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当老年群体遇上“数字鸿沟”:智能时代的新挑战

捕捉翻倍美股

关注
[第一时间]适老化在行动 浙江宁波:设立271个线下教学点 教老年人玩转智能手机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陈徐毅

来源:水哥(ID:qq133991)

近年来,老年人遭遇“数字鸿沟”的问题被屡次搬上台面。今年两会期间,雷军建议运用智能技术帮助老年人更好融入数字生活;杨元庆建议发挥智能科技作用,帮助“银发族”跨越数字鸿沟;还有许多代表、委员针对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给出了建议和提案。这是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第一次得到行业如此集中的回应。其实,去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工业和信息化部也随后公布了首批进行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的网站和App名单。这说明帮助老年人消除“数字鸿沟”已成为当下社会重要而紧迫的事。

当前社会信息化技术进程正处在互联网与移动智能高速发展时期,而过去一年里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加剧了数字鸿沟的发生。据最新《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人,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仅11.2%,仍有许多老年人面对数字化、智能化设备手足无措。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到来,许多老年人正成为智能生活下的“数字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如何克服这一难题值得深入探讨。

老年数字鸿沟的特点

数字鸿沟本是个宽泛而复杂的概念,但是老年群体因缺乏面对现代科技的适应能力而产生的数字鸿沟则有着显著的特点。

老年数字鸿沟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大多数老年人并非数字设备的“高频”使用者,这与年青一代的“互联网原住民”形成鲜明对比。国内互联网发起于上世纪90年代,并在2000年后高速发展,其间电子计算设备的终端形态和软件层面的人机交互逻辑一直随着技术进程和市场需求不断迭代、演进。

可以想象的是,在这近三十年间,经历了较大的知识(经验)断层的人,要想顺利融入当下数字与智能化生活中,必然存在问题。年轻人只要具备基本的教育素养,加之生理上的学习优势,只需一些时间,是不难跨过断层的;但是“边缘群体”中的老年人受年龄和教育程度共同影响尤为显著。比如听视觉等身体机能的衰退、学习和记忆困难、反应和逻辑思考能力的下降直接影响其对现代数字设备的掌握和交互。

另一个特点是,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地域的老年群体对数字智能化的适应程度不同,他们每个人面前是一条不同的“数字鸿沟”。60岁至70岁的老年群体中许多人仍能较快适应现代数字设备,而70岁以上的老年人则大多数适应能力较差;互联网技术普及较为滞后的地区由于接入时间晚,受教育培训机会少,其老年群体内更容易产生数字鸿沟。

这就决定了在消除数字鸿沟的过程中,必然存在有难有易,有先有后。因此,致力于破解老年数字鸿沟难题的有志人士,须有一个观念上的认识:循序渐进而不是一蹴而就,因为群体的适应程度不同,最低限度要保留线下服务作为兜底。

适老化改造的挑战

适老化改造是当前克服老年数字鸿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也存在一些挑战。有观点认为数字鸿沟的发生是需求侧的问题,只要能产生有效需求,市场会自发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认为过于偏颇,当前影响市场的是流量经济,这也是之前许多互联网企业面临产品适老化改造动力不足的原因,老年群体消费者转化率低。市场不能代替人文关怀,不会自发弥合数字鸿沟,面对“数字边缘”寻求帮助的老年群体,公益的理念必须先行,这才是文明社会的担当。

当下的适老化改造对象包括终端硬件、软件(应用层面)、操作系统、基础设施中的接入部分,涉及范围虽然较广,但是有序可循。如何让边缘老年群体快速适应数字、智能和移动信息化的现代生活场景,从效率来讲,智能移动手机和App程序是适老化改造的首要对象。

智能移动适老化标准虽然缺失,但市场已有先行案例。App的改造方向包括设计大字体、简洁易懂的UI界面、高对比度标识等等;人机交互方面尽量实现一键操作、文本输入提示、语言识别能力,取消广告插件和各类诱导式链接;针对视力障碍老人,提供解决“验证码”操作困难、按键和图片信息不可读的方案。

操作系统由于现有产品碎片化程度较高,严重影响老年群体使用体验,这方面还须行业厂商倍加努力。安卓系统因基于开源许可,可改造程度较高,但是碎片化程度也最高。安卓系统的适老化需要业界达成标准共识,以往那种各自为政的品牌自定义设计若用于适老化产品的推出势必造成后期群体培训普及和推广的困难;iOS系统则较为封闭,但对熟练程度较高的老年用户仍可适用。

适老化之外的努力

数字与智能技术的适老化是帮助老年群体消除数字鸿沟的直接手段,那么支撑整个适老化过程的还须有基础设施、人才机制、社会培训和法制保护方面的努力。

适老化改造需要AI助力。当前有许多互联网+智慧养老的概念项目运用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实现一体化养老服务;再比如一些已先行的适老化应用,一键叫车、优化售票的背后更多是AI取代了交互流程,这些都需要额外的算力资源支持。

适老化改造需要更懂老年群体的产品专家和设计人才。从项目管理角度来看,数字与智能技术适老化更加注重需求管理,因此,掌握老年心理学、能够从老年群体的思维习惯去构建产品逻辑的特殊人才十分可贵,高校和企业应尽可能发掘这类人才为适老化所用。

老年大学的课程教育和社区、协会的志愿帮扶起着数字智能技术适老的宣传和普及作用,是重要的社会培训力量。在全社会加强宣传力度的同时,帮助老年群体规避网络风险,加强针对老年人的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需要法制层面的保驾护航。

老年群体遇上“数字鸿沟”是数字智能时代所面临的新挑战。每个人都会老去,但重要的是,他们不会被时代所抛弃。

文/陈徐毅 作者系中国计算机学会第十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代表

本文刊发于《中关村》第215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