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日两篇《科学》:新冠疫苗开发又迎重要进展
来源:学术经纬
今日,顶尖学术期刊《科学》同日发表了两篇关于新冠疫苗开发的重要论文:哈佛医学院旗下的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开发了一种DNA疫苗,发现接种后的恒河猴体内产生了抗体,且可以有效防止新冠病毒的感染。此外,他们还发现,从新冠病毒感染中康复的恒河猴,同样可以产生免疫力,防止病毒的再次感染。这两项研究对于指导疫苗的开发,以及了解抗体的持久保护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第一项研究中,科学家们根据公开的新冠病毒基因组数据,设计了一系列的DNA疫苗。这些DNA疫苗表达的,正是新冠病毒的S蛋白不同形态(如全长蛋白,或是删除跨膜结构域的蛋白等)。值得一提的是,S蛋白也是目前许多疫苗开发者所关注的重点。
按设想,这些DNA疫苗在注射之后,能在动物体内产生相应的蛋白质,从而起到“接种”的效果,诱导抗体的产生。
为了评估这些DNA疫苗的效果,研究人员们使用了35只恒河猴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5只接种DNA疫苗,剩下10只为对照组。如同设想一样,接种了疫苗的猴子体内,很快出现了中和性抗体,且抗体的滴度与已康复患者的体内抗体滴度相当。
接种的3周后,研究人员们将这35只猴子暴露于新冠病毒之下。后续分析发现,接受接种的25只恒河猴,其体内病毒载量都比对照组显著更低。在这25只猴子里,有8只体内检测不出新冠病毒的存在,剩下的17只猴子病毒载量也不高。有意思的是,看起来这些猴子的抗体水平越高,体内的病毒水平就越低。这表明中和抗体有可能起到了保护的作用。
在第二项研究里,科学家们建立了恒河猴的新冠病毒感染模型,并确认它们的上下呼吸道中都有很高的病毒载量。当这些猴子康复之后(体内无新冠病毒),研究人员们再次让它们暴露于新冠病毒中,观察猴子是否对新冠病毒已有免疫力。
“从病毒感染中恢复的个体,一般会产生抗体,保护自己免于再次暴露感染。但并非所有的病毒都会产生这种天然的保护性免疫力。”这两项研究的通讯作者Dan H。 Barouch教授说道。
令人振奋的是,9只测试的恒河猴在首次感染后,体内均出现了针对新冠病毒的抗体。而当它们在感染的一个月后再次暴露于新冠病毒前时,几乎对这种病毒产生了完全的保护。这些数据表明,至少在恒河猴的模型里,康复后是可以自带免疫力的。
“开发新冠疫苗是有可行性的,我们的发现增加了我们的乐观,”Barouch教授补充道,“未来,我们还需要回答一系列重要的问题,比如这些保护的持续时间有多久,以及如何选择最佳的人类新冠疫苗平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