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晒霜成分会吸收进入血液?安全吗?FDA做了试验
来源:学术经纬
涂抹防晒产品的短短一天内,受试者血液中的所有四种化学成分就都超过了FDA此前建议的0.5 ng/mL这一血浆浓度阈值。
立夏已至,防晒也被不少人提上了日程。根据美国皮肤病学会推荐,任何人都需要使用防晒霜来免受紫外线伤害,从而有助于预防皮肤癌。很多护肤习惯好的人可能都是长期使用防晒霜,甚至一天多次补涂。那么,在大量使用下,防晒霜中的大多数活性成分是否会通过皮肤吸收进入血液?吸收程度如何?
遗憾的是,虽然防晒霜已经被广泛使用,但关于其中化学成分吸收后的全身暴露情况,我们却知之甚少。因此,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率先领导开展研究,比较了不同市售防晒产品中的4种常见活性成分在最大使用条件下的全身暴露情况,研究结果发表于JAMA。
防晒产品通常分为化学防晒和物理防晒。化学防晒能够吸收太阳光,通常含有容易被皮肤吸收的活性成分如氧苯酮(oxybenzone)、阿伏苯宗(avobenzone)、水杨酸辛酯(octisalate),奥克立林(octocrylene)、甲基水杨醇(homosalate)、肉桂酸辛酯(octinoxate)和依莰舒(ecamsule)等。而物理防晒则是通过反射紫外线来起作用,典型成分是氧化锌、二氧化钛,并不会进入血液。因此,FDA试验针对的主要是化学防晒的成分。
这是一项小型随机试验,共招募了24名健康成人,平均35岁。他们被随机分为四组,3名男性和3名女性为一组,分别接受不同的防晒产品,包括2款喷雾,1款乳液和1款乳霜。受试者需要连续4天、每天涂抹4次防晒产品,而且需要严格遵守推荐用量——覆盖75%的皮肤,每平方厘米涂2mg。在试验开始后的7天内,向每位受试者共收集了30份血液样本,来检测阿伏苯宗(avobenzone)、氧苯酮(oxybenzone)、奥克立林(octocrylene)和依莰舒(ecamsule)这四种常见的防晒成分。
共23人完成了研究。血液检测结果显示,按照推荐的最大使用剂量,涂抹防晒产品的短短一天内,受试者血液中的所有四种化学成分就都超过了FDA此前建议的0.5 ng/mL这一血浆浓度阈值。而随着防晒产品的重复使用,随后几天中,这些化学成分在人体血液内的浓度持续增加,也就是说,可能有一定的积聚效应。
四款产品使用一周内,各成分在受试者体内的最大血浆浓度如下表。
2016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曾发布一份行业指南,建议通过最大使用剂量试验来评估人体对防晒成分的全身吸收程度,以及真皮致癌性和胚胎毒性。但如果有充分证据显示防晒成分吸收后的血液浓度低于0.5 ng/mL这一阈值,而且没有其他毒理学信号,则可以免除额外的安全性研究。
0.5 ng/mL的阈值设定基于以下原则:低于该剂量,任何未知化学物质的致癌风险低于十万分之一。
但高于阈值,具体会有哪些风险?还不知道。
也就是说,目前这些血液吸收数据的临床意义尚不明确。此外,这项研究是在室内进行的,没有暴露在阳光或高温下可能也会影响防晒成分的吸收率。由于规模较小,人群有限,不同皮肤类型、年龄和日常防晒霜使用量等因素的影响也有待检验。
但无疑,这项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安全性命题。我们非常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了解防晒霜中这些化学成分进入血液后对健康的潜在影响,正如进入血液的药物需要做安全性测试那样。
研究人员提醒,考虑到众所周知的阳光辐射风险,这项研究结果并不意味着人们应该停止使用防晒霜。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皮肤科医生Kanade Shinkai博士也强调:“长期阳光辐射可能会引起皮肤癌和黑色素瘤,人们还是应该做好防晒。”
根据美国皮肤病学会的信息,目前科学证据支持使用防晒霜。如果真的担心,物理防晒的典型成分目前被公认不会吸收、是安全的,防晒服、帽子、太阳镜也都是有效的防晒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