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Nature封面论文被抢发!付向东实名举报80后明星教授杨辉学术抄袭

捕捉翻倍美股

关注

举报信开头写道,

尊敬的中科院、科技部、基金委领导:

我是付向东,目前就职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担任细胞和分子医学系教授。在此写信实名举报中科院神经所研究员杨辉剽窃和涉嫌造假等学术道德不端行为, 同时希望借这一事件恳请国家科技管理高层关注和重视当前国内学术界日益凸显和 严重的科学诚信和学术道德问题,以维护中国科学界的声誉。

截至发稿前,双方都未就此事进行回复。

简单来说,这是一起论文研究成果抢发的事件。付向东教授6月25日发在Nature封面上的论文中的思路在2年前去中科院神经所做报告时被神经所研究员杨辉听取,后来用不同的方法重做了一遍,却抢先4月30日在Cell上发表了。

付向东Nature封面论文治疗帕金森意义重大,交流思路却被抢发

付向东今年6月25日在Nature上面的一篇题目为Reversing a model of Parkinson’s disease with in situconverted nigral neurons 的研究论文。是篇对于帕金森治疗具有重大启发性的论文!

封面介绍语为,重塑星形胶质细胞以替代帕金森病中丢失的神经元(astrocytes rewired to replace neurons lost in Parkinson's disease)

众所周知,帕金森症每年困扰着千百万的家庭。单在中国就有近300万的PD患者,且每年新增超过10万例。其根本原因是大脑黑质部的多巴胺神经元的丧失。

目前已有的治疗策略包括防止神经元的损失或保护脆弱的神经元电路,此外,还有一个潜在的替代方案是取代失去的神经元,重建中断的脑回路。

付向东团队的研究发现在星形胶质细胞中敲降RNA结合蛋白PTB(PTB1)可将其直接转分化为功能性的神经元。

这种一步转换法可在帕金森病小鼠模型中诱导产生新的多巴胺功能性神经元、重建受损的神经环路、恢复纹状体内多巴胺水平,并有效治疗帕金森综合征相关的运动障碍。

不同脑区的神经元转换情况(来源Nature)

同时发现,通过使用反义寡核苷酸暂时抑制PTB,也可以将星形胶质细胞转化为神经元,并实现疾病表型的类似逆转。

这项研究为帕金森病及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了极具前景的治疗方法,并获得了神经科学领域的广泛关注,当之无愧被选为Nature 的封面文章。

据网传举报信中所言,付向东团队经过 9 年多的不懈努力,当中包括 6 年的实验工作,以及近 3 年审稿过程中的补充实验工作,才成功通过小鼠模型实现了这个一针「重塑神经元」,消除帕金森综合征症状的尝试。

按照文中所述,2018 年 6 月 14 号,受蒲慕明所长特邀学术报告,付向东教授在中科院神经所报告了这项尚未发表的研究成果,详细介绍了此项研究工作的科学思路、全部实验设计和研究结果。在参加学术报告的人当中就有杨辉。

在科研领域,尤其是生物圈,在研究正式发表之前分享一些研究思路,和同行之间加深讨论,是比较正常的。

晚餐期间,杨辉还向他请教了很多实验细节。

让他没想到的是,正是这次分享埋下了祸根,杨辉团队立即着手换一种实验技术敲降 PTBP1,重复了同样的研究工作,得到了相似的实验结果,并在短短 6 个月后便将他们的论文投稿,最终在今年的《细胞》杂志发表(4 月 8 号上线,4 月 30 号出版)。

研究运用最新开发的RNA靶向CRISPR系统CasRx特异性地在视网膜穆勒胶质细胞中敲低Ptbp1基因的表达,将胶质细胞转化为神经元,从而可减轻小鼠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

看起来是不是有点儿眼熟呢?CRISPR-CasRx是另一种敲降的技术,将付向东研究中的星形胶质细胞换成了穆勒细胞(Müller Glia),换汤不换药。

时间节点

首先,时间节点上很容易戳破。

知情人士表示,付向东实验确实2013年就启动了项目。

看看网上的报道就知道,2017年9月厦门的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就介绍了同样的工作。

大会官网,报告题目为Cure Parkinson's Disease by Converting Astrocytes into Neurons Directly in the Brain

举报信中写道,付在杨辉论文发表后,随即联系了蒲慕明,杨方面却声明他们的研究工作始于 2018 年 5 月 17-18 号,正好在我去神经所做报告之前(2018 年 6 月 14 号)。

「但事实上,我有证据在我去神经所学术报告 之前,杨辉居然连 PTBP1 为何物都不知道,这充分说明『研究工作始于 2018 年 5 月 17-18 号』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单从时间来讲,付向东团队9年的心血,杨辉从到最终发表一共才花了1年半,谁先谁后昭然若揭。

实验数据有问题

信中提到,研究中涉及严密观察和实时跟踪,并留下一组动物进行长达 2 年观察,分析所有阳性和阴性结果,才能得到真实可靠的结论。

这当中为了排除泄露造成的假阳性问题,几年间做了很多反复努力。

而付认为,在杨辉的论文中,支持他们结论的大多数所谓证据, 很有可能是由于 GFAF-Cre 在内源神经元中的泄漏表达所致,泄漏表达是圈内人众所周知的现象。

而杨辉小组在短短六个月内就完成了从课题启动到论文撰写,据悉他们在 2019 年初就将研究论文提交给《自然》,但因缺乏充分实 验证据支持论文结论而被拒稿,虽然这项工作最终在《细胞》杂志发表,但并不代表他们数据真实可靠。

做过实验的人都知道,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取有效的实验数据,唯一的解释是他们极有可能是有目的地挑选对其有利的实验数据,甚至还不能排除伪造实验数据的可能性。

付向东其人:63岁高龄,RNA功能基因组学领域的领军人物

付向东教授现任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细胞与分子医学系教授,他同时还是美国先进科学协会会员,RNA协会会员、白血病与淋巴癌协会委员、美国生物医学科学RayWu协会会员。

付教授在学术方面的成就以及在领域内的影响力非常广泛。从他实验室出来的PI也在学术界非常有名,其中一位博士研究生薛愿超是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63岁高龄也无法阻挡付教授对学术的热爱,至今仍然活跃在学术一线。他为人谦逊,可以把一个复杂的问题讲解的深入浅出,作为领域的大牛对于生物学问题敏感性,是一般PI无法比拟的。

付教授对生物医学贡献卓越,曾在1994年获得了Searle Scholar奖,1997年获得Leukemia and Lymphoma Society Scholar奖,并在2010年入选AAAS Fellow。

他是RNA功能基因组学领域的领军人物,特别在 RNA 以及 RNA 结合蛋白功能的研究方向上著述丰富。曾发表了多篇论文,其中SCI论文41篇,影响因子大多数10以上,获得专利2项。而十年前的一个偶然发现将他引领到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方法研发。

杨辉:年少有为,28岁成中科院课题组长,最大梦想是做药

根据此前的报道,80后的明星教授杨辉曾是别人眼中的学霸,高中时在理科班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热爱动手做实验,后进入中科院上海分院生化所攻读硕博学位。

毕业时,他已经在《自然》和《细胞》杂志上各发表一篇论文,还在《细胞研究》发表了两篇文章。2012年至2014年期间,曾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Whitehead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14年,28岁的杨辉成为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最年轻的研究员,并担任灵长类疾病模型课题研究组组长。而他的「单碱基基因编辑造成大量脱靶效应及其优化解决方法」研究成果入选「2019年生命科学十大进展」。

杨辉进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6年,共发表了十多篇影响因子10分以上的论文,其中不乏《自然》、《科学》、《自然神经科学》、《发育细胞》等国际顶级期刊杂志。

杨辉教授曾说,「我的最大梦想是做药」。

为了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一些,他成立了辉大(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成为该公司的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

他曾表示,「现有7千余种罕见病,80%的罕见病是单碱基突变导致的,如果能有高效不脱靶的单碱基编辑工具,这将可能是全球3亿罕见病患者的福音。」

网友:要爱惜自己的羽毛!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具体举报信的来源尚且不论,最近学术圈吃瓜的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各家科研单位及早开启内部审查和学术道德规范的监督与惩罚。

一位匿名网友呼吁,「只能说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希望这件事能够得到重视,尽快有个结果,虽然不能就此洗清,不要寒了一群真心科研的纯粹科学家的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在读博士表示,「交流的idea被抢发,是任何一个真正爱科研的人所不能接受。」

从事过研究PD和胶质细胞的网友表示自己曾听过付教授的报告,对其惊叹不已。对于PD的贡献和PTBP1功能的发现,还是只认付教授。

总之,不论事件最终结果如何,是时候重点整顿一下科研圈的风气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