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探索

未来会好吗?张文宏:防疫张力仍需张弛有度 科普让社会多一层免疫

新浪科技

关注

新浪科技讯 9月16日晚间消息,今日晚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与原央视著名主持人、紫牛基金创始合伙人、少年得到董事长张泉灵,就当下人们关心的疫情问题、传染病常识做深度对谈。

十一还能出去”浪“吗?

在今晚的深度对谈活动中,张文宏表示,实际上全国各地已经很久没有出现新增病例,但是屡屡发生境外输入病例。这也就意味着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从策略方面我国控制的是比较好的,却不代表没有风险。我们每分钟都是安全地,但每分钟都存在极小的不确定风险。如果说现在出去旅游,可以说有接近100%的可能不会感染,但风险依旧存在。这个风险一旦没有防范住,就会有扩大的风险。所以我们要想保持现在的“新常态”就要保持防控警惕。与第一个阶段不同,我们现在在出门时没有时刻佩戴口罩了,但风险依旧是存在的。

虽然我国边境和口岸挡住了大部分的输入风险,但还是要适当地保持防控张力,这对大家有保护作用。国家已经不强制戴口罩、禁止聚会了,但防疫部队的张力依旧非常之高,对民众来讲,也需要保持一定的张力,比如在一定数量的人群聚集时依旧需要佩戴口罩。专业部队保持非常之高的张力,就是为了保持普通民众能够保持常态化的正常生活。

还有全国人民都十分关心的,面对即将到来的十一假期,是否能出去玩?该如何安全地玩?有哪些已被忽略的防护要点需要特别注意?张文宏表示,现在可以有90%以上保持正常地生活了,但完全的可以去“浪”是以前的常态,不是我们所说的新常态。我们依旧需要保持警觉的心态,张文宏说,“日子可以照过,但是要保持健康和卫生”。 

秋冬季节来临,公共卫生体系仍有防疫压力

而进入秋冬季节,像流感病毒,疱疹病毒等等都会随之增强传播性,感染率增加,这些病毒其实都需要注意防护,今年的新冠疫情,让大家很好的提升了个人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戴口罩洗手这些习惯的培养很好的降低了今年冬季其他传染疾病的感染。3-6月,流感疾病下降了将近九成,大家还是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张文宏观察到,疫情之后,有两点非常大的转变。首先个人对突发性传染性疾病的认识大幅提高,对社会经济生活也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商业模式发生了大的改变,医疗上,一些病人无法得到及时的治疗,大家意识到了不确定性的存在,国家大力提倡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这将延续影响到其他行业,这对个人和全球都是一个考验,希望中国民族在这次考验中变得更加强大。

疫苗走到了哪一步?打不打是社会心理学问题 

而关于世界范围内的疫苗研发工作,张文宏表示,至少还需要一年的时间。

他说,”疫苗什么时候上市直接关系今年秋冬大家应该怎么过,但实际上,世界范围内的第一波疫情还未结束。“但中国从四月底至今,一直保持着一个稳定的状态,外防输入一直做得比较好。”我们已经打了6个月的“预防战”,中国的外防输入的长度整体上不会变,老百姓的正常生活也不会变。“

“但我和很多医务工作者,依旧保持着100%的紧绷。”张文宏说。很多部门的持久性工作已经非常地疲劳了,但相较1-4月份,大家的工作压力已经有所减轻。张文宏也注意到,全国各地很多部门都准备好了持久战的准备。

而关于病毒变异是否会影响疫苗使用效果,张文宏认为很多声称的二次感染是很难和“复阳”明确区分,所以不能作数。还有其他很多原因会导致康复患者的核酸结果呈阳性。目前全球有3000万,但能确定是二次感染的只有两例。

张文宏还表示,目前已经有疫苗可以提供能够维持相当长时间抗体,这说明病毒并没有发生非常快的变化,还没有出现病毒快速变异方面的坏消息。

对于刚出来的疫苗能不能打,张文宏认为,三期临床研究结束之前,都属于疫苗的紧急接种,对于某些具有风险的人群是要打的。比如要出国读书,要去到为流行地区的人群。但对于在国内正常生活的群众,就可以看情况选择打或不打,观望一下疫苗临床研究风险评估的结果、疫苗上市之后再打也可以。至于疫苗之后是否需要强制性接种,还有待确定,这决定于疫苗的价格、中国面临的风险、老百姓的接受程度等因素。

张文宏认为,打不打疫苗实际上是一个社会心理学问题。在疫情控制较好的时候,选择打疫苗的人群自然会少一些,而一旦疫情再次流行,打疫苗的人群就会增加。这一社会心理学问题很难有一个准确的答案,除非上升到战略性问题,目前来说对于高危人群,比如医务工作者,老人小孩等,还是有接种的必要。

张文宏在直播中表示,经过这次疫情,从医院、制度、普通人等角度来说,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在很短一段时间内,中国基本上控制了疫情,很快地全中国就进入到了一个比较正常地状态。目前能够有90%的常态,就已经是非常难得的事情了。

一次防疫整体战,也是整个体系的预防针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或诸如此类的社会突发事件,如果有6成以上店铺、学校等场所不能正常运营,就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对于一些直接保持开放的国家,是因为他们人少钱多,医疗资源极为丰富,他们就能够承受比较高的发病率,就能够保持一个开放的状态。但是中国采取的封城等措施,对于中国自身的情况是非常必要的。

张文宏表示,事实上,公共卫生知识的普及是非常有必要的,民众需要明白为什么会需要采取封城、居家隔离等措施,因为这些措施对于个体的心理具有很大的影响。像此次的疫情,对于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相当于一次大型的练兵,我们需要从这次的抗疫中总结出经验和教训。这次疫情的一个”好处“就是,各层级的医务工作者,相关部门都经历了一次很严苛的历练,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整体上的社会管理能力都打了一个预防针,这是极为必要的。

张文宏认为,回看全球的疫情发展,只有中国做到了真正的清零。实际上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大家的差异并没有很大。所以这次战役是一次整体战,更多地是靠我们的精神和文化。

面对传染病,公共卫生体系是在和病毒赛跑

此次疫情期间,科学研究在临床救治、疫情防控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据张文宏透露,这次疫情中,从一月中旬病毒序列检测到分发至全国各地,只花费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这是2003年非典期间是完全做不到的。

而武汉在短时间内检测完九百多万人的核酸检测,这在全世界都很难做到。中国现在可以在一天之内检测90-100万人,可以说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独一无二的。北京新发地的小范围爆发,在很短时间内确认接触范围,精准防控,是非常科学的方式。而香港的抗疫行动则足以说明,快速的协同防疫行动对于疫情控制十分重要。

病毒可以通过全球发达的交通系统,就像插上翅膀一样可以迅速地抵达另一个大洲。张文宏认为,这次新冠病毒跑得这么快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跨境人口通航,二是此次传染病也远远超过了以往的传染病。在短短一个月内就有显著的增长,当年的SARS是没有这样的传播速度的。

张文宏说,传染病的起源根本上和人类的活动有关,农业社会后出现了大量的人口聚集。此后人类历史上,已经有很多次由于人类在城市中的大量聚集,导致诸如中世纪的鼠疫、美洲的天花、麻疹病毒、流感病毒等病毒的大流行。而以前的病毒大流行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首先和公共卫生体系仍未建立有关,其二当时的医药水平并不足以抵抗病毒的侵袭。如果新冠大流行发生在2003年,我们可能就没有那么幸运,只有以万计的病例数,数百的人员伤亡。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科技手段也在这次抗疫过程中提供了不小的助力。张文宏说,我们和病毒共同生存于同一个世界,就看我们的医疗防疫体系是否能够跑在病毒前面。希望大家能够学会更多地传染病知识,具有跑在前面的能力。

普及传染病知识,让整个社会多一层免疫

8月15日,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带领的华山感染团队联合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张文宏说传染》发布。据介绍,《张文宏说传染》是面向大众、零医学门槛的国民健康科普书,从传染病的前世今生、传染病知识小科普等3种视角进行全方位解读,将7大分类、28种传染病一次性讲透,解惑近200个问答,让大家了解到自己生活的各个场景中隐藏的敌人。“希望大家通过这本书能够真正地认识传染病和人类的关系,摆正自己的心态,而且学会怎么跟它过招,从而能够非常健康地生活着”。

张文宏及华山感染创作团队决定将《张文宏说传染》全部版税捐赠给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首批版税先行购置 3000 册图书,已确定通过湖北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捐赠给武汉市 8 家单位,分别是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湖北省中医院、湖北省肿瘤医院、湖北省直属机关医院、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武汉市广埠屯社区居委会、武汉市洪山区南街道银海雅苑社区。

除了以上 8 家单位,张文宏及其团队还额外向武汉市江汉区科学技术协会捐赠了 1000 册图书,希望通过区科协分发到江汉区各社区,传递到老百姓手上。武汉是此次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地区,张文宏联合中信出版集团将武汉市江汉区作为首批捐赠对象,希望让更多人保护好自己和家人。 首批图书捐赠活动圆满完成后,第二批图书捐赠活动拉开序幕。

第二批版税购置的 4000 册图书,已确定通过北京市新华书店连锁有限责任公司捐赠给北京市 9 家单位,分别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北京市亦庄医院、北京市海淀医院、北京市石景山医院、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广安门内街道西便门东里社区党委、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西长街街道办事处、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广安门内街道办事处。

张文宏医生及华山感染创作团队这一举措,吸引了多家社会机构陆续加入公益捐赠行动。在本次直播开始前,中信出版集团发挥集团协同优势,联合中信保诚中信银行把书捐赠给武汉市交管局、武汉市公安局、武汉顺丰快递、武昌实验寄宿小学、武汉市七一华源中学、长椿街小学、红领巾小学、守护医者志愿者团队、万松园街商一社区;同时特邀平安人寿、南方基金进行捐赠,一起为公共卫生服务做贡献。向所有参与此次捐赠的单位表示感谢和敬意。

张文宏表示,一开始也没想到要进行捐赠,但是团队希望一线战疫的人们能够知道他们做出了多么伟大的贡献。也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传染病的知识,让整个社会多一层免疫。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