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研究发现:能控制炎症是蝙蝠长寿的主要原因

参考消息

关注

原标题:研究发现:能控制炎症是蝙蝠长寿的主要原因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9月4日报道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经济新闻网9月3日发表了题为《我们从不喜欢它们,疫情让我们憎恶它们,但蝙蝠能为我们的很多问题提供答案》的报道,蝙蝠进化出的能保护它们免受病毒袭击的分子机制或许是它们长寿的主要原因。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蝙蝠控制炎症的能力可能是它们长寿的重要原因。相关内容摘编如下:

人类自成为农民和牧主之日起,就与家养动物及它们的疾病相伴。麻风病、鼠疫、结核病、白喉、麻疹等疾病通过山羊、猪、牛等动物传播至人。

大约60%的传染病为人畜共患疾病(即源于动物)。有时这些传染会把一些物种的基因传递给另一些物种。基因物质的这种横向导入被称作“基因水平转移”。

病毒是遗传物质在物种之间转移的“元凶”,而病毒的遗传物质被包裹在蛋白质外壳内。

每个物种是由其基因组决定的,在进化过程中,基因组会像手风琴一样拉伸和收缩。当这些基因从一个物种转移至另一个物种时,便被称作“转座子”。

蝙蝠是培养“转座子”的高手。

并不是只有蝙蝠才会储存病毒,猪等最终产品备受大家喜爱的动物体内也存在大量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它们可以感染任何被这些病毒入侵的人。

蝙蝠的问题在于它们臭名昭著。

除南极洲外,各个大陆栖息着超过1400个蝙蝠物种,占据全世界哺乳动物物种的20%以上。大部分蝙蝠习惯于夜间活动,主要生活在山洞、矿洞、废弃楼房等阴暗的角落。由于蝙蝠具有这种特性,几个世纪以来,人们总认为蝙蝠拥有不详的力量。

蝙蝠是唯一能利用雷达飞行的哺乳动物,部分蝙蝠的飞行速度可达160千米/小时,这使蝙蝠成为移动速度最快的哺乳动物。除了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关键角色外,蝙蝠还具备一项令人震惊的属性:长寿。

一般来说,物种的寿命与体型成正比,所以体型越大的物种往往寿命也更长。

然而,很多蝙蝠物种的寿命可达30至40年,另一些也能达到20年。对于蝙蝠这样的体型来说,如此长的寿命实属罕见。

总的来说,蝙蝠的寿命比体型相似的陆地哺乳动物更长。

即使蝙蝠是很多致命病毒——如狂犬病病毒、埃博拉病毒、尼帕病毒——的自然宿主,也不影响它们获得长寿的能力。非典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和新冠病毒等也来自蝙蝠,这些病毒通过蝙蝠感染其他物种,进而感染人类。

令人震惊的是,这些病毒无法使蝙蝠患病。就算使用一些更为致命的病毒为蝙蝠进行实验性接种,也只能在蝙蝠体内引发亚临床感染。

蝙蝠进化出的能保护它们免受病毒袭击的分子机制或许是它们长寿的主要原因。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蝙蝠控制炎症的能力可能是它们长寿的重要原因。(编译/廖思维)

资料图片:蝙蝠。(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经济新闻网)

【延伸阅读】研究称新冠病毒所属家族已在蝙蝠中传播了数十年

参考消息网7月29日报道 据西班牙《世界报》网站7月28日报道,病毒传播的方式会在其基因组上留下痕迹。而这些痕迹随后可运用谱系动力学(phylodynamics)方法进行追踪。借助谱系动力学方法,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得以重建新冠病毒的演化历史模型,并发现它所属的家族已在蝙蝠中传播了数十年。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微生物学》期刊上。

研究作者根据多个sarbecovirus(新冠病毒所属亚属)的基因组数据,追溯了新冠病毒的历史。研究主要作者之一、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生物学副教授马切伊·博尼解释说:“新冠病毒具有高度重组的遗传物质,这意味着该病毒基因组的不同区域可能产生于多个来源。”他说:“这加大了重建其起源的难度;必须找到所有重组区域并追溯其历史。”

为此,该团队聚集了在基因重组、溯源、病毒取样和分子进化等领域具有经验的科学家。因此,他们得以绘制出新冠病毒与在蝙蝠和穿山甲体内发现的类似病毒之间的进化关系,并找到五个主要的非重组区域。博尼说:“这些区域(相当于单条染色体)有着相似的历史;大约40至70年前,每个区域在蝙蝠病毒库内都有祖先。”专家估计,从基因角度来看,新冠病毒从蝙蝠sarbecovirus中分化的时间点有三个:1948年、1969年和1982年。新冠病毒1969年从基因非常相似的一种病毒中分离出来,即RaTG13(2013年在中国云南省马蹄蝠体内发现)。

研究团队还发现,新冠病毒与其亲属共有的一个最古老特征对人类特别危险,即受体结合区域。这一成分位于新冠病毒的突刺蛋白上,使其可以识别人体细胞表面的受体并与之结合。

在穿山甲中也找到了类似的冠状病毒。但是,作者认为,这种动物身上没有任何关键变种。比利时鲁汶大学研究员菲利佩·勒梅称:“虽然穿山甲有可能是中间宿主,为新冠病毒传播至人类提供了一定帮助,但没有证据表明,穿山甲的感染构成该病毒从蝙蝠传播至人类的一个条件。”

作者认为,这类研究论文的结论是防止今后这一病毒家族暴发疫情的关键。为此,需要在监测野生蝙蝠和实施人类疾病监测系统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从而能够发现新的病原体并及时做出反应。(编译/李子健)

(2020-07-29 17:16:48)

【延伸阅读】美媒:为什么蝙蝠不会因为携带病毒而得病 但人类却会?

参考消息网5月27日报道 美国趣味科学网站5月26日发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研究员利维娅·洛雷罗题为《为什么蝙蝠不会因为携带病毒而得病,但人类却会?》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利维娅·洛雷罗认为,尽管深受负面舆论困扰,蝙蝠还是为环境和人类生活作出了积极贡献。文章摘编如下:

每当新的疾病出现,科学家首先要问的问题之一是:“它从哪里来?”

许多病毒会从动物身上转移到人类身上,这种现象被称为“人畜共患病的溢出”。虽然目前还不清楚究竟哪种动物是当前新冠疫情的源头,但所有的注意力眼下都集中在蝙蝠身上。

蝙蝠向人类传播病毒的过程绝非蝙蝠咬了某个人或者舔了某人的血液那么简单(蝙蝠并不像吸血鬼故事里描述的那样去吸血)。实际情形往往复杂得多,可能涉及中间宿主。

还有许多动物被视为人类疾病的病原库。啮齿类动物携带鼠疫,猪会传播流感,鸟类传播西尼罗病毒。那么,为何只有蝙蝠经常被指责传播疾病呢?

作为一名多年来研究南美、北美和加勒比海多国蝙蝠进化情况的科学家,我认为这些夜行动物其实常常沦为错误信息的受害者。多数人害怕蝙蝠,喜欢把蝙蝠与不好的事情联系起来。

体温升高

蝙蝠被指责为疾病源头的一个原因与科学无关。蝙蝠常常被卷入吸血鬼传说和恐怖故事,导致人们对这种飞行生物产生恐惧和误解。

另一些原因是有根据的。蝙蝠是哺乳动物里物种第二多的目。除南极洲外,全世界分布着1400多种蝙蝠。它们生活在城市和自然区域,都具有携带病毒的潜力。蝙蝠同样属于哺乳动物,这种与人类的关联性使它们比鸟类和爬行动物更容易成为人畜共患病的宿主。

有些蝙蝠喜欢群居,个体间距离很近,这就为病原体在蝙蝠间传播创造了完美的环境——同时便于传播给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其他物种。蝙蝠还是唯一能够真正飞翔的哺乳动物,这使它们更容易通过粪便传播疾病。

但特别有趣的是,蝙蝠对病毒的耐受能力超过其他哺乳动物。蝙蝠飞行时会释放大量能量,导致体温上升到38至41摄氏度。在蝙蝠体内不断进化的病原体能够承受较高的温度。这就给人类带来一个问题:我们免疫系统的进化结果是希望用较高的体温(以发烧的方式)去破坏病原体。

播种器

尽管深受负面舆论困扰,蝙蝠还是为环境和人类生活作出了积极贡献。

多数蝙蝠以昆虫为食,有助于防范农作物虫害。蝙蝠能够传播无花果树等植物的种子,为包括桉树、龙舌兰等经济作物在内的许多植物授粉。

蝙蝠还被用于科学研究,便于科学家了解适应性进化过程(指有益的基因突变如何在群体中蔓延)和生态系统的运转方式。它们还被用于研究衰老、癌症、免疫能力和仿生工程。

最重要的是,蝙蝠也许真的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对付新冠病毒及其他病毒的方法。许多可能杀死人类的病毒却无法让蝙蝠患病,弄清个中原理是抗击眼前及未来其他疫情的关键。(编译/刘子彦)

(2020-05-27 18:20:50)

【延伸阅读】英媒:研究发现非洲蝙蝠身上潜伏7种新型冠状病毒

参考消息网5月20日报道 英媒称,研究人员在加蓬蝙蝠体内发现了七种新型冠状病毒,但是尚不清楚病毒是否会溢出到人类身上并引起类似于新冠肺炎的瘟疫。

据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5月18日报道,人们已知冠状病毒可以从蝙蝠跨物种寄宿到人类,并引起严重疾病。迄今发现的蝙蝠体内的冠状病毒绝大部分是在亚洲蝙蝠体内发现的,但是现在也发现越来越多的非洲蝙蝠也携带冠状病毒。

加蓬弗朗斯维尔国际医学研究中心的盖尔·马甘加及其同事最近检测了1000多只生活在全国各地洞穴中的蝙蝠,发现18只蝙蝠携带冠状病毒。基因排序显示其中七种冠状病毒是新型病毒,全部是在食虫的蹄蝠科蝙蝠体内发现的。

这些新型病毒中有5种与一种已知的冠状病毒是近亲,即人类冠状病毒229E,这种病毒至少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在人类传播,但是通常只引起轻微的感冒症状。马甘加说,这说明新型病毒菌株或许也会感染人类并引起轻微感冒或可能更严重的症状,但是这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马甘加说另外两种病毒与人类已知冠状病毒没有任何关联,所以如果病毒变异,进而能够感染人类,那将很难判断其危险程度。他说:“它们或许会导致出现可能让人类致病的病毒,可能造成流行病、甚至大流行病。”

美国史密森学会生物保护研究所的马克·瓦利图托说,既然世界各地发现了如此之多的新型冠状病毒,那么我们就有必要探究哪些病毒对人类最危险,从而能够监视并遏制它们,以免引起另一场大流行病。瓦利图托最近在缅甸的蝙蝠体内发现了六种新型冠状病毒。

瓦利图托说研究新型蝙蝠冠状病毒的基因排序将揭示病毒是否包含已知可进入人体细胞的受体代码。

瓦利图托说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尽量减少人与蝙蝠的接触,防止病毒跨物种传播。他说:“虽然这听起来可能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除了摒弃传统习俗的文化变革,它还牵涉到政府大量干预政策、监督和教育。”

加蓬有捕食蝙蝠的传统,但是4月3日加蓬政府出台命令,禁止食用和出售蝙蝠,防止病毒发生跨物种传播。(编译/郑国仪)

(2020-05-20 18:23:2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