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创新创业青年谈“原始创新”难落地:各方应保持耐心

一财网

关注

5月18日, 第五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在上海中心举行。记者注意到,在论坛的圆桌对话环节,参与嘉宾来自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区块链、新能源、生命科技等多个不同行业,大家都共同提及“基础创新”与“原始创新”的话题,并强调创新有效对接市场应用的重要性。

“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的含义,依据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对科研工作者而言,创新是其核心使命与追求,许多科研活动始于对问题的认知与探索。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不仅是科研人员职业生命的基石,更是他们精神世界的极大乐趣所在。”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任洁指出。

任洁团队的研究方向是超导专用高能效超导芯片,在她看来,在海量的原始创新成果中,假如能有一小部分最终实现应用转化甚至促成重大创业成果,那么推动这项成果落地的人便是“无私的慈善家”。

当前,越是原始且具有显著差异的创新,越能在产业链中占据关键位置,两者间已形成某种内在联系。近年来,人工智能领域的突破便是一个例证,“这些新技术或模式的革新所创造的价值,远超许多传统产业数十年的积累。随着人类与产业的发展,此类现象日益显著。近十年来,创新与突破的速度加快,预示着未来也将保持这一趋势。” 上海丰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史建琦指出。

而站在产业界的视角,史建琦也观察到了“基础创新”与“原始创新”落地难的问题。“我们面临的挑战不单是实现突破,更在于如何将科研成果切实转化并应用。这要求我们既要从事科研,又需致力于将成果落地。”

他表示,产学研一体化的路径尤为重要,它连接了创新与企业实际运作,然而,将原始科研成果转化为商品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涉及多次模式调整与变革。许多企业可能缺乏完成这一过程的足够耐心。“我们追求的并非单纯赶超或摆脱外部限制,而是认识到在任何时代,创新工具与方法虽能加速进程,却非决定性因素。”

上海零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林乐则从价值观的角度,希望各方对于科技创新应抱以持之以恒的耐心及对失败的宽容态度。他指出,无论是企业的研发试错、市场推广还是模式复制,皆为耗时长久的过程。社会对新技术的接纳、认知转变亦非一蹴而就,这同样需要时间。因此,耐心是不可或缺的,但即便拥有足够的耐心,成功也非必然,鉴于失败的高概率,全社会,尤其是政府层面,应增强对创业失败的宽容度,以此激励更多的创新尝试。

此外,林乐也呼吁企业科技创新应当具备实际价值,并遵循正确的价值观引导,避免科技仅为创新而存在,或创新仅为技术本身服务。“以区块链为例,选择应用场景时需审慎,因科技如同双刃剑,可促进亦可为害。近年来,金融科技在缺乏监管的环境下显现诸多问题,强调创新的同时,必须坚守价值导向,不容许技术滥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