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期制作团队如何“操刀”综艺效果?

界面新闻
原标题:后期制作团队如何“操刀”综艺效果? 来源:网络
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成功塑造了30位各有特色的“姐姐”形象,#张雨绮自信##蓝盈莹拼#等话题频上热搜,而这些“记忆点”离不开后期制作团队对姐姐们“人设”的打造。作为节目拍摄素材的二次创作,综艺后期制作如今已经成为节目制作中的“制胜法宝”。
从演播厅到户外,中国综艺节目类型日益丰富、市场不断扩大的同时,节目后期制作的重要性及其发展方向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期华谊兄弟研究院(ID:HBresearch)将聚焦中国综艺后期制作的兴起及演变过程,并探讨其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综艺后期团队作用逐步突出
从演播厅到户外,真人秀开辟综艺新市场
一直以来,国内各卫视的综艺节目制作大多选择“采编播”团队的管理及制作模式,从前期策划、节目录制到后期制作都由一个团队全权负责,这种模式常常应用于有固定节目流程、逻辑清晰的棚内综艺。而2013年,作为国内新综艺形式的代表,湖南卫视出品的户外亲子综艺《爸爸去哪儿》横空出世,节目组和嘉宾离开演播厅,到户外各地开启“冒险”。该节目在收获9.0的豆瓣评分的同时,也创造了全新的综艺后期制作理念。在此之前,嘉宾众多、场景繁杂的户外真人秀节目产生了庞大的素材量,传统形式难以应对如此复杂的人物群像及节目效果。
《爸爸去哪儿》中出现的特效动画、花字、“画外音”,延伸了节目的内容,增加了节目的戏剧张力。在后期制团队的加持下,从海量素材中,整理并制作出完整的人物故事线和戏剧冲突,除了让节目本身变得具有张力,也让节目之外的嘉宾收获了更多粉丝。《爸爸去哪儿》产生的影响力几乎改变了整个中国综艺市场的格局,除了让户外真人秀这一形式真正走向观众,更让综艺制作界注意到后期制作对于节目质量的影响,从此综艺节目后期制作从原本的辅助地位逐渐变成了综艺节目重要的一环,甚至可以说是节目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

▲《爸爸去哪儿》第一季 剧照来源:豆瓣
年轻观众成为市场主力,新需求带来的新机遇
截至2017年,19-24岁的综艺观众占比已达35.26%,综艺节目收视群体的年轻化趋势愈发显著。受表情包、弹幕、吐槽、“鬼畜”等新兴亚文化影响的年轻观众群体,对综艺节目与流行文化的契合。制作团队敏锐地发现这些元素并通过后期制作对其进行放大,节目一经开播便能首先收获年轻观众的认同感,积累观众基础。
后期团队在审视节目的文本后,选择为画面增添“表情包”“鬼畜”等具有流行元素的特效,在延展节目内容、助力观点输出的同时,也使得本可能较为单调的节目更加生动和戏剧化。同时,更重要的,这样的后期制作先于节目内容迎合、刺激了目标群体的胃口,为节目带来了亲切感。由爱奇艺出品的《奇葩说》等脱口秀类节目,除了录制场景的搭建符合年轻人当下活泼、多彩的审美,其后期制作团队的风格也充分贴合了节目主题和内容,助该节目第一季收获了9.1分的豆瓣评分。

中国综艺节目后期制作的发展
功能属性的转变
在传统的卫视综艺节目制作流程中,后期团队往往只需要对素材进行连续性剪辑来还原录制现场。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后期制作在功能性上逐渐向提炼素材、重构叙事的方向上转变。正如曾负责《创造101》后期制作的BKW Studio的创始人徐冰所说,“后期制作让电视节目有了讲故事的可能性”。
其中,故事性较强的“慢综艺”凭借其呈现的明星日常以及生活需要慢慢烘培、细细品味的态度,在都市年轻观众之间获得了不错的口碑,更激发了其成为系列综艺的潜力。除了输出的观点本身引发了观众共鸣外,后期制作对节目的“出圈”也是功不可没。试想如果没有后期团队对素材的提炼,完整地呈现明星们的一天很有可能是冗长且无趣的。但是有了后期制作团队的加持,节目的时间线得以重新梳理,繁杂的素材得以重新整合,画面通过特效得以丰富,就连节目的观点也通过字幕得以补充延伸。
这样一套成熟的后期制作方式,高效地赋予了诸如《向往的生活》《亲爱的客栈》等“慢综”引人入胜的叙事性。由此可见,如今的后期制作团队已经不再只负责素材的拼接,而是升级成一种具有创意与技术双重属性的艺术创作。
“制播分离”,制作主体的变化
随着综艺在日趋繁荣的同时,电视媒体制播分离市场化改革也得以深化。民营公司逐渐取代传统电视台体制内的制作团队,成为了后期制作行业的主体。截至2016年,包括负责《爸爸去哪儿》《青春有你》的星驰、负责《乐队的夏天》《创造101》的BKW在内的多家头部后期制作公司都曾成功进行过千万级以上的融资。
据资料显示,《爸爸去哪儿》的一期节目曾安排了45个机位,最终素材长度超过1000小时①。面对如此庞大杂乱的素材,导演组在进行节目创意策划、保障节目录制的同时很难高效并有质量地完成后期工作,因此专业后期制作团队的加入就变得格外重要。


中国综艺节目后期制作的发展
功能属性的转变
在传统的卫视综艺节目制作流程中,后期团队往往只需要对素材进行连续性剪辑来还原录制现场。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后期制作在功能性上逐渐向提炼素材、重构叙事的方向上转变。正如曾负责《创造101》后期制作的BKW Studio的创始人徐冰所说,“后期制作让电视节目有了讲故事的可能性”。
其中,故事性较强的“慢综艺”凭借其呈现的明星日常以及生活需要慢慢烘培、细细品味的态度,在都市年轻观众之间获得了不错的口碑,更激发了其成为系列综艺的潜力。除了输出的观点本身引发了观众共鸣外,后期制作对节目的“出圈”也是功不可没。试想如果没有后期团队对素材的提炼,完整地呈现明星们的一天很有可能是冗长且无趣的。但是有了后期制作团队的加持,节目的时间线得以重新梳理,繁杂的素材得以重新整合,画面通过特效得以丰富,就连节目的观点也通过字幕得以补充延伸。
这样一套成熟的后期制作方式,高效地赋予了诸如《向往的生活》《亲爱的客栈》等“慢综”引人入胜的叙事性。由此可见,如今的后期制作团队已经不再只负责素材的拼接,而是升级成一种具有创意与技术双重属性的艺术创作。
“制播分离”,制作主体的变化
随着综艺在日趋繁荣的同时,电视媒体制播分离市场化改革也得以深化。民营公司逐渐取代传统电视台体制内的制作团队,成为了后期制作行业的主体。截至2016年,包括负责《爸爸去哪儿》《青春有你》的星驰、负责《乐队的夏天》《创造101》的BKW在内的多家头部后期制作公司都曾成功进行过千万级以上的融资。
据资料显示,《爸爸去哪儿》的一期节目曾安排了45个机位,最终素材长度超过1000小时①。面对如此庞大杂乱的素材,导演组在进行节目创意策划、保障节目录制的同时很难高效并有质量地完成后期工作,因此专业后期制作团队的加入就变得格外重要。
▲《爸爸去哪儿》拍摄团队 来源:网络
而随着越来越多包括由脱离了卫视体制的老牌综艺制作团队成立的新兴后期制作公司在内的民营主体入局,综艺后期制作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后期公司在运营策略上也趋向专业化,如将自己的业务专注在选秀类、喜剧类等较垂直的领域。除此之外,也有另一些后期制作团队向上突破,选择参与到更长线的综艺链条,转型成从创意到制作,全方位为节目提供服务的综合公司。
中国综艺节目后期制作的现状
后期制作让人物、叙事更饱满
所谓“综艺真人秀”,有人才有看点,其核心毫无疑问应该落在“人”上。当我们提到《极限挑战》,很容易先于节目具体内容想到的,是节目成功塑造的“三精三傻”形象;提到《奔跑吧》,“大黑牛”“小猎豹”等人物昵称也总是首先浮现在脑海中。后期制作的功能除了使用各种特效锦上添花外,更加重要的就是挖掘素材并通过剪辑来丰富嘉宾的人物形象,更好地编织综艺节目的故事线。
在《中餐厅》第三季中,秦海璐作为“财务总监”的形象非常饱满:店外采购要货比三家,店内员工借钱也要有凭有据,后期制作团队将这些素材放大,让观众有了一个关于秦海璐更强的直观印象,坐实她“财务总监”这一“人设”。根据负责此节目后期的赵林林说,除了精打细算、快人快语的性格特点外,其实秦海璐的厨艺也很好。但是为了节目能有更加清晰的人物线与故事线,制作团队就削弱了秦海璐的厨艺部分。如若节目毫无保留地呈现人物的全部信息,观众就会容易失焦,节目的整体节奏也会被打乱,最终影响节目的输出。通过后期制作有机地对素材进行提炼整合,就可以在精简人物形象突出人物记忆点的同时,丰满节目的底层逻辑并提高可看性。
除了像上面提到的通过素材甄选来完成的人物、故事塑造外,对现实的艺术性加工也是后期制作的常用手段。观众选择看综艺的动机大都是为了日常休闲与放松,所以通过后期制作来塑造积极、正能量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是十分必要的。在《向往的生活中》展现了自己勤劳一面的董子健曾因此获得了许多来自观众的称赞,而据负责节目剪辑的赵林林说,在后期制作的过程中,团队将董子健在不同时间干过的活全部剪在一起,同时调节光线,拼凑对话,使得观众看起来好像这些事情都在同一时间发生。这种动作集合处理的方式非常有效地强化了嘉宾人设,最终为嘉宾和节目都带来了正面的效果。
但是在后期制作塑造人物,丰满故事的过程中,制作团队对尺度的把握也是极为重要的。用力过猛的刻画往往会让观众觉得“假”,而为了博观众眼球的移花接木、歪曲事实更会伤害节目本身,降低观众好感,甚至影响整个行业的声誉。
“热度为先”带来的信任度危机
国内各类综艺节目呈井喷式出现的同时,市场的竞争也变得尤为激烈。而部分节目组在刻意追求节目卖点,炒作节目热度的时候,往往会利用后期制作,通过“恶意剪辑”扭曲事实本身来制造噱头。如在《我家那闺女》播出后,因运动员傅园慧与家人聚会的片段被节目组“移花接木”,傅园慧被网友大骂“没有教养”“不尊重长辈”,最终傅园慧本人不得不公开发表声明澄清并“吐槽”节目的后期制作。而在近期热播综艺《中餐厅》第四季中,赵丽颖粉丝也公开表示不满节目后期剪辑,认为其歪曲事实,刻意捏造赵丽颖“脾气大”“不懂事”的负面形象以博得观众眼球。
此外,在近两年大热的《青春有你》等需要观众投票并影响节目进程的选秀类综艺节目中,经过后期制作的镜头是否还具有客观性的话题也经常被各界讨论。当缺点被刻意放大,优点被过分炒作,观众们将失去对这些初出茅庐的练习生们的正确判断。因此节目组还需要重视后期制作的主观性带来的情绪误导,回归节目展示真实的初心。
结语
无论是在传统电视还是网络流媒体平台,综艺节目的后期制作业都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它将节目素材的各种元素进行有机地结合,使得综艺节目在获得更强画面表现力的同时,展现出更为吸引观众的叙事能力。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综艺后期制作由于发展时间短暂而未形成健全行业规范的窘境仍然存在。因此,市场上的后期制作团队应该在根植内容温床的同时,力争创新,打开后期扩容新途径,同节目组一起为国民提供更高质量的综艺节目。
引用资料
①徐亚萍 & 白楚玄. (2017). 综艺节目后期制作行业研究.现代视听(11), 21-30.
参考资料
①陈朝辉. (2019). 我国综艺节目后期制作的兴起与发展.中国广播电视学刊,337(04), 72-73.
②安晓燕. (2019). 浅论综艺节目后期制作的角色功能转变及其存在问题.中国电视,000(007), 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