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我们还在等新冠疫苗,俄已放了“两颗大卫星”,为何他们这么快?

新浪科技综合

关注

来源:赛先生

在新冠疫苗研发上,原本这是中国和欧美大药厂相互角逐的沙场,但半路跑出来一个“程咬金”——俄罗斯,他们的新冠疫苗研发时间晚,但在这场竞赛中竟然领先了。8月11日,俄罗斯宣布新冠疫苗获得“批准”,还计划10月15日之前注册第二款新冠疫苗,是因为他们技术过硬,还是使用了“低配版”的疫苗?本文将为大家一一解读,同时比较中美欧以及俄罗斯启动新冠疫苗紧急使用的不同标准。

中俄新冠疫苗启动紧急使用,欧美还在苦等三期结果

9月22日,康希诺生物与陈薇院士合作开发的新冠疫苗又有新进展了,俄罗斯、巴基斯坦先后启动该疫苗的三期临床试验,预计招募4万人的多中心、随机、双盲试验已在全球铺展开来。

目前,世界各国进入临床试验的新冠疫苗有近三十种,其中已进入三期试验的有九种。最早开始三期的是中国国药集团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的灭活疫苗,到现在已经进行了近三个月,参与人数超2万,极有可能在十月底之前获得结果。结果好的话,经审批之后,有望在年底上市。

够快的了。可还是等不及,怎么办?

于是就有了紧急使用。新冠疫苗的紧急使用在国内早已不是新闻,我在上一篇文章《国内新冠疫苗已接种数十万人?这几类人还能优先打》,详细地分析了这一决定的出台过程和目前的实施情况。

虽然紧急使用仅面向小范围特定人群,但是疫苗最终将关系到全社会每个人,所以它的紧急使用广受关注。中国作为较早开始采用这一做法的国家,也在国际上引起了热议。

医药产品的紧急使用授权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新冠疫苗的紧急使用也不是只有中国在做。除中国外,俄罗斯也已经开始了紧急使用,美国和英国则都在“积极考虑中”,只不过各国的做法不尽相同。

先用一张表来概括一下。

可以看到,英美都坚持要看到三期结果才会考虑紧急使用的授权。中俄两国都是在只有一/二期结果的情况下启动了紧急使用,只是中国依据的数据量相对大一些,一/二期试验人数超出俄罗斯很多。

中国国药集团的灭活疫苗在启动紧急使用的时候,三期试验刚刚开始不到一个月,在当时并不能提供有意义的参考,但几个月下来,三期进展顺利,国药多次释放乐观信号,表示十月能够完成试验,年底可以上市。

一个佐证是,阿联酋最近宣布批准国药集团新冠疫苗紧急使用,面向一线医护人员。阿联酋危机与灾难应急中心透露,虽然三期试验仍在进行中,但参与人数已达3万1千人,除轻微不良反应外,未见“异常反应”。

俄罗斯的“紧急使用”最为特殊,因为战斗民族的这款疫苗(史普尼克5号)由俄罗斯卫生部签发了“注册证书”,所以名义上不叫“紧急使用”,而是已经获得了“批准”。

另外一点很特殊的是,这款疫苗虽然目前仅限“高风险”人群使用,俄罗斯已经计划在10月开始大范围接种了。

那么对于这款人类已经不能阻止的疫苗,目前获得了哪些临床数据呢?8月11日普京宣布该疫苗获得“批准”的时候,俄方才刚刚完成一期和二期试验,规模一共76人。别说“批准”了,连“紧急使用”的条件都差得远,倒更像是“着急使用”。

这个一/二期试验的结果于9月4日发表在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上,文章显示两针后100%受试者产生了高水平的中和抗体。然而仅仅三天后,26名主要来自欧美国家的学者在意大利 “学术打假”网站Cattivi Scienziati联名发表公开信,指出文章没有提供足够原始数据,且文中所列结果存疑,如多张图片出现高度重复性数据点。

《柳叶刀》发言人敦促俄方研究人员作出回答。文章的领衔作者、Gamaleya研究所副主任Denis Logunov拒绝对公开信进行直接回应,但坚称文章数据完全真实,并将于近期对《柳叶刀》作出解释。

让子弹飞一会儿。

俄罗斯的疫苗怎么就这么快?

至于“史普尼克5号”的三期临床, 9月9日才刚刚开始,计划招募4万人。在俄罗斯计划的10月大范围接种前,根本来不及获得有意义的数据。

那俄罗斯怎么就这么有信心?

资助疫苗开发的俄罗斯主权财富基金(Russian Direct Investment Fund)主管Kirill Dmitriev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解释道,“史普尼克5号”为腺病毒载体疫苗,就是把新冠病毒的抗原基因装入腺病毒载体内,借壳生蛋。Gamaleya研究所对此技术已有6年研发和测试经验,并且成功开发了埃博拉疫苗。

其实这个说法,放在其他几家采用这一技术的公司上同样适用,比如中国的康希诺,英国的阿斯利康,美国的强生,但他们都没有俄罗斯这么激进。其中最接近俄罗斯做法的是康希诺。他们的疫苗在6月底完成数百人的一/二期试验之后获得特批用于特定人群,目前三期正在进行中,没有进一步扩大使用范围。阿斯利康的三期在7月和9月各有一例严重不良反应,好在两次都在短暂叫停和调查后又得以继续。强生的三期即将于本月开始。阿斯利康和强生的疫苗都未见临床试验之外的使用。

在外界看来,Dmitriev的解释就像,他们的球队刚刚小组出线,冠军的奖杯就被送到了他们手中,原因是过去6年他们的小伙子们都练得很棒,还赢过,所以这次肯定能夺冠。

Dmitriev反复强调的另外一点是,“史普尼克5号”打的是组合拳,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人体腺病毒作为抗原载体:第一针用26型腺病毒载体,三周后的第二针用5型。他指出,康希诺用的是5型,强生用的是26型,而阿斯利康用的腺病毒根本就不是人身上来的,而是黑猩猩腺病毒,用在人身上的未知性更大。

Dmitriev认为,因为腺病毒在人类中有很广泛的群众基础,很多人已经有了针对腺病毒的抗体,这些抗体会让借壳生蛋的腺病毒载体疫苗效果打折扣,影响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反应。而且第一针下去,本来没有腺病毒抗体的人这下也产生抗体了,那第二针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而如果第二针换一种类型的腺病毒载体,也就是借一个新壳接着生蛋,就会减小这种影响,让第二针成为真正的加强针。

你说是不是很机智?说到这里,Dmitriev得意地笑了。

说得都在理。

不得不说,这个组合打法确实是“史普尼克5号”的一记独门绝招。

但是疫苗开发不是做算术,能不能这么推演,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如果医药技术真的发展到这个程度了,我也可以放心去干点别的了。

最后提一句,虽然“批准”得快,“史普尼克5号”的生产似乎没有跟上。9月8号,俄卫生部宣布,第一批次的疫苗刚刚通过检验,马上可以开始给高风险人群接种。这都已经“批准”了一个月了,才生产出来,让人白白在高风险中又多熬了一个月。

不过战斗民族对自己的产能仍然很有信心。Dmitriev透露,俄罗斯预计今年底能达到月产一千万剂,接下来一年再加把劲,年产怎么也得有5亿剂。他还骄傲地表示,俄方目前收到了二十多个国家的订单,总量超10亿剂。

“史普尼克5号”尚未测试完毕就被“发射升空“,当人们还在纳闷它能否顺利“进入轨道”时,俄罗斯又传来消息,他们的第二款新冠疫苗也已经上了“发射架”。

这第二颗“卫星”来自俄罗斯国家病毒学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Vector研究中心)。这个研究中心非同小可,它当年是前苏联的绝密生化武器实验室,如今虽已褪去神秘,但仍然是病毒研究重地。全球仅有两家机构存有曾经令全人类胆寒,而今却“名存实亡”的天花病毒,一个是美国的疾控中心,另一个就是Vector研究中心,足以可见该中心的地位。

Vector中心上一次出现在公众视线中是整整一年前。2019年9月该中心一栋建筑发生爆炸。消息一出,全世界吓得不轻。所幸爆炸范围很小,也不在重要区域,外界担心的“生化危机”并未发生。

Vector中心的这款疫苗走的也是“与众不同”路线。目前处在临床阶段的其它新冠疫苗形式包括灭活病毒、腺病毒载体、核酸、蛋白等,而该中心的疫苗用的是多肽。

多肽是蛋白的一个小片段。虽然目前消息有限,但这个多肽疫苗应该是取自新冠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诱导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疫苗,可以用刺突蛋白做成,也可以只用该蛋白的一些小片段。

刺突蛋白很大,由上千个氨基酸连接而成,而其中能够诱导人体免疫反应的部分可能只有少数片段,每个片段一般只有十几个氨基酸。研究人员可以在实验室合成一条或者数条这样的片段,做成疫苗。

如果说新冠病毒是一辆特斯拉,刺突蛋白是它的车头,那这个多肽片段就可以是它车头的T字标识,让免疫细胞一眼就能认出。

这样的多肽疫苗一大优势是,价格便宜量又足,另外安全性也较好。不足是稳定性差,而且免疫反应往往不够强,不过可以通过添加佐剂等方式进行弥补。

Vector研究中心之前运用这一技术进行了埃博拉疫苗的开发,但是截止目前,多肽疫苗尚未有成功获批先例。

相比“史普尼克5号”这么响的名字,Vector研究中心的多肽疫苗名字比较朴实,叫作EpiVacCorona。很显然,Epi代表epitope(抗原表位,即多肽片段),Vac代表vaccine(疫苗),Corona可不是啤酒,而是coronavirus(冠状病毒)。

不过和“史普尼克5号”一样的是,EpiVacCorona也是一颗“大卫星”。它的一/二期于9月8日刚刚完成,试验规模一共是100人,但是俄罗斯药品监管部门迫不及待地宣布,俄方将于10月15日前“注册”这款疫苗。

“这100名志愿者都已经完成了23天的观察期。所有人感觉良好。”该部门在一份声明中说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