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故事并非虚构,如有雷同,应该咋办?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姚赟
来源:盒饭财经(ID:daxiongfan)
因为《手机》这部电影,不懂股票的崔永元,凭一己之力“绿了”整个影视板块。这件事算是掀起了“小崔复仇记”中的一个小高潮。
2003年底上映的《手机》,以5600万票房的成绩夺得当年票房冠军,获第2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还让范冰冰获得了演艺生涯里第一个最佳奖项“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
对崔永元来说,因这部电影的影射所产生的影响,则令他没那么开心了。
虽然“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勿对号入座”这种免责声明见的多了,但雷同太多,怎能不让人对号入座。
其实,除了《手机》外,众多有影响力的商业作品中存在影射现实人物现象,比如扎克伯格、徐小平、乔布斯、比尔·盖茨、沈南鹏等等。
作为公众人物,如果有一天你突然成了影视作品中的主角,会如何反应?除了崔老师的死磕到底,还可以参考下面几位的做法。
无所谓型:你的严守一、我的冯裤子
王朔在看了叶京导演的电视剧版的《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后,指着里边的冯裤子这个角色说:“干嘛不直接叫冯小刚啊?”
与崔永元和严守一的关系一样,自2006年《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播出后,“冯裤子”这一称呼与冯小刚如影随形。
在这部剧中,不知是否是特意,扮演冯裤子的演员与冯小刚十分相像。而在这部片中,作为配角的冯裤子从参军到做生意失败,为了达到目的有些不择手段,最后当了导演。不少观众看了剧后,都将冯裤子和冯小刚画上了等号,至今都有媒体在报道时,用“冯裤子”来代替冯小刚。
这种影响力,可能因为影片中的影射,除了是民间推测外,还经过导演叶京的官方认可。
有记者问叶京,怕不怕冯小刚生气。叶京当时回答说,这有什么好气的,冯小刚就是这样一个人。
电视剧里,冯裤子如牛皮糖一样死死黏着大院子弟,动不动就被众人洗涮,动不动就哭鼻子。叶京也毫不讳言的说:“我戏里的冯裤子,动不动就哭,这个细节就来自冯小刚。多少次他都在王朔面前痛哭,光在我面前就有好几次。”
那冯小刚是如何应对的?
从目前网上留存的消息来看,并没找到任何冯小刚公开怼叶京或者回应的消息。然而,没有回击或者公开表态的冯小刚,在自己经历了“冯裤子”之苦后,反手却给崔永元来了一击。
截止目前,在和崔永元的这段恩怨中,至始至终,冯小刚都未向他道歉,只在访谈时解释,想跟小崔开个玩笑,但他不接受这种开玩笑的方式,觉得有点遗憾。
对比叶京、王朔等人的剧内剧外的影射和嘲讽,或许冯小刚真觉得在《手机》中对崔老师的影射,真是个玩笑。
在对待这些事上,冯小刚好像是无所谓的:对他人在作品中影射自己无所谓,对自己在作品中影射他人也无所谓。
可能,在他看来,没有永恒的关系,只有永恒的利益。
毕竟,谁也没想到,十几年后,在《老炮儿》的广州首映观影上,叶京作为老友出席并力挺冯小刚。而在叶京执导的电影版《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时,也请来了冯小刚作为监制。
佯装愤怒型:打在徐小平愤怒上的引号
“《中国合伙人》最终剧本只用了我剧本的18个字,中国合伙人、新梦想学校、还有3个主角名字,这使我很‘愤怒’。”
和冯小刚不同,徐小平很乐意谈起《中国合伙人》中的孟晓骏,而徐小平谈及的愤怒,也确实是打了引号的愤怒。
2013年,由陈可辛执导的《中国合伙人》,掀起了一股对创业及合伙人的讨论。影片中成冬青、孟晓骏和王阳白手起家创办“新梦想”英语培训学校的故事,便是借鉴了不少新东方外语培训学校的经历。而成冬青、孟晓骏和王阳,便是现实生活中“新东方”三位创始人俞敏洪、徐小平和王强。
其中,以徐小平为人物原型的角色“孟晓骏”,是一位出身留学世家的精英知识分子,90年代初赴美留学想要一展抱负,却毕业后连一份体面的工作都难以找到。
徐小平的愤怒,来自陈可辛对他初稿彻头彻尾的修改。徐小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陈可辛在拿到他提供的初稿后,用了一年的时间,将剧本改到只保留了中国合伙人、新梦想学校、还有3个主角名字这“18个字”。
俞敏洪在博客中表示:“我坚决反对把新东方搬上银幕,所以现在和未来这部电影和我都没有关系。”而与他不同,徐小平很乐意谈起这段过去的轶事,也会告诉大家与现实有差距的地方。
比如影片中,“新梦想”英语培训班日益壮大,创始人之一的孟晓骏提出上市的构想,被保守的成冬青拒绝,孟晓骏随后提出退股离开新梦想。而现实中,徐小平第一次离开新东方,第一次徐小平因为管理风太过严厉被“请”出了新东方的管理层,后来在俞敏洪的重新邀请下再次进入新东方管理层。
俞敏洪也指出并解释,“成东青在电影中展示的个性,包括孟晓骏、王阳展示的以徐小平和王强为原型的个性,则和现实中的我们大大不同。现实中我的个性没那么窝囊,也不是一个‘把演讲当做自己性生活’的人。”
在徐小平佯装的愤怒下,上了央视的《开讲啦》,也接受各大媒体的采访,还天马行空讲述之前的经历。
借着这波热度,徐小平和真格基金的名字走出了创投圈。与此同时,当年的“新东方”也一度成为炙手可热的明星企业,还被树立为创业和逆袭的标杆。
前恭后倨型:扎克伯格的大反转
《中国合伙人》中,“新东方”改成了“新梦想”,主人公的名字也隐晦地改了,而《社交网络》中,facebook、马克伯格等名字直接呈现在了观众面前。
这或许会让观众产生一定的疑惑,这到底是一部虚构类的电影,还是非虚构类的纪录片,扎克伯格知道么?
2010年,改编自扎克伯格创业过程的电影《社交网络》创下票房佳绩,5000万美元成本的电影在全球取得2亿美元票房。在2010到2011年度北美颁奖季中,该片更是拿下多个最佳影片奖项,一举入围奥斯卡奖多项大奖并获得最佳改编剧本。
影片获得成功后,扎克伯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电影积极之处在于能够鼓励人们去创业,而且许多人在观看完影片之后开始对计算机科学感兴趣;而至于会不会给Facebook带来负面的影响,马克伯格表示并不担心;同时强调,电影皆是虚构,并不是他真实的人生经历。
这个阶段,小扎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基本上是正向的。大概在2014年,小扎的态度出现了反转。
2014年下半年,扎克伯格终于忍不住反击,直称《社交网络》这部电影伤害他的名声非常深。
根据《英国电讯报》专访,扎克伯格表示:“我没有花很多的时间去讨论这部电影,我甚至尝试过去封锁这部电影。”他还表示这部电影确实伤害到他的名声,许多人都认为他就是电影里面那个唯利是图,不惜牺牲好友的人,然而现实中的他不是那样。
facebook最初的创立目的,也不是为了找女朋友。他现在的妻子早在facebook创办之前就已经认识了,他们在结婚前已经约会10年时间。
从2010年到2014年,3年内,对同一部电影,扎克伯格这种前恭后倨的态度大反转,并不突然。
2010年影片刚上映时,facebook已经赶超雅虎成为全球第三大网站,与微软谷歌领衔前三。哪怕在用不了facebook的国内,通过这部电影,创始人扎克伯格的传奇故事也被人知晓。
在2010年电影《社交网络》上映时,索尼影业便刻意以暧昧的态度表明,这部电影是改编自小说《Facebook:性与金钱、天才与背叛交织的秘辛》,而不一定是现实生活中的马克·扎克伯格,也因此帮现实中的扎克伯格打了不少免费广告。
回头再看facebook的2014年,确实是非常精彩的一年,收购、全球布局、引入苹果、运营数据同比大涨等等都是当年的关键词。或许因为facebook的声量日涨,关注的人越来越多,曾经觉得不会困扰扎克伯格的《社交网络》也开始成了他的困扰。
恶作剧型:真假乔布斯
乔布斯对新电影《史蒂夫·乔布斯传》,是没有发言权了。不过老片《硅谷传奇》却比较有幸,曾受到过乔布斯的“加持”。
于1999年6月20日在美国上映的《硅谷传奇》,或许是有关苹果和微软这两大公司最为著名的一部电影了。
影片以沃兹尼克和包尔摩的角度来诉说两间公司的发展过程。用穿插叙述方式来介绍两间美资科技公司苹果Apple与微软Microsoft的发展过程。
故事中两个主要的人物,便是苹果公司的创办人——由诺亚·怀尔饰演的年轻时期的史蒂夫·乔布斯,和微软公司的创办人——由安东尼·迈克尔·豪尔饰演的学生时代的比尔·盖兹。
影片中,两位创始人并非具有想象中的原创精神,更多时候他两更像“商人”。乔布斯靠“偷窃”成就了第一代MAC操作系统——施乐公司最早开发出了电脑图形操作系统的原型,盖茨也是靠“偷窃”成就了第一代Windows系统,只不过他窃取的对象是乔布斯。
除了相互剽窃外,影片通过片中角色之口调侃盖茨是“小人物”。乔布斯也各种调侃和影射:吸食药物后手舞足蹈的情形、一度拒绝承认自己的私生女、对应聘者出言不逊、让员工的高强度劳动等等。
影片播放时,微软如日中天,乔布斯则刚刚回归,重新执掌苹果,并力图拯救苹果的危机。
播出后,两位主角都没有表示太强烈的抗议,比尔·盖茨称,这部电影并没有很真实地重现20世纪80年代发生的一切;乔布斯也认为“这部电影还可以拍得更好些”。
而乔布斯更是在当年的MacWorld开发者大会上,将在影片中扮演他的诺亚·怀尔请到了现场,请他继续扮演自己。用这种玩笑和恶作剧的表达了自己的对这部影片的观点。
黑色高领衬衫、牛仔裤和旅游鞋,当怀尔穿着乔布斯经典套装出现在台上后,向观众进行的一段动员演讲中大谈“苹果的复苏”。
接着,在观众的掌声中,真正的乔布斯出场,并打断了怀尔的演出,说到:“邀请他来,这样他就能看到真正的我是什么样,他扮演了一个比我好的我。”同时,对这部电影的看法,乔布斯笑着回应:“那只是一部电影。不过如果你想做件对的事,你可以让我在《急诊室的故事》(怀尔主演的热门美剧)露一小脸。”
这部影射和黑料齐飞的影片,在如此正式场合的同台和间接的表态后,意外成为“果粉”了解乔布斯和硅谷的一个途径。
影评人詹姆斯·普拉斯对《硅谷传奇》曾这样评价,“个人电脑的革命在这部迷信而八卦的电视电影中神圣化而且简单化了。”
除了上述的这些回应方式外,还有一种方式是不回应。据说是《欢乐颂》中谭宗明的原型——红杉资本创始人沈南鹏,《窃听风云3》中被影射的李嘉诚,对于这些商业作品中的影射和调侃,他们均未作出回应。
可能对他们来说,毕竟就是一个故事,没什么可值得回应的。那些积极回应的,一大部分也只是在借力打力。
扎克伯格曾表示,“如果一部电影里说我写了一个程序,然后做出来一个产品,最后成立了一家公司,那么故事显然就没那么轰动,如果添油加醋地编造一些故事进来那就会让人浮想联翩。”
确实,谁会去花两个小时,看一个穿着T恤的大学生,满脸油光地坐在电脑前,敲两个小时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