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危机中蕴藏新机 挑战中孕育动力

光明日报

关注

原标题:危机中蕴藏新机 挑战中孕育动力

    【权威访谈】

    今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年。目前全年时间已经过去了近四分之三,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国经济在压力测试面前呈现怎样的特点?全年宏观经济趋势如何?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面临多年来少有的复杂局面,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推动经济行稳致远具有较好基础和条件。危机中蕴藏新机,挑战中孕育动力,要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开放释放经济增长的动能和潜力。

    中国经济经受住压力测试

    记者:您如何评价目前我国的宏观经济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在疫情冲击下中国经济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王一鸣: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扩散蔓延,疫情长尾特征更趋明显,主要经济体衰退程度超出预期,外部需求大幅萎缩,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我国发展面临多年来少有的复杂局面。从国内看,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复工复产有序推进,经济下滑态势在较短时间得到扭转,二季度经济增长明显好于预期,我国经济运行呈现稳定转好态势,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上都走在世界前列。中国经济经受住了疫情压力测试,经济恢复好于预期。

    记者:8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已于日前公布,您如何研判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活力?

    王一鸣:8月份,生产、消费、投资、出口等主要指标都呈现出积极变化。中国经济克服了疫情和汛情的不利影响,生产需求继续回升,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发展动力活力进一步增强。主要特点是:出口数据超出预期,出口行业表现出超强应变能力和竞争力,中国出口商品在主要市场的比重不降反升。预计出口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速,而进口增速将逐步企稳。工业和服务业恢复加快,消费和投资继续改善。市场主体预期较为稳定,资本市场表现领先全球其他主要市场,人民币汇率走势更为稳健。

    同时,经济恢复还不平衡,生产恢复快于需求,工业恢复快于服务业,投资恢复快于消费,大企业恢复快于中小企业,金融业与实体经济恢复不平衡,就业和中小企业仍面临较多困难,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平衡仍面临较大压力。要从长期大势把握当前形势,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当前的困难、风险、挑战,增强发展信心,巩固我国经济稳定转好的基本趋势。

    稳定经济基本盘具有强大支撑

    记者:为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巨大冲击,落实“六稳”任务、做好“六保”工作,各方已经开始发起全年攻坚冲刺,您认为目前政策取得的成效如何?

    王一鸣:我国全力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及时出台一揽子扩大内需、帮扶企业、稳定就业的逆周期调节政策,增加1万亿元财政赤字规模,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新增1.6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并推动金融系统向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这对稳定经济基本盘形成强大支撑,出台的减税降费、减租降息和融资支持等政策落到实处,增强了市场主体的获得感。

    通过加大宏观政策对冲力度,各地区各部门全面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就业优先政策,落实助企纾困和激发市场活力规模性政策,着力稳定经济基本面,国民经济稳步复苏。

    记者:从中长期看,我国经济的动力如何?

    王一鸣:从中长期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重构全球创新版图,我国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在一些领域实现“并跑”和“领跑”,跻身国际科技发展前沿更加具备条件,我国拓展资源配置和发展空间的条件更为有利。更要看到,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从需求看,我国拥有4亿中等收入人群在内的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不断升级的商品需求和日益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将持续释放,国内市场的总体规模将加速扩大,巨大的内需潜力将转化为经济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从供给看,我国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产业体系和不断增强的科技创新能力。疫情催生数字经济异军突起,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快提高,将在满足消费结构升级中增强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以深化改革开放开拓新局

    记者:您认为四季度经济走势如何?目前经济增长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还需要如何发力?

    王一鸣:现在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大的外部不确定因素影响,今年三季度、四季度经济增速恢复一定会高于二季度。当前,我国经济的主要挑战还是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较多,国际环境严峻复杂。从国内看,主要是就业压力增大,中小企业仍面临较多困难,长期的结构性问题影响经济恢复,居民消费持续走低,制造业和民间投资不振,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平衡压力增大。

    越是面对困难挑战,越要深化改革开放,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充分利用疫情倒逼改革的“机会窗口”,推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解决深层次结构性体制性问题。健全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营造依法平等保护民营经济产权的市场环境,激发民营企业的投资热情。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建立健全竞争政策实施机制。推行国内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按照“非禁即入”原则和“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促进各类市场主体依法进入清单以外的领域,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出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指导意见,深化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加快培育技术和数据要素市场。通过深化改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释放经济增长潜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记者:您曾指出,全球经济将迎来新一轮创新高潮,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将构建新的产业生态。您认为中国应该如何把握机遇加快发展?如何提高供应链的安全性与可控性?

    王一鸣:人类每一次危机都孕育着新的技术变革和发展机遇,新冠肺炎疫情也使得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异军突起,展现出强大的抗冲击能力和发展韧性,疫情期间提供了很多应用场景,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很多场景,也为产业的转型升级开辟了新路径。

    疫情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快调整,区域化近岸化特征更趋明显,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更为紧迫。我们要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产业链根植性,实施好外商投资法及配套法规,进一步放宽外资的准入限制,更好保护外资合法权益,营造一流营环境,增大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下决心推动短板产品国产替代,拓展国内供应商,培育可替代的供应链。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加快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改造传统生产工艺,提升制造业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以强大国内市场为支撑,创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供应链形态,提高供应链的安全性与可控性。

    (本报记者 张翼)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