其他深海鱼类那样变成流线型。到了今天,这群鱼类还是和祖先一样有着可笑的外观,“生物永远不可能摆脱血统的影响,”泰斯说,“如果你的祖母是大屁股,你的妈妈同样,那你多半也是。”
后来,从导师那里泰斯得知蒙特雷湾水族馆开始展出翻车鱼,她马上前往。那里常年有好几只翻车鱼,她有足够机会仔细观察并研究翻车鱼的体型、解剖学以及它们游动时的生理力学。1998年开始,泰斯定居于水族馆所在的蒙特雷半岛,最初她兼职为几份科学杂志担任编辑,后来是“海洋工作室基金会”的科学指导,这个基金会是一家纪录片公司,拍摄的题材都是关于环境和野生动物。在泰斯担任总科学指导期间,基金会拍摄出科学纪录片系列《生物的形状》(The Shape of Life),讲述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发展出不同体型,各有什么作用。这套纪录片后来在公共广播公司的频道上播出,大获好评继而获奖,其中最让人好奇的就是关于翻车鱼的部分。(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最初,水族馆的馆长约翰·萨利文尝试着给捕获到的翻车鱼进行标记,从2000年开始,他和泰斯一起为南加州海域中野生的翻车鱼做标记。水族馆里负责研究远洋鱼类的科学家查克·法威尔一直和日本著名的水族管“鸭川水上世界”有合作联系。通过他,泰斯得以为日本海海域的野生翻车鱼做标记。在展览翻车鱼方面,日本人一直是全球领先,因为在日本的历史和传统文化中,一直对“曼波鱼”很是敬仰。工业革命之前的日本是个以海洋为生的民族,在海域出现的种种鱼类中,“曼波鱼”因为奇特的体型和鲜美的味道被视为珍品,能捕捉到它们是好运的象征。在幕府时代,还有农民把“曼波鱼”献给将军,当作纳税。今天,“曼波鱼”还是鸭川市的城市吉祥物。
在十几年的研究中,泰斯已经对南加州海域、日本海海域、中国台湾地区、南非海域、巴厘岛海域和加拉帕格斯群岛海域的野生翻车鱼做标记,现在她已成为这个研究领域的世界级专家。她制作了一个名为Oceansunfish.org的网站,该网站现在是这个领域的信息中心,它专门介绍翻车鱼的知识以及新的研究发现,其他海洋生物学家如果有任何新发现也能在网站上报告。泰斯说:“几乎每天我都能接到至少一个报告,说明全球范围内,人们对翻车鱼的兴趣越来越浓,无论是科学家还是普通爱好者。”
翻车鱼的分布非常广泛,几乎在世界所有温带和热带海域都出现,最北端在北冰洋的边缘,最南端可以到智利和阿根廷海岸。不久前泰斯刚刚接到一个来自莫桑比克的报告,她说:“很高兴,我将前往莫桑比克。”
翻车鱼的数量有多少,我们还不清楚,因此根本无法判断它们是否濒危。此外,在商业捕鱼领域,翻车鱼也不是重要的种类,因此不会有多少人关心它们的数量。在全球,除了日本、中国台湾地区和菲律宾的人吃翻车鱼外,其他地方对它的鱼肉没有太多兴趣。正因为如此,相关研究资金很难筹集,泰斯只能零敲碎打争取到很有限的捐赠,很多时候野外考察还需自掏腰包。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国家地理杂志》的科学顾问、以及科学类制片公司的顾问,野外考察的时间也是勉强挤出来的。
标记的方法在不同地区是不同的。在南加州海域,泰斯和水族馆的同事驾驶小型飞机飞在海面上空,通过经验他们能看到海面上翻车鱼特有的白色轮廓,通过无线电把具体方位告诉海面上的小船。翻车鱼有一个特殊习性,那就是喜欢侧身躺在海面上晒太阳,这么做有可能是吸引海鸟前来吃皮肤上寄生的微生物,因此往往海鸟在空中盘旋围聚的海域,也是翻车鱼集中出现的地方。西部海鸥和加州海鸥能清除翻车鱼身上数十种寄生虫。
在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这里的翻车鱼不像其他地方的那么喜欢晒太阳,泰斯和她的团队只能在水下利用改良的鱼枪给它们做标记。而在其他地方,他们坐在船上睁大眼睛寻找翻车鱼,这听上去好像不靠谱,不过不像想象中困难。泰斯说:“翻车鱼不是聪明的鱼,它们很愚蠢,经常把鳍伸出水面挥舞,好像在说‘我在这里,快来捉我吧!’”一旦发现一条翻车鱼,船上的工作人员就开足马力追赶,徒手用网把它困住。工作人员潜下水把它靠着船舷按住,然后把标记插进背鳍下的皮肤里,此时要注意穿着保护性潜水服,因为翻车鱼的皮肤好像粗砂纸一样粗糙。
今年9月,泰斯遇到了研究生涯里“最奇特”的翻车鱼,那是在一个名叫Punta Vicente Roca的地方,属于加拉帕格斯群岛的一个小岛,她和同事们遇到了一群(大约有25只)翻车鱼,每一只都有大约1.5米长。翻车鱼是不怕孤独的生物,尤其是雄性,从来不和其他同类结伴。在以往的研究中,如果看到三只翻车鱼在一起都已经不容易,而这一次居然是一大群,泰斯和同事们一开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次偶遇说明翻车鱼并非像以往所说那样独来独往。然后更加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泰斯的额头上绑着一个小型的防水摄像机,她在潜下水观察的时候发现,这群翻车鱼会垂直下潜到水下30米的地方,然后反转身体,头朝上,此时它们全部进入一种好像休眠的状态,一动不动,那场景非常怪异。然后成群的猪鱼(hogfish,也叫半月鱼,一种热带食用鱼)欢快地游过来,围绕在翻车鱼的身边,把它们身上的寄生虫一点一点剥下来吃掉。后来,泰斯把那次拍摄的录像展示给其他研究翻车鱼的专家看,几乎所有人都惊呼“不可思议”!
从此可以看出,翻车鱼很想摆脱皮肤上的寄生虫。翻车鱼的皮肤有很多黏液,因此吸引众多寄生虫,随便就有40多种,甚至有些寄生虫身上还有其他寄生虫。可是它能采用的办法并不多,经常侧躺在海面睡觉就是希望吸引海鸟和小鱼啄食寄生虫,可是用这样的方法吸引猪鱼,研究人员还是第一次看见。
类似的野外偶遇更坚定泰斯的研究信心,她希望有机会追随野外翻车鱼,看看它们会游去哪里,为什么?不过这项工作现在还只能依靠卫星定位标记完成。
多数情况下,泰斯使用的是档案式可弹出标记(pop-up archival transmitting),这个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跟踪和标记技术,已经成功运用于多种水生生物的跟踪和标记。弹出式标记可以通过自身携带的传感器测定受试动物本身以及它们经过的水域的生理和生态数据,并存储在内置储存器里。到达预设时间后,标记会从受试动物身上自动弹出,漂浮在水面上,内部的储存数据能被卫星接收。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解码、矫正和分析,能获得受试动物的洄游路径、经过水域温度、水深以及动物本身的基本数据资料。
在加拉帕戈斯群岛,泰斯为5条翻车鱼安装了声学标记(acoustic tags),这也是跟踪水生动物使用的常用标记,在其中两条身上还安装了卫星定位标记。每一个声学标记都能发出独特的声波,一系列安装在海底的声波接收站能接收到这些特殊的讯号,而卫星定位标记则说明翻车鱼的具体位置。其中一个编程9个月的卫星定位标记揭示了有趣的细节,携带这个标记的翻车鱼离开群岛,游动了3000公里的距离,而原因并不清楚。它也经常潜水,最深的下潜记录是1080米。
依靠这些现代标记技术,泰斯的研究团队努力解开翻车鱼身上的一个个谜团。以往我们认为翻车鱼不善于游泳,只是昏昏欲睡的漂流者,实际上它们是游泳健将,甚至能推开洋流,逆流而上。翻车鱼会因为奇特的原因游动很长的距离,这种迁徙行为的诱因是什么?泰斯认为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水温。翻车鱼经常下潜,那头重脚轻的体型注定它们是优秀的“潜水员”,它们平均每天要下潜40次,下潜的深度一般在100米到170米之间,很有可能它们是潜到被称为“深海散射层”的区域,因为那里的食物是最密集的。但是它们偶然也下潜到500米以下,具体原因就不得而知了。在这样的深度,水温很低,通常在零摄氏度左右,为了恢复体温,它们会浮到海面侧身躺下享受“日光浴”。
每一个新的发现转而会带来新的疑问,虽然翻车鱼在全球的温带和热带海域都出现,但是它们的总体数量具体是多少呢?在加州、南非和地中海沿岸,翻车鱼占据了渔民“意外收获”的很大比例,也就是说它们并不是渔民想要的收获,却总是被渔网困住。这样的意外落网对于种群的整体数量产生什么影响?
翻车鱼虽然能远距离迁徙,但是游泳的速度并不快,因此常常被海洋中其它鱼类、海兽吃掉。此外它们的性情非常温驯,不会主动攻击人类和其他海洋生物,“人善被欺”,自然成为被袭击对象。入夏时节,当大量年幼的翻车鱼随着充足的食物、温暖的洋流进入蒙特雷湾时,加利福尼亚海狮就经常袭击它们。海狮常常撕咬翻车鱼的背鳍和胸鳍,如果撕不开厚而硬的皮,它们便把失去活动能力的翻车鱼像玩飞盘一样抛向水面,成为凶残海鸥的美餐。大自然安排的食物链就是这样残酷。
而至今翻车鱼不至于灭绝,会不会是因为它们具有强大的生殖力?一条雌鱼一次最多可产3亿枚卵,在海洋中堪称最会生产的鱼类。翻车鱼的繁殖过程也非常有趣。每当生殖季节来临时,雄鱼在海底选择一块理想的场地,用胸鳍挖开泥沙,筑成一个凹形的“产床”,引诱雌鱼进入“产床”产卵。雌鱼产下卵之后,便扬长而去。此时,雄鱼赶紧在卵上射精,从此就担负起护卵、育儿的职责,直到幼鱼长大。
可是相当部分鱼卵不能受精,一部分鱼卵和孵化出来的幼鱼又会被其他鱼类吃掉,再加上刚孵化出的小鱼非常脆弱,一旦风暴来临,惊涛骇浪也会使大部分幼鱼丧生。经过种种灾难,最后能长成大鱼的寥寥无几。3亿枚卵中最后只有30条左右能存活至繁殖季节!这个成活比例使得翻车鱼的生殖能力不像人们原来认为的那么强大,它们的数量是否在减少呢?如果真是这样,这会不会是全球水母数量增多的原因呢?此外,它们什么时候达到性成熟?为何翻车鱼在胚胎时期和其他鱼类没有明显不同,但是随着成长,样子越来越怪异呢?
翻车鱼最喜欢的食物是月形水母,它们也吃小型浮游生物、甲壳类以及小型鱼类,它们的饮食习惯随着成长会慢慢改变,不过要保持壮硕的身材,需要吃很多东西。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自然史博物馆的鱼类学家古格就曾对翻车鱼进行过研究,并宣称巨大的翻车鱼是动物界的生长冠军。它们的幼鱼仅有0.25厘米长,而长到成年鱼时可达3米长,体重比幼鱼时增加了6000万倍。要维持这样惊人的生长速度,需要惊人的新陈代谢速度,新陈代谢速度直接影响着生物的寿命,但现在泰斯和她的同事们还不清楚翻车鱼的平均寿命,甚至不知道野外翻车鱼的平均生长速度。
迈克尔·霍华德是水族馆翻车鱼饲养团队的负责人,每天他负责给翻车鱼喂食,每次喂食都是经过仔细排练的表演项目。在一个巨大的海水箱里,锤头鲨、海龟、吞拿鱼、巨大的沙丁鱼群还有其他海洋生物和平共处,其中也包括翻车鱼。给翻车鱼喂食的时候,工作人员打开水缸上的一个小盖子,朝水里放下一根杆子,杆子的顶端有一个小球。水箱里的翻车鱼已经训练有素,知道这是喂食的时刻,它们从水箱下面慢慢浮起,一开始只是隐约的身影,然后嘴唇露出水面。工作人员朝水里扔下鱿鱼、虾和含有明胶的合成饲料。翻车鱼的嘴巴快速张合,等水面的食物没有了,它们又潜下水。
水族管展览翻车鱼已经有16年时间,其间饲养团队基本是稳定的,但是工作人员对翻车鱼的习性还是摸不到头脑,尤其是无法判断它们的生长速度。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水族馆里的一条翻车鱼在仅仅14个月的时间里,体重从23公斤暴增到400公斤,最后这条翻车鱼不得不被直升飞机从水箱里抬出来,运到海湾放生。整个过程仅仅是计划就用了7个月的时间,耗资巨大,连联邦视频和药品管理局都介入了,其间这个大家伙自然又长大不少,水族馆馆长感概,如果它能稍微控制体重,馆方也不至于如此麻烦。
霍华德从2007年开始担任饲养队的负责人,他希望解开“翻车鱼在短时间飞速长大”的秘密,他开始执行每天喂食两次的计划,喂食前记录下食物的重量,然后对水箱里的所有翻车鱼进行定期体检,大约是每两个月或者三个月一次,主要就是测量体重。一旦发现有的翻车鱼开始爆肥,就相应调整喂食计划。他的计划是,每天的喂食量是翻车鱼体重的1%到3%,希望能有效控制它们的体重。几年前,水族馆的海洋生物学家捕捉到海湾里的一些月形水母,把它们的成分进行化验,然后找到一家公司制成明胶类的“翻车鱼饲料”,其形状、口感都和水母很相似,但其成分中90%是水分。这种饲料使记录翻车鱼每天摄入的能量变得相对简单,最终霍华德发现,翻车鱼之所以能超速生长,是因为它们每增加1公斤体重最少仅需要3卡路里,随着生命阶段的不同,最多也只需要10卡路里。相比之下,水族馆里的吞拿鱼每增加1公斤体重需要30卡路里,水獭需要140卡路里。而人类,要增长1公斤体重需要摄入超过8000卡的能量。在新的饮食计划下,水族馆里的翻车鱼平均每天增重280克,而那条被直升机运走的,生长速度是这个的4倍。
只要翻车鱼的行为健康,水族馆会把它们留到体长接近2米左右,一般需要2年半时间,然后它们就要被放回大海,这对霍华德来说是“最终目标”。等待放归的翻车鱼被放在特制水箱里,由卡车运到海边,然后登上研究船,在距离海岸几公里之外的海域被放归。在水族馆工作了15年,霍华德认为翻车鱼是馆里最古怪的生物,可是研究人员最喜欢的就是诱人的挑战。
原作:Megan Gambino
编译:潍
原载:《smithsonian》
网址:http://www.smithsonianmag.com/science-nature/Unraveling-the-Mysteries-of-the-Ocean-Sunfi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