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全球变暖导致冰川湖数量急剧增加

参考消息
原标题:研究发现:全球变暖导致冰川湖数量急剧增加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9月1日报道 法新社巴黎8月31日发表了题为《气候变化导致冰川湖数量急剧增加》的报道,基于卫星数据的新研究称,30年来,全球范围内由气候变化导致冰川融化形成的湖泊数量猛增了50%。相关内容摘编如下:
研究报告的第一作者、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地貌学家、副教授丹·舒加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们知道,并非所有冰川融水都会立即流入海洋。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数据可以估算出究竟有多少融水被储存在湖泊或地下水中。”
他说,当地时间周一发表在《自然·气候变化》月刊上的这一研究结果将帮助科学家和政府确定这些通常不稳定的湖泊下游的群体可能面临的危险。
他们还将更好地了解冰川融成的水如何——以及以多快的速度——进入海洋,从而提高预测海平面上升的准确性。
早些时候的研究显示,1994年至2017年间,世界上的冰川,尤其是高山地区的冰川,减少了约6.5万亿吨。
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的气候学教授安德斯·莱韦尔曼说:“在过去100年里,造成全球海平面上升的35%水源来自冰川融化。”
导致海平面上升的其他主要原因是冰盖和海水在变暖时的膨胀。
自前工业时代以来,地球的平均地表温度上升了1摄氏度,但世界各地的高山地区的温度上升速度是这一速度的两倍,加速了冰川的融化。
与正常湖泊不同,冰川湖是不稳定的,因为它们往往被冰块或由松散岩石和碎石组成的沉积物拦截。
当蓄积的水冲破这些偶然的屏障时,下游可能会发生大规模的洪水。
这项发表在《自然·气候变化》月刊上的研究称,这种被称为“冰川湖突发”的洪水已在上世纪造成数千人死亡,以及大量村庄、基础设施和牲畜遭毁。
今年1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估计,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已形成3000多个冰川湖,其中33个构成了近在眼前的威胁,可能对700万人造成影响。
这项新研究基于美国航天局的“陆地卫星”探测任务收集的25万个场景数据,估计目前的冰川湖体积超过150立方千米,相当于美国伊利湖体积的三分之一,是日内瓦湖体积的两倍。
舒加说,10年前,不可能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编译/邬眉)

资料图片:南极冰盖。(资料图)
【延伸阅读】西媒:全球变暖和全球化让“蚊子旅行”更远
参考消息网9月1日报道 西媒援引专家观点指出,气候危机和全球化是登革热或疟疾等热带疾病蔓延的两大重要因素,这些疾病都是以节肢动物作为媒介传播的。
据埃菲社马德里8月31日报道,美国自然科学博物馆(MNCN)生物地理学和全球变化研究员费尔南多·巴利亚达雷斯说:“蚊子和蜱虫是最常见的媒介。由于缺乏热量调节系统,它们依赖于外界温度。”
因此,由全球变暖引起的气温升高有利于它们找到“在气候凉爽的纬度地区发展其生命周期的可能性”,这些地区包括西班牙或日本等国家。此外,冬季对这些蚊虫季节性扩散的暂停作用已经减弱,这意味着“它们的活动时间更长”。
这样的解释同样适用于疟疾,这是由雌性按蚊传播的疾病。巴利亚达雷斯解释说:“过去30年中,这种疾病在非洲、亚洲和美洲地区不断扩张,因此有些人无法得到保护。”
科学家指出,全球化是另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在更短的时间内旅行到更远的距离”意味着一个人被当地昆虫叮咬后携带病原体进行传播,或者这些昆虫的卵更易被携带至其他地区。
卡西班牙卡洛斯三世健康研究所研究员比阿特丽斯·费尔南德斯指出,这就是亚洲虎蚊“入侵”西班牙的情况,这种蚊子会传播登革热,被西班牙归类为“入侵物种”,起源于亚洲,上个世纪扩展到了广阔地区,并继续传播。
西班牙国家流行病学中心传染病领域的首席科学家戴安娜·戈麦斯-巴罗佐指出,最近的例子就是今夏在西班牙安达卢西亚报告的多例西尼罗河热病例,这是一种被认为正在欧洲和全世界蔓延的新兴疾病。
“西班牙是在2010首次发现这一疾病的人类病例。一些研究发现,半岛存在一些危险区域,尤其是西南和东南部,因此该疾病可以继续传播。”戈麦斯-巴罗佐表示。她还指出,这种疾病的媒介是普通蚊子,在西班牙很常见。
但她同时表示,除了高温和暴雨等气候危机带来的典型后果之外,2020年以来还因人类活动减少、水库蓄水增加等新冠大流行带来的一些后果而出现了很多其他因素,也可能是西尼罗河热病例增加的原因。
瓦伦西亚卡巴尼耶斯研究所研究人员鲁本·布埃诺警告说,人类越来越多地入侵更多的生态系统,改变了栖息地和自然循环,将使得一些疾病发生质的转变,且成为人类也可被传染上的疾病。
布埃诺强调了自然健康与人类健康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只有自然健康得到保护和养护,人类才能变得更加健康强壮。
所有接受采访的专家都同意,面对那些此前在某些地区不会出现的传染病,有必要持续执行监控计划,并且要囊括昆虫学、流行病学和兽医学的多学科方法。
但他们也强调,加强地球的生物多样性和关爱环境是人类在长期内最有效和可持续的保护性屏障。(编译/韩超)
(2020-09-01 17:30:38)
【延伸阅读】外媒:受全球变暖影响 2050年前北极冰层可能消失
参考消息网4月22日报道 西媒称,北极目前是而且仍将是地球上被研究得最多的地区之一,因为它揭示了气候危机对地球影响的许多秘密。但不幸的是,自从俄罗斯人亚历山大·库兹涅佐夫1948年首次抵达北极点以来,这片冰冷且荒凉的风景已成为受全球变暖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其粗犷的冰盖已不断退缩,留下曾经覆盖巨型冰川的海滩。
据西班牙《先锋报》网站4月21日报道,一项对北极地区展开并发表在《地球物理通讯》的研究预测,到2050年夏季之前,北冰洋的冰层可能将全部融化。气候保护措施的效果将决定其融化频率和期限。
该研究团队分析了40个不同气象模型的最新结果。借助这些模型,研究人员对北极海洋冰层基于二氧化碳排放量高、气候保护程度低的条件下的演变情况做出预测。
正如研究人员所预料的那样,在这些模拟情况中,北极海冰将会在夏季迅速消失。然而,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即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北极海冰也可能在夏季偶发性地消失。
研究组长迪尔克·诺茨说:“即便我们迅速且大幅度地减少全球排放量,从而使全球气温升幅较工业化前水平保持在2摄氏度以下,北极海冰仍很可能在2050年之前的夏季偶尔消失。这样的结果的确令我们大吃一惊。”
目前,北极终年被海冰覆盖。每年夏季,海冰覆盖面积都会减少,到了冬天又会增加。受目前的全球变暖影响,北冰洋的海冰覆盖面积近几十年来已迅速减少。这对北极的生态系统和气候产生了重大影响。北极熊将是主要的受害者,因为海冰不仅是它们和海豹的猎场和栖息地,而且还通过反射阳光使北极保持低温。
研究指出,在不久的将来,北极海洋冰层的消失频率直接取决于未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排放量迅速减少,“无冰年”将是偶发现象。由于排放量高,北冰洋几乎每年夏天都是无冰的。因此,人类会对北极地区出现终年无冰现象的频率产生影响。(编译/李子健)
(2020-04-22 20:43:35)
【延伸阅读】英媒:全球变暖令飞机更难起飞 滑行时间变长
参考消息网2月18日报道 英媒称,最新研究发现,现在飞机比以前更难起飞,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气候变化。许多机场和飞机跑道都是依据当时的盛行风向设计和建造的。然而,在过去50年里,气候发生了巨大变化,气温升高,空气密度下降,飞机起飞升空难度增大。
据英国《每日快报》网站2月16日报道,在飞机升空后,也更加难以对抗不断变化的高空急流,高空急流的变化导致空气乱流增多。
英国科学家分析了希腊多个机场50多年来的气候数据,以研究全球变暖对飞机起飞的影响。
在上述时间段内,各机场的气温升高了2至5摄氏度,研究人员发现,这导致飞机起飞前在跑道上的滑行时间变长。
受气候变化影响,飞机若要起飞需要更长的跑道,为了抵消这一变化,一些飞机不得不减少载客量以减轻飞机重量。而减少载客量无疑会抬高票价,影响旅客出行。
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航空与环境专业副教授盖伊·克拉顿和英国雷丁大学大气科学教授保罗·威廉姆斯是这项研究的参与者。他们在为“对话”网站撰写的文章中解读了这项新研究。
文章写道:“经研究,我们预测,随着气候变暖,飞机起飞距离将变长。这是因为气温升高导致空气密度下降,而机翼和发动机升空对空气密度有要求。随着逆风情况减少,飞机还需要提高地速才能顺利升空。”文章还称:“一旦升空,飞机就容易受到飞行中空气乱流的影响,而由于气候变化增强了高空急流的力量,空气乱流状况在恶化。”
两名研究人员在文章中还写道:“如果机场跑道较短,飞机就必须减轻重量。所有这些都需要在起飞前解决——要对飞机搭载的货物、乘客和燃料载荷进行相应调整。在我们研究过的最极端例子中,这意味着飞机可搭载的乘客量每年减少一名(或少装可供飞机飞行约40公里的燃料)。”
(2020-02-18 12: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