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环保局回应美领馆监测PM 2.5:标准不同

东方早报
上海环保局回应美领馆监测 PM2.5:数值接近标准不同
双方监测手段、计算方法一致 近两个月对比表明双方监测PM2.5数值也基本一致 但对空气质量好坏评价可能不一
早报记者 余梦 俞凯

美国总领事馆也开始发布上海空气质量了。
昨日下午6时,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在其网站上公布,其监测到的PM2.5小时浓度为67微克/立方米,AQI(空气质量指数)为152。根据美国空气质量评价标准,当时的空气质量为“不健康”。
同一时刻,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系统显示,普陀和浦东张江的PM2.5小时浓度值分别为58微克/立方米和59微克/立方米,但并未公布当时的AQI指数。另据该中心官网昨日零时发布的空气质量提醒,昨日上海空气质量为优,预计下午和夜间为良。
双方结论为何有差别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有关专家指出,目前双方在监测手段、监测设备、计算方法等方面差异不大,但核心问题是双方的空气质量评价标准不一样,由此得出的空气质量的好坏就不一样,这也就是“双方PM2.5小时浓度差异不大但得出不一致结论”的原因。
事实上,经过近两个月的比对监测,美领馆和上海正在正式运行的两个监测点位的PM2.5平均浓度基本一致。
由于美国总领事馆只监测其在淮海中路办公点的PM2.5,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束炯还对美国总领事馆空气监测设备、数据的专业性等提出质疑,认为一个监测点的数据并不能代表整个上海的空气质量。此外,以美国的空气质量标准来评价上海的空气质量也是不妥当的。
对此,美国总领事馆也在其网站上强调,整个城市的空气质量分析是无法通过单个监测仪得到的,美国的空气质量指数也和中国的不一样。
上海不“鸵鸟式”回避
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上海的PM2.5工作才刚刚起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目前正在加快完善现有国控点PM2.5监测设备和发布系统,将分阶段发布PM2.5监测数据和AQI指数。在PM2.5监测上,上海不做“鸵鸟式”的回避,将第一时间把上海环境状况客观、及时、科学、准确地向公众反映。
同时,在空气质量治理上,上海也有紧迫感,将加快对PM2.5的治理,尽量缩短治理过程。
“以美方标准评价上海空气不妥”
“以美国的空气质量标准来要求中国是不妥当的,两个国家所处的阶段不同,国情也不同。”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束炯说。以下是束烔的具体观点。
1.反对以PM2.5小时浓度来评价空气质量的方法。
通常情况下,污染源大致是一定的,天气条件对空气质量影响较大,而形成对空气质量有影响的天气条件,这个“生命尺度”至少需要6小时,因此,1小时的浓度值不能说明问题,一个点位的监测数据也不能代表上海的空气质量,公众不必要太在意。
2. 上海对PM2.5的监测精度是可信的。
目前上海环保部门所用的监测设备和方法均是得到国际认可的。
3.大气环境的治理需要一个过程。
中美两国目前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国情也不一样,因此,以美国的空气标准来评价上海空气质量,是不妥当的。
从上海目前的人口状况、污染源数量等因素综合评价,上海的空气质量是可以的。但是,通过此事对上海环保部门也是一个鞭策,上海大气环境治理还可以做得更好。
上海未来3年再投103亿治空气
针对PM2.5造成灰霾天气频频出现,上海在加紧做好PM2.5监测和发布准备工作的同时,将依托第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累计投资103亿元,把强化大气细颗粒污染控制作为大气污染防治的核心。
目前,上海市政府正在组织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PM2.5的综合防治工作方案。
机动车污染防治:做好新车提前实施国V排放标准的各项配套准备,同步配套相应成品油供应;全面推行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等。
燃煤电厂污染防治:全面推进20台35万千瓦及以下燃煤机组在2014年前完成高效除尘改造等。
强化其他各类污染源控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到2014年计划共淘汰2000个落后产能项目等。
工业源污染防治:开展石化、制药、金属涂装、印刷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控制试点示范等。
城市扬尘治理:中心城区推进实施建筑工地扬尘污染在线监控系统;加强城市道路扬尘污染控制,提高道路保洁率等。
积极推动长三角大气污染防治合作:开展区域空气质量信息的共享和联合预报等。
上海市环保局有关人士指出,控制PM2.5还需要市民共同参与,如多乘公交、避免过度装修等。
中美监测的PM2.5数值一样公布的空气质量可能不一样


美国总领事馆也开始发布上海空气质量了。
昨日下午6时,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在其网站上公布,其监测到的PM2.5小时浓度为67微克/立方米,AQI(空气质量指数)为152。根据美国空气质量评价标准,当时的空气质量为“不健康”。
同一时刻,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系统显示,普陀和浦东张江的PM2.5小时浓度值分别为58微克/立方米和59微克/立方米,但并未公布当时的AQI指数。另据该中心官网昨日零时发布的空气质量提醒,昨日上海空气质量为优,预计下午和夜间为良。
双方结论为何有差别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有关专家指出,目前双方在监测手段、监测设备、计算方法等方面差异不大,但核心问题是双方的空气质量评价标准不一样,由此得出的空气质量的好坏就不一样,这也就是“双方PM2.5小时浓度差异不大但得出不一致结论”的原因。
事实上,经过近两个月的比对监测,美领馆和上海正在正式运行的两个监测点位的PM2.5平均浓度基本一致。
由于美国总领事馆只监测其在淮海中路办公点的PM2.5,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束炯还对美国总领事馆空气监测设备、数据的专业性等提出质疑,认为一个监测点的数据并不能代表整个上海的空气质量。此外,以美国的空气质量标准来评价上海的空气质量也是不妥当的。
对此,美国总领事馆也在其网站上强调,整个城市的空气质量分析是无法通过单个监测仪得到的,美国的空气质量指数也和中国的不一样。
上海不“鸵鸟式”回避
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上海的PM2.5工作才刚刚起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目前正在加快完善现有国控点PM2.5监测设备和发布系统,将分阶段发布PM2.5监测数据和AQI指数。在PM2.5监测上,上海不做“鸵鸟式”的回避,将第一时间把上海环境状况客观、及时、科学、准确地向公众反映。
同时,在空气质量治理上,上海也有紧迫感,将加快对PM2.5的治理,尽量缩短治理过程。
“以美方标准评价上海空气不妥”
“以美国的空气质量标准来要求中国是不妥当的,两个国家所处的阶段不同,国情也不同。”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束炯说。以下是束烔的具体观点。
1.反对以PM2.5小时浓度来评价空气质量的方法。
通常情况下,污染源大致是一定的,天气条件对空气质量影响较大,而形成对空气质量有影响的天气条件,这个“生命尺度”至少需要6小时,因此,1小时的浓度值不能说明问题,一个点位的监测数据也不能代表上海的空气质量,公众不必要太在意。
2. 上海对PM2.5的监测精度是可信的。
目前上海环保部门所用的监测设备和方法均是得到国际认可的。
3.大气环境的治理需要一个过程。
中美两国目前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国情也不一样,因此,以美国的空气标准来评价上海空气质量,是不妥当的。
从上海目前的人口状况、污染源数量等因素综合评价,上海的空气质量是可以的。但是,通过此事对上海环保部门也是一个鞭策,上海大气环境治理还可以做得更好。
上海未来3年再投103亿治空气
针对PM2.5造成灰霾天气频频出现,上海在加紧做好PM2.5监测和发布准备工作的同时,将依托第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累计投资103亿元,把强化大气细颗粒污染控制作为大气污染防治的核心。
目前,上海市政府正在组织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PM2.5的综合防治工作方案。
机动车污染防治:做好新车提前实施国V排放标准的各项配套准备,同步配套相应成品油供应;全面推行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等。
燃煤电厂污染防治:全面推进20台35万千瓦及以下燃煤机组在2014年前完成高效除尘改造等。
强化其他各类污染源控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到2014年计划共淘汰2000个落后产能项目等。
工业源污染防治:开展石化、制药、金属涂装、印刷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控制试点示范等。
城市扬尘治理:中心城区推进实施建筑工地扬尘污染在线监控系统;加强城市道路扬尘污染控制,提高道路保洁率等。
积极推动长三角大气污染防治合作:开展区域空气质量信息的共享和联合预报等。
上海市环保局有关人士指出,控制PM2.5还需要市民共同参与,如多乘公交、避免过度装修等。
中美监测的PM2.5数值一样公布的空气质量可能不一样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的有关专家指出,中国和美国计算PM2.5对应AQI的方法一致,均为分段插入法,但由于两国执行的标准不同,对应计算出来的AQI也有很大差异。 比如,假设某天的PM2.5日均值为35微克/立方米时,按美国标准计算得到的AQI为51-100区间,相应的空气质量为中等;而按中国现行标准计算,得到的AQI为0-50区间,相应的空气质量为优。但当PM2.5日均值超过150微克/立方米(对应的AQI为200),双方计算得到的AQI一致。 上海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形象地打了个比方,相当于孩子考试得了80分,在中国可能算考得一般,而在有的国家就算是不错的分数。 因此,中美评价标准不同,决定了得出的空气质量好坏的结论不一致。
监测PM2.5:上海方式更科学不易受南方潮湿天气影响
目前,美国总领事馆监测PM2.5使用β射线法,上海则使用微量震荡天平法,这两种方法均被中国和美国环保部门认可,但上海方式更适合上海高湿的气候。
美领馆监测问题1
只监测淮海中路一个点
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为何决定自行测量PM2.5,又为何选择淮海中路作为数据采集地点?
昨日,早报记者在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网站上看到一条信息:“根据美国驻北京大使馆对居住在北京的美国人发布空气质量信息,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也安装了空气质量监测仪来测量PM2.5指数, 作为衡量领事馆淮海中路办公室附近空气质量的一个指标。”
该消息中称,直径在2.5微米以下的悬浮颗粒(PM 2.5)被称为“细颗粒”,并被认为对健康最为有害,它们的体积足够微小,以至于可以进入肺部甚至血液循环。
美国总领事馆新闻发言人贝婉女士昨日表示,最近,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确实安装了一个PM2.5空气质量监测装置,但测量得出的空气质量数据,主要给美国社区和美国总领事馆人员提供健康方面的一个非官方资讯。
贝婉解释说,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目前在淮海中路、南京西路等地一共有三个办公地点和建筑,经过综合考虑,他们觉得位于淮海中路的总领馆是最佳PM2.5监测点。在安装这个PM2.5监测装置之前,已经与上海市有关部门进行过沟通。
不过,美国总领事馆也在网上强调,整个城市的空气质量的分析是无法通过单个监测仪的读数得到的。
美领馆监测问题2
β射线法易把水汽当灰尘
通过监测数据比对,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与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PM2.5小时浓度值差异并不大。
对此,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有关专家解析说,目前美国驻沪总领事馆使用的β射线法与上海市环保局使用的微量震荡天平法及其监测仪器,均为中国和美国环保部门认可的仪器和方法。
重要的是,上海采用的微量震荡天平法加补偿法更适合上海高湿的气候,精确度更高,因为β射线法有可能把水汽误当成颗粒物,导致精确度偏低。
该专家说,不管哪种方法都是得到国际认可的,误差都在合理范围。经过近两个月的比对监测,美领馆和上海正在正式运行的两个监测点位的PM2.5平均浓度基本一致。从这一点来说,上海的监测方法和公布的数据是科学的、客观的、可信的。
PM2.5评价空气质量:美方标准目前比中国高两个阶段
虽然近两个月的监测表明,美国总领事馆和上海环保部门对PM2.5的监测结果基本一致,但由于评价标准的不一致,导致从PM2.5得出的空气质量指数存在较大差异,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在网站上也特别提到这一点。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有关专家指出,造成这一差别的主要原因是,目前美国执行的标准相当于世界卫生组织空气质量指导值第三阶段标准,而中国则相当于第一阶段标准,才刚起步。
美方PM2.5转换为AQI
美国总领事馆测量出PM2.5后,将根据美国环境保护署开发的“PM2.5读数转化为空气质量指数”的公式,发布当时的空气质量指数(AQI),作出相应的健康指引。
根据该公式,比如说,当空气质量指数为50代表空气质量优,对公众健康几乎没有影响;当指数为大于300时,代表空气质量有害。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空气质量指数和中国的不一样。
目前,上海空气质量评价标准仍采用API(空气污染指数),主要评价因子为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而美国已经使用了AQI标准。
中方今年才启用AQI
不过,在今年,上海将采用国家环境保护部新公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除了API中的监测因子外,PM2.5、臭氧、一氧化碳也被纳入了评价标准。
尽管如此,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的有关专家指出,中国和美国计算PM2.5的AQI的方法一致,均为分段插入法,但由于两国执行的标准不同,对应计算出来的AQI也有很大差异。
但是,按照中国和美国计算AQI的技术规范,PM2.5小时浓度不能计算AQI,按小时浓度计算AQI缺乏科学依据,容易引起市民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