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占星学院:我们这里没有哈利·波特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李邑兰 黄永明 实习生 欧阳苗 发自上海、北京、伦敦连线报道
占星学院无门槛
在西方,与自学的米勒不同,许多职业占星师会选择去专门的占星学院培训,这些占星学院在外人看来,就像哈利·波特的“魔法学院”一样,充满神秘感。
弗兰克·克里夫就是一所“魔法学院”——伦敦占星学院的校长,它在全球占星界享有广泛声誉,香港占星界知名占星师“星座小王子”就毕业于这所学院。“我们这里可没有哈利·波特,也没有超人。”克里夫笑着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在克里夫看来,占星学最重要的,还是“通过占星帮助别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伦敦占星学院成立于2000年,由两位占星家苏·汤普金斯和克里斯汀·泰特创建,汤普金斯现在仍在伦敦占星学院教学,她的占星著作《当代占星师手册》已经有了中文版。四年后,克里夫接管了占星学院,他是一位知名占星家,同时还是手相学家。
克里夫介绍,占星学院是一个“无门槛”的学校,“无论你是想一试身手,纯属娱乐,还是把占星作为职业发展的方向,只要对占星感兴趣,都可以申请入学,并不需要经过入学考试。”学校会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安排不同的课程。导师是来自全球各地、具有执业资格的专业占星顾问。
毫无经验的初学者一般会进入“第一学期”的培训,培训每周进行一次,一共八次。学员会在导师指导下,学习占星的主要组成部分:行星、元素和标志。
具备一定基础知识后,就可以进入“第二学期”的培训了,导师会教给学员十二星座的角和星宫、规则、纵横模式、图表选型、太阳—月亮周期、节点、日食以及基本的天文学知识。除了培训占星师所必备的阐释技能之外,还将学习如何为世界上的任意一个人计算和画出他们的出生图表。
如果“纯属娱乐”,学完“第二学期”,学员就可以离开了,如果想成为职业占星师,获得占星学位,就需要念完“第三学期”,并参加占星考试。
“第三学期”也称为“学位课”,学员会根据星座的主题分类进行学习,并且会进行一些案例研究和名人生日图表的分析。除了学习占星在人际关系、工作、健康等方面的应用外,学员还会学习到占星原则如何与各种形式的心理学、精神原则和康复疗法的关联。
“在这一阶段,我们才会教授一些关于预测,也就是俗称的‘占卜’的基本技巧。可见,占卜其实只是占星学的一部分。”克里夫说。
“学位课”结业后,付90英镑,就可以参加学位考试了,考试都是在家里在线完成的。这90英镑,等于25英镑的技术性考试加上65英镑的阐释性考试。技术性考试涉及许多计算题,需要四周时间才能完成,考生还需要找当年的星历和对角计算表来作帮手。而阐释性考试,作答时间是一周,包括四篇针对某项星座案例进行分析、预测的作文,还有两篇附加题,考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占星领域作出分析报告。
考卷最后会由两位有多年占星考试评分经验的专业占星家评出,60分是及格分,70分以上算高分,80分以上是优秀,90分是卓越。“这就像你们的高考过独木桥一样,我们的通过率是很低的。”克里夫说。但与高考不同的是,在占星考试中,如果单科考试不及格,还可以重新再考,直到合格为止。
考试:8小时和100道问答题
拿到学位证,不过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要想成为职业占星师,还需要通过考试,取得占星执业证书。
大卫·瑞雷是美国知名的职业占星师,在他的占星数据库里,有毛泽东、宋庆龄、陈独秀、张艺谋、崔建、张爱玲、贾平凹等多位中国名人的案例分析,这些分析成为他的占星书《灵魂的目标》中的内容。
在书中,瑞雷分析,毛泽东的性格中有“北交白羊座和南交天秤座”的特征之一——喜欢体育锻炼,他1917年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讨论体育锻炼优点的论文,“简直就是他自己白羊北交的表白”;而他对妥协的反应,“符合南交天秤座的特点,在妥协和行动之间,他们并不喜欢妥协,之所以妥协,是因为必须妥协”。
对于张爱玲,瑞雷认为她具有典型的天蝎座情感——遗弃和背叛,这种情感从童年就出现在她的生活中,并且一再重复。而她的作品中也流露出天蝎座“忠实于灵魂的需要”,“丝毫不迟疑地直面和暴露人性中扭曲、可怜而又可憎的一面”。
张艺谋则具有“北交双鱼座,南交处女座的特点”,瑞雷为张艺谋的电影创作找到了星座解读:“他们对批评很敏感,也意识到可能的政治后果,但是激励他们的是能鼓舞他们艺术的东西,不管那是什么。”
瑞雷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美国,有许多占星专业组织会提供执业考试,这些组织包括国际占星研究协会,职业占星师组织、美国占星师联合会、全美占星研究委员会等,考试的标准是统一的,都需要经过长达八小时的考试。这中间涉及一百多道问答题、庞杂的数学计算题和占星解读题。
如果五年不执业,占星师就需要再次考试拿证书。瑞雷在1975年通过了亚特兰大的职业占星从业者资格考试,此前,他在亚特兰大做占星师,之后搬去了洛杉矶,等到再搬回亚特兰大时,瑞雷已经五年没有执业了,他就得再考一次。
占星师之前大都不信占星
“星座运程不过是占星学众多面貌中的一个,它是占星学在大众流行文化的应用。”尼克·坎皮恩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是英国威尔士大学索菲亚研究中心(也称为“占星研究中心”)教授,从1982年开始,专注于占星学历史、文化的研究。
坎皮恩介绍,占星在西方大众文化中非常流行,谈论星座成为年轻人的一种社交手段。但在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中,尤其是科学家群体中,占星并不受重视,至今如此。米勒也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许多占星师在开始他们占星生涯之前,与人们预料的恰恰相反,都是不相信占星的。”
而坎皮恩并不这么看。他认为,占星学在许多人类文明进程中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现代世界之前,大多数有组织的社会都会严重倚赖占星师,找他们寻求建议,获得存在与发展的意义,这个情况在中国、印度、墨西哥等社会,在人类现代文明到来之前,表现得尤为明显。”
坎皮恩说,西方对于占星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巴比伦时期,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随后,两千五百多年前,人们开始了对黄道的研究,古希腊人开始了对占星非常复杂的研究,确立了西方今天对占星研究的一些基础,接着,占星流传到了印度,到了公元7世纪,占星流传到了中国。
“占星学是非常多元的,它非常复杂,与数学、心理学等都有关联,当然也有非常流行的应用。比如,在中国历史上,尤其是皇朝时代,就有官方占星术,但是,普通的老百姓也会仰赖占星术,去为他们自己算命,所以,占星术有时会被看成是迷信,有时又会被看成是一种技术性的事。”坎皮恩说。
(路瑶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