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鹅厂25岁应届员工连续加班20小时后,怒怼领导并辞职

创事记

关注

加班,这不是互联网企业的家常便饭嘛,「不仅996,还要669」。

加班算什么,《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上路都是「打飞的」。

「不怕机器像人,就怕人像机器」,库克的这句担忧似乎应验了现实。

01 事件回顾

25日晚,腾讯应届员工张义飞,因「赶版本」导致高强度加班问题,在「企业微信产品部大家庭」发消息怒怼管理层,指责忽略员工健康问题。

张义飞原文如下:

没有恶意,就是单纯地想问问领导们,内测延期一天,企业微信是不是马上就会倒闭?官网延迟一天上线,客户是不是就马上跑到打钉飞书那去?

是不是非得让开发人员加这20多个小时的班,才能让这个版本满你们的意?你们做任务排期的时候到底有没有考虑过手下人的死活?

我不知道大家看到这些文字的时候心情如何,也不清楚这位兄弟在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会怎么看待那段高强度加班的日子。我只是心痛,替你的家人心痛,也为你自己心痛

2021年12月12日凌晨,我的一个高中同学突发脑出的血,他的室友发现后马上拨打120把他送进加护病房,但他仍在三天后撒手人寰,他和我同龄,25岁,是一名年轻的程序员,毕业半年,职业生涯刚刚开始,我无法想象他的父母在ICU病房外等待病危通知书的心情

我只是希望大家在下一次任务排期的时候,下一次被需求压住喘不过气的时候而被迫加班的时候,好好地想一想,我们离ICU,真的就只有「再加一次班的距离」,好好想一想,用你健康的、年轻的、充满活力的躯体,用一个又一个20多小时的高强度加班,换来一个所谓的「业务突破奖」,一个玻璃制奖杯,一份几千块钱的激励奖金,到底值不值得。

而这份公司用来表彰的文档截图,我会一直留下来,把慢性杀人当作荣誉激励,权当是种黑色幽默,而每一个造就这一切的决策层,都是帮凶

我会好好留着,总有一天,把它贴到腾讯的墓碑上

针对此事,随后,腾讯企业微信产品部负责人黄铁鸣作出了回应。

以下是黄铁鸣回复全文:

大家好,我是WXG企业微信产品部的负责人ted。

上文中的截图是昨晚我们在部门大群里发的部门即时激励表彰文档,这个表彰是对取得了阶段性进展项目和个人的一次即时激励。其中的一些表彰内容引发了咱们一位同学对部门高强度工作问题、影响健康问题的反馈,对于这位同学敢于直言问题的态度,我是认可的。昨晚我们也和这位同学通了电话,认真详细地了解了同学的情况和反馈,我们了解到这位同学刚加入部门2个月,刚来压力较大,与周边同学交流下来发现大家普遍工作高强度,加上近期身边好友不幸去世产生较大内心冲击,因此情绪迸发在部门群内表达了自己对高强度工作的意见。

关于上文中所提及的项目,是去年底企业微信和腾讯会议、腾讯文档的联合版本公司内测项目,这个项目是21年企业微信团队最重要的项目之一,项目牵涉到3个BG、3个产品的联合开发,上线的时间节奏也是基于三个团队之前的共同商定而确定的,时间紧、任务重,这确实令到我们很多同学连续高强度工作才得以保证了最终按时按质交付。而后的4.0版本,又因为要赶企业微信4.0版年度发布会,再次令到大家强急行军。以上的这些,作为部门负责人,同学们的辛苦我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我很感谢大家为了项目为了产品而拼搏,也很惭愧因为项目因为产品而让大家如此辛劳。

今天的事情也再次提醒了我们,持续高强度的急行军是不持久的,也势必会影响到大家的工作与生活平衡,以及健康。之前BG层面还做了一个关于同学们工作状态的调研,大家普遍反映的问题是业务的价值感、工作强度、因为绩效考核「比加班、比谁走得晚」,从部门的管理者的角度,我的态度是,绝不会仅仅是根据大家的工作时长就来判断一个人的工作表现好坏或者绩效排名,这是不客观的,也是不可持续的。

其实基于之前BG层面的这个调研,我们也收到了很多同学匿名反馈的中肯建议和方案,我们也已经在思考优化方案,这位同学的敢于表达再次给我们做了对于快速优化的提醒。接下来,部门管理团队会尽快商议出一整套解决此类问题的具体方案,我的大体思路如下,先同步大家:

1、及时做好规划。同步优化产品迭代开发的规划与节奏,以及其它相关的流程、机制,尽量避免让大家在短期内高强度的工作。

2、健康合理工作时间。团队内部、跨团队合作,结合协同的必要性,共同商议健康合理的作息时间。

3、明确评价导向。不会让大家因为顾虑到考核排序而「比加班、比谁走得晚」,各团队负责人也要在团队内明确沟通考核的标准和依据,引导健康、可持续的工作方式。

后续具体的方案成型后我会在部门层面进行全员沟通,充分征集部门同事的意见。

最后,非常感谢这位同学的直言反馈,督促了我们尽快优化调整。感谢企业微信所有同学们一直以来的辛劳付出。期待未来我们用更健康、更持久的方式一起做出让用户满意的产品。

互联网公司过度加班的问题,正在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腾讯这名员工的吐槽,也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从腾讯管理者的回复中,我们也看到了要解决「过度加班」,需要进行更合理的排期规划、调整绩效考核标准等组合措施。直面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我们也希望看到更多的互联网公司正视并解决这个问题。

02 互联网企业管理,真得只有加班吗?

此前,马云的「不仅996,还要669」,不仅道出了互联网企业加班的现状,似乎还道出了员工加班的「不亦乐乎」

对于员工而言,加班有钱,用命换钱,或许,这正是互联网加班者的现实考虑。

对于管理者而言,正如上文回应中所提到,绩效考核「比加班、比谁走得晚」,时间的量化考核,催生绩效的量化考核,看似客观公平,却可能是一种平庸懒惰的管理思维。

如今,中国互联网经历了将近30年的发展,已经从PC互联网发展到移动互联网,到了今天,进入互联网3.0时代,即商业社交互联网时代,这些崛起的一个个互联网企业给企业管理带来了创新和挑战。

正如吴晓波在《腾讯传》里写到,在腾讯的最高决策层中,绝大多数人有着低调务实的性格,让团队保持了相当长时间的稳定性。作者认为,相对公众英雄,用「沉静型领导者」来描述类似腾讯这样的决策团队无疑更为合适。

吴晓波继而分析到,「他们与传统意义上的大胆而勇敢的领导形象完全不符合,这样的决策团队缺乏戏剧性人格,没有表演的欲望,却能够以最坚毅和冷静的风格带领公司走得更远,他们是现实主义者,不太相信所谓的奇迹。」

企业的企业家,企业家的企业,腾讯的创始人马化腾也是这种「沉静型领导者」,和大多数理工科出身的互联网企业领导者一样,企业家的个人品性注入企业基因,融入企业的整个发展过程。

应该承认,互联网企业为企业管理贡献了智慧,「重新定义管理」。

我国著名管理学者陈春花教授提出「管理只对绩效负责」,她认为,企业的绩效包含着效益和效率两方面的内容。对于一个企业而言,需要有好效益的同时又需要用最快的时间达成这个结果。因此,无论管理者采用何种管理形式和管理行为,只要能够产生绩效,就认为是有效的管理行为和管理形式。如果不能够产生绩效,那么就是管理资源的浪费。

以腾讯为例,提出了内部赛马机制,这成为腾讯19年发展史上决定其命运的几次重大产品创新的关键举措,包括QQ秀、QQ空间、微信等,都不是最高层调研决策的结果,而是来自中基层的自主突破。

这样的赛马机制「谁提出,谁执行」,「一旦做大,独立成军」,一方面孵化了众多创新,让一个个点子破土而出,落地为产品,与用户见面;另一方面也形成了内部竞争,管理层层加码,形成了上述高强度急行军。

加班算什么,《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骑手上路都是「打飞的」。

互联网企业的初衷是,让人体验到技术带给人类的美好,以更快的传播速度,更便捷的使用体验服务大众。互联网产品不断迭代、趋于完美的追求,正是一位位幕后的开发人员的极致付出换来的。

然而,互联网企业本身,高强度的工作,20小时连续加班,却似乎把人当机器使。

03 员工第一还是客户第一?

腾讯员工之问:「内测延期一天,企业微信是不是马上就会倒闭?官网延迟一天上线,客户是不是就马上跑到打钉飞书那去?」

这句「单纯地想问问领导」,也可以引申为:互联网企业,员工第一还是用户第一?

纵观近年企业暴出的问题,如,快递小哥被虐待、拼多多员工猝死、新东方大裁员等等,似乎都表现出对员工不太友好的一面。然而,好的企业在处理「顾客是上帝」与「善待员工」之间并不冲突。

谷歌为例,其标榜「来谷歌工作,享长寿人生」。谷歌「非工程师不招」,通过营造氛围和提供空间,发挥工程师的创造力、洞察力和感知力。

公司允许带父母上班、带孩子上班、带着狗上班,只要不光着身子就行。办公室不设隔离,减少员工监督,赋予其自由。公司提供免费食物,并设置 4 分钟左右的食物等待时间, 苦心营造互动机制,鼓励交流而非制造阻隔。

公司允许工程师拿出 20%的时间来研究自己喜欢的项目,要求员工非工作时间远离工作,让工作本身成为动力。公司营造说好的文化,构建快乐的气氛,来谷歌工作,享长寿人生。

04 不会休息,怎么工作!

技术向来改变了生产格局。电灯的发明,让人得以便利地在夜间工作,「夜猫子」的习惯挑战了白天睡觉、晚上睡觉的生物规律。甚至有研究证明,「夜猫子」不一定不健康。

互联网技术改变了时空。微信的发明,让人在任何时候都能联系上,即时回复期待挑战了上下班的时间分割,远程在线办公,即便身在家里,也不一定是休息。

这些技术的发明,似乎总是缺少了一点人性的温度,甚至是生命的考量。晚上下班、周末双休、8小时睡眠,工作人的健康,谁来保证?

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说,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

然而,很多人似乎忘了这句话。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