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信条》,游历七个国家取景地

新闻晨报
原标题:跟着《信条》,游历七个国家取景地

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信条》正在热映中。电影里,世界存亡危在旦夕,“信条”是惟一的线索与武器,主人公穿梭于全球各地,力求解开“信条”之谜,利用时空逆转拯救世界。
看《信条》,不仅能体验刺激震撼的动作追车场景,一起“烧脑”解密,还能跟随主人公走遍世界各地,欣赏美丽风光。故事里的主要舞台是奥斯陆、塔林、伦敦、孟买等城市。而在拍摄时,诺兰及其制作团队去到了三大洲七个不同国家取景,从美国到英国、从爱沙尼亚到意大利阿玛尔菲海岸、从印度到丹麦和挪威……
美国
影片的重头戏,在奥斯陆的极具戏剧性的飞机爆炸戏,是在位于美国莫哈韦沙漠西南缘的加州维克多维尔机场拍摄的,而且,一直坚持尽量实拍的诺兰,是真的炸了一架飞机。诺兰本来的确打算利用模型和电脑特效来拍摄这一场景,但制片人算了算账后发现,购买一架退役的旧飞机实拍,比建造模型和全尺寸内部立体布景更节省成本。最终,诺兰实现了实拍的初衷,用IM AX摄影机拍下了这个爆炸性场景。
在筹备时,诺兰和制片人前往维克多维尔机场,那里存有待处置的旧客机,而诺兰看中的飞机是一架波音747大型喷气式客机。而在拍摄炸飞机之前,剧组首先得做修复工作,因为飞机退役后会被取出制动和其他零件,因此剧组需要更换飞机的制动系统,还要弄清楚转向机制,确认用哪种牵引车,并确保一切正常运行。拍摄时,出于安全和控制方面的考虑,也不能让这架飞机依靠自身力量滑行,而是靠人驾驶牵引车拖动飞机沿跑道滑行,然后再突然转向。
《信条》中最复杂的场景则是最后的十分钟倒数计时大战,拍摄地点有三处:外景是在印第奥附近的沙漠鬼城伊格尔山中的一处废弃铁矿山内,伊格尔山的一些内景则是在华纳兄弟影片公司片场的16号棚里拍摄的,该摄影棚以其巨型水槽最为知名。第三处地点则位于霍桑市一家老旧的歇业购物中心,在这里,剧组建造了最大的逆转时空十字转门。电影里总共有四座十字转门,其中两座就建造于霍桑购物中心之中,第三座建造于爱沙尼亚的仓库中,第四座则建造在华纳兄弟23号摄影棚内。
爱沙尼亚
全副武装的军队进入基辅歌剧院,《信条》由此拉开了帷幕。这是在爱沙尼亚塔林的庞大场馆Linnahall拍摄的,这一场馆是为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建造的。实际上,这一场馆虽然看起来富丽堂皇,但缺乏维护,已经被废弃了大约十年。
那里的座椅状态十分糟糕,地毯也没了,混凝土受到很大的破坏,到处都是涂鸦和碎玻璃,没有灯光,因此修缮是个大工程。主创团队请人重建舞台,抛光了混凝土表面,重建了一些外墙,修理了大门,修复并添置了照明设施,处理了所有观众座椅和地毯。
影片中段的追车戏份可以说是第一个高潮,正逆方向的车流你追我赶,伴随枪战,非常刺激。这一段是在塔林市中心的高速公路上拍摄的,据悉,当时剧组申请封闭八公里的路段几周时间进行拍摄,而这位于爱沙尼亚人口最稠密地区。
意大利
片中,反派安德烈·萨塔尔在越南拥有一艘豪华超级游艇,他居住于此,海岸风景迷人。这一场景是在意大利的阿玛尔菲拍摄,阿玛尔菲是意大利南部、地中海沿岸风光秀丽、历史悠久的一个小城,海岸绵延几十公里。片中的游艇现实中名为“第九行星”,长73余米,由6个甲板和1个直升机停机坪组成,拍摄时对游艇进行了稍许改造。
主人公初次遇见萨塔尔的餐厅以及主人公与凯特眺望海景的露台等,都是在阿玛尔菲海岸山顶小镇拉维罗的辛伯龙庄园拍摄的。位于海平面350米之上的拉维罗被誉为阿玛尔菲海岸的阳台,拥有眺望阿玛尔菲海岸大部分景色的最佳地理位置,辛伯龙庄园则是其中位置最优越的一处庄园。
英国
“第九行星”是安德烈·萨塔尔的海上老巢,但为了在公海上寻求刺激,他拥有两艘最先进的F50漂浮双体船,萨塔尔之后带着主人公登上其中一艘F50,与另一艘在海上竞速。这一激烈的海上角逐,是在英国港口城市南安普顿拍摄,它面向英吉利海峡,也是国际帆联总部所在地。而片中主人公在拍卖行初遇凯特,还有凯特到儿子就读的私立学校门口看他等场景,则在伦敦取景。
印度
片中,主人公见过尼尔后,两人的第一个任务是潜入守卫森严并有二十多层的高层建筑,去见印度军火商普利亚。
为了拍摄这一关键场景,剧组在季风季节即将结束时抵达了印度孟买,在印度期间,摄制组还前往可以俯瞰阿拉伯海的孟买湾取景。
丹麦和挪威
《信条》歌剧院行动之后,主人公被隔离在一个巨大的海上风力发电场的风力涡轮机中,为下一步的行动接受训练,等待着揭开真相。这里的外景和内景,都是在波罗的海丹麦海岸线的一处风电场真实拍摄的。
而主人公与尼尔在奥斯陆歌剧院屋顶的一次会面,以及在城市街道三人关于炸飞机的讨论戏份,都是在挪威奥斯陆拍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