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甘肃庆阳宁县:长在“藤”上的苹果带来现代产业扶贫路
原标题:走访甘肃庆阳宁县:长在“藤”上的苹果带来现代产业扶贫路
眼前的苹果“树”与普通果园中的十分不同:密实的枝干盘成一列列绿色的“墙”,其中点缀着无数红色果实,放眼望去分不清哪些是树干、哪些是枝丫,只有三米来高的绿色“藤条”交错延伸。这是9月10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在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焦村镇海升苹果产业扶贫基地看到的景象。
9月10日,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焦村镇海升苹果产业扶贫基地里早秋成熟的苹果挂满枝头,本文图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张若婷 图
这些苹果之所以看起来像长在“藤”上,是因为枝干不发达。记者发现,这些苹果树的枝干横截面只有约一元硬币大小,苹果地里竖立起一根根竹竿,苹果树甚至需要依杆而立,形成一排排整齐的树墙。
“这里种植的是我们宁县特有的M9T337矮化自根枮密植苹果,这种苹果主根不发达,果树结果量又大,要用格架系统辅助支撑。”宁县焦村镇党委书记李蔚然在果园里向记者解释道,这种矮化密植苹果是宁县特有,最大的特点就是当年开花、二年结果、三年丰产、五年盛产,省水、省地、省劳力能够达到60%、70%和80%。
除了格架系统外,李蔚然把宁县苹果的特点概括为“三高五化”,即高定位、高科技、高效益;苗木良种化、栽培矮密化、管理机械化、水肥一体化、产品标准化。
例如,在格架系统基础上,苹果树根部的土地里配有一条滴灌管,灌孔紧贴根部,水肥液经过计算后精准供给给树根;宁县苹果目前已经实现了产地和北上广大型超市的直供销售,在市场上的售价达到19.98元一公斤。
建农业创业孵化基地,农民分红比达16.8%
宁县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地区,日照长,昼夜温差大,生产的瓜果天然具有较高的糖分积累。然而宁县同时也是六盘山特困片区县之一,长期以来境内交通道路建设滞后,“困在路”的问题十分突出。在这一背景下,宁县把苹果作为首位扶贫产业,自2014年起招商引进了浓缩果汁生产企业陕西海升集团。
“海升模式”的苹果种植让生产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有性繁殖转为现在的自根砧压条无性繁殖,让更多养分用于果实的生长,将果树高度控制在3.5米至4米。苹果不是生长在一棵一棵树上,而是长在一排一排“藤”上,这样种植出的苹果能够充分接受光照,同时埋在地下的水管通过高科技计算实现精准滴灌,也最大程度避免了浪费。
引入海升集团后,通过政府、企业、农民三方的合作,焦村镇还在当地建起了海升苹果产业扶贫基地。李蔚然介绍道,这一扶贫基地由海升集团控股60%,负责建园、管理、品牌和销售;宁县政府成立聚农资金专业合作社占股40%,发挥组织农民、股份合作、民主管理和桥梁纽带等优势,代表股东履行职权,监督企业运行。
在资源变资产方面,当地把土地入股海升公司,30年期限,每年每亩保底分红500元,每5年增长100元,并且企业纯收益的5%用于二次分红。
海升农业创业孵化基地
李蔚然介绍道,通过让农民托管承包,海升扶贫基地每年收取4000元每亩的费用,同时给农民进行技术指导,到第三年亩产达到6000斤的时候就完全交给农民自行经营,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孵化过程。
在资金变股金方面,焦村镇还把产业奖补资金、村集体积累和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合作社和非贫困户自有资金、银行贷款等“五类资金”变为股金,入股海升公司,按照16.8%进行分红。
甘肃省公路局副局长蒋睿智对于当地的交通扶贫、产业扶贫模式表示,16.8%的分红比例在全省来看是很高的,这考虑到了农民承担风险的能力较低,真正有利于宁县苹果的种植形成产业、打造品牌。
不仅是焦村镇,近年来“海升模式”果业正在成为“宁县名片”。记者在宁县了解到,全县共引进和培育了海升、海越、正洋、惠泽塬等龙头企业21个,建成北国春、太阳圣红、兆丰等苹果生产基地28个,发展矮化自根砧苹果5.8万亩,形成了宁州、清谷田园、嘉禾兴、康庄、陇润5个地产商标。
据宁县政府统计,全县通过苹果产业扶贫模式已累计分红6364.2万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4903元,增长到2019年的9636元。2019年,宁县整县实现脱贫退出。
产业路助扶贫,当天下单当天摘
庆阳乡村景象
与相距近300公里的陕西延安相比,甘肃省第二大城市庆阳仅有1条192公里的过境高速公路,而延安有7条。庆阳市东西方向2012年才通高速公路,也仅有126公里与延安相接,尤其全市1/3的行政村仍然不通油路(水泥路),开放开发受制于交通瓶颈。
有了产业,没有路不行。2013年至2019年,庆阳农村公路项目建设累计争取到省项目补助资金48.39亿元。在宁县,2013年以来共建成了通村水泥(沥青)路1555.3公里,完成总投资8.41亿元。
“甜蜜宁州合作社”理事长白亚军早在2007年就开始进行新疆与宁县焦村镇之间的瓜果销售,对乡村道路的变化感受深刻。
“前些年净干赔钱的买卖,就因为交通不便利,有一年雨特别多,村民靠肩扛手提从地里运到装箱点,瓜果装箱的时候几乎就烂了一半。”白亚军讲起这些年交通情况的变化,表示现在最大的改善在于村路的通畅。
2013年至今,宁县焦村镇累计水泥硬化产业路22条115公里,砂石硬化产业路15条95公里。这三十几条产业路路程不长,但对于白亚军和合作社的村民而言,意味着现在合作社的带斗卡车可以直接开进农户家里,再通过302线公路等省道运送到各地销售。
2019年,他看准海升苹果的机会,成立合作社承包了103亩地进行矮化密植苹果、20亩地新建当地黄甘桃保种示范园。
今年,白亚军还利用苹果园的行列间隔土地,套种了陇薯7号洋芋和籽用白葫芦瓜110亩,通过合作社与农民签定保底收购合同,提供机械打瓜服务,带动周边农户种植籽瓜150多亩。通过来社务工,贫困户得到酬劳,增加了收入,也推动了当地扶贫工作。
白亚军称,交通的便利让果子可以在树上生长至九成熟,做到“当天下单当天摘”。而不必像以前那样考虑到运输的时间,苹果长到六七成熟就采摘,导致口感不佳。
乡村道路里程的增加也直接带来了白亚军收入的增加。
据他介绍,村里硬化路通畅了之后,苹果的收购价格由之前的约2元每斤增长到现在的4.2元每斤,预计今年的苹果及其他作物销售能给他的合作社带来约20万元的收入。
作为农村交通扶贫、产业扶贫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13年以来,整个宁县农村居民的收入也有显著增长。
据宁县交通部门数据,2013年至2019年底,全县农村公路沿线共建成万亩苹果产业园21处15.3万亩,以及多处千亩瓜菜基地、千亩苗林基地等,农村老百姓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4903元增长到2019年的963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