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开栏语丨城里人,为何涌向县城?

红星新闻

关注

在过去的“五一”假期,县城成了最大赢家。

据相关旅游平台的数据显示,“五一”期间,小县城游增速“跑赢”大都市。某旅游平台推出的“五一”旅游趋势洞察报告显示,四线及以下城市旅游、县域市场酒店、景区门票预订订单分别同比增长140%、68%、151%,均跑赢全国大盘。

有人说,县城终于迎来了“泼天富贵”。确实如此,县城在长久以来的舆论叙事里,是一个略带苦情的角色,它们是城市的对照物,少和繁华、活力、精彩这样的关键词关联上。更重要的是,县城似乎成了一个终将离去的地方:这里是城市新流入人口的来源地,也成了乡愁的寄托之所,连这里最优秀的年轻人都被称为“小镇做题家”,而“小镇做题家”归宿当然就是离去。县城,在滚滚时代面前,似乎总是步履踉跄的样子。

但现在似乎反过来了,城里人开始涌向县城。而且他们开始真心地欣赏县城、向往县城,而不是像过去一样只在返乡笔记里居高临下地“点评”。城里人开始感受县城带来的另一重美好,重新获得对“生活”的想象:民宿、烧烤、采茶、爬山,以及心灵的平静。这种古典的精致,成了县域旅游的独特魅力。

相比于城市,县城消费当然更加划算,正如有网友总结:“不是热门城市去不起,而是小城更有性价比。”但这种“性价比”,其实也是一种新的消费形态。有日本学者提出“第四消费时代”的概念:经历了物质消费的快速增长之后,人们的消费重点已经从奢侈、浮华,过渡到回归到消费的体验、内心的满足、平和的心态、地方的传统特色、人与人之间的纽带上来。这些正是县域旅游的“性价比”,少了很多五光十色的喧嚣,却足够温润细密。

当然,县域旅游的崛起,并不只是县城多么特殊,县城也在经历和城市的一体化。比如随着高速、高铁的完善,许多县城被纳入了城市周边“几小时内可达”的半径之内。同时县城也在精神上和城市同构,就像“村咖”成了不少县城的火爆单品——咖啡,一个城市生活的标记物也成了县城的标配,这意味着县城开始摆脱乡土标签,和城市“平等”地并立了。

从这个角度说,关注县域旅游也有着观察经济格局的意义。在城市化的大背景下,一种显得另类的经济动向,背后也会关联着更深远的议题。这可能是地域均衡,也可能是藏富于民;也可能是互联网赋能,可能是生态价值挖掘。相信每一个独特的县城背后,都有一个自己的故事,都藏着拓宽发展路径的启示。

这也是我们推出这组策划的意义。刚刚过去的这个“五一”假期,红星新闻10路记者在10个热门旅游小城里穿梭,采访这里的游客、旅游行业的从业者以及管理部门,去深度透视这一波“文旅下沉”新趋势,从中挖掘消费变迁的深层逻辑,用新闻的方式为县城立传,也为擘画发展蓝图提供参考。

红星新闻深度报道中心

策划|王涵 蓝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