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临港新片区成立一周年,78项任务已完成过半

国际金融报

关注

原标题:临港新片区成立一周年,78项任务已完成过半

“在我看来,临港新片区成立这一年,是临港发展速度最快、招商建设最有成效、集聚人气最明显的一年。”在临港学习生活了12年的勒文(化名)笑称自己为“临港土著”,她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一个好消息,由于临港新片区成立后项目推进速度明显变快,勒文所在公司的项目马上就可以开工。

“从去年年底启动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今年3月5号就完成公示,前后只用了4个月不到的时间,这个速度真的很快!” 勒文说。

自2019年8月20日临港新片区揭牌以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是临港时刻保持的精神状态,“临港速度”有目共睹。

据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朱芝松介绍,截至目前,从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中分解出的78项政策和制度创新任务完成过半,已落地45项,另有22项已形成方案;国家各部委、上海市、管委会累计制定发布各类政策107个,形成典型创新案例32个,差异化探索的广度、深度、力度不断加大;带来的发展效应逐步显现,高端资源要素加速集聚,共计签约项目358个,涉及总投资2713亿元。

朱芝松强调,“特别是今年以来,管委会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1-7月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8%,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9.8%,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6%,呈现出‘热度不减、势头不减、改革力度不减’的良好态势。”

开放型政策制度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朱芝松表示,临港新片区成立一周年来,围绕“开放”二字打造的政策制度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一是接轨国际通行规则的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制度加快形成,投资环境持续优化。率先实行企业名称告知承诺制,将企业名称登记速度从改革前的“一天”提升到“实时”,施行3个月以来,共有约2400家企业通过该方式获得企业名称。自揭牌以来,新增注册企业15115户,同比增长70%,注册资本金超过2000亿元,同比增长313%。

二是高标准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制度体系加快形成。5月16日,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正式挂牌运作,成为全国151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唯一一个特殊综合保税区。

三是促进资金自由的金融开放创新体系加快形成。

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外汇局、上海市政府联合发布“金融30条”,赋予临港新片区金融先行先试权限,率先实行优质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一次性外债登记、境内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高新技术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额度、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等创新试点,外资、外贸企业开展跨境业务、离岸业务的便利化程度进一步提升。

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我国唯一跨区域、跨市场的全国性证券期货纠纷专业调解组织——中证资本市场法律服务中心、总规模200亿元的平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基金、首期规模100亿元的上海建银长三角战略新兴科创基金等一批标志性项目落户临港新片区。

启动建设“滴水湖金融湾”,20多家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将在这里新建标志性建筑,瑞信方正证券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以及交银金融科技等一批有影响力的中外金融机构将入驻。

四是高度开放的运输自由制度体系加快形成。

上海海事局向洋山港海事局下放36项行政事权,船舶变更登记和相关证书发放时间由改革前的4-6天缩短至1天;设立国际转运集拼监管中心,中外运洋山国际中转集拼中心、上港集团集疏运系统等项目签约落地。1-6月,洋山深水港完成国际中转156.2万标箱,同比增长9.7%。

五是人员从业自由的制度体系加快形成,集聚海内外人才的开放格局加速形成。

海外人才政策的开放度极大提高:一是出入境、停居留更加便利,建立外籍高层次人才直接申办永居新机制,外籍人才最长可办理5年居留许可;二是执业、考试更加自由,放宽外国人才在年龄、学历、工作经历方面的限制,一次性给予2年以上的工作许可。允许美、英、港、台4地14种职业资格在新片区备案后执业。允许海外人才申请参加国内职业资格考试。

国内人才引进政策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实施缩短“居转户”年限、管委会直接推荐人才引进重点机构、自主制定技能人才引进目录、人才购房政策微调等特殊政策,已有1000多人享受到政策优惠。

六是国际通信基础设施布局加快形成,跨境数据连通能力将全面升级。全面启动国际数据港建设,打造辐射全球的跨境综合数据枢纽。未来5年将新增海光缆登陆站、云计算数据中心、边缘计算机房、5G室外宏站等一批通信基础设施,总投资超过百亿。

七是特殊的税收政策逐步实施,税负成本不断降低。15%企业所得税政策正式落地。正在细化论证境外人才个税税负差额补贴、物理围网区域货物和服务贸易税收、服务出口增值税等其他税收政策实施方案。率先实施“无税无票不申报”、本市生产型企业分支机构属地征管等17项税收征管创新举措。

八是全面风险管理制度框架体系加快形成,协同监管、联动监管、智慧监管机制逐步建立。

勒文向《国际金融报》记者感慨道,“我觉得这一年的变化让我对临港的未来更有信心。就个人职业发展而言,因为有很多央企、跨国企业、民企大批落户临港,提供了更多机会;临港新片区对于人才的扶持政策也越来越全面。今年我身边已经有好几例通过临港新片区政策实现落户的先例了。除此之外,生活配套方面也发展很快,以前要驱车几十公里去市里才能完成的事情,很快在临港就可以完成,衣、食、住、行、教育等方面都更加方便了。”

积极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中央要求新片区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

据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民介绍,在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新片区可以发挥其他地方不具备条件的特殊作用:

一是引领带动国内产业升级,为内循环提供新动能,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产业的核心领域和关键环节。

目前,国家已经发布了支持临港新片区重点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近期,新片区还将重点建设“东方芯港”“生命蓝湾”“大飞机园”和“信息飞鱼”四大重点产业园区。预计到今年年底,仅集成电路领域的落地项目总投资就将超过1000亿元。

二是在双循环中发挥要素市场的联通功能。

发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联通功能,关键是建立高度开放和安全可靠的制度体系和市场体系。目前,新片区总体方案明确“5自由1便利”政策和制度体系正在稳步、快速推进,78项任务中已经落地45项。

税收优惠助重点产业发展

财政部、税务总局近期发布《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重点产业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20〕38号,下称“财税38号文”),明确临港新片区内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行业企业自成立之日起5年内享受15%企业所得税税率,文件自2020年1月1日起实施,之前已在新片区注册登记的企业可自2020年至设立满5年期限内享受此项优惠政策。

上海市财政局二级巡视员卢华表示,“此项政策聚焦新片区发展战略需要,对科技含量高、国际市场需求大、对外开放度要求高的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行业实施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将有效促进新片区重点产业提升能级、高质量发展。“

一是从政策实施的预期降负效果看,能适当降低相关企业的税收成本。财税38号文对新片区重点产业处于发展初期、但具有科技属性的新设企业,从成立之日起给予高新技术企业相同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优惠,推动区内重点行业企业尽快发展壮大。另外,从政策实施的公平性、统一性出发,文件对部分前期已在新片区设立但不满5年的相关企业也纳入政策享受范围,与区内新设企业联动创新发展,切实降低企业的税负,帮助企业轻装上阵,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二是从政策设计的预期发展导向看,能积极推动区内企业的技术创新。在政策设计时,财税38号文对重点产业企业享受政策的条件仅设置了相关技术指标,而不涉及相关财务指标,这与现行高新技术企业等其他税收优惠政策同时设置技术指标和财务指标明显不同,充分体现新片区重点产业企业所得税政策在鼓励技术创新方面的导向作用,支持企业聚焦技术创新发展的投入和产出,为最终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奠定良好的政策基础。

三是从政策实施的预期辐射效应看,能有效吸引产业资源的集聚发展。新片区重点产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点产业、企业、产品、技术在新片区开展基础性、应用性研究活动,并对核心产业的配套领域给予全产业链的税收优惠全覆盖,完善产业链布局,形成技术创新引领和产业集聚辐射效应,推动新片区成为国家推进改革开放、实现科技进步的重要创新策源地。

加载中...