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干掉微商,云集也成不了大哥

捕捉翻倍美股

关注

作者:牛背山上陈狗蛋

来源:闯奇研究社

5月3号是肖尚略的高光时刻。一手创建的云集成功纳斯达克,市值超29亿元。另一个战场,云集App,也在Appstore,为他成功争了一个大脸。

据App大数据监控平台闯奇数据数据显示,从5月4日到6日,云集App开启了连续三天的霸榜佳绩。要知道在此前,云集一直徘徊在十强之外。

在《集思录·大咖面对面》的演讲中,肖尚略说,我们的中期愿景是希望能成为一家全球领先的会员电商平台,成为亿万家庭的消费管家。

雄心勃勃,愿景宏伟,但在舆论里,云集却一面风光无限,一面“传销”瘴气盖脸。

云集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在2015年前,云集的模式是拉人头的模式。缴纳一年365元的平台服务费,你就可以成为店主,邀请新店主满160名就可以成为“导师”,成为“导师”后再邀请1000名新店主,即可申请成为“合伙人”。

如果你成为了合伙人。你下面的店主发展一名新店主,你就可以获得170元奖励,不仅如此,你店主下面的店主,每发展一名新店主,你还可以成功拿走70元奖励。

毫无疑问,这是妥妥的三级分销模式。也因为这茬,2017年5月,云集因部分推广形式与国务院《禁止传销条例》冲突,多级分销涉嫌传销行为,被杭州滨江区市场监督局处罚958万元。

不过现在的云集则改头换面了。将三级分销变成两级,将现金奖励变为云币。云币相当于优惠券,不能提现,只能作为购买商品抵扣使用。同时,云集也强化了会员电商标签,将自己往亚马逊等名正言顺的会员电商靠拢。

但吃瓜群众并不买账,尤其是律师们。某个律师就指出:“云集的这种模式,与《禁止传销条例》中的团队计酬模式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国务院颁布的《禁止传销条例》第七条,对传销行为进行了清晰界定。

根据该条例,下列行为,属于传销行为:

一、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对发展的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滚动发展的人员数量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包括物质奖励和其他经济利益,下同),牟取非法利益的;

二、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交纳费用或者以认购商品等方式变相交纳费用,取得加入或者发展其他人员加入的资格,牟取非法利益的;

三、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形成上下线关系,并以下线的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上线报酬,牟取非法利益的。

从这个层面来看,云集还是难逃“传销”嫌疑,当然也有人反对。所谓传销,应当是谋取高额收益,云集显然是正经电商,正经商品。

笔者以前者作为传销知识科普,但倾向于后者的思维,在笔者的执念里,区别传销和行销就一个词语,是否有货真价实的商品。比如安利,有实际商品,还算货真价实,应该就不算传销。云集也应该不是。

云集不是传销,它更像是微商界的阿里巴巴

据中国企业家杂志报道,在他们的调查中,每一位云集会员店主在通过记者的好友申请后,发过来的第一句话都是,“你是咨询开店的吗?”

而打开他们的朋友圈,与印象中的微商无异:每天更新多条动态,大多与促销商品有关,同时积极宣传成为店主后,赚钱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处。

这个从肖尚略事业线也可以得到蛛丝马迹。肖尚略充满了微商基因。

2003年12月,肖尚略在阿里巴巴发财。他亲手创办了一个渠道品牌小也香水。据说这让他赚得了第一桶金。自创渠道品牌,小也香水,像极了微商的雏形。

后来电商红利期过去,微信生态圈抬头,他果断放开了马云马爸爸的大腿,转而抱上了马化腾的大腿,做起了云集。

对外标榜,一家由社交驱动的精品会员电商,提供美妆个护、手机数码、母婴玩具、水果生鲜等全品类精选商品。但现实却是,瞄准宝妈等无业人员,“拉人头”、“交入门费”、“团队计酬”,一度被界定为传销,不仅被收到监管部门惩罚,更还被马化腾爸爸,嫌弃了一把,去年宣布要将其永久封杀了。

彼时云集的逻辑是,帮你赚钱。

云集的模式是,S2b2c。即大供应(Supplier),帮助小商(business),销售商品给顾(customer)。商品不经过小b之手,直接从供应链和工厂则直达消费者。其实就是微商升级版,用平台思维,帮助微商解决了仓储,物流,售后等麻烦事。

而据招股书显示,2018年,云集64.7%的会员有着分销行为。

毫不过分的说,肖尚略就像微商界一哥,而它的云集,则像是用平台经营模式,想干掉线下所有微商,让朋友圈的微商们到云集来,一起为他打工。

云集撑不起肖尚略的大哥梦

虽然是由拉人头发展起来的,但云集的数据却是相当惊人,据数据显示,云集2016年、2017年、2018年的成交总额分别为18亿元(人民币,下同)、96亿元和227亿元。

不得不说,“拉人头”裂变拉新的方式的确很有效。

或许是被这成绩给了肖尚略底气,又或许是涉嫌“传销”被罚后的倒逼,云集开始大张旗鼓的宣称,转做会员电商。虽然表面没说,但云集想做成亚马逊,肖尚略想成为贝佐斯的野心昭然若揭。

而在舆论里,云集也被作为拼多多的对手,因为他俩都是三年上市的奇迹,也都是从社交电商出发,打破了原本人们认为铁板一块,其他人没机会的电商版图。

在肖尚略的大梦里,起码要成为黄峥。

但云集和拼多多不同,拼多多像极了小米,主打超高性价比,再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完美逆袭了腾讯系、阿里系、百度系的流量封锁。

而一手完美的拼团式玩法,又将三级分销,拉人头裂变的传销嫌疑成功避开。

但云集却和三级分销硬扛,把自己结构在违规与违法的裂缝之中,虽然目前已经转为二级,但商品层面,还有三级存在。危机潜藏。

云集以涉嫌传销的方式起家,现在成为台前明星,这个高速引擎恐怕很难再用了。

根据东方证券对云集的分析,云集用户主要是中高端,但云集上的商品价格,与知名的电商,如京东、天猫、考拉相比,一部分比京东、天猫、考拉价格低,一部分比京东、天猫、考拉价格还高。

低是为了引流,高是为了盈利。这逻辑没毛病。很多商超都会用到这个引流思维,不少产品不赚钱,甚至亏钱销售,它们的责任主要是负责引流,然后通过其它商品,盈利。

但也说明一个现实,比起京东、天猫、考拉,他并没有什么性价比优势,比起拼多多就更没了。而这与云集现在推出的口号,帮用户省钱,购物享受批发价,实在有些因果难接。

一番细唠下来不难发现,云集一路高歌猛进,并非是商品优势,也不是渠道优势,说到底还是社交电商的红利,不同的是拼多多是让利给了用户,推出超高性价比,而云集则让利给了店主,即肖尚略想干掉的微商。云集是靠着微商们将自己推向了纳斯达克。

云集是微商人的势能集聚,代表的社交电商的浪头,它玩了一把最大的微商游戏,如果成功,它的确可以干掉微商,踩着社交电商的巨舰,最低成为黄峥类的存在。

但如果失败,只怕会成为下一个罗永浩,大梦春秋,一厢情愿,苦苦挣扎,还是沉没。

就目前而言,并不看好云集。云集目前收入来源于两方面,商品和会员费。商品既然优势不强,那羊毛就出在会员费身上了。

会员制电商是个什么鬼?百科解释:会员制电商平台只针对会员开放,会员需要交纳固定的年费,然后享受会员制电商平台的“平进平出”的优惠。平台方将不再商品上增加利润,完全依靠收取的会员费进行运营和获得收益。

“平进平出”,这又和现在云集的定价相悖。云集想要在会员费上有建树,似乎只能从价格上挥刀自宫。一旦挥刀,相关人的利益就会出岔子,尤其是这群将他推向纳斯达克的微商们。没利可图了,谁干?

前难进,后难退,这就是云集现状。

一句话作结,云集面临一个选择题,盈利还是抛弃微商?如果抛弃微商,微商又将洒落各地,所谓社交电商的巨擘也将烟消云散,届时即使多了一个市值29亿的云集,也不是肖尚略最初的云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